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縣區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博愛縣:學習“千萬工程”經驗 凝聚鄉村振興合力
更新時間:2024/5/17 10:19:14    來源:焦作日報

  “千萬工程”造就萬千美麗鄉村,造福萬千農民群眾,創造了推進鄉村全麵振興的成功經驗和實踐範例。

  近年來,博愛縣把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作為全麵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引領,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麵領導,樹牢大抓基層導向,著力提高基層組織力建設,凝聚了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抓頭雁樹典型

  搭建幹事創業平台

  該縣強力實施村黨組織書記後備力量儲備三年行動,推出以鴻昌街道下期城村王小圈、月山鎮圖王村楊應芬、磨頭鎮南十字村劉偉傑等為代表的先進黨組織書記群體,增強“頭雁”矩陣效應。

  磨頭鎮南十字村黨支部書記劉偉傑放棄年薪50萬元的工作,返鄉跟種植能手等學習種菜技巧,高效節約管理村級土地、資源,帶動周邊4個村流轉村集體土地1500畝,推廣蔬菜、糧食規模化種植,年收益達到100餘萬元,讓村民共同走上致富路。鴻昌街道下期城村黨總支書記王小圈發出“我們所幹的,就是群眾所盼的”莊嚴承諾,帶領全村黨員群眾開墾半架山,從墊石修路、覆土種樹,到打深井、學技術,將曾經的荒山變成了“綠色銀行”。

  抓組織強產業

  激活發展紅色引擎

  該縣不斷強化縣級組織力,撬動各方項目資源聚合,探索公益基金、村企共建等模式,整合各類資金1750萬元作為公益基金,投入支部建設硬、發展勢頭好、發展潛力大的村,開展黨建引領鄉村建設試點工作;精心篩選30家經營效益好、社會責任強的優質企業與鄉村振興示範村簽署共建協議,明確組織聯建、資金投放和文化共融等共建內容,尤其是把資金投放與企業經營效益深度捆綁;用活銀行等金融資源壯大公益基金,縣政府與農業銀行焦作分行簽署合作協議,圍繞鄉村振興、農業項目建設等開展深度合作,降低縣域市場經營主體貸款、融資門檻。

  為助推產業發展,該縣通過區域化聯合黨委,深入謀劃延鏈、補鏈和強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例如,該縣以月山鎮鄉村旅遊產業片區黨委為試點,整合區域內“三村一景區”,在產業、人才和運營上下功夫,把產業形態補全,把產業品質提標,把零散業態串成一條線。通過召喚“歸鄉人”,把在外能人招回來;吸引“新鄉人”,把行業精英引進來;留住“原鄉人”,把本地村民用起來,為村莊治理、建設和發展聚智獻力。充分發揮強村公司、職業經理人等專業人才作用,建立完善一套黨建引領下的市場化運營機製,推動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抓支部聚人心

  繪就為民服務畫卷

  該縣探索推廣“支部領辦、黨員骨幹、群眾主體”機製,以黨組織為核心,每名“兩委”幹部牽頭領辦鄉村振興一項重點任務,熱心群眾通過參與自治組織活動加入鄉村振興工作隊伍,變“幹部幹、群眾看”為“一起幹、齊點讚”。在月山鎮圖王村黨支部書記楊應芬的帶領下,村“兩委”班子遇事衝在前,帶頭作表率,帶動村內黨員群眾先後改建了村西暗河工程,解決了下遊村莊和村內三個村民小組土地、竹林灌溉難題,村莊路況坍塌隱患得到了全麵整治;拆除了危舊老房10餘座,廢棄豬圈2處,為5戶群眾解決宅基地問題;利用優勢、整合資源,聯係企業無償提供材料,硬化背街小巷路麵220米;對沿路九小場所實行關、停、整,有效提升出行環境。

