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時政要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習近平:飯碗要端在自己手裏
更新時間:2015-8-25 16:42:55    來源:學習中國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中國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減肥”、“保健”已經成為很多人的重要課題;“缺糧”、“飯碗”等詞已經被絕大數中國人從生活詞典中刪除、從記憶中忘卻,那流傳幾千年的中國特色問候語“吃了嗎?”也許隻能留作“申遺”時再用了。但是,習近平總書記卻反複強調“糧食”和“飯碗”問題,這是為何?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探究竟。


圖為: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自端飯碗”之深意

  今日中國正快馬揚鞭奔向全麵小康社會,人民生活在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喜悅之中。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忽視“三農”問題、特別是糧食問題。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糧食問題,他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他提醒我們:“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鬆。”他還強調:“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一定要看到,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

  近年來有些同誌主張應更加開放國際市場,通過進口解決我國耕地資源不足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糧食消費增長之間的矛盾。這種觀點在現實中根本行不通。因為國際市場上糧食貿易量每年隻能提供2億多噸穀物,而中國穀物消費量每年超過5億噸,絕對無法滿足我們的需要。退一萬步說,即使國際市場現在能夠滿足我們的糧食需求量,那我們依賴他人吃飯的程度也太高了,幾乎等於把我們的生命交給別人了。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古人常講“洪範八政,食為政首”。我國13億多張嘴要吃飯,悠悠萬事、吃飯為大。隻要糧食不出大問題,中國的事就穩得住。習近平同誌以戰略家視野審視“飯碗”問題,他說:“曆史經驗告訴我們,一旦發生大饑荒,有錢也沒用。解決13億人吃飯問題,要堅持立足國內。” 他強調:“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整個大局就有保障,各項工作都會比較主動。”

  其實,糧食問題不能隻從經濟上看,還必須從政治上看、從戰略上看。習近平指出:“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一個國家隻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要進一步明確糧食安全的工作重點,合理配置資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是的,一個國家靠進口吃飯等於讓別人卡住咽喉,靠不住、危險大。

  “自端飯碗”之科技翅膀

  習近平指出:“農業的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我們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走內涵式發展道路。”“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這些論斷立足當前、著眼未來,指明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依靠科技創新。明確了新形勢下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必須緊緊抓住確保產能和科技支撐兩個戰略著力點。盡管我國的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一連增”,但我國糧食生產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看老天臉色,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可控性還不高。提高糧食發展穩定性,最根本的是增強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要保護耕地、完善政策、強化科技、深化改革,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高設施裝備水平,持續不斷提高糧食生產的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和科技貢獻率。

  “自端飯碗”之“堅守紅線”

  習總書記多次強調:“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耕地紅線要嚴防死守”。

  這些年,我國耕地持續減少,從1996年到2012年減少了近1.3億畝耕地。耕地數量減少,既有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占地的原因,也有用地不節約、不集約的原因。隻有守住今天的耕地,才能守住明天的飯碗,如果耕地守不住,糧食生產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我們就沒有了賴以吃飯的“命根子萬,這是關係子孫後代的長遠戰略問題。

  耕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我國人多地少,更要倍加珍惜耕地資源,要像保護文物那樣保護耕地。必須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製,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製度。要堅守18億畝耕地的紅線,現有耕地麵積要保持基本穩定,有增無減更好。要探索在已劃定的基本農田基礎上,推進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實行更加嚴格的用途管製。

  “自端飯碗”之“誰來種地”

  習近平指出:“要解決好‘ 誰來種地’問題,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隊伍,確保農業後繼有人;要以解決好地怎麼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係。”他還說:“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

  確保糧食安全,首先要有人種地。近年來,我國農村勞動力加快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日益嚴重,“誰來種地”問題日益突出。為此,要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隊伍。

  針對外出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不願回鄉務農、農業後繼乏人問題,要通過富裕農民、扶持農民,吸引年輕人留在農村、投身農業。要積極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鼓勵支持大中專院校特別是農業院校畢業生到農村經營農業。同時,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裝備水平,完善農業支持政策,提高農業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麵的職業,讓農民有自豪感。

