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中原回響丨興水惠民 潤澤中原
更新時間:2022-10-21 9:51:37    來源:大河網

風光秀美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本報資料圖片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綠染渠首青山翠

  □本報記者 孟向東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娟 本報通訊員 康帆

  秋日的丹江口水庫,煙波浩渺,一庫碧水在青山的映襯下格外清透。10月20日一大早,一艘白色執法船就從宋崗碼頭駛出,庫區綜合執法大隊副大隊長王光理又帶著隊員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係統治理。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的一名基層幹部,我更覺得責任重大。”王光理介紹,今年以來,為守好一庫碧水,淅川縣對違法違規攔汊築壩建築全麵拆除,恢複有效庫容480萬立方米,連通水域360萬平方米。同時,加強綜合執法,全麵落實河長製,河湖麵貌明顯改善。

  “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這句話,讓淅川縣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梁虎兵感受深刻。“我們要緊抓秋冬季植樹造林的有利時機,加快植樹造林進度,讓更多荒山披上綠裝。”梁虎兵說。近年來,淅川縣堅持以每年10萬畝左右的速度推進造林綠化,2017年以來完成人工造林51.9萬畝、封山育林4.8萬畝。

  一邊“治”,一邊“植”。近年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天藍、水碧、林綠,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常年駐守在丹江口庫區監測水質,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渠首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羅耀軍對此感觸格外深。“丹江口庫區有20個水質監測點。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以來,我們累計出具監測數據300萬個。這些看似枯燥的數字,其實都會說話,通過它們就能看出這10年來生態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羅耀軍說,今天的丹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飛鳥的天堂、魚類的樂園,更是調水源頭的過濾器和淨化器。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標準,這是特別令人驕傲的成績。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深入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以更加昂揚的精神風貌和奮進姿態投身到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去,全力守護好這一庫碧水,為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創建生態文明高地、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羅耀軍表示。

  數字孿生黃河建設

  “智慧大腦”佑安瀾

  □本報記者 劉曉陽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加快建設數字中國,這讓我們每天與‘數字’打交道的科技工作者十分振奮。”10月19日,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黃科院”)信息工程中心副總工程師李濤說。

  李濤提到的與“數字”打交道是指推進數字孿生黃河建設。今年5月,黃委印發《數字孿生黃河建設規劃(2022—2025)》,要求“十四五”期間加快構建具有“四預”(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數字孿生黃河,為黃河流域“2+N”水利智能業務應用提供數字化場景和智慧化模擬支撐,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助力黃河保護治理現代化。

  李濤介紹,數字孿生黃河建設是一個龐大複雜的係統工程,是將黃河全要素信息在數字空間映射反饋,實現數字化場景構建;將黃河水演進與調度全過程進行仿真,實現智慧化模擬;將黃河多業務流程開展智能化提升,實現精準化決策支撐。

  “好比一對‘雙胞胎’,這個數字‘孿生兄弟’能夠預判真實黃河的‘一舉一動’,為黃河的‘四預’提供智力決策支持。”李濤用形象的比喻解釋數字孿生黃河建設。

  2021年秋天,黃河中下遊發生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秋汛。李濤所在的團隊下沉到開封王庵河段,當地黃河走勢複雜多變,因擔心大水頂衝造成回溜淘刷,一線巡防人員在容易出險的地段大麵積拋投石頭。李濤說:“如果該區域數字孿生黃河建好的話,汛期就能夠對水流走向、流速進行提前模擬,形成較為量化的科學預測和指導,讓搶險救災更加精準有效。”

  其實,早在2001年,黃科院就開始致力於這方麵的研究,久久為功,目前,黃河數學模擬係統已初見成效,為數字孿生黃河建設提供了“智慧大腦”。“我們現在正忙著小花間(小浪底到花園口之間)無控區暴雨洪水預警係統的建設和完善,這套係統投入實際運用後,可將洪水預見期從現在的近7個小時提高到20多個小時,使防洪決策更加精準。”李濤說。

