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科主任陳宏偉做客本報網絡直播間
新聞中心首頁
直播現場。
做客嘉賓陳宏偉。
直播時間:2019年12月16日
直播地點:焦作日報網絡直播間
特邀嘉賓:陳宏偉(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科主任)
主 持 人:馬雅寧(焦作日報記者)
主持人:傳承文明,關注民生,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裏是焦作日報網絡直播間。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曾經曆過各式各樣的應激,諸如父母的離異、家庭的變故、親人的生離死別等等,對每個人的心理感知各有不同,有的人因為心理承受能力差,導致痛苦、絕望、自卑,嚴重的可能導致精神失常,甚至有的走上了絕路。因此有針對性地采取一定的方式來緩解和應對應激,就顯得尤為重要。而精神應激與人類健康的關係也一直是學術界與大眾的熱門話題。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科主任陳宏偉做客網絡直播間,就應激與心理健康相關問題,與網友們進行互動交流、共同學習。
陳主任,您好!歡迎做客網絡直播間。
陳宏偉: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很高興能在這裏與大家分享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解答大家的疑問。
主持人:說到“應激”這個詞很專業,好多網友不太理解,您能不能跟廣大網友先解釋一下什麼是“應激”呢?
陳宏偉:通常醫學上所說的“精神應激”,也叫“壓力”,是指機體應付困難處境時的一種狀態,這種狀態的發生與是否形成精神創傷有關,一般認為主要有三種因素:
主持人:哦,那請問陳主任,哪三個因素可以導致應激狀態呢?
陳宏偉:1.應激源;2.易感素質;3.心理保護係統。
主持人:請問陳主任,什麼叫應激源呢?
陳宏偉:應激源是指導致應激發生的事件,這類事件多種多樣,來源也很廣泛,包括:生物、物理、化學、心理的諸多方麵,涉及範圍大到群體的戰爭、地震,小到發生在個體的車禍、人際的糾紛等,強度大到危及生命的被殘殺,傷及身體的被強奸,小到每日的一般家庭矛盾,工作煩惱等。一般來講,如果作為直接的病因或直接的誘因,應激源一定是異常強烈的、突然發生的、負性的、超出一般人承受能力的,
主持人:哦,那陳主任,是不是我們生活中,處處都在經曆著各種不同的應激源?
陳宏偉:是的,其實我們生活中,工作中,時時刻刻都在經曆著各種應激源。
主持人:那麼我們天天都在經曆著各種應激,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都沒什麼感覺,而有的人就發生心理問題或者精神疾病了呢?
陳宏偉:你這個問題問的很到位,這就說到我們應激三大要素的第二個因素了,就是易感因素,什麼是易感因素呢?易感因素分為內在的因素和外在的因素。內在因素包括:遺傳特征、年齡、性別、精神障礙的家族史或既往史、軀體健康狀況、是否有不良的心裏應付方式,外在因素有:社會支持係統,童年的精神創傷,創傷前後其他負性生活事件的疊加作用。與精神創傷發生有關的第三個因素是心理支持係統的保護作用,不過,社會支持係統對精神健康的保護作用,是“U”字形的,即過少的支持和過多的保護都不利於個體對應激的耐受與適應。因為在精神應激狀態下,許多人都會有心理反應或生理反應。這些反應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個體啟動的心理應付方式而逐步的恢複正常,隻有少數易感的人才可能形成精神創傷,這一階段過度的社會支持或照顧有時反而不利於個體調動自身的抗壓因素而最終恢複正常。當然,缺少或不良的社會支持,肯定也是形成精神創傷的重要因子,這一點在兒童中尤應注意。
主持人:從精神應激到精神創傷,是怎樣發生的?
