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時政要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掛起鋤頭唱大戲 農家院裏辦劇場
更新時間:2020-4-3 8:48:47    來源:人民網

  核心閱讀

  長期堅持推進文化誌願者活動,讓河南鄉村孕育了一大批文藝種子。去年8月到12月,河南開展了“尋找村寶——河南省大型文化誌願公益活動”。組織鄉村劇團的張順利、建起農村書屋和劇場的崔明軍、執著於文化建設的村支書周營賢……這些身懷文化技藝,在田埂上播撒文化的人,得到了村民認可,成為每村的“村寶”。之後,他們將得到重點扶持,帶動鄉村文化更加繁榮,更富有生命力。

  耕作的田埂也能成為創作的舞台,豐富鄉村生活,不僅要“送文化”,還要“種文化”、讓農民自己“創文化”。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於2019年8月—12月開展了“尋找村寶——河南省大型文化誌願公益活動”。幾千名文化誌願者化身“尋寶使者”,走進鄉間,挖掘那些有文化技藝、文化符號的人,作為每村的“村寶”,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積極性,讓鄉村文化更加繁榮,更富有生命力。

  更活

  文化送到田間地頭

  “我們農民搞文藝活動,多虧了文化誌願者的幫扶。”汝州市紙坊鎮趙東村“村寶”張順利感慨。

  54歲的張順利一輩子麵朝黃土背朝天,搞戲曲演出純屬愛好。趙東村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剩下一些留守老人和兒童,文化活動很少,老張就想著帶大家一起樂嗬。能不能組織有興趣的村民搞個劇團?張順利的提議一出,響應者不少,趙東村鄉村劇團就在2014年成立了。自學唱腔,拚湊樂器,在涵洞地下搭舞台,老張和同伴們“掛起鋤頭”唱大戲,樂在其中。

  可是意外狀況也不少。“我們穿好戲服,擺好手勢,台詞都卡在嗓子眼等著往外蹦了,可從外地請來拉墜胡的師傅臨時爽約,沒有配樂沒法演。”張順利回憶,結果村民嚷鬧,演員唏噓,他們精心排演的曲劇幾乎成了“喜劇”。

  張順利很苦惱,到底是缺人才,大家連最普通的“農民文藝三大件”——墜胡、二胡、電子琴都操作不了。要是“專家”不來,很多好戲就是演不成。怎樣才能讓劇團發展得更好、演出更靠譜?

  汝州市群眾藝術館館長趙誌勇負責“鄉村音樂廳”“陽光工程”“圓夢工程”文化誌願者活動”的實施,帶著100多名身懷曲藝、舞蹈、書法等技藝的文化誌願者奔走在汝州的田間地頭,幫扶農村文藝。趙誌勇說,他們“主要靠兩招,教一招,送一招”。怎麼教?把分布在各鄉鎮的農村文藝愛好者定期召集起來進行培訓,提升專業素養。怎麼送?根據各村需求,定製培訓內容,直接送到村頭巷尾。

  了解到張順利的煩惱後,趙誌勇向市裏尋求資金支持,帶著20多人的文化誌願者團隊來到了趙東村。送設備、送資金、送培訓,趙東村鄉村劇團麵貌煥然一新。老張和同伴們的文藝技能得到很大提高,劇團也升格為汝州市公益無限藝術團東趙落戲迷俱樂部,如今成員已有300餘人,義務演出近1300場,成為汝州市一支重要的文化誌願者團隊。靠著如此驕人的成績,張順利當選他們村“最震撼‘村寶’”。

  “尋找村寶”活動開始以來,河南1048個試點村共舉辦各種活動3100餘場,挖掘涵蓋老中青各階段的“村寶”1717名。這些遍布中原大地的“村寶”,很多都離不開之前文化誌願活動的培育。“正是長期以來堅持推進‘鄉村音樂廳’等活動,培育了一大批優秀的文藝種子,今天才能長出許多像張順利這樣的‘村寶’啊!”趙誌勇說。

  更親

  選出自己的“文化人”

