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時政要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當前民生、就業等狀況較好,表明經濟發展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
民生好,才是真的好(特別報道·新視角看形勢③)
更新時間:2015-6-8 10:28:11    來源:人民網

  宋 嵩製圖

  核心閱讀

  民生好,才是真的好。這是因為,我們的發展是以人為本的發展,不斷改善民生是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民生得到改善也恰恰表明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在加快調整、改革在加快推進

 

  前文回顧

  5月25日,本版刊發“新視角看形勢”係列報道第一篇《速度放緩就是形勢不好嗎?》。報道認為,單純的經濟增速不能反映一個經濟體發展的全貌。如果不僅僅以速度看形勢,我們會清晰地看到,當前我國就業形勢穩定,城鄉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全麵深化改革紮實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逐步深化,一些新的增長點破繭而出。這些都充分表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經濟金融風險總體可控,社會大局穩定。

  6月1日,本版刊發“新視角看形勢”係列報道第二篇《風向標還靈不靈?》。報道認為,鐵路貨運量、工業用電量等一些傳統微觀指標持續走弱,而宏觀經濟依然處於合理區間,這種“背離”的深層次原因是我國的經濟結構在不斷優化,而這,正是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特征,也是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亮點。因此,我們不能單以一些傳統微觀指標來判斷經濟形勢。

  

  改善民生

  是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

  民生改善是比GDP快慢更值得關注的、終極的經濟指標

  當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時,人們發現:一邊,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另一邊,卻是民生指標飄紅:

  就業保持平穩增長,飯碗更多了。

  一季度,我國城鎮新增就業320萬人,調查失業率在5.1%左右,總體穩定。

  居民收入較快增加,錢包更鼓了。

  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87元,同比實際增長8.1%,快於GDP增速,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61,比上年同期縮小0.05。物價溫和上漲,蔬菜、生豬等生活必需品價格低位運行。

  社會保障繼續加強,“兜底”更穩了。

  到3月底,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已開工180萬套,其中棚戶區改造133萬套。到2014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8.42億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97億人,我國已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體係。

  新常態下,我們不能單以速度研判形勢。應當看到,雖然一季度經濟增速略有回落,但緩中有穩、緩中有進、緩中有新:經濟增速仍處於合理區間,結構調整穩步推進,新主體、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新動力加快孕育;與此同時,民生、就業等狀況較好,更是表明經濟發展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

  民生好,才是真的好。這是因為,我們的發展是以人為本的發展,不斷改善民生是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民生改善對經濟發展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從經濟發展本義來看,改善民生是最重要的指標。

  “脫離了人,經濟發展就沒有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舉例說,在荒無人煙的地方修路蓋樓,對GDP有貢獻,但對百姓來說毫無意義,而且還浪費資源,造成增長的負效應。“隻有增進民生福祉的發展才有效益。民生改善反映經濟增長的質量,是比GDP快慢更值得關注的、終極的經濟指標。”

  ——從經濟發展動力來看,改善民生是發展提質增效的必要條件。

  “加快保障房、農村水電、環保治汙等民生工程的建設,改善群眾生活,也增加了消費和投資,穩定並擴大就業;加快戶籍製度改革,既能讓農民工早日擺脫尷尬身份,也能助推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加快實施。”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占斌舉例道。

  ——從經濟發展階段來看,改善民生是深化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支撐。

  “當前,全麵深化改革正處於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發展更緊密地與民生改善結合起來,才能獲得最廣大人民的認同,為改革的順利推進凝心聚力。”張占斌說。

  我國已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社會政策體係的完善,民生的持續改善,將使我國平抑經濟波動、抵禦社會風險的能力更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汪同三表示,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支撐之一就是發展社會事業、實現社會公平。

  民生改善

  表明結構優化、改革推進

  就業、消費的穩定分別反映出產業結構、需求結構的持續優化

  民生好,才是真的好,還因為民生改善恰恰折射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在加快調整、改革在加快推進。

  結構更優了。

  就業的穩定反映出產業結構的持續優化。2013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首超第二產業,今年一季度高於第二產業8.7個百分點。就業吸納能力更強的服務業已穩穩撐起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解決新增就業占比超過四成。

  消費的穩健增長反映出需求結構的持續優化。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文體消費、養老家政消費……如今,居民消費從模仿型排浪式向個性化多樣化轉變,從生存型向發展型升級,消費需求健步前行,成為“三駕馬車”中貢獻最大的頭駕馬車。

  活力更強了。

  收入分配改革、戶籍製度改革、城鄉養老並軌、簡政放權……持續不斷的改革紅利提升了老百姓的公平感、幸福感,也催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將個人的創富曆程與時代的創新大潮共鳴共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將獲得更為深層、持久的動力。”張車偉說。