  抓人才重培育

  彙聚不竭發展動力

  該縣選優配強“三農”一線幹部,注重從一線識別考察幹部,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彙聚到“三農”隊伍中,落實“選苗、育苗、用苗”鏈條式培養計劃,通過引路子、給位子、壓擔子,幫助他們脫穎而出、快速成長;著眼村級幹部後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通過召開“春節懇談會”、走訪返鄉人士等方式大力挖掘致富能手、退役軍人、務工經商人員等群體中的優秀人才,儲備一批管用能用的村級後備幹部。推行黨組織書記隊伍導師幫帶製,將優秀人才進行提前試崗鍛煉。如大膽起用柏山鎮水運村33歲年輕支部委員馮路路,由老黨支部書記手把手幫帶,突出思想武裝、政治曆練、群眾工作、村集體經濟發展等幫帶任務。通過半年多的“老帶新”試崗鍛煉,目前已成長為一名能幹事、幹實事、群眾認可的農村支部書記,在鄉村建設示範村打造中衝在頭、作表率。

  在大抓基層、大抓支部,全麵提高基層組織力建設的同時,博愛縣總結學習“千萬工程”經驗,突出因地製宜,因村施策,依托自然、人文、旅遊等資源稟賦,打造出五種類型特色精品村。

  鄉風文明型。立足各村村情村史,打造了鍾莊村“義務工+積分製”、水運村“禮、信、仁、義、智、孝”特色品牌的村莊發展模式。產業帶動型。注重挖掘鄉土資源優勢,依托產業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如南朱營村搭溫棚、辦企業,發展果蔬產業,小王莊村打造“科普、研學、共享”的特色菜園。文化引領型。深入挖掘非遺、曆史、紅色等鄉土特色文化元素,以文化為鄉村振興賦能,形成了以“齊心、齊力、齊家”為核心的齊村三齊精神,打造了以英雄人物劉聚奎故居為主的柏山村紅色旅遊基地。鄉村旅遊型。圍繞竹林、泉水、人文等本土特色資源,融合發展農村文旅文創新業態,打造了以西張趕村、泗溝村等一批“竹林水鄉”品牌。城郊融合型。充分發揮王莊、下期城村等城鄉融合地帶的區位優勢,因地製宜發展倉儲物流、優質水果等特色產業,以產業發展成效反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記者 杜挺勇 通訊員 劉瑞瑞)

總值班:申金星

統 籌:曾琳琳

責 編:劉 佳

審 核:王水濤

編 輯:趙銀岷

校 對:王以振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博愛縣:學習“千萬工程”經驗 凝聚鄉村振興合力
2024/5/17 10:19:14    來源:焦作日報

  “千萬工程”造就萬千美麗鄉村,造福萬千農民群眾,創造了推進鄉村全麵振興的成功經驗和實踐範例。

  近年來,博愛縣把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作為全麵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引領,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麵領導,樹牢大抓基層導向,著力提高基層組織力建設,凝聚了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抓頭雁樹典型

  搭建幹事創業平台

  該縣強力實施村黨組織書記後備力量儲備三年行動,推出以鴻昌街道下期城村王小圈、月山鎮圖王村楊應芬、磨頭鎮南十字村劉偉傑等為代表的先進黨組織書記群體,增強“頭雁”矩陣效應。

  磨頭鎮南十字村黨支部書記劉偉傑放棄年薪50萬元的工作,返鄉跟種植能手等學習種菜技巧,高效節約管理村級土地、資源,帶動周邊4個村流轉村集體土地1500畝,推廣蔬菜、糧食規模化種植,年收益達到100餘萬元,讓村民共同走上致富路。鴻昌街道下期城村黨總支書記王小圈發出“我們所幹的,就是群眾所盼的”莊嚴承諾,帶領全村黨員群眾開墾半架山,從墊石修路、覆土種樹,到打深井、學技術,將曾經的荒山變成了“綠色銀行”。

  抓組織強產業

  激活發展紅色引擎

  該縣不斷強化縣級組織力,撬動各方項目資源聚合,探索公益基金、村企共建等模式,整合各類資金1750萬元作為公益基金,投入支部建設硬、發展勢頭好、發展潛力大的村,開展黨建引領鄉村建設試點工作;精心篩選30家經營效益好、社會責任強的優質企業與鄉村振興示範村簽署共建協議,明確組織聯建、資金投放和文化共融等共建內容,尤其是把資金投放與企業經營效益深度捆綁;用活銀行等金融資源壯大公益基金,縣政府與農業銀行焦作分行簽署合作協議,圍繞鄉村振興、農業項目建設等開展深度合作,降低縣域市場經營主體貸款、融資門檻。