  “怎麼也想不到,我一個尋找‘村寶’的人,自己咋就成了‘村寶’呢?”回想起當選“村寶”的經曆,崔明軍笑嗬嗬地說。

  高中畢業的崔明軍,算得上是南陽市方城縣柳河鄉高莊村的“文化人”。從小愛讀書的他,經常上山下地幹活都帶著一本書,歇腳時就翻上兩頁。2014年,他拿出自己珍藏的3000冊書籍在自家院子裏辦了農家書屋,還建起“周六劇場”,每周都有愛好文藝的村民在此表演,觀眾也不少,老崔家像是個“民間傳統文化交流中心”。崔明軍自己也寫劇本、編小品、組織巡回演出,成了一名陽光工程文化誌願者。

  “尋找村寶”活動中,河南省文旅廳充分發揮文化誌願者的作用,崔明軍也和妻子朱玲芝一起到省城參加相關培訓。了解到他的事跡後,省文化誌願者辦公室副主任李道暢對他說:“什麼是‘村寶’?有文化符號、有組織能力、願意為鄉村文化貢獻力量的人就是‘村寶’。我看呀,你崔明軍就是個實實在在的‘村寶’!”

  有上級肯定,也要村民認可,“村寶”歸根到底應該是農民自己的“文化人”。提交材料後經過縣文化館初篩,2019年12月中旬,高莊村的9名“村寶”候選人確定,崔明軍和吹拉彈唱樣樣精通的朱玲芝雙雙入圍。

  2020年1月12日,決賽來了,賽場就設在“周六劇場”。500多名村民圍坐一團,他們票選出的“德、賢、老、能、文”五老和縣文廣旅局、縣文化館的代表組成了評委會,根據9人的才藝展示和事跡彙報,現場打分,評出8名“村寶”。崔明軍被評為“最感動‘村寶’”,朱玲芝被評為“最出彩‘村寶’”。結果一宣布,全體村民報以熱烈掌聲。隨後,8名“村寶”組成誌願文化隊巡回演出,吸引觀眾5000多人次。

  “‘村寶’歸根到底是農民自己的藝術家。在評選過程中,主要由他們選出自己滿意的‘村寶’。”河南省文旅廳巡視員康潔介紹。

  更厚

  培育鄉村文化土壤

  “二叔,你走後,村幹部給奶奶送來了烈士證書。奶奶說,我兒子走了,走得光榮,我不哭!可是幹部走後,她還是抑製不住,三天三夜放聲大慟。”在平頂山市魯山縣樓子河村,抗美援朝烈士張中智的侄子張強在表演情景講述《樓子河英雄——張中智》。

  曾經的樓子河村十分貧困,地處偏僻,村民保守,文化貧瘠。為了擺脫落後局麵,村支書周營賢決定從文化入手。可是缺少幫扶和資金,周營賢把自己的車都賣了,村裏的文化事業還是沒搞起來。“看不見,摸不著,文化能當飯吃?”妻子兒女不理解,村民不感興趣,周營賢一度很沮喪,想要放棄。

  轉機出現在2016年,河南省首批“鄉村音樂廳”活動在該村啟動。上級文化部門送來資金、設備和專業指導,樓子河村的文化事業漸漸有了起色。為了吸引更多村民參加,周營賢和定點幫扶的文化誌願者、平煤神馬集團簾子布公司工會副主席王巍一合計,編排了情景講述《樓子河英雄——張中智》,請烈士的侄子張強出演。震撼的語言和場景打動了村民們的心,越來越多的人主動參與到樓子河村的文化建設中來,村裏的文化土壤更厚了。

  3年多來,周營賢帶領村民創作了23個充滿鄉情、鄉音、鄉味的文藝作品,舉辦鄉村“春晚”、節慶演出、文化課堂57場次,受益群眾達4.5萬多人次。如今的樓子河村,經常能看到跳舞、敲鼓、說唱、做貨、趕會的熱鬧場麵。看到家鄉的變化,返鄉投資的人也多了起來,村裏的日子越來越好。“尋找村寶”活動開啟後,執著的老周被評為“最感動‘村寶’”。

  “‘尋找村寶’活動是對之前各類文化誌願活動的繼承和發展,目的是尋找農民自己身邊的文化人。對發掘出來的“村寶”,我們將重點培育,充分發揮他們在組織鄉村文化活動、推動鄉村文化建設、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方麵的積極作用。”平頂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徐淵說。