  李濤所在的團隊成員紛紛表示,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加快推進數字孿生黃河建設,助力黃河治理現代化。

  引江濟淮工程(柘城段)

  江入豫東解城渴

  □本報記者 李鳳虎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夢珂

  10月19日,在引江濟淮工程(柘城段)施工現場,機器轟鳴,數十名工人正在七裏橋加壓泵站緊張有序地施工。

  “柘城段的主體工程已經完成,目前正在進行泵站的室內裝修以及設備的安裝調試等後續工作。”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第五施工標段項目部副總經理鄭廣豪告訴記者。

  10月16日上午,黨的二十大在北京隆重開幕,鄭廣豪和項目部工作人員一起收看了大會直播盛況,都感到備受鼓舞。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

  “這為未來水利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一名從事水利工程建設的黨員幹部,我感到使命光榮、責任重大。”鄭廣豪表示,今後將立足本職工作,瞄準工程時間節點,高標準、嚴要求,加快工程建設,力爭工程早完工、早見效,早日讓豫東人民喝上長江水。

  引江濟淮工程連通長江、淮河兩大水係,潤澤安徽、惠及河南,是支撐淮河流域水資源合理配置的戰略水源工程,集供水、航運、生態三大功能於一體。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主要是以城鄉供水為主,兼顧改善水生態環境,其中商丘市範圍內建設項目為3條輸水管線、2座調蓄水庫和1座加壓泵站,其中3條管線30%的建設項目、七裏橋調蓄水庫及七裏橋加壓泵站均位於柘城縣。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項目順利有序施工,該項目工程部成立防疫監督領導小組,嚴格管控外來人員進出,對一線工人進行每日測溫、掃碼、登記、消毒,並落實閉環管理。

  鄭廣豪說:“我們加班加點地幹,確保今年年底完成全部建設項目,具備通水條件。目前整體工程即將完工,年底將如期實現通水。”

文章編輯:楊銘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中原回響丨興水惠民 潤澤中原
    2022-10-21 9:51:37    來源:大河網

    風光秀美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本報資料圖片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綠染渠首青山翠

      □本報記者 孟向東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娟 本報通訊員 康帆

      秋日的丹江口水庫,煙波浩渺,一庫碧水在青山的映襯下格外清透。10月20日一大早,一艘白色執法船就從宋崗碼頭駛出,庫區綜合執法大隊副大隊長王光理又帶著隊員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係統治理。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的一名基層幹部,我更覺得責任重大。”王光理介紹,今年以來,為守好一庫碧水,淅川縣對違法違規攔汊築壩建築全麵拆除,恢複有效庫容480萬立方米,連通水域360萬平方米。同時,加強綜合執法,全麵落實河長製,河湖麵貌明顯改善。

      “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這句話,讓淅川縣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梁虎兵感受深刻。“我們要緊抓秋冬季植樹造林的有利時機,加快植樹造林進度,讓更多荒山披上綠裝。”梁虎兵說。近年來,淅川縣堅持以每年10萬畝左右的速度推進造林綠化,2017年以來完成人工造林51.9萬畝、封山育林4.8萬畝。

      一邊“治”,一邊“植”。近年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天藍、水碧、林綠,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常年駐守在丹江口庫區監測水質,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渠首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羅耀軍對此感觸格外深。“丹江口庫區有20個水質監測點。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以來,我們累計出具監測數據300萬個。這些看似枯燥的數字,其實都會說話,通過它們就能看出這10年來生態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羅耀軍說,今天的丹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飛鳥的天堂、魚類的樂園,更是調水源頭的過濾器和淨化器。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標準,這是特別令人驕傲的成績。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深入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以更加昂揚的精神風貌和奮進姿態投身到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去,全力守護好這一庫碧水,為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創建生態文明高地、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羅耀軍表示。

