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開放看河南”係列述評之二
□河南日報報道組
一個區域要實現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必須要選擇一個平台和抓手,一個足以影響和帶動全局的“引擎”,就像上海之於長三角,廣州之於珠三角。
那麼,河南要在當前較好的基礎上謀劃更高水平的開放,“引擎”選在哪裏?
7月4日,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於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把鄭州打造成為我省參與全球競爭、集聚高端資源的戰略平台,形成我省的核心增長極,引領帶動中原城市群和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
7月9日,省委書記王國生在鄭州調研時強調,鄭州要在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在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中作出更大貢獻。
躋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行列的鄭州,已經成為國家城鎮體係中綜合實力最強的“塔尖城市”和“經濟極核”。這個“龍頭”夠不夠強勁有力,直接影響河南全域開放發展的質量和層次。使命何其榮耀,擔子又何其沉重。
引領河南大開放,“鄭龍頭”責無旁貸。
“鄭龍頭”怎麼看
從黑龍江省黑河市到雲南省騰衝市畫一條直線,這就是著名的“胡煥庸線”。其東南側43%的國土居住著94%的人口,西北側57%的國土僅居住了6%的人口,“南強北弱”是中國經濟地理格局最基本的特征。
河南有上億人口,鄭州作為一座與“胡煥庸線”距離相對較短的北方大城市,開放的大門越敞開,發展的腳步越均衡,越能發揮自身優勢,為“統籌東中西、協調南北方”提供更大支撐,其戰略支點作用非常突出。
鄭州不單單是鄭州的鄭州,而是河南的鄭州——
肩負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鄭州必須具備較高的首位度和經濟發展領導力,才能帶動區域發展“水漲船高”。
鄭州這個“龍頭”,成色很足。經濟質量佳,鄭州是全省首個實現“三二一”產業結構的城市,樣板意義和示範作用明顯;創新勢頭猛,鄭州一地的雙創人數占全省近四分之三,創新平台高度集中;影響範圍廣,“上合總理會”讓鄭州獲得了世界級聲譽,全球跨境電商大會等“大戲”每年都在鄭州如約上演,“吸睛效應”明顯。
今年年初,鄭州以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常住人口突破千萬、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三大突破”為標誌,站在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也鍛造成了引領帶動河南大開放大發展的“硬核”。
鄭州不單單是河南的鄭州,更是中國的鄭州——
從全國版圖看鄭州,“航空港”“自創區”“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綜試區”“大數據綜試區”五個功能定位各有側重的國家戰略相互疊加,既輻射周邊,又活躍全局,在中部崛起國家戰略中顯示出強大的中原力量。
“連天接地,服務內陸”,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是全國首個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成果中關村,轉化鄭洛新”,鄭洛新打破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地域限製,主動北上“聯姻”;“辦證掐表算,立等可取”,鄭汴洛在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平台,全國首推多證合一;“政府監管、企業經營、消費者維權不再難”,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走出海淘“灰色地帶”;“人在幹,數在轉,雲在算”,國家大數據(河南)綜合試驗區在鄭州用5G撬動新一輪數字變革。
據估算,以鄭州為中心2小時的高鐵經濟圈,覆蓋了4億人口的貨物集散和消費圈;以鄭州為中心2小時的航空經濟圈,覆蓋了全國90%以上的人口和市場,鄭州在中國經濟版圖中的戰略要津角色更加凸顯。
鄭州不單單是中國的鄭州,還是世界的鄭州——
背靠黃河水,麵向大陸橋,鄭州與世界的故事不斷出新。
11個小時的航空運輸,西班牙ZARA品牌服飾出現在中國各大商場的貨架上;13天的鐵路運輸,焦作風神輪胎直接安裝在德國生產的寶馬汽車上;4天的陸海聯運,韓國的母嬰用品來到鄭州中大門;72小時的跨境海淘,確山小提琴在意大利奏響“中國好聲音”……
在“地球村”的國際視野觀照下,鄭州的交通樞紐、物流集散中心、對外開放口岸、文化溝通橋梁的地位還會更進一步強化,越來越有“國際範”。
“鄭龍頭”怎麼辦
省委、省政府《關於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若幹意見》明確鄭州的主要任務,就是加快推進“三中心一樞紐一門戶”建設,落腳點選在“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門戶”上,絕非偶然。
門戶城市自身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能對外部產生吸引力和輻射力,特別是對門戶城市腹地的發展會起到極大促進和牽引作用。
做好這個“門戶”,鄭州任重而道遠。
——門戶要足夠大,才有引領力。“引領作用”“龍頭作用”“中心城市作用”……這些在區域經濟評價中的“常用詞”,事實上都聚焦於一點——“城市首位度”。
鄭州城市首位度僅為20.3%,與其他國家中心城市相比仍然偏低,不到30%的首位度臨界點。要帶動中原城市群乃至全省發展,鄭州必須有足夠的規模和體量,才能完成“鄭州+”。
歸根結底,鄭州發展框架不夠“大”。當上海的黃浦江、重慶的嘉陵江、武漢的長江,都已經成為這些超大城市的“內河”,而黃河之於鄭州,卻還是阻礙其發展壯大的“天塹”。鄭州發展到這個階段,必然要跨過黃河。
中國地理學會曆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葛劍雄說,當城市格局從“背靠黃河”轉向“跨越黃河”,新的板塊也將就此崛起,而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態勢也終將形成。
——門戶要足夠優,才有競爭力。
想比肩北上廣深,你城市的燈光夠亮嗎?
