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縣區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溫縣:鄉土人才點“土”成“金”
更新時間:2023-3-23 9:51:14    來源:焦作日報

  “現在是促晚播小麥幼苗由弱轉壯的最佳時期,應抓緊時間追肥。”眼下正是小麥返青期,溫縣裕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樂軍正俯身觀察麥苗長勢。作為該縣鄉土人才,朱樂軍通過從事小麥種子繁育、加工、銷售發家致富,成立了公司,幫助兩個村和51個困難農戶實現了增收。

  這是溫縣培育鄉土人才帶動鄉村產業振興的工作縮影。

  開展“五星”支部創建以來,溫縣以加強鄉土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推動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探索“產業+人才”發展模式,深挖鄉土人才潛能,釋放鄉土人才活力,讓鄉土人才在鄉村振興中“挑大梁”“唱大戲”。

  拓寬引才渠道,發動產業興旺“強引擎”

  3月22日,嶽村街道韓郭作村鐵棍山藥交易市場一派產業興、村民忙的繁榮景象。帶貨主播熱情推介,商戶有序分裝產品,快遞小哥穿梭搬運……該村黨支部書記韓秋太說:“網紅‘賀司令’是入駐我們市場的鄉土人才,鐵棍山藥年銷售額已達3000餘萬元。”

  育優培強,人盡其才。溫縣積極探索製定鄉土人才認定管理辦法,在全縣開展各類鄉土人才摸排工作,建立鄉土人才動態管理數據庫,累計摸排各類鄉土人才2571名。

  既要引得回,更要留得住。溫縣建立返鄉人員創業就業指導服務中心,開展技能培訓、優惠政策宣傳、創業就業指導,提升創業就業競爭能力;通過加大對涉農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資金、資產、資源要素支持力度,吸引人才留鄉返鄉投資興業。目前,該縣已培育國家級示範合作社3家、省級示範合作社7家、省級社會化服務組織6家、市級社會化服務組織4家。

  創新育才路徑,夯實產業興旺“硬支撐”

  “這次培訓讓我一下子理順了推動鄉村產業更快發展的思路。”番田鎮孫郝莊村黨支部書記田靜爭在參加全縣“創‘五星’、促振興”鄉村振興帶頭人培訓班時說。

  在鄉土人才培育挖掘方麵,該縣如何做到既要“築巢引鳳”還要“固巢育鳳”?

  溫縣主動創新並健全機製,通過優化服務、強化培訓等措施,讓更多的“土專家”變身為“金種子”破土“飄香”。圍繞小麥育種、“四大懷藥”開發、杏鮑菇種植等特色產業,該縣選派由技術人才組成的技術團隊,在“送技到田”、進行“傳幫帶”的同時,培育更多鄉土人才。同時,整合科技推廣、技術指導、項目攻關等方麵人才,對產業發展“會診”“創新”。在鄉土人才的帶領下,黃河街道灘陸莊村探索“小麥+雪菜”輪種模式,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了180萬元。

  去年以來,該縣組織開展各種技術培訓124期,培訓1954人次,推廣新技術30餘項,邀請30餘名相關領域專家為全縣鄉土人才“加油充電”。

  優化用才環境,跑出產業興旺“加速度”

  “從鐵棍山藥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到上市銷售,每個環節都能得到‘土專家’的科學指導。”北冷鄉西保豐村種植戶馮海波,對持續發展山藥產業信心滿滿。“土專家”是群眾對“鄉土人才”的昵稱。目前,該縣越來越多的群眾成了“土專家”,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如何激勵鄉土人才成長?該縣將鄉土人才職稱評審納入縣域專業人員職稱評審工作管理範圍,按照村級推薦、鄉鎮審核、相關部門組成評定小組進行評定的辦法,每1年至2年選拔一次,對鄉土人才評定專業技術資格,由人社部門頒發“農村鄉土人才證書”。此外,該縣通過選樹推廣鄉土人才先進典型,積極吸收優秀鄉土人才入黨,推薦擔任人大代表、黨代表,舉薦擔任村幹部,讓鄉土人才切實感受到組織的重視和關懷。

  人才興,產業旺。一批批年輕人返鄉創業,一個個“田秀才”“土專家”把“論文”寫在田間地頭,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截至目前,該縣累計培育年產值超160億元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年產值超90億元的產業化集群4個,現有集體經濟收入超100萬元村5個、超50萬元村22個,形成了以產聚才、以才興產、以人才“關鍵變量”賦能產業“最大增量”的良好格局。

(通訊員 崔新娟 楚高峰)

總值班:趙金瑜

統 籌:曾琳琳

責 編:劉 佳

審 核:聶 楠

編 輯:趙銀岷

校 對:謝萬裏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溫縣:鄉土人才點“土”成“金”
    2023-3-23 9:51:14    來源:焦作日報

