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博愛縣一款叫赤鬆茸的電商扶貧特色產品,成為“網紅”,這幾天,各地慕名前來了解的人絡繹不絕。
原來,2月3日,在河南駐村第一書記富民成果彙報展上,全省30名駐村第一書記現場推介本地特色產品,博愛縣財政局駐許良鎮機房村第一書記劉文斌推介了這款市場前景好、利潤高的寶貝。赤鬆茸每畝可實現1萬元左右淨收入,一年即可實現脫貧,2017年博愛縣首批參與赤鬆茸種植的10戶貧困戶即將迎來“大翻身”。
其二,博愛縣鴻昌街道馬營村回鄉創業的大學生陳康建設的兩個澡巾布扶貧車間,帶動182戶貧困戶實現增收。國內市場上每兩塊澡巾,就有一塊出自馬營村。陳康帶頭創立的電商公司,帶動全村人“小澡巾做出大市場”,馬營澡巾在國內市場的份額持續擴大。
其三,清化鎮街道太子莊一個叫黃火星的小夥子,通過線上銷售“懶人沙發”,為55名貧困群眾提供就業。
其四,磨頭鎮利用“互聯網+”助力扶貧,創建多家電商扶貧服務站,全鎮70%以上的貧困村實現利用電子商務銷售當地特色產品。
近年來,博愛縣依托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優勢,“內生型”電商發展路徑叫響全國,通過電商培訓、企業引領、產業帶動、活動推動,提升貧困人口就業技能,拓寬貧困人口增收渠道,形成了“電商培訓+貧困戶”“電商企業+貧困戶”“特色產業+貧困戶”“特色活動+貧困戶”等電商扶貧模式。該縣電商扶貧工作在2017年全省農村電商精準扶貧工作會上,被時任副省長王鐵總結為全省電商扶貧四大模式之一。
2017年12月7日,全市電商扶貧現場會在博愛縣召開。
博愛縣委書記張建介紹,按照“因人提能、因戶增收、因村提特、因鄉統籌”扶貧工作原則,博愛縣將進一步加大電商扶貧力度,讓電商更好助力精準扶貧,推動縣域經濟轉型發展。
“電商培訓+貧困戶”,扶智重在“造血”
這個冬天的一係列特色培訓,讓機房村這個貧困人口近200人的村子一改往年冷清,熱鬧鮮活起來。村裏有竹編傳統,縣裏就通過縣竹藝協會開展竹編培訓,貧困戶用新式竹編技巧編出來的小飾品精巧漂亮,網上銷售非常火爆。
而蔬菜種植大鎮孝敬鎮的貧困群眾,則興奮地參加了鎮裏和一畝田公司合作舉辦的線上蔬菜銷售技巧培訓,“讓好產品成為好網貨”已成為大家的口頭禪。貧困戶曹小平說:“參加了電商培訓,才知道菜還可以這樣賣。這不,俺家一座黃瓜大棚,過年在網上賣多賺了兩萬多塊錢呢。”
扶貧先扶智,如何做?電商培訓是基礎。這件事,博愛縣不是“一培了之”,而是常抓不懈,重在“造血”。縣電商辦主任袁金勝告訴記者,2017年,全縣共培訓貧困人口1839人次,覆蓋全縣22個省級貧困村,對適合電商創業的貧困人口做到了應培盡培。培訓的目的在於讓貧困群眾掌握一門致富技能,像機房村、孝敬鎮這樣依托特色產業開展的特色培訓,很受群眾歡迎。
縣裏還成立了全省首家縣級電視台電商頻道,開辟了“跟我做電商”“奔跑吧,博愛電商”等電商培訓欄目,廣大群眾在家就可以直接學習電商知識。
“電商企業+貧困戶”,企業作出扶貧擔當
助力脫貧攻堅,博愛縣倡導企業作出擔當。
月山鎮圖王村餐飲企業負責人楊應芬,主動收集周圍貧困戶的竹編產品,將其擺放在自家經營的飯店內,半年內累計銷售產品400餘件8000多元,幫助6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300元。
清化鎮街道太子莊村返鄉創業青年黃火星創辦的佳怡家電子商務公司,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11個,每戶月均增收1500餘元。同時,通過生產加工外包的方式幫扶周邊40多戶貧困戶,每戶月均收入增加800元。