      數字孿生黃河建設

      “智慧大腦”佑安瀾

      □本報記者 劉曉陽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加快建設數字中國,這讓我們每天與‘數字’打交道的科技工作者十分振奮。”10月19日,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黃科院”)信息工程中心副總工程師李濤說。

      李濤提到的與“數字”打交道是指推進數字孿生黃河建設。今年5月,黃委印發《數字孿生黃河建設規劃(2022—2025)》,要求“十四五”期間加快構建具有“四預”(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數字孿生黃河,為黃河流域“2+N”水利智能業務應用提供數字化場景和智慧化模擬支撐,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助力黃河保護治理現代化。

      李濤介紹,數字孿生黃河建設是一個龐大複雜的係統工程,是將黃河全要素信息在數字空間映射反饋,實現數字化場景構建;將黃河水演進與調度全過程進行仿真,實現智慧化模擬;將黃河多業務流程開展智能化提升,實現精準化決策支撐。

      “好比一對‘雙胞胎’,這個數字‘孿生兄弟’能夠預判真實黃河的‘一舉一動’,為黃河的‘四預’提供智力決策支持。”李濤用形象的比喻解釋數字孿生黃河建設。

      2021年秋天,黃河中下遊發生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秋汛。李濤所在的團隊下沉到開封王庵河段,當地黃河走勢複雜多變,因擔心大水頂衝造成回溜淘刷,一線巡防人員在容易出險的地段大麵積拋投石頭。李濤說:“如果該區域數字孿生黃河建好的話,汛期就能夠對水流走向、流速進行提前模擬,形成較為量化的科學預測和指導,讓搶險救災更加精準有效。”

      其實,早在2001年,黃科院就開始致力於這方麵的研究,久久為功,目前,黃河數學模擬係統已初見成效,為數字孿生黃河建設提供了“智慧大腦”。“我們現在正忙著小花間(小浪底到花園口之間)無控區暴雨洪水預警係統的建設和完善,這套係統投入實際運用後,可將洪水預見期從現在的近7個小時提高到20多個小時,使防洪決策更加精準。”李濤說。

      李濤所在的團隊成員紛紛表示,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加快推進數字孿生黃河建設,助力黃河治理現代化。

      引江濟淮工程(柘城段)

      江入豫東解城渴

      □本報記者 李鳳虎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夢珂

      10月19日,在引江濟淮工程(柘城段)施工現場,機器轟鳴,數十名工人正在七裏橋加壓泵站緊張有序地施工。

      “柘城段的主體工程已經完成,目前正在進行泵站的室內裝修以及設備的安裝調試等後續工作。”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第五施工標段項目部副總經理鄭廣豪告訴記者。

      10月16日上午,黨的二十大在北京隆重開幕,鄭廣豪和項目部工作人員一起收看了大會直播盛況,都感到備受鼓舞。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

      “這為未來水利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一名從事水利工程建設的黨員幹部,我感到使命光榮、責任重大。”鄭廣豪表示,今後將立足本職工作,瞄準工程時間節點,高標準、嚴要求,加快工程建設,力爭工程早完工、早見效,早日讓豫東人民喝上長江水。

      引江濟淮工程連通長江、淮河兩大水係,潤澤安徽、惠及河南,是支撐淮河流域水資源合理配置的戰略水源工程,集供水、航運、生態三大功能於一體。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主要是以城鄉供水為主,兼顧改善水生態環境,其中商丘市範圍內建設項目為3條輸水管線、2座調蓄水庫和1座加壓泵站,其中3條管線30%的建設項目、七裏橋調蓄水庫及七裏橋加壓泵站均位於柘城縣。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項目順利有序施工,該項目工程部成立防疫監督領導小組,嚴格管控外來人員進出,對一線工人進行每日測溫、掃碼、登記、消毒,並落實閉環管理。

      鄭廣豪說:“我們加班加點地幹,確保今年年底完成全部建設項目,具備通水條件。目前整體工程即將完工,年底將如期實現通水。”

    文章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