新聞編輯:楊銘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掛起鋤頭唱大戲 農家院裏辦劇場
2020-4-3 8:48:47    來源:人民網

  核心閱讀

  長期堅持推進文化誌願者活動,讓河南鄉村孕育了一大批文藝種子。去年8月到12月,河南開展了“尋找村寶——河南省大型文化誌願公益活動”。組織鄉村劇團的張順利、建起農村書屋和劇場的崔明軍、執著於文化建設的村支書周營賢……這些身懷文化技藝,在田埂上播撒文化的人,得到了村民認可,成為每村的“村寶”。之後,他們將得到重點扶持,帶動鄉村文化更加繁榮,更富有生命力。

  耕作的田埂也能成為創作的舞台,豐富鄉村生活,不僅要“送文化”,還要“種文化”、讓農民自己“創文化”。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於2019年8月—12月開展了“尋找村寶——河南省大型文化誌願公益活動”。幾千名文化誌願者化身“尋寶使者”,走進鄉間,挖掘那些有文化技藝、文化符號的人,作為每村的“村寶”,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積極性,讓鄉村文化更加繁榮,更富有生命力。

  更活

  文化送到田間地頭

  “我們農民搞文藝活動,多虧了文化誌願者的幫扶。”汝州市紙坊鎮趙東村“村寶”張順利感慨。

  54歲的張順利一輩子麵朝黃土背朝天,搞戲曲演出純屬愛好。趙東村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剩下一些留守老人和兒童,文化活動很少,老張就想著帶大家一起樂嗬。能不能組織有興趣的村民搞個劇團?張順利的提議一出,響應者不少,趙東村鄉村劇團就在2014年成立了。自學唱腔,拚湊樂器,在涵洞地下搭舞台,老張和同伴們“掛起鋤頭”唱大戲,樂在其中。

  可是意外狀況也不少。“我們穿好戲服,擺好手勢,台詞都卡在嗓子眼等著往外蹦了,可從外地請來拉墜胡的師傅臨時爽約,沒有配樂沒法演。”張順利回憶,結果村民嚷鬧,演員唏噓,他們精心排演的曲劇幾乎成了“喜劇”。

  張順利很苦惱,到底是缺人才,大家連最普通的“農民文藝三大件”——墜胡、二胡、電子琴都操作不了。要是“專家”不來,很多好戲就是演不成。怎樣才能讓劇團發展得更好、演出更靠譜?

  汝州市群眾藝術館館長趙誌勇負責“鄉村音樂廳”“陽光工程”“圓夢工程”文化誌願者活動”的實施,帶著100多名身懷曲藝、舞蹈、書法等技藝的文化誌願者奔走在汝州的田間地頭,幫扶農村文藝。趙誌勇說,他們“主要靠兩招,教一招,送一招”。怎麼教?把分布在各鄉鎮的農村文藝愛好者定期召集起來進行培訓,提升專業素養。怎麼送?根據各村需求,定製培訓內容,直接送到村頭巷尾。

  了解到張順利的煩惱後,趙誌勇向市裏尋求資金支持,帶著20多人的文化誌願者團隊來到了趙東村。送設備、送資金、送培訓,趙東村鄉村劇團麵貌煥然一新。老張和同伴們的文藝技能得到很大提高,劇團也升格為汝州市公益無限藝術團東趙落戲迷俱樂部,如今成員已有300餘人,義務演出近1300場,成為汝州市一支重要的文化誌願者團隊。靠著如此驕人的成績,張順利當選他們村“最震撼‘村寶’”。

  “尋找村寶”活動開始以來,河南1048個試點村共舉辦各種活動3100餘場,挖掘涵蓋老中青各階段的“村寶”1717名。這些遍布中原大地的“村寶”,很多都離不開之前文化誌願活動的培育。“正是長期以來堅持推進‘鄉村音樂廳’等活動,培育了一大批優秀的文藝種子,今天才能長出許多像張順利這樣的‘村寶’啊!”趙誌勇說。

  更親

  選出自己的“文化人”