陳宏偉:嗯,你提的這個問題,非常專業,我們個體正常狀態下,機體是處於一種內環境的動態平衡,當麵臨應激事件時,個體要付出努力來解決或逃避應激事件,此時機體就會發生通常所說的應激反應,一般會以一係列的反應體現出來,應激反應的目的在於(自我保護)去除或克服應激源對自身造成的不利影響,最終有利於個體的生存,相對於機體原來的內穩態平衡來說,此時在應激狀態下的變化,是一種異穩態平衡,然而,在某種條件下,這種平衡也具有病理作用,如果精神應激過於強烈或持久,應激反應超出了個體的代償能力,就形成了精神創傷,對機體造成損害。
主持人:那麼當應激反應出現精神創傷都有哪些表現啊?
陳宏偉:主要有兩種形式:1.急性應激障礙也叫急性反應性精神病,在臨床上較常見,由來勢迅猛的精神創傷所致,症狀可以在數分鍾到數小時之內出現,持續時間不長,幾天到一周之內可恢複正常。病人的表現形式不一,有的以意識錯亂為主,答非所問,行為異常,醒後有些遺忘,記不清楚所說的話和所作的事。有的則表現為動作多、話多、到處亂跑,嘴裏說的和精神創傷有關。有的則表現為兩目直視,呆若木雞,問話不答,連針刺也缺乏反應。但不論病人表現如何,失眠是一定存在的症狀。病人可以連續幾夜不眠,瞪目直視,白天照樣出現症狀,或稍稍打盹一會兒又說話或不說,一般會持續2-3夜,才逐漸睡眠。2.創傷後應激障礙,是在接觸極為嚴重的創傷事件後,出現以反複重新體驗創傷事件,伴有覺醒增高和回避與創傷有關刺激為特征的心理障礙。此時應到我們專科就診,需要綜合治療。
主持人:聽了您的講解,我們對應激有了一些了解,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工作中,發生了應激反應時,應該怎樣應對呢?
陳宏偉:生活中、工作中,發生應激反應時,常用的應對方式有兩類:就是問題解決方式和緩和情緒方式。前者用來改善不利境遇,使其應激強度減低,後者則是改變自己對應激性境遇的反應。問題解決方式包括:1.尋求他人幫助,獲得有助於問題解決的信息與建議,2.解決問題,製定與實施解決問題的計劃,3.麵對問題,捍衛個人權利,或勸說其他人改變行為。緩和情緒包括:1.宣泄情緒,向另一個人傾訴並表達出自己的情緒。2.評價問題,判斷哪些是可以改變的,並試圖改變之,以及哪些無法改變而需接受。3.積極評價問題,認識到難題的積極麵,如丟了現在的工作是找到一個更好職位的機會。4.回避問題,拒絕去想所麵對的難題,避開引起問題的人,或能引起回憶的事。
主持人:你所說的這兩種方式,如果我們都能做到的話,就能完全解決應激的問題嗎?
陳宏偉:有一定用處,但並非總是適應性的,適應性良好的心裏應付方式,通常是有益的,包括:求助、積極解決問題、適應和麵對現實,發泄或傾訴負性情感,回避痛苦情境,接受或推卸責任等。適應性不良的心理應付方式,通常是無益的,如:過度實用煙酒、鎮靜藥物等成癮物質,來緩和自己情緒反應,或降低自己對應急處境的反應,再如:有些人用攻擊行為表達憤怒,用自殺或自傷行為等來減輕內心的緊張,或表達需要幫助。上述有益的和無益的心理應付方法,都可以緩解即刻的應激反應,但無益的應付方法,對於持久的應激反應,不但無效,反而損害身心健康,應注意有時有益的心理應付方法,如果長久應用,也可能損害心身健康。
主持人:聽了您的介紹,使我們對應激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入的認識。今後當我們麵對應激的時候,就不會再不知所措,感謝陳主任能夠來到我們的節目,使我們大家認識應激,了解應激,並且學會了如何麵對應激。好了,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裏,再次感謝陳主任。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出品團隊
●總 策 劃:王愛軍
●執 行:曾琳琳
●腳本執筆:韓 笑
●錄 製:毋千舉
●攝 影:毋千舉
●技 術:李 峰 楊 銘
●劇 務:王雪靜
●直播話題線索征集:8797395
●鏈 接:登錄焦作網www.webdiners.com 進入網絡直播收看本期節目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直播現場。
做客嘉賓陳宏偉。
直播時間:2019年12月16日
直播地點:焦作日報網絡直播間
特邀嘉賓:陳宏偉(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科主任)
主 持 人:馬雅寧(焦作日報記者)
主持人:傳承文明,關注民生,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裏是焦作日報網絡直播間。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曾經曆過各式各樣的應激,諸如父母的離異、家庭的變故、親人的生離死別等等,對每個人的心理感知各有不同,有的人因為心理承受能力差,導致痛苦、絕望、自卑,嚴重的可能導致精神失常,甚至有的走上了絕路。因此有針對性地采取一定的方式來緩解和應對應激,就顯得尤為重要。而精神應激與人類健康的關係也一直是學術界與大眾的熱門話題。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科主任陳宏偉做客網絡直播間,就應激與心理健康相關問題,與網友們進行互動交流、共同學習。
陳主任,您好!歡迎做客網絡直播間。
陳宏偉: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很高興能在這裏與大家分享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解答大家的疑問。
主持人:說到“應激”這個詞很專業,好多網友不太理解,您能不能跟廣大網友先解釋一下什麼是“應激”呢?