  圖為: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自端飯碗”之“兩個積極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始終把‘三農’工作牢牢抓住、緊緊抓好。”他好還強調:“調動和保護好‘兩個積極性’,要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讓主產區抓糧有積極性,要探索形成農業補貼同糧食生產掛鉤機製,讓多生產糧食者多得補貼,把有限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搞好糧食儲備調節,調動市場主體收儲糧食的積極性,有效利用社會倉儲設施進行儲糧。”

  農業是弱質產業,糧食生產常常麵臨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的雙重風險。要從我國基本國情農情出發,要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強政府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完善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體係。價格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引導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的“指揮棒”。如果農民種糧不賺錢、增收沒指望,國家糧食安全就很難保障。要合理確定並不斷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製,引導農民多種糧種好糧,促進增產又增收。

  主產區是糧食生產的壓艙石,目前全國75%以上的糧食產量、80%以上的商品糧、90%左右的糧食調出量來自主產區。今後,國家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要進一步向主產區聚焦,項目投入要向主產區傾斜,指導服務要向主產區延伸,支持主產區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努力使主產區種糧不吃虧,讓重農抓糧的地方在工作上有積極性。

  “自端飯碗”之“飯碗”自豪感

  “三農”問題將始終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重中之重,他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對於天字第一號的糧食問題,他不僅從戰略思維高度度深刻加以闡明,而且給出清晰明確的路線圖,以保障我國十三億多人民的生存之基、保證我們的飯碗永遠端在自己手裏並且裝滿自己的糧。

  今天,對於絕大多數衣食無憂、享受現代新生活的中國人來說,其中的大多數都犯一個“毛病”,就是缺少一種“飯碗”自豪感。其實,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能夠順利解決13億多人的吃飯問題和基本生活保障,這在人類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偉大貢獻,無論怎麼讚美都不為過。即使是當今經濟實力最強大的美國也不敢保證能夠做到,更別說其他國家了。所以,身為中華民族一分子,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有理由自豪,因為我們生在偉大的中國、又有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自豪吧華夏兒女!自豪吧炎黃子孫!

新聞編輯:殷愛萍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習近平:飯碗要端在自己手裏
2015-8-25 16:42:55    來源:學習中國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中國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減肥”、“保健”已經成為很多人的重要課題;“缺糧”、“飯碗”等詞已經被絕大數中國人從生活詞典中刪除、從記憶中忘卻,那流傳幾千年的中國特色問候語“吃了嗎?”也許隻能留作“申遺”時再用了。但是,習近平總書記卻反複強調“糧食”和“飯碗”問題,這是為何?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探究竟。


圖為: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自端飯碗”之深意

  今日中國正快馬揚鞭奔向全麵小康社會,人民生活在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喜悅之中。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忽視“三農”問題、特別是糧食問題。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糧食問題,他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他提醒我們:“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鬆。”他還強調:“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一定要看到,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

  近年來有些同誌主張應更加開放國際市場,通過進口解決我國耕地資源不足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糧食消費增長之間的矛盾。這種觀點在現實中根本行不通。因為國際市場上糧食貿易量每年隻能提供2億多噸穀物,而中國穀物消費量每年超過5億噸,絕對無法滿足我們的需要。退一萬步說,即使國際市場現在能夠滿足我們的糧食需求量,那我們依賴他人吃飯的程度也太高了,幾乎等於把我們的生命交給別人了。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古人常講“洪範八政,食為政首”。我國13億多張嘴要吃飯,悠悠萬事、吃飯為大。隻要糧食不出大問題,中國的事就穩得住。習近平同誌以戰略家視野審視“飯碗”問題,他說:“曆史經驗告訴我們,一旦發生大饑荒,有錢也沒用。解決13億人吃飯問題,要堅持立足國內。” 他強調:“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整個大局就有保障,各項工作都會比較主動。”

  其實,糧食問題不能隻從經濟上看,還必須從政治上看、從戰略上看。習近平指出:“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一個國家隻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要進一步明確糧食安全的工作重點,合理配置資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是的,一個國家靠進口吃飯等於讓別人卡住咽喉,靠不住、危險大。