  “怎麼也想不到,我一個尋找‘村寶’的人,自己咋就成了‘村寶’呢?”回想起當選“村寶”的經曆,崔明軍笑嗬嗬地說。

  高中畢業的崔明軍,算得上是南陽市方城縣柳河鄉高莊村的“文化人”。從小愛讀書的他,經常上山下地幹活都帶著一本書,歇腳時就翻上兩頁。2014年,他拿出自己珍藏的3000冊書籍在自家院子裏辦了農家書屋,還建起“周六劇場”,每周都有愛好文藝的村民在此表演,觀眾也不少,老崔家像是個“民間傳統文化交流中心”。崔明軍自己也寫劇本、編小品、組織巡回演出,成了一名陽光工程文化誌願者。

  “尋找村寶”活動中,河南省文旅廳充分發揮文化誌願者的作用,崔明軍也和妻子朱玲芝一起到省城參加相關培訓。了解到他的事跡後,省文化誌願者辦公室副主任李道暢對他說:“什麼是‘村寶’?有文化符號、有組織能力、願意為鄉村文化貢獻力量的人就是‘村寶’。我看呀,你崔明軍就是個實實在在的‘村寶’!”

  有上級肯定,也要村民認可,“村寶”歸根到底應該是農民自己的“文化人”。提交材料後經過縣文化館初篩,2019年12月中旬,高莊村的9名“村寶”候選人確定,崔明軍和吹拉彈唱樣樣精通的朱玲芝雙雙入圍。

  2020年1月12日,決賽來了,賽場就設在“周六劇場”。500多名村民圍坐一團,他們票選出的“德、賢、老、能、文”五老和縣文廣旅局、縣文化館的代表組成了評委會,根據9人的才藝展示和事跡彙報,現場打分,評出8名“村寶”。崔明軍被評為“最感動‘村寶’”,朱玲芝被評為“最出彩‘村寶’”。結果一宣布,全體村民報以熱烈掌聲。隨後,8名“村寶”組成誌願文化隊巡回演出,吸引觀眾5000多人次。

  “‘村寶’歸根到底是農民自己的藝術家。在評選過程中,主要由他們選出自己滿意的‘村寶’。”河南省文旅廳巡視員康潔介紹。

  更厚

  培育鄉村文化土壤

  “二叔,你走後,村幹部給奶奶送來了烈士證書。奶奶說,我兒子走了,走得光榮,我不哭!可是幹部走後,她還是抑製不住,三天三夜放聲大慟。”在平頂山市魯山縣樓子河村,抗美援朝烈士張中智的侄子張強在表演情景講述《樓子河英雄——張中智》。

  曾經的樓子河村十分貧困,地處偏僻,村民保守,文化貧瘠。為了擺脫落後局麵,村支書周營賢決定從文化入手。可是缺少幫扶和資金,周營賢把自己的車都賣了,村裏的文化事業還是沒搞起來。“看不見,摸不著,文化能當飯吃?”妻子兒女不理解,村民不感興趣,周營賢一度很沮喪,想要放棄。

  轉機出現在2016年,河南省首批“鄉村音樂廳”活動在該村啟動。上級文化部門送來資金、設備和專業指導,樓子河村的文化事業漸漸有了起色。為了吸引更多村民參加,周營賢和定點幫扶的文化誌願者、平煤神馬集團簾子布公司工會副主席王巍一合計,編排了情景講述《樓子河英雄——張中智》,請烈士的侄子張強出演。震撼的語言和場景打動了村民們的心,越來越多的人主動參與到樓子河村的文化建設中來,村裏的文化土壤更厚了。

  3年多來,周營賢帶領村民創作了23個充滿鄉情、鄉音、鄉味的文藝作品,舉辦鄉村“春晚”、節慶演出、文化課堂57場次,受益群眾達4.5萬多人次。如今的樓子河村,經常能看到跳舞、敲鼓、說唱、做貨、趕會的熱鬧場麵。看到家鄉的變化,返鄉投資的人也多了起來,村裏的日子越來越好。“尋找村寶”活動開啟後,執著的老周被評為“最感動‘村寶’”。

  “‘尋找村寶’活動是對之前各類文化誌願活動的繼承和發展,目的是尋找農民自己身邊的文化人。對發掘出來的“村寶”,我們將重點培育,充分發揮他們在組織鄉村文化活動、推動鄉村文化建設、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方麵的積極作用。”平頂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徐淵說。

新聞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