陳宏偉:通常醫學上所說的“精神應激”,也叫“壓力”,是指機體應付困難處境時的一種狀態,這種狀態的發生與是否形成精神創傷有關,一般認為主要有三種因素:
主持人:哦,那請問陳主任,哪三個因素可以導致應激狀態呢?
陳宏偉:1.應激源;2.易感素質;3.心理保護係統。
主持人:請問陳主任,什麼叫應激源呢?
陳宏偉:應激源是指導致應激發生的事件,這類事件多種多樣,來源也很廣泛,包括:生物、物理、化學、心理的諸多方麵,涉及範圍大到群體的戰爭、地震,小到發生在個體的車禍、人際的糾紛等,強度大到危及生命的被殘殺,傷及身體的被強奸,小到每日的一般家庭矛盾,工作煩惱等。一般來講,如果作為直接的病因或直接的誘因,應激源一定是異常強烈的、突然發生的、負性的、超出一般人承受能力的,
主持人:哦,那陳主任,是不是我們生活中,處處都在經曆著各種不同的應激源?
陳宏偉:是的,其實我們生活中,工作中,時時刻刻都在經曆著各種應激源。
主持人:那麼我們天天都在經曆著各種應激,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都沒什麼感覺,而有的人就發生心理問題或者精神疾病了呢?
陳宏偉:你這個問題問的很到位,這就說到我們應激三大要素的第二個因素了,就是易感因素,什麼是易感因素呢?易感因素分為內在的因素和外在的因素。內在因素包括:遺傳特征、年齡、性別、精神障礙的家族史或既往史、軀體健康狀況、是否有不良的心裏應付方式,外在因素有:社會支持係統,童年的精神創傷,創傷前後其他負性生活事件的疊加作用。與精神創傷發生有關的第三個因素是心理支持係統的保護作用,不過,社會支持係統對精神健康的保護作用,是“U”字形的,即過少的支持和過多的保護都不利於個體對應激的耐受與適應。因為在精神應激狀態下,許多人都會有心理反應或生理反應。這些反應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個體啟動的心理應付方式而逐步的恢複正常,隻有少數易感的人才可能形成精神創傷,這一階段過度的社會支持或照顧有時反而不利於個體調動自身的抗壓因素而最終恢複正常。當然,缺少或不良的社會支持,肯定也是形成精神創傷的重要因子,這一點在兒童中尤應注意。
主持人:從精神應激到精神創傷,是怎樣發生的?
