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中原回響丨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更新時間:2022-10-23 14:46:59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省委黨校

  當好創新理論的“宣傳員”

  □本報記者 劉嬋

  一份自行打印出來的黨的二十大相關報道等學習資料,短短幾天已經翻閱出卷邊兒,關鍵字句下麵畫出一道道紅線,做批注、寫感想……這是省委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郭獻功獨有的“學習筆記”。

  “黨校教師要自覺承擔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崇高使命,在學習上要先學一步、深學一層。”郭獻功表示,下一步將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全方位納入教學專題。

  資深教授、青年學者走出校園,主動深入基層開展義務宣講活動,是省委黨校的一張亮麗名片。“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也要針對不同的受眾,準備相應的授課內容,用最真摯的情感、最樸實的語言,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郭獻功說。

  翻看秋季學期主體班的教學計劃,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教學重心躍然紙上。這段時間,省委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主任李濤多次帶著同事們開線上集體備課會,大家集思廣益、集體攻關,研究如何把黨的二十大報告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說明白。

  “關鍵是要把理論的現實依據和曆史邏輯講出來,把政策背後的學理支撐、學術框架講出來,切實增強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論深度、實踐力度和情感溫度。”李濤說。

  要想達到這些要求,就必須加大教學的科研含量。3項全國黨校(行政學院)重點調研課題順利結項,案例課程成功入選《全國幹部教育培訓好教材好課程推薦目錄》,組織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武以賽促教……教學質量強則黨校強,省委黨校始終堅持把黨校姓黨根本原則貫徹落實到辦學治校的全過程和各方麵,堅持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努力在履行黨校職能、彰顯黨校優勢、鑄造黨校品牌上有新作為。

  “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盛會召開前夕,省委黨校推出的獻禮短視頻《再出發》,展現出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黨校新形象。如今,在這個校園裏,老師們站穩黨的立場、傳播黨的聲音,學員們心無旁騖學習、滿懷激情交流,教學相長,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氛圍愈加濃厚。


  基層黨組織

  當好服務群眾的“貼心人”

  □本報記者 張笑聞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對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這給我們指引了方向,我們要將社區這一方天地建設得更好!”10月19日,鄭州市中原區秦嶺路街道秦江社區黨委書記邵婷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鬥堡壘”“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

  “報告中的這些要求,正是我們社區工作努力的方向。”邵婷介紹,秦江社區是一個老廠區和新小區並存的混合型社區,老問題和新問題交織,轄區有8900多名居民,“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僅靠我們十幾名工作人員是不夠的,必須讓群眾主動參與社區建設。”

  秦江社區內有許多老舊小區,以前生活環境雜亂、基礎服務設施缺失,居民們的生活極其不便。邵婷和同事們運用“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法,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對居民服務需求摸底,並結合實際創立“光合服務”品牌,成立社區健康巡邏隊、建成健康驛站、協調聯建單位醫生輪流坐診,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著力解決了大家的“急難愁盼”問題。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作為黨員,幫群眾解決了煩心事,讓群眾感到暖心,大家就會凝聚在一起,聽黨話、跟黨走。”邵婷說,在她和同事們的動員下,一支近200人的社區誌願服務隊組建起來,在疫情防控、基層宣傳、化解糾紛等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住秦嶺路7號院的魏慧廣老人是誌願服務隊的一員,為人正直,在群眾中很有威望,雖然他已年過古稀,但每當社區有鄰裏紛爭時,總少不了他調解的身影。“年齡不是問題,我作為老黨員,要繼續為這個社區發光發熱。”魏慧廣說。

  黨的基層組織作為黨的肌體“神經末梢”,與群眾的聯係最為密切。“下一步,我們將把‘五星’社區創建與‘光合服務’品牌相結合,積極探索基層服務的新模式、新方法,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奮力寫好基層社區治理新篇章。”邵婷說。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當好聚火成炬的“服務隊”

  □本報記者 金京藝

  “當我聽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這句話時,內心特別激動。作為一名黨群工作者,隻有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做人民群眾信得過、靠得住、離不開的貼心人,才能真正守得住群眾的心。”

  “作為一名從事了十多年誌願服務的誌願者,我將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更飽滿的熱情、更昂揚的鬥誌踐行誌願服務精神,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通過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倍感振奮,作為道德模範,我要繼續肩負起責任,把助人為樂精神發揚下去,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文明實踐帶動身邊更多人向上向善。”

  ……

  這幾天,鄭州市鄭東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微信工作群裏熱鬧非凡,轄區的黨群工作者、社區工作人員以及道德模範、誌願者們,紛紛把自己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的心得分享了進來,暢談體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工作人員,我們就是群眾身邊的‘服務隊’,今後,我們一定扛起責任,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切實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在工作中敢想敢幹,充分彰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力量。”10月21日,鄭東新區宣傳部(文明辦)相關負責人李瑋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傳播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鄭東新區於2018年9月創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並依托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3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社區黨建+誌願服務”工作模式,積極開展便民惠民服務活動。截至目前,先後實施了“我們的節日”文藝助老、“百姓名嘴”理論宣講、“小紅象”講黨史、科普大講堂、“百萃苑”居民自治、鄰裏一家親等6個文明實踐誌願服務項目,服務群眾3.5萬餘人。

  人民群眾在哪裏,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裏。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為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責任重大。李瑋說:“接下來,我們將依托全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以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宣講,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文章編輯:陳東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中原回響丨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2022-10-23 14:46:59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省委黨校

