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虎:破解小麥品質的“生命密碼”
更新時間:2017-10-16 15:07:04 來源:新華社
何中虎,黨的十九大代表、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破解了小麥品質的“生命密碼”,為提高中國人的主食消費品質和營養水平作出重要貢獻。
1963年,何中虎出生於陝西渭北一個農民家庭。1989年在北京農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何中虎先後到墨西哥的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做博士後和訪問學者。1993年,他回國到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工作,承擔起小麥品質研究的重任。
何中虎首選麵條進行研究。顏色、口感、味道,是小麥的什麼性狀決定著麵條的這些品質?經過對成千上萬樣品的品嚐、分析、對照、檢驗,最終確定了蛋白質、澱粉和色澤3項指標。
隨後,他又確定了饅頭、餃子等主要食品的品質選擇指標。2008年,何中虎主持完成的“中國小麥品質評價體係建立與分子改良技術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是對他科研成果的至高評價。
農業科研工作者也許是最“接地氣”的一群科研人員。何中虎身體力行地踐行著“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深厚情懷。
盡管何中虎已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但他認為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才是對科研人員的最高獎賞。他長年帶領團隊深入農村,足跡遍布華北、西北等十幾個省份。他把新品種推廣與高產創建、定點扶貧相結合,和當地技術人員共同努力使國家級貧困縣甘肅涇川、靈台等旱地小麥大麵積實現了畝產從400公斤到500公斤的跨越。(據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