  為助推產業發展,該縣通過區域化聯合黨委,深入謀劃延鏈、補鏈和強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例如,該縣以月山鎮鄉村旅遊產業片區黨委為試點,整合區域內“三村一景區”,在產業、人才和運營上下功夫,把產業形態補全,把產業品質提標,把零散業態串成一條線。通過召喚“歸鄉人”,把在外能人招回來;吸引“新鄉人”,把行業精英引進來;留住“原鄉人”,把本地村民用起來,為村莊治理、建設和發展聚智獻力。充分發揮強村公司、職業經理人等專業人才作用,建立完善一套黨建引領下的市場化運營機製,推動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抓支部聚人心

  繪就為民服務畫卷

  該縣探索推廣“支部領辦、黨員骨幹、群眾主體”機製,以黨組織為核心,每名“兩委”幹部牽頭領辦鄉村振興一項重點任務,熱心群眾通過參與自治組織活動加入鄉村振興工作隊伍,變“幹部幹、群眾看”為“一起幹、齊點讚”。在月山鎮圖王村黨支部書記楊應芬的帶領下,村“兩委”班子遇事衝在前,帶頭作表率,帶動村內黨員群眾先後改建了村西暗河工程,解決了下遊村莊和村內三個村民小組土地、竹林灌溉難題,村莊路況坍塌隱患得到了全麵整治;拆除了危舊老房10餘座,廢棄豬圈2處,為5戶群眾解決宅基地問題;利用優勢、整合資源,聯係企業無償提供材料,硬化背街小巷路麵220米;對沿路九小場所實行關、停、整,有效提升出行環境。

  抓人才重培育

  彙聚不竭發展動力

  該縣選優配強“三農”一線幹部,注重從一線識別考察幹部,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彙聚到“三農”隊伍中,落實“選苗、育苗、用苗”鏈條式培養計劃,通過引路子、給位子、壓擔子,幫助他們脫穎而出、快速成長;著眼村級幹部後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通過召開“春節懇談會”、走訪返鄉人士等方式大力挖掘致富能手、退役軍人、務工經商人員等群體中的優秀人才,儲備一批管用能用的村級後備幹部。推行黨組織書記隊伍導師幫帶製,將優秀人才進行提前試崗鍛煉。如大膽起用柏山鎮水運村33歲年輕支部委員馮路路,由老黨支部書記手把手幫帶,突出思想武裝、政治曆練、群眾工作、村集體經濟發展等幫帶任務。通過半年多的“老帶新”試崗鍛煉,目前已成長為一名能幹事、幹實事、群眾認可的農村支部書記,在鄉村建設示範村打造中衝在頭、作表率。

  在大抓基層、大抓支部,全麵提高基層組織力建設的同時,博愛縣總結學習“千萬工程”經驗,突出因地製宜,因村施策,依托自然、人文、旅遊等資源稟賦,打造出五種類型特色精品村。

  鄉風文明型。立足各村村情村史,打造了鍾莊村“義務工+積分製”、水運村“禮、信、仁、義、智、孝”特色品牌的村莊發展模式。產業帶動型。注重挖掘鄉土資源優勢,依托產業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如南朱營村搭溫棚、辦企業,發展果蔬產業,小王莊村打造“科普、研學、共享”的特色菜園。文化引領型。深入挖掘非遺、曆史、紅色等鄉土特色文化元素,以文化為鄉村振興賦能,形成了以“齊心、齊力、齊家”為核心的齊村三齊精神,打造了以英雄人物劉聚奎故居為主的柏山村紅色旅遊基地。鄉村旅遊型。圍繞竹林、泉水、人文等本土特色資源,融合發展農村文旅文創新業態,打造了以西張趕村、泗溝村等一批“竹林水鄉”品牌。城郊融合型。充分發揮王莊、下期城村等城鄉融合地帶的區位優勢,因地製宜發展倉儲物流、優質水果等特色產業,以產業發展成效反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記者 杜挺勇 通訊員 劉瑞瑞)

總值班:申金星

統 籌:曾琳琳

責 編:劉 佳

審 核:王水濤

編 輯:趙銀岷

校 對:王以振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