山上優質山貨出不去,外麵消費品不容易進來,如何解決山區貧困群眾的生活問題?博愛人家電商企業站了出來,成立了山貨交易中心,在寨豁鄉設立“電商超市”,依托物流配送係統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既方便了當地5000餘名群眾購物,又極大地改善了山區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博愛人家還建立了太行山貨集散中心,深度挖掘山貨資源,將從貧困戶手中收購的花椒、小米、蜂蜜等山貨產品實施分揀、網貨化包裝和處理後,借力電商渠道,實現太行山貨銷售的線上線下融合。
目前,博愛縣依托全縣8個電商平台571家鄉村服務站點,通過代購、代銷、代發、代送,為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提供服務,降低了生活成本,改善了貧困群眾生活質量。
“特色產業+貧困戶”,產業帶動脫貧增收
懷薑、蔬菜、竹林是博愛縣的特色產業。2015年以來,該縣通過嫁接農村電商,產業鏈條不斷拉長,產業規模日益壯大。在電商扶貧工作中,該縣依托這些特色產業,讓貧困群眾廣泛參與到各生產環節,通過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解決其一家一戶解決不了的問題。
博愛縣信息化提升領導小組組長秦旭晨介紹,懷薑是博愛縣地理標誌產品,懷薑製品每年有2億元的市場份額。在懷薑發展中,我們通過懷薑協會把懷薑加工企業組織起來,與懷薑種植戶簽訂收購協議,解除其後顧之憂。免費傳授種植技術,鼓勵貧困戶參與懷薑種植,並與加工企業優先簽訂收購合同。孝敬鎮依托蔬菜種植傳勢,通過流轉貧困戶土地、吸納貧困人口務工、整合扶貧資金入股、為貧困戶免費提供技術支持等方式,大力發展溫室蔬菜生產,開啟了土地出租掙租金、入股參股掙紅利、入園打工掙薪金的“三掙”模式。目前,共有41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114戶貧困戶通過入股參與分紅、15名貧困人口通過入園打工實現增收。
博愛有豐富的竹林資源,依托這一資源優勢,通過竹林赤鬆茸種植和竹編製品帶動貧困戶增收。十七組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為貧困戶提供菌種和免費的種植技術培訓,2017年全縣共有10戶貧困戶參與竹林赤鬆茸種植。浸雲電子商務公司定期組織竹藝竹編培訓,教授貧困戶竹編技能,為貧困戶提供編織材料並收購貧困戶製作的產品,在網上銷售。
“特色活動+貧困戶”,造勢打造扶貧品牌
與蘇寧、博愛人家、賣貨郎等電商平台公司合作,連續3年舉辦線上線下櫻桃節,博愛縣打造了“博愛櫻桃—初戀的味道”這一特色品牌,櫻桃價格從以前的每公斤20元提升到50元,種植麵積擴大到1100餘畝,寨豁鄉小底村50餘名貧困戶通過櫻桃種植打了翻身仗,實現了整村脫貧。這是博愛縣通過活動打造品牌、提升農產品價值、促貧困群眾增收的經典案例。
過去,寨豁鄉玄垣廟村冬桃銷售難,博愛縣舉辦“冬桃爭霸賽”,通過網絡直播、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宣傳推廣,擴大了該縣冬桃的知名度,銷售價格也隨之上漲,全縣40多名冬桃種植戶從中受益。
電商晚會、電商年貨節……博愛縣借勢造勢,電商熱點不斷,打造了多個扶貧品牌。記者在電商年貨節上看到,活動創造性設立了19個電商扶貧攤位,貧困戶銷售的懷薑糖膏、牛肉丸子等“博愛七賢”係列產品供不應求。
為達到“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效果,去年6月份,博愛縣舉辦了“精準扶貧轉移就業暨電商人才雙向對接招聘會”,結合貧困戶實際,設置綠色通道,優先為貧困戶提供力所能及的崗位,當天簽訂就業意向20個崗位,全縣在電商企業就業的貧困戶有2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