  “自端飯碗”之科技翅膀

  習近平指出:“農業的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我們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走內涵式發展道路。”“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這些論斷立足當前、著眼未來,指明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依靠科技創新。明確了新形勢下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必須緊緊抓住確保產能和科技支撐兩個戰略著力點。盡管我國的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一連增”,但我國糧食生產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看老天臉色,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可控性還不高。提高糧食發展穩定性,最根本的是增強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要保護耕地、完善政策、強化科技、深化改革,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高設施裝備水平,持續不斷提高糧食生產的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和科技貢獻率。

  “自端飯碗”之“堅守紅線”

  習總書記多次強調:“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耕地紅線要嚴防死守”。

  這些年,我國耕地持續減少,從1996年到2012年減少了近1.3億畝耕地。耕地數量減少,既有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占地的原因,也有用地不節約、不集約的原因。隻有守住今天的耕地,才能守住明天的飯碗,如果耕地守不住,糧食生產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我們就沒有了賴以吃飯的“命根子萬,這是關係子孫後代的長遠戰略問題。

  耕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我國人多地少,更要倍加珍惜耕地資源,要像保護文物那樣保護耕地。必須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製,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製度。要堅守18億畝耕地的紅線,現有耕地麵積要保持基本穩定,有增無減更好。要探索在已劃定的基本農田基礎上,推進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實行更加嚴格的用途管製。

  “自端飯碗”之“誰來種地”

  習近平指出:“要解決好‘ 誰來種地’問題,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隊伍,確保農業後繼有人;要以解決好地怎麼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係。”他還說:“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

  確保糧食安全,首先要有人種地。近年來,我國農村勞動力加快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日益嚴重,“誰來種地”問題日益突出。為此,要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隊伍。

  針對外出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不願回鄉務農、農業後繼乏人問題,要通過富裕農民、扶持農民,吸引年輕人留在農村、投身農業。要積極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鼓勵支持大中專院校特別是農業院校畢業生到農村經營農業。同時,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裝備水平,完善農業支持政策,提高農業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麵的職業,讓農民有自豪感。

  圖為: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自端飯碗”之“兩個積極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始終把‘三農’工作牢牢抓住、緊緊抓好。”他好還強調:“調動和保護好‘兩個積極性’,要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讓主產區抓糧有積極性,要探索形成農業補貼同糧食生產掛鉤機製,讓多生產糧食者多得補貼,把有限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搞好糧食儲備調節,調動市場主體收儲糧食的積極性,有效利用社會倉儲設施進行儲糧。”

  農業是弱質產業,糧食生產常常麵臨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的雙重風險。要從我國基本國情農情出發,要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強政府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完善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體係。價格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引導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的“指揮棒”。如果農民種糧不賺錢、增收沒指望,國家糧食安全就很難保障。要合理確定並不斷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製,引導農民多種糧種好糧,促進增產又增收。

  主產區是糧食生產的壓艙石,目前全國75%以上的糧食產量、80%以上的商品糧、90%左右的糧食調出量來自主產區。今後,國家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要進一步向主產區聚焦,項目投入要向主產區傾斜,指導服務要向主產區延伸,支持主產區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努力使主產區種糧不吃虧,讓重農抓糧的地方在工作上有積極性。

  “自端飯碗”之“飯碗”自豪感

  “三農”問題將始終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重中之重,他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對於天字第一號的糧食問題,他不僅從戰略思維高度度深刻加以闡明,而且給出清晰明確的路線圖,以保障我國十三億多人民的生存之基、保證我們的飯碗永遠端在自己手裏並且裝滿自己的糧。

  今天,對於絕大多數衣食無憂、享受現代新生活的中國人來說,其中的大多數都犯一個“毛病”,就是缺少一種“飯碗”自豪感。其實,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能夠順利解決13億多人的吃飯問題和基本生活保障,這在人類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偉大貢獻,無論怎麼讚美都不為過。即使是當今經濟實力最強大的美國也不敢保證能夠做到,更別說其他國家了。所以,身為中華民族一分子,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有理由自豪,因為我們生在偉大的中國、又有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自豪吧華夏兒女!自豪吧炎黃子孫!

新聞編輯:殷愛萍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