  改善民生沒有終點

  要竭盡全力,堅決把民生底線兜住兜牢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應常抓常新。

  ——改善民生,就要穩就業、提收入、強保障。

  “穩就業”鬆不得。

  張占斌認為,要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統籌安排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的就業,大力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等等。“多指導、多服務,提供信息,暢通渠道,把各項幫扶政策落實到位。”

  “提收入”慢不得。

  “要更大力度推進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支持老少邊窮地區扶貧開發,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 張占斌說,老百姓兜裏有錢了,才敢大膽消費,在改善自身生活的同時,為經濟發展注入源源“活水”。

  “強保障”弱不得。

  財政收入放緩,可民生投入不能打折。張占斌認為,當前應加快推進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繳費率,全麵實施臨時救助製度,提高城鄉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健全困境兒童、高齡和失能老人、重度和貧困殘疾人等特困群體的福利保障製度和服務體係,等等。“民之疾苦,國之要事,要竭盡全力,堅決把民生底線兜住兜牢。”

  ——改善民生,就要突出公平為先。

  公平是照進千門萬戶的陽光,增民惠、暖民心、聚民意。專家指出,要進一步深化戶籍改革、考試招生製度改革,讓社會成員獲得“起點公平”有更堅實的製度基礎;要繼續實施商事製度、財稅製度改革,實現市場經濟各主體的“機會公平”……“發揮好社會政策的再分配功能,在社會保障領域,有步驟地推進各種製度的整合與統一;在公共服務領域,大力推進城鄉、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部長葛延風說。

  ——改善民生,既要積極作為,又要量力而為。

  民生福利的供給水平要與經濟社會的實際發展水平相適應。國家信息中心總經濟師範劍平認為,經濟增長有快有慢,而福利待遇水平一旦上去了就很難降下來。應吸取一些國家社會福利過度膨脹、難以兌現、失信於民的教訓。“如果脫離了當前基本經濟狀況一味強調提高民生福祉,短期內或許某些民生狀況能得到改善,但有可能影響到經濟發展的後勁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可持續性。”

  持續改善民生,能讓每個人都過上體麵、有尊嚴的生活;深化民生改革,能讓每個人都有憑借勤奮工作、誠實經營和聰明才智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隻有民生好,經濟社會發展才會獲得持久動力並走上良性循環之路。本報記者 曲哲涵 劉誌強


  《 人民日報 》( 2015年06月08日 17 版)

 

新聞編輯:劉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當前民生、就業等狀況較好,表明經濟發展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
民生好,才是真的好(特別報道·新視角看形勢③)
2015-6-8 10:28:11    來源:人民網

  宋 嵩製圖

  核心閱讀

  民生好,才是真的好。這是因為,我們的發展是以人為本的發展,不斷改善民生是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民生得到改善也恰恰表明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在加快調整、改革在加快推進

 

  前文回顧

  5月25日,本版刊發“新視角看形勢”係列報道第一篇《速度放緩就是形勢不好嗎?》。報道認為,單純的經濟增速不能反映一個經濟體發展的全貌。如果不僅僅以速度看形勢,我們會清晰地看到,當前我國就業形勢穩定,城鄉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全麵深化改革紮實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逐步深化,一些新的增長點破繭而出。這些都充分表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經濟金融風險總體可控,社會大局穩定。

  6月1日,本版刊發“新視角看形勢”係列報道第二篇《風向標還靈不靈?》。報道認為,鐵路貨運量、工業用電量等一些傳統微觀指標持續走弱,而宏觀經濟依然處於合理區間,這種“背離”的深層次原因是我國的經濟結構在不斷優化,而這,正是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特征,也是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亮點。因此,我們不能單以一些傳統微觀指標來判斷經濟形勢。

  

  改善民生

  是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

  民生改善是比GDP快慢更值得關注的、終極的經濟指標

  當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時,人們發現:一邊,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另一邊,卻是民生指標飄紅:

  就業保持平穩增長,飯碗更多了。

  一季度,我國城鎮新增就業320萬人,調查失業率在5.1%左右,總體穩定。

  居民收入較快增加,錢包更鼓了。

  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87元,同比實際增長8.1%,快於GDP增速,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61,比上年同期縮小0.05。物價溫和上漲,蔬菜、生豬等生活必需品價格低位運行。

  社會保障繼續加強,“兜底”更穩了。

  到3月底,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已開工180萬套,其中棚戶區改造133萬套。到2014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8.42億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97億人,我國已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體係。

  新常態下,我們不能單以速度研判形勢。應當看到,雖然一季度經濟增速略有回落,但緩中有穩、緩中有進、緩中有新:經濟增速仍處於合理區間,結構調整穩步推進,新主體、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新動力加快孕育;與此同時,民生、就業等狀況較好,更是表明經濟發展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