      當好創新理論的“宣傳員”

      □本報記者 劉嬋

      一份自行打印出來的黨的二十大相關報道等學習資料,短短幾天已經翻閱出卷邊兒,關鍵字句下麵畫出一道道紅線,做批注、寫感想……這是省委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郭獻功獨有的“學習筆記”。

      “黨校教師要自覺承擔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崇高使命,在學習上要先學一步、深學一層。”郭獻功表示,下一步將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全方位納入教學專題。

      資深教授、青年學者走出校園,主動深入基層開展義務宣講活動,是省委黨校的一張亮麗名片。“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也要針對不同的受眾,準備相應的授課內容,用最真摯的情感、最樸實的語言,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郭獻功說。

      翻看秋季學期主體班的教學計劃,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教學重心躍然紙上。這段時間,省委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主任李濤多次帶著同事們開線上集體備課會,大家集思廣益、集體攻關,研究如何把黨的二十大報告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說明白。

      “關鍵是要把理論的現實依據和曆史邏輯講出來,把政策背後的學理支撐、學術框架講出來,切實增強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論深度、實踐力度和情感溫度。”李濤說。

      要想達到這些要求,就必須加大教學的科研含量。3項全國黨校(行政學院)重點調研課題順利結項,案例課程成功入選《全國幹部教育培訓好教材好課程推薦目錄》,組織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武以賽促教……教學質量強則黨校強,省委黨校始終堅持把黨校姓黨根本原則貫徹落實到辦學治校的全過程和各方麵,堅持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努力在履行黨校職能、彰顯黨校優勢、鑄造黨校品牌上有新作為。

      “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盛會召開前夕,省委黨校推出的獻禮短視頻《再出發》,展現出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黨校新形象。如今,在這個校園裏,老師們站穩黨的立場、傳播黨的聲音,學員們心無旁騖學習、滿懷激情交流,教學相長,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氛圍愈加濃厚。


      基層黨組織

      當好服務群眾的“貼心人”

      □本報記者 張笑聞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對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這給我們指引了方向,我們要將社區這一方天地建設得更好!”10月19日,鄭州市中原區秦嶺路街道秦江社區黨委書記邵婷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鬥堡壘”“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

      “報告中的這些要求,正是我們社區工作努力的方向。”邵婷介紹,秦江社區是一個老廠區和新小區並存的混合型社區,老問題和新問題交織,轄區有8900多名居民,“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僅靠我們十幾名工作人員是不夠的,必須讓群眾主動參與社區建設。”

      秦江社區內有許多老舊小區,以前生活環境雜亂、基礎服務設施缺失,居民們的生活極其不便。邵婷和同事們運用“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法,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對居民服務需求摸底,並結合實際創立“光合服務”品牌,成立社區健康巡邏隊、建成健康驛站、協調聯建單位醫生輪流坐診,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著力解決了大家的“急難愁盼”問題。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作為黨員,幫群眾解決了煩心事,讓群眾感到暖心,大家就會凝聚在一起,聽黨話、跟黨走。”邵婷說,在她和同事們的動員下,一支近200人的社區誌願服務隊組建起來,在疫情防控、基層宣傳、化解糾紛等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住秦嶺路7號院的魏慧廣老人是誌願服務隊的一員,為人正直,在群眾中很有威望,雖然他已年過古稀,但每當社區有鄰裏紛爭時,總少不了他調解的身影。“年齡不是問題,我作為老黨員,要繼續為這個社區發光發熱。”魏慧廣說。

      黨的基層組織作為黨的肌體“神經末梢”,與群眾的聯係最為密切。“下一步,我們將把‘五星’社區創建與‘光合服務’品牌相結合,積極探索基層服務的新模式、新方法,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奮力寫好基層社區治理新篇章。”邵婷說。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當好聚火成炬的“服務隊”

      □本報記者 金京藝

      “當我聽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這句話時,內心特別激動。作為一名黨群工作者,隻有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做人民群眾信得過、靠得住、離不開的貼心人,才能真正守得住群眾的心。”

      “作為一名從事了十多年誌願服務的誌願者,我將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更飽滿的熱情、更昂揚的鬥誌踐行誌願服務精神,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通過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倍感振奮,作為道德模範,我要繼續肩負起責任,把助人為樂精神發揚下去,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文明實踐帶動身邊更多人向上向善。”

      ……

      這幾天,鄭州市鄭東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微信工作群裏熱鬧非凡,轄區的黨群工作者、社區工作人員以及道德模範、誌願者們,紛紛把自己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的心得分享了進來,暢談體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工作人員,我們就是群眾身邊的‘服務隊’,今後,我們一定扛起責任,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切實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在工作中敢想敢幹,充分彰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力量。”10月21日,鄭東新區宣傳部(文明辦)相關負責人李瑋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傳播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鄭東新區於2018年9月創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並依托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3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社區黨建+誌願服務”工作模式,積極開展便民惠民服務活動。截至目前,先後實施了“我們的節日”文藝助老、“百姓名嘴”理論宣講、“小紅象”講黨史、科普大講堂、“百萃苑”居民自治、鄰裏一家親等6個文明實踐誌願服務項目,服務群眾3.5萬餘人。

      人民群眾在哪裏,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裏。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為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責任重大。李瑋說:“接下來,我們將依托全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以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宣講,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文章編輯:陳東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