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新區(示範區)深化管理體製與人事薪酬製度改革探秘
編者按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小平親自點題,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明確要求,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強力推動,作為我市唯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區(示範區),2019年以來革故鼎新,改革行政體製,重塑管理製度,推進簡政放權,優化事權體係,破除行政化運作模式,打造全新組織架構,實現高效運作模式,展現了體製機製改革、機構改革、幹部人事薪酬改革的製度自信,破解了長期困擾高新區(示範區)發展的體製性製約,激發了幹事創業活力,重塑了創新生態,成為我市行政管理體製改革的一個樣本。
1月2日,新年第一個工作日,我市2020年第一個重大項目——總投資30億元的黃河生物科技學院在高新區(示範區)奠基開工。
該項目一期涉及該區3個村的征遷任務,全區上下一個月就完成征遷土地18萬平方米,拆除養殖場14個6500餘平方米,拆除葡萄種植看護用房42座4000餘平方米,如期開工奠基,彰顯了高新區(示範區)速度。
這樣不同凡響的高新區(示範區)速度舉不勝舉:投資15億元的蒙牛四期從土地出讓手續辦理到2019年5月28日開工奠基隻用了13天時間,今年5月份投產,一年再造一個焦作蒙牛工廠,產值實現翻番;大沙河中原路節點,僅用半個月就交地1600畝,保證大沙河生態治理項目順利實施;中原地區首個工業設計城2019年6月1日運營,到年底入駐企業56家,開園後新增23家,與10餘所高校達成合作,實現設計產值500萬元,工業溢出產值(1∶101.3)5.5億元,中原工業設計城成為全省創新新亮點……
一個個示範區速度的背後是幹部活力的激發,是深化管理體製與人事薪酬製度改革的紅利釋放,是舊動能快速蝶變、轉換新動能的改革成果。
刀刃向內,非改不可
該區改革依然是從行政管理體製固有弊端展開。種種弊端中,最為迫切當屬行政效率存在的問題。
該區領導在2018年12月27日的一次“四城聯創”暗訪中發現一處垃圾圍村現象,當即要求立即整改,4天過去了,垃圾紋絲不動;2019年春節過後上班第一天,由於兩個部門個別人員缺崗,造成前來辦事人員無功而返……
由於缺乏上升通道,幹部在同一職級工作年限平均為6年左右,在一個台階幹七八年甚至十幾年的十分普遍。幹部幹了多年推磨式轉崗,“轉圈幹部”造成幹部活力不足,幹部老化拖累經濟增長。“有些項目落地以後遲遲不能開工……”記者曾聽到這樣的抱怨。
不改革隻有等死,唯有改革才能翻身。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小平在高新區(示範區)調研座談會上親自點題,並在該區改革考察報告上批示:“……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
2019年1月10日至12日的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明確要求,示範區必須“敢於突破思想束縛、敢於觸及深層次矛盾、敢於破除利益藩籬、堅決消除妨礙生產力發展的體製機製障礙”,推進改革向深領域拓展,重點在管理運營模式、人事薪酬製度、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麵改革創新、取得突破。
在市委、市政府各級領導關注和支持下,《焦作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管理體製與人事薪酬製度改革總體方案》出台,標誌著該區體製機製改革新工作正式開始實施。
“曆經20年的發展,高新區經濟社會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管理體製不順暢、賦權不到位、幹部隊伍活力不足、市場激勵機製不夠等問題日益顯著,已經成為製約下一步又好又快發展的瓶頸,推進改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高新區(示範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家鵬2019年3月16日在機構改革動員會上的講話振聾發聵。
該區管理體製與人事薪酬製度改革的核心是圍繞“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服務”這一目標,推進“三項改革”、實現“三個轉變”、做到“三個分離”,逐步形成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選人用人機製,即推進用人改革,打破傳統的身份和職級束縛,實現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做到幹部編內任職與崗位聘職相分離;推進分配改革,打破固有的職級工資分配方式,實現由“鐵工資”向“活薪酬”轉變,做到幹部檔案工資與實際薪酬相分離;推進考核改革,打破傳統的考核評價機製,實現由“定性評價”向“定量考評”轉變,做到考核與經濟指標考核相分離。
重點任務是體製機製改革、機構改革和人事薪酬製度改革;方法步驟是從優化重整機構切入,為理順體製機製、承接下放權限打基礎、提供必要條件,並進行人事薪酬製度改革。
構建體係,改革樣本
2019年4月22日,該區舉行崗位聘任製改革聘書頒發儀式,會上向被聘任的23個區直部門一把手頒發了聘任書。實行全員崗位聘任製,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該區管理體製和人事薪酬製度改革邁出了關鍵一步。
該區從2019年3月29日啟動改革以來,首先按照“大部製”“小機構、大服務、高效率”的要求,精簡合並部門,調整優化職能,提升運行效率,改革管理體製。同時,從建設一支胸懷大局、開拓創新、擔當作為、遵規守紀的幹部隊伍出發,對6個鄉鎮(街道)和部分區直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了調整。