城市燈光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經濟社會秘密。高清衛星夜間地圖上,鄭州城市光亮度是以京廣、隴海鐵路線交會點為中心,呈傘狀向外放射性延伸,恰好印證了其普鐵、高鐵“雙十字”樞紐優勢。
近年來,全國“八縱八橫”高鐵網越織越密,鄭州米字形高鐵網的首建優勢在相對下降。這也促使河南走上了從單一優勢向綜合競爭優勢轉化之路。仰望星空,鄭州機場三期工程建設迫在眉睫;俯瞰大地,“鐵公機海”多式聯運是大勢所趨;聚焦網端,大數據助推一鍵聯全球。
鄭州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楊東方說,全國交通基礎設施“一張網”建設提速,鄭州要避免通道經濟,建設樞紐經濟,就必須在集聚資源後加快形成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
——門戶要足夠美,才有吸引力。
穿越曆史的漫長歲月,環境是一座城市辨識度最高的標簽。大城市一直是年輕人的向往之地。在北上廣深之外,準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的概念也開始盛行,鄭州就是一座“95後”“00後”口中的“新一線城市”。
“就業機會多,飲食口味適中。”你若盛開,清風自來,不少“京漂”“滬漂”或南下、或北上,回到老家創業就業。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說,潛心做優發展環境,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鄭州就會如磁石,孕育和吸引優秀的企業,不斷吸引優秀的人。
“鄭龍頭”怎麼揚
“城市變得越來越大,環境變得越來越美,實力變得越來越強,成績令人可喜,變化讓人自豪。但對照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標準,還需‘鼓勁加油’,付出更大努力。”這是今年4月省長陳潤兒在鄭州調研時的寄語。
國家中心城市,意味著“資源”,更意味著“責任”。鄭州需要再出發,以更高的站位倒逼自我提升,在服務全省乃至全國發展大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鄭龍頭”怎麼揚?從現在起,這一張答卷,要靠一億中原兒女共同書寫。
——以開放強基固本,先進製造業是支撐點。
智能手機締造了從“蘋果”到“果園”的產業神話,宇通、上汽等汽車產業成長為工業的中流砥柱,中鐵盾構引領的裝備製造在世界嶄露頭角……鄭州既以“商都”聞名,也靠工業強市。
製造業是城市重要的“生長基因”。即便是以服務業為主導的上海,也標明先進製造業比重不能低於25%的“底線”。對比中西部的武漢、成都,先進製造業體量不大、結構不優、動力不足是鄭州的“短板”。
省工信廳廳長李濤說,鄭州經濟總量要在確保質效的前提下實現較快增速,爭取國內重大生產力布局是關鍵。
——以開放推動創新,聚科教資源是突破點。頂尖人才在哪裏,“矽穀”就在哪裏。
今天的鄭州,經濟發展由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需要人才,麵向全球發布“智彙鄭州·1125聚才計劃”,就是為了吸引天下英才而用之。
省社科院副院長劉道興說,除了創新人才、創新企業、創新平台之外,鄭州亟待補齊的短板是“大院大所”。
同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深圳,通過合作辦學或新建校區的方式,將北大、清華、中山等名校資源納入囊中。鄭州能不能從中悟到些什麼?令人振奮的是,中科院(河南)大學有望落地,河南大學邁阿密學院開始招生,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鄭州分所等科研機構紛紛成立。
——以開放接續發展,新型城鎮化是發力點。
城鎮化率突破70%以後,這座城市該如何發展?
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迎偉說,人口流動將以大城市城區人口遷入大城市郊區為主,開始進入大都市圈和城市群的發展階段。
有幾個時間節點,看似巧合,卻意味深長。
2016年12月,國務院正式批複《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同年,鄭州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突破70%。緊接著,鄭州打破區域發展的邊界,構建“半小時”軌道核心圈,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等毗鄰城市共建鄭州大都市區,以全省8.7%的麵積,集聚了近20%的人口和超過30%的經濟總量。
事實上,幾乎所有國家中心城市,都是在不斷吸納周邊資源要素的過程中長成的。鄭州市域麵積約為西安的七成、成都的一半,優化城鎮空間潛力巨大,完全可以演繹出無數精彩紛呈的發展故事。
偉大的城市,都是時間的作品。世間最美的風景,莫過於未來。
策劃:河南日報編委會
執筆:萬川明蘆瑞趙振傑欒姍孫靜逯彥萃宋敏
統籌:張學文郭津柯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