      “現在是促晚播小麥幼苗由弱轉壯的最佳時期,應抓緊時間追肥。”眼下正是小麥返青期,溫縣裕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樂軍正俯身觀察麥苗長勢。作為該縣鄉土人才,朱樂軍通過從事小麥種子繁育、加工、銷售發家致富,成立了公司,幫助兩個村和51個困難農戶實現了增收。

      這是溫縣培育鄉土人才帶動鄉村產業振興的工作縮影。

      開展“五星”支部創建以來,溫縣以加強鄉土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推動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探索“產業+人才”發展模式,深挖鄉土人才潛能,釋放鄉土人才活力,讓鄉土人才在鄉村振興中“挑大梁”“唱大戲”。

      拓寬引才渠道,發動產業興旺“強引擎”

      3月22日,嶽村街道韓郭作村鐵棍山藥交易市場一派產業興、村民忙的繁榮景象。帶貨主播熱情推介,商戶有序分裝產品,快遞小哥穿梭搬運……該村黨支部書記韓秋太說:“網紅‘賀司令’是入駐我們市場的鄉土人才,鐵棍山藥年銷售額已達3000餘萬元。”

      育優培強,人盡其才。溫縣積極探索製定鄉土人才認定管理辦法,在全縣開展各類鄉土人才摸排工作,建立鄉土人才動態管理數據庫,累計摸排各類鄉土人才2571名。

      既要引得回,更要留得住。溫縣建立返鄉人員創業就業指導服務中心,開展技能培訓、優惠政策宣傳、創業就業指導,提升創業就業競爭能力;通過加大對涉農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資金、資產、資源要素支持力度,吸引人才留鄉返鄉投資興業。目前,該縣已培育國家級示範合作社3家、省級示範合作社7家、省級社會化服務組織6家、市級社會化服務組織4家。

      創新育才路徑,夯實產業興旺“硬支撐”

      “這次培訓讓我一下子理順了推動鄉村產業更快發展的思路。”番田鎮孫郝莊村黨支部書記田靜爭在參加全縣“創‘五星’、促振興”鄉村振興帶頭人培訓班時說。

      在鄉土人才培育挖掘方麵,該縣如何做到既要“築巢引鳳”還要“固巢育鳳”?

      溫縣主動創新並健全機製,通過優化服務、強化培訓等措施,讓更多的“土專家”變身為“金種子”破土“飄香”。圍繞小麥育種、“四大懷藥”開發、杏鮑菇種植等特色產業,該縣選派由技術人才組成的技術團隊,在“送技到田”、進行“傳幫帶”的同時,培育更多鄉土人才。同時,整合科技推廣、技術指導、項目攻關等方麵人才,對產業發展“會診”“創新”。在鄉土人才的帶領下,黃河街道灘陸莊村探索“小麥+雪菜”輪種模式,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了180萬元。

      去年以來,該縣組織開展各種技術培訓124期,培訓1954人次,推廣新技術30餘項,邀請30餘名相關領域專家為全縣鄉土人才“加油充電”。

      優化用才環境,跑出產業興旺“加速度”

      “從鐵棍山藥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到上市銷售,每個環節都能得到‘土專家’的科學指導。”北冷鄉西保豐村種植戶馮海波,對持續發展山藥產業信心滿滿。“土專家”是群眾對“鄉土人才”的昵稱。目前,該縣越來越多的群眾成了“土專家”,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如何激勵鄉土人才成長?該縣將鄉土人才職稱評審納入縣域專業人員職稱評審工作管理範圍,按照村級推薦、鄉鎮審核、相關部門組成評定小組進行評定的辦法,每1年至2年選拔一次,對鄉土人才評定專業技術資格,由人社部門頒發“農村鄉土人才證書”。此外,該縣通過選樹推廣鄉土人才先進典型,積極吸收優秀鄉土人才入黨,推薦擔任人大代表、黨代表,舉薦擔任村幹部,讓鄉土人才切實感受到組織的重視和關懷。

      人才興,產業旺。一批批年輕人返鄉創業,一個個“田秀才”“土專家”把“論文”寫在田間地頭,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截至目前,該縣累計培育年產值超160億元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年產值超90億元的產業化集群4個,現有集體經濟收入超100萬元村5個、超50萬元村22個,形成了以產聚才、以才興產、以人才“關鍵變量”賦能產業“最大增量”的良好格局。

    (通訊員 崔新娟 楚高峰)

    總值班:趙金瑜

    統 籌:曾琳琳

    責 編:劉 佳

    審 核:聶 楠

    編 輯:趙銀岷

    校 對:謝萬裏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