全員競聘,構建了新型幹部管理體係。該區打破行政、事業身份界限,實行全員崗位聘任製和分類管理。聘用人員原有身份、編製和職級,實行“封存管理”,實現“雙軌運行”模式;對管委會機關、事業單位在編在崗人員,實行幹部編製內任職與崗位聘職相分離、檔案工資與實際薪酬相分離、幹部人事檔案管理與合同聘用管理相分離的“雙軌運行”管理,包括管委會領導在內所有人員的職務、職級、工資、身份等全部封存,一律按崗位實施無差別的人力資源管理。
精簡部門,構建了新型管理服務體係。該區打破原有的行政管理體製,根據業務運營流程需要,形成“兩級四板塊”結構。“兩級”即區級和基層;“四板塊”即區級設置公共管理部門、經濟管理部門和專業化機構三個板塊,外加基層設置鄉鎮(街道)板塊。原有11個內設機構、38個事業單位整合為26個工作部門,和改革前相比,機構總量壓減了47%。重組後的各鄉鎮(街道)內設行政機構6家,所屬事業單位2家,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將省賦予經濟發達鎮的185項行政權力事項分批、全部賦予鄉鎮(街道),解決職能交叉、條塊分割和多頭管理問題。
正向激勵,構建了新型績效考核體係和分配激勵體係。推進全員KPI(關鍵績效指標)考核,著力形成“人員能進能出、幹部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人力資源管理製度。績效考核體係指標的設定,整合協調科技部火炬中心對國家高新區的考核、市委市政府綜合考核指標。根據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實施全員績效考核,考核結果與薪酬收入、評先評優、獎懲激勵等掛鉤,並作為職務調整、崗位變動以及人員續聘、解聘的重要依據。同時,建立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聯係的分配激勵機製。根據公共管理部門崗位、經濟管理部門崗位和專業化機構崗位的不同特點和績效考核結果,確定不同崗位、不同貢獻人員的薪酬水平,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幹和業績突出人員傾斜,發揮薪酬分配的激勵導向作用。
“四能”常態,激發活力
新組建的開放招商和投資服務中心、焦作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焦作數字經濟產業園有限公司、河南理工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4家市場化部門一把手的年齡分別為38歲、34歲、40歲、38歲,平均年齡不到39歲。38歲就負責全區招商工作,陳振陽無疑成為全市最年輕的招商一把手……一批年輕有為的幹部取得進步,得益於改革激發出的活力。
能上能下。通過全麵考評,去年對6個鄉鎮(街道)和部分區直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了調整,涉及鄉鎮(街道)11名黨政正職,區紀工委6名幹部,區直部門31名主要負責人,共計48名幹部提拔、交流。其中,有基層工作經曆的占62.5%,鄉鎮(街道)黨政正職有基層工作經曆的占82%,樹立了重基層、重一線的用人導向。同時,一些幹部在考評中被“末位”轉崗,稱之為“剁尾巴”。“過去當上領導,一般不會因工作不力被‘拿下來’,現在這都是老皇曆了。”一位從建區開始已工作了20年的公務員這樣感慨。
能進能出。中原工業設計城管理人員全部來自廣東工業設計城,該城與河南理工大學科技園深度融合,共同管理整個園區。不問身份、經曆、單位,不管體製內外,皆能成為重要崗位管理人員。
能高能低。“按照新的薪酬管理辦法,根據工作業績不同,平行部門同樣級別的一把手,拿到的薪水可能有天壤之別。”負責薪酬考核的工作人員說。為此,該區設計了一套以“量化考評”為核心的體係,薪酬管理辦法引入了KPI(關鍵績效指標)考核原理,薪酬分配以KPI考核結果為依據。
能文能武。全區開展本領建設,一崗多能、多崗多能讓幹部工作更自信,“部門人少,工作一點不少、不落後”“搶活幹”成為常態。“在高新區工作,我們感覺像身處創業團隊,加班是家常便飯,工作節奏比企業還快三倍。”一位宣傳部門的負責人說。
改革催生高效率。高效率讓入區企業直接受益。“隻進一扇門,隻找一個窗,最多跑一次”“一個部門管審批,一枚印章管到底”“辦事不出示範區”……高端傳感器研究院、嘉潔能智慧供暖項目、大數據養老服務智能化公益性平台——焦作市養老服務質量指導中心項目,從裝修、入住到試運營,該區流程再造,變事後審批為事前服務,1個月到2個月“全搞定”。
改革催生高效益。2019年,該區共實施重點項目119個,總投資417億元,當年完成投資140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01%。2020年,謀劃項目233個,總投資912億元,當年計劃完成投資超300億元,10億元以上項目達29個,項目數量、投資規模、計劃完成投資創建區以來新紀錄。
改革催生高質量。2019年,該區被科技部表彰為火炬統計先進單位,國家高新區位次有望明顯提升;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第三產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衝入全市三甲;2019年反映經濟運行質量的主體稅種增長21.7%,高於全市平均水平24個百分點,彰顯了不同凡響的高新區(示範區)速度和質量。
記者點評
體製機製改革看高新區(示範區)。改革創新試驗區,是該區“三區一極”的重要一區。
該區改革行政體製,推動服務集成供給、要素融通共享;重塑管理製度,打破行政事業、編內編外身份界限,實行全員聘任製,探索體製管理與聘任管理“雙軌運行”,實施以KPI考核和績效薪酬為主體的“企業化管理”,以新體製激發管理服務新動能;優化事權體係,推進簡政放權,“辦事不出高新區(示範區)”“一次辦成”,更加符合創新驅動、動能轉換的定律,值得借鑒和推廣。
(記者 郭樹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