  民生好,才是真的好。這是因為,我們的發展是以人為本的發展,不斷改善民生是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民生改善對經濟發展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從經濟發展本義來看,改善民生是最重要的指標。

  “脫離了人,經濟發展就沒有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舉例說,在荒無人煙的地方修路蓋樓,對GDP有貢獻,但對百姓來說毫無意義,而且還浪費資源,造成增長的負效應。“隻有增進民生福祉的發展才有效益。民生改善反映經濟增長的質量,是比GDP快慢更值得關注的、終極的經濟指標。”

  ——從經濟發展動力來看,改善民生是發展提質增效的必要條件。

  “加快保障房、農村水電、環保治汙等民生工程的建設,改善群眾生活,也增加了消費和投資,穩定並擴大就業;加快戶籍製度改革,既能讓農民工早日擺脫尷尬身份,也能助推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加快實施。”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占斌舉例道。

  ——從經濟發展階段來看,改善民生是深化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支撐。

  “當前,全麵深化改革正處於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發展更緊密地與民生改善結合起來,才能獲得最廣大人民的認同,為改革的順利推進凝心聚力。”張占斌說。

  我國已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社會政策體係的完善,民生的持續改善,將使我國平抑經濟波動、抵禦社會風險的能力更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汪同三表示,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支撐之一就是發展社會事業、實現社會公平。

  民生改善

  表明結構優化、改革推進

  就業、消費的穩定分別反映出產業結構、需求結構的持續優化

  民生好,才是真的好,還因為民生改善恰恰折射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在加快調整、改革在加快推進。

  結構更優了。

  就業的穩定反映出產業結構的持續優化。2013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首超第二產業,今年一季度高於第二產業8.7個百分點。就業吸納能力更強的服務業已穩穩撐起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解決新增就業占比超過四成。

  消費的穩健增長反映出需求結構的持續優化。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文體消費、養老家政消費……如今,居民消費從模仿型排浪式向個性化多樣化轉變,從生存型向發展型升級,消費需求健步前行,成為“三駕馬車”中貢獻最大的頭駕馬車。

  活力更強了。

  收入分配改革、戶籍製度改革、城鄉養老並軌、簡政放權……持續不斷的改革紅利提升了老百姓的公平感、幸福感,也催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將個人的創富曆程與時代的創新大潮共鳴共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將獲得更為深層、持久的動力。”張車偉說。

  改善民生沒有終點

  要竭盡全力,堅決把民生底線兜住兜牢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應常抓常新。

  ——改善民生,就要穩就業、提收入、強保障。

  “穩就業”鬆不得。

  張占斌認為,要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統籌安排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的就業,大力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等等。“多指導、多服務,提供信息,暢通渠道,把各項幫扶政策落實到位。”

  “提收入”慢不得。

  “要更大力度推進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支持老少邊窮地區扶貧開發,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 張占斌說,老百姓兜裏有錢了,才敢大膽消費,在改善自身生活的同時,為經濟發展注入源源“活水”。

  “強保障”弱不得。

  財政收入放緩,可民生投入不能打折。張占斌認為,當前應加快推進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繳費率,全麵實施臨時救助製度,提高城鄉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健全困境兒童、高齡和失能老人、重度和貧困殘疾人等特困群體的福利保障製度和服務體係,等等。“民之疾苦,國之要事,要竭盡全力,堅決把民生底線兜住兜牢。”

  ——改善民生,就要突出公平為先。

  公平是照進千門萬戶的陽光,增民惠、暖民心、聚民意。專家指出,要進一步深化戶籍改革、考試招生製度改革,讓社會成員獲得“起點公平”有更堅實的製度基礎;要繼續實施商事製度、財稅製度改革,實現市場經濟各主體的“機會公平”……“發揮好社會政策的再分配功能,在社會保障領域,有步驟地推進各種製度的整合與統一;在公共服務領域,大力推進城鄉、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部長葛延風說。

  ——改善民生,既要積極作為,又要量力而為。

  民生福利的供給水平要與經濟社會的實際發展水平相適應。國家信息中心總經濟師範劍平認為,經濟增長有快有慢,而福利待遇水平一旦上去了就很難降下來。應吸取一些國家社會福利過度膨脹、難以兌現、失信於民的教訓。“如果脫離了當前基本經濟狀況一味強調提高民生福祉,短期內或許某些民生狀況能得到改善,但有可能影響到經濟發展的後勁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可持續性。”

  持續改善民生,能讓每個人都過上體麵、有尊嚴的生活;深化民生改革,能讓每個人都有憑借勤奮工作、誠實經營和聰明才智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隻有民生好,經濟社會發展才會獲得持久動力並走上良性循環之路。本報記者 曲哲涵 劉誌強


  《 人民日報 》( 2015年06月08日 17 版)

 

新聞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