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去年,受洪水災害影響,馬村區2000多公頃農田受災,大麵積小麥晚播。今年,該區小麥平均畝產不減反增,比去年增加3.8公斤。這一消息讓馬村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國強頗為振奮:“後期如果不出現極端惡劣天氣,馬村區今年夏糧豐收將成定局。”
開局不利,災後卻喜迎豐收,馬村區的底氣何來?
糧安天下,農穩社稷。為打贏小麥豐產保衛戰,馬村區扛穩如山重任,上下齊心,全力為災後第一個夏收夯實基礎。
穩麵積保根本。受去年洪水災害影響,農田積水嚴重,小麥無法及時播種,晚播已成定局。排澇、清淤……馬村區采取一切辦法為小麥播種創造條件,雖然種得晚,但仍保證了全區3800公頃小麥種植麵積。
提產能多舉措。農諺說:“寒露早,立冬遲,霜降種麥正當時。”可馬村區種的都是“霜後麥”,咋樣確保誤了農時晚播的小麥不減產?技術“加持”必不可少。從播種到分蘖,從拔節到揚花,從灌漿到收獲,該區農業農村局派農技人員察苗情、觀墒情,全程給予精準的技術指導。在春季小麥拔節時,麥苗分蘖數不佳,通過及時指導和精細的麥田管理,一、二類苗比例由60%左右提高到80%以上。進入小麥中後期管理,該局又積極爭取小麥“一噴三防”、弱苗促壯等各類資金74.2萬元,免費對全區小麥進行無人機統防統治,不僅減少了農民的投入成本,還延長了小麥灌漿時間,讓籽粒更加飽滿,為今年小麥豐收提供了有利條件。
強基礎固支撐。夏糧豐收,離不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堅實支撐。馬村區通過建設高標準農田項目,全區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服務農業生產能力顯著提升。得益於此,群眾在小麥生長期的灌溉次數明顯增加,由過去的兩三次提高到了五六次。同時,在建設高標準農田過程中,該區農業農村局還向農民免費發放土壤調節劑,用於改善土壤成分,提高小麥毛細根擴散。水、肥充足,滋養小麥長得更旺、麥粒更多,有力地支撐了農業增產。
細管護增效能。糧價上漲,種糧農民積極性提高,也是因素之一。據該區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士介紹,今年年初以來,糧食價格穩步上漲,進一步激發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麥田管理也由過去的粗放式轉為精耕細作。加上今年春季風調雨順,盡管小麥種得晚,但土壤墒情好,小麥發芽率高,為夏糧穩產豐收奠定基礎。
政府高度重視、專家細心指導、農民精心管護,馬村區3800公頃晚播小麥闖過了一關又一關,不僅檢驗了災後農業生產恢複成效,更迎來豐收的喜悅。
如今,“三夏”時節的馬村,金穗飄香,麥浪翻滾,一台台收割機正在希望的田野上穿梭,小麥已收獲過半,預計6月10日左右全部收割完。
(記者 王愛紅)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去年,受洪水災害影響,馬村區2000多公頃農田受災,大麵積小麥晚播。今年,該區小麥平均畝產不減反增,比去年增加3.8公斤。這一消息讓馬村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國強頗為振奮:“後期如果不出現極端惡劣天氣,馬村區今年夏糧豐收將成定局。”
開局不利,災後卻喜迎豐收,馬村區的底氣何來?
糧安天下,農穩社稷。為打贏小麥豐產保衛戰,馬村區扛穩如山重任,上下齊心,全力為災後第一個夏收夯實基礎。
穩麵積保根本。受去年洪水災害影響,農田積水嚴重,小麥無法及時播種,晚播已成定局。排澇、清淤……馬村區采取一切辦法為小麥播種創造條件,雖然種得晚,但仍保證了全區3800公頃小麥種植麵積。
提產能多舉措。農諺說:“寒露早,立冬遲,霜降種麥正當時。”可馬村區種的都是“霜後麥”,咋樣確保誤了農時晚播的小麥不減產?技術“加持”必不可少。從播種到分蘖,從拔節到揚花,從灌漿到收獲,該區農業農村局派農技人員察苗情、觀墒情,全程給予精準的技術指導。在春季小麥拔節時,麥苗分蘖數不佳,通過及時指導和精細的麥田管理,一、二類苗比例由60%左右提高到80%以上。進入小麥中後期管理,該局又積極爭取小麥“一噴三防”、弱苗促壯等各類資金74.2萬元,免費對全區小麥進行無人機統防統治,不僅減少了農民的投入成本,還延長了小麥灌漿時間,讓籽粒更加飽滿,為今年小麥豐收提供了有利條件。
強基礎固支撐。夏糧豐收,離不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堅實支撐。馬村區通過建設高標準農田項目,全區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服務農業生產能力顯著提升。得益於此,群眾在小麥生長期的灌溉次數明顯增加,由過去的兩三次提高到了五六次。同時,在建設高標準農田過程中,該區農業農村局還向農民免費發放土壤調節劑,用於改善土壤成分,提高小麥毛細根擴散。水、肥充足,滋養小麥長得更旺、麥粒更多,有力地支撐了農業增產。
細管護增效能。糧價上漲,種糧農民積極性提高,也是因素之一。據該區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士介紹,今年年初以來,糧食價格穩步上漲,進一步激發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麥田管理也由過去的粗放式轉為精耕細作。加上今年春季風調雨順,盡管小麥種得晚,但土壤墒情好,小麥發芽率高,為夏糧穩產豐收奠定基礎。
政府高度重視、專家細心指導、農民精心管護,馬村區3800公頃晚播小麥闖過了一關又一關,不僅檢驗了災後農業生產恢複成效,更迎來豐收的喜悅。
如今,“三夏”時節的馬村,金穗飄香,麥浪翻滾,一台台收割機正在希望的田野上穿梭,小麥已收獲過半,預計6月10日左右全部收割完。
(記者 王愛紅)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