陳宏偉:嗯,你提的這個問題,非常專業,我們個體正常狀態下,機體是處於一種內環境的動態平衡,當麵臨應激事件時,個體要付出努力來解決或逃避應激事件,此時機體就會發生通常所說的應激反應,一般會以一係列的反應體現出來,應激反應的目的在於(自我保護)去除或克服應激源對自身造成的不利影響,最終有利於個體的生存,相對於機體原來的內穩態平衡來說,此時在應激狀態下的變化,是一種異穩態平衡,然而,在某種條件下,這種平衡也具有病理作用,如果精神應激過於強烈或持久,應激反應超出了個體的代償能力,就形成了精神創傷,對機體造成損害。
主持人:那麼當應激反應出現精神創傷都有哪些表現啊?
陳宏偉:主要有兩種形式:1.急性應激障礙也叫急性反應性精神病,在臨床上較常見,由來勢迅猛的精神創傷所致,症狀可以在數分鍾到數小時之內出現,持續時間不長,幾天到一周之內可恢複正常。病人的表現形式不一,有的以意識錯亂為主,答非所問,行為異常,醒後有些遺忘,記不清楚所說的話和所作的事。有的則表現為動作多、話多、到處亂跑,嘴裏說的和精神創傷有關。有的則表現為兩目直視,呆若木雞,問話不答,連針刺也缺乏反應。但不論病人表現如何,失眠是一定存在的症狀。病人可以連續幾夜不眠,瞪目直視,白天照樣出現症狀,或稍稍打盹一會兒又說話或不說,一般會持續2-3夜,才逐漸睡眠。2.創傷後應激障礙,是在接觸極為嚴重的創傷事件後,出現以反複重新體驗創傷事件,伴有覺醒增高和回避與創傷有關刺激為特征的心理障礙。此時應到我們專科就診,需要綜合治療。
主持人:聽了您的講解,我們對應激有了一些了解,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工作中,發生了應激反應時,應該怎樣應對呢?
陳宏偉:生活中、工作中,發生應激反應時,常用的應對方式有兩類:就是問題解決方式和緩和情緒方式。前者用來改善不利境遇,使其應激強度減低,後者則是改變自己對應激性境遇的反應。問題解決方式包括:1.尋求他人幫助,獲得有助於問題解決的信息與建議,2.解決問題,製定與實施解決問題的計劃,3.麵對問題,捍衛個人權利,或勸說其他人改變行為。緩和情緒包括:1.宣泄情緒,向另一個人傾訴並表達出自己的情緒。2.評價問題,判斷哪些是可以改變的,並試圖改變之,以及哪些無法改變而需接受。3.積極評價問題,認識到難題的積極麵,如丟了現在的工作是找到一個更好職位的機會。4.回避問題,拒絕去想所麵對的難題,避開引起問題的人,或能引起回憶的事。
主持人:你所說的這兩種方式,如果我們都能做到的話,就能完全解決應激的問題嗎?
陳宏偉:有一定用處,但並非總是適應性的,適應性良好的心裏應付方式,通常是有益的,包括:求助、積極解決問題、適應和麵對現實,發泄或傾訴負性情感,回避痛苦情境,接受或推卸責任等。適應性不良的心理應付方式,通常是無益的,如:過度實用煙酒、鎮靜藥物等成癮物質,來緩和自己情緒反應,或降低自己對應急處境的反應,再如:有些人用攻擊行為表達憤怒,用自殺或自傷行為等來減輕內心的緊張,或表達需要幫助。上述有益的和無益的心理應付方法,都可以緩解即刻的應激反應,但無益的應付方法,對於持久的應激反應,不但無效,反而損害身心健康,應注意有時有益的心理應付方法,如果長久應用,也可能損害心身健康。
主持人:聽了您的介紹,使我們對應激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入的認識。今後當我們麵對應激的時候,就不會再不知所措,感謝陳主任能夠來到我們的節目,使我們大家認識應激,了解應激,並且學會了如何麵對應激。好了,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裏,再次感謝陳主任。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出品團隊
●總 策 劃:王愛軍
●執 行:曾琳琳
●腳本執筆:韓 笑
●錄 製:毋千舉
●攝 影:毋千舉
●技 術:李 峰 楊 銘
●劇 務:王雪靜
●直播話題線索征集:8797395
●鏈 接:登錄焦作網www.webdiners.com 進入網絡直播收看本期節目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