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二十大代表在基層丨強化科技支撐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更新時間:2022-11-1 14:14:12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二十大報告摘登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經濟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本報記者 劉曉陽

  這幾天,中國工程院院士、省農科院院長、神農種業實驗室主任張新友一直在忙著整理參加黨的二十大時所做的相關筆記和資料。

  作為農業科技界代表,張新友專門對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有關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全麵推進鄉村振興的內容逐條進行對照學習。學習得越深入,張新友思考得也越深刻。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要紮實推進神農種業實驗室和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兩大平台建設,以更加寬廣的胸懷、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具競爭力的措施,進一步吸引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入駐。”張新友表示。

  通過一年來的不懈努力,神農種業實驗室的“四梁八柱”已初步搭建起來,目前實驗室已入駐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兩大平台正在努力實現深度融合。

  “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係。”在最近兩次采訪中,張新友反複提及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這一重要表述。“如何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多元化的消費需求,這對農業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張新友表示,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聚焦糧食、油料、畜禽、蔬菜、瓜果、食用菌等重要農產品育種關鍵核心技術開展攻關,力爭在重大育種技術研究、突破性品種選育上取得新進展,推動神農種業實驗室早日融入國家實驗室體係,成為國家種業戰略科技力量,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係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科技體製改革永遠在路上。”張新友表示,我們要堅持“科研課題從生產中來,科研成果到主戰場去”的原則,創新科研課題形成機製、科研活動組織方式和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加強與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合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同時,要加強內部運行機製改革,尤其是在創新平台建設中,建立導向鮮明、務實科學的科技評價製度,以及靈活的用人和薪酬製度,激發創新活力。積極培育創新文化,引導廣大科研人員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出應有貢獻。”張新友說。

文章編輯:崔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二十大代表在基層丨強化科技支撐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2022-11-1 14:14:12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二十大報告摘登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經濟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本報記者 劉曉陽

  這幾天,中國工程院院士、省農科院院長、神農種業實驗室主任張新友一直在忙著整理參加黨的二十大時所做的相關筆記和資料。

  作為農業科技界代表,張新友專門對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有關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全麵推進鄉村振興的內容逐條進行對照學習。學習得越深入,張新友思考得也越深刻。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要紮實推進神農種業實驗室和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兩大平台建設,以更加寬廣的胸懷、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具競爭力的措施,進一步吸引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入駐。”張新友表示。

  通過一年來的不懈努力,神農種業實驗室的“四梁八柱”已初步搭建起來,目前實驗室已入駐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兩大平台正在努力實現深度融合。

  “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係。”在最近兩次采訪中,張新友反複提及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這一重要表述。“如何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多元化的消費需求,這對農業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張新友表示,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聚焦糧食、油料、畜禽、蔬菜、瓜果、食用菌等重要農產品育種關鍵核心技術開展攻關,力爭在重大育種技術研究、突破性品種選育上取得新進展,推動神農種業實驗室早日融入國家實驗室體係,成為國家種業戰略科技力量,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係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科技體製改革永遠在路上。”張新友表示,我們要堅持“科研課題從生產中來,科研成果到主戰場去”的原則,創新科研課題形成機製、科研活動組織方式和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加強與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合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同時,要加強內部運行機製改革,尤其是在創新平台建設中,建立導向鮮明、務實科學的科技評價製度,以及靈活的用人和薪酬製度,激發創新活力。積極培育創新文化,引導廣大科研人員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出應有貢獻。”張新友說。

文章編輯:崔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