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也是“95後”護士張瑞敏參加工作後迎來的第3個職業節日。參與了今年貴州馳援湖北抗擊疫情,她對這身白色護士服承載的責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017年從貴州醫科大學護理學專業畢業後,張瑞敏成為貴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一名護士。
作為貴州省第一批派往湖北支援抗疫的醫療隊隊員,1月27日,接到通知不到24小時,張瑞敏與醫院的6名同事便踏上了征程。盡管是醫院派出的年齡最小、工齡最短的醫護人員,她卻表現得勇敢而堅強。
“當時是春節,由於疫情嚴重,所有同事都放棄休息在醫院堅守。接到護士長電話後,我立馬就答應了。”張瑞敏說,自己是一名黨員,又年輕,就應該衝在一線。
到了湖北,經過3天培訓後,張瑞敏被安排到鄂鋼醫院重症醫學科工作,這裏收治的都是危重患者。
“最初不斷有危重病人轉入,那時科室醫護比例不足、醫療條件也比較薄弱,為了挽救更多生命,不少人超負荷工作,始終堅守一線。”張瑞敏說,自己參與收治的危重患者有15名。
在重症病房,張瑞敏每天至少連續工作6小時,而她的排班大多數是從下午6點到淩晨2點。“不少病人需要插管,這是一項感染風險較高的操作,他們身體虛弱,幾乎全靠護士護理。”張瑞敏說,最初也很擔心,但卻沒有退縮,這些病人沒有家人在身邊,自己必須承擔起救治和照顧他們的責任。
那時,張瑞敏每天上班要穿著3層密不透氣的防護服,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時常汗水把衣服都打濕了,冬天裏貼著身體的濕衣服讓人覺得“透心涼”。雖然很辛苦,但看到不斷有危重患者康複,張瑞敏倍感欣慰。
“把生命從死神手中搶回來,看著他們不斷康複,特別有成就感,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沒白費。”張瑞敏說。
從出征湖北到平安歸來,張瑞敏在鄂鋼醫院、鄂州市中心醫院工作了53天。從未如此長時間離開過家人,第一次在他鄉度過生日,第一次因為沒搶救回病人哭泣……抗疫一線的點點滴滴見證著她的成長。
疫情發生以來,貴州先後派出9批共計1443名醫護人員支援湖北武漢、鄂州抗擊疫情,其中不少醫護人員是像張瑞敏一樣的年輕人,他們將美麗青春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
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也是“95後”護士張瑞敏參加工作後迎來的第3個職業節日。參與了今年貴州馳援湖北抗擊疫情,她對這身白色護士服承載的責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017年從貴州醫科大學護理學專業畢業後,張瑞敏成為貴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一名護士。
作為貴州省第一批派往湖北支援抗疫的醫療隊隊員,1月27日,接到通知不到24小時,張瑞敏與醫院的6名同事便踏上了征程。盡管是醫院派出的年齡最小、工齡最短的醫護人員,她卻表現得勇敢而堅強。
“當時是春節,由於疫情嚴重,所有同事都放棄休息在醫院堅守。接到護士長電話後,我立馬就答應了。”張瑞敏說,自己是一名黨員,又年輕,就應該衝在一線。
到了湖北,經過3天培訓後,張瑞敏被安排到鄂鋼醫院重症醫學科工作,這裏收治的都是危重患者。
“最初不斷有危重病人轉入,那時科室醫護比例不足、醫療條件也比較薄弱,為了挽救更多生命,不少人超負荷工作,始終堅守一線。”張瑞敏說,自己參與收治的危重患者有15名。
在重症病房,張瑞敏每天至少連續工作6小時,而她的排班大多數是從下午6點到淩晨2點。“不少病人需要插管,這是一項感染風險較高的操作,他們身體虛弱,幾乎全靠護士護理。”張瑞敏說,最初也很擔心,但卻沒有退縮,這些病人沒有家人在身邊,自己必須承擔起救治和照顧他們的責任。
那時,張瑞敏每天上班要穿著3層密不透氣的防護服,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時常汗水把衣服都打濕了,冬天裏貼著身體的濕衣服讓人覺得“透心涼”。雖然很辛苦,但看到不斷有危重患者康複,張瑞敏倍感欣慰。
“把生命從死神手中搶回來,看著他們不斷康複,特別有成就感,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沒白費。”張瑞敏說。
從出征湖北到平安歸來,張瑞敏在鄂鋼醫院、鄂州市中心醫院工作了53天。從未如此長時間離開過家人,第一次在他鄉度過生日,第一次因為沒搶救回病人哭泣……抗疫一線的點點滴滴見證著她的成長。
疫情發生以來,貴州先後派出9批共計1443名醫護人員支援湖北武漢、鄂州抗擊疫情,其中不少醫護人員是像張瑞敏一樣的年輕人,他們將美麗青春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