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如何預防“亞健康”
新聞中心首頁
專家宋漢秋
【專家簡介】 宋漢秋,中醫學碩士,副主任中醫醫師,河南省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委員、焦作市腦病專業委員會委員、焦作市心理學會理事,現任焦作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擅長運用中西醫兩種手段治療中風病、癡呆、頭暈等神經科疾病以及中醫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及其他內科疑難雜病。撰寫學術論文數十篇,獲焦作市科技成果獎三項,獲得第八屆"焦作市青年科技專家"榮譽稱號,獲得2011年焦作市“市管專家”榮譽稱號。
現代醫學模式轉變
疾病醫學-----健康醫學
重治療 ------重預防
針對病源的對抗治療--------整體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WHO)1996年在名為《迎接21世紀的挑戰》的報告中指出了21世紀的醫學將有重大轉變。
21世紀的醫學將不再繼續以疾病為主要研究對象
以人的健康為研究對象與實踐目標的健康醫學
一個較長時期以來,治未病的醫學思想逐漸被淡化,甚至被“治已病”所取代。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逐漸認識到單純治療已病是消極被動的,是對醫學主體功能的削弱與顛倒。以人的健康為研究對象與實踐目標的健康醫學將是未來醫學發展的方向 。
世界三種人(WHO的全球性調查)
健康人群——約10%
亞健康人群——約70%
疾病人群——約20%
亞健康診斷的參考標準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
① 已經出現各種不適症狀,持續或反複出現6個月以上,通過係統檢查,無明顯的器質性病理損害證據和實驗室檢查指標的陽性改變;
② 無重要器官的器質性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或原有疾病在康複過程中的病理損害及實驗室檢查指標改變與現有的臨床表現無明顯內在聯係;
③ 盡管患有明確的非重大器官器質性疾病或精神心理疾病診斷,但無需用藥維持;
④ 具有以疲勞為主的各種軀體不適症狀(以軀體性亞健康為主);
⑤ 具有急躁、焦慮、抑鬱、恐懼等心理不適症狀(以心理性亞健康為主);
⑥ 具有人際交往頻率下降、人際關係緊張等社會適應能力下降(以社會交往性亞健康為主);
判斷:具備第①、②、③項可診斷為亞健康狀態,加上④、⑤、⑥任一項即可判斷為亞健康狀態的類型。
慢性疲勞綜合征診斷標準(美國)
主要標準
1、持續性或反複性疲勞或極易疲勞,表現為:
(1)睡眠休息後不能緩解;
(2)嚴重時,日活動量減少≥50%。
2、排除其他慢性臨床疾病,包括惡性腫瘤、自身免疫疾病、慢性或亞急性細菌感染、慢性精神病、慢性炎性疾病、內分泌疾病等。
次要標準
1、症狀或病史持續存在或反複出現≥6個月。
(1)低熱或畏寒;
(2)咽喉疼痛;
(3)頸前、頸後或腋下淋巴結腫痛;
(4)不能解釋的全身肌肉無力;
(5)肌肉疼痛或不適感
(6)既往可耐受的運動後24小時全身疲勞;
(7)和病前不同的全頭痛;
(8)遊走性非炎性關節疼痛;
(9)神經精神症狀(畏光,暫時性視盲,健忘,興奮過度,意識模糊,思維困難,注意力不集中,憂鬱);
(10)睡眠紊亂;
2、體征標準
(1)低熱;
(2)非滲出性咽峽炎;
(3)可觸及頸前、頸後或腋下淋巴結腫大或壓痛(直徑≤2cm)。
治未病的含義
《黃帝內經》有關“治未病”的論述
中醫經絡檢測儀
將經絡比作電路,人體內髒就是電路中的機械功能部分, 經絡就是電線
經絡穴位皮膚電阻比普通皮膚低
經絡的組織液受到虛、實、寒、熱影響,使其形態、數量、濃度等發生變化,電阻及導電性能也發生變化,測取變化值,就能看到經絡髒腑的問題了。
“中醫四診儀”綜合功能介紹
中醫四診儀綜合功能:
∙建立健康檔案
∙中醫健康數據的采集與量化分析
∙體質辨識及個體化養生方案
∙幹預前後的療效評估與分析
∙舌麵脈問量化數據的科學研究
∙完善豐富中醫的電子病曆
心 語
受健康之托,承生命之重。唯有兢兢業業,精益求精!願每個人遠離疾病,健康快樂!
主 辦
農工黨焦作市委
市衛生局
市中醫管理局
焦作日報社
下載PPT課件鏈接地址:《宋漢秋課件》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專家宋漢秋
【專家簡介】 宋漢秋,中醫學碩士,副主任中醫醫師,河南省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委員、焦作市腦病專業委員會委員、焦作市心理學會理事,現任焦作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擅長運用中西醫兩種手段治療中風病、癡呆、頭暈等神經科疾病以及中醫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及其他內科疑難雜病。撰寫學術論文數十篇,獲焦作市科技成果獎三項,獲得第八屆"焦作市青年科技專家"榮譽稱號,獲得2011年焦作市“市管專家”榮譽稱號。
現代醫學模式轉變
疾病醫學-----健康醫學
重治療 ------重預防
針對病源的對抗治療--------整體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WHO)1996年在名為《迎接21世紀的挑戰》的報告中指出了21世紀的醫學將有重大轉變。
21世紀的醫學將不再繼續以疾病為主要研究對象
以人的健康為研究對象與實踐目標的健康醫學
一個較長時期以來,治未病的醫學思想逐漸被淡化,甚至被“治已病”所取代。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逐漸認識到單純治療已病是消極被動的,是對醫學主體功能的削弱與顛倒。以人的健康為研究對象與實踐目標的健康醫學將是未來醫學發展的方向 。
世界三種人(WHO的全球性調查)
健康人群——約10%
亞健康人群——約70%
疾病人群——約20%
亞健康診斷的參考標準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
① 已經出現各種不適症狀,持續或反複出現6個月以上,通過係統檢查,無明顯的器質性病理損害證據和實驗室檢查指標的陽性改變;
② 無重要器官的器質性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或原有疾病在康複過程中的病理損害及實驗室檢查指標改變與現有的臨床表現無明顯內在聯係;
③ 盡管患有明確的非重大器官器質性疾病或精神心理疾病診斷,但無需用藥維持;
④ 具有以疲勞為主的各種軀體不適症狀(以軀體性亞健康為主);
⑤ 具有急躁、焦慮、抑鬱、恐懼等心理不適症狀(以心理性亞健康為主);
⑥ 具有人際交往頻率下降、人際關係緊張等社會適應能力下降(以社會交往性亞健康為主);
判斷:具備第①、②、③項可診斷為亞健康狀態,加上④、⑤、⑥任一項即可判斷為亞健康狀態的類型。
慢性疲勞綜合征診斷標準(美國)
主要標準
1、持續性或反複性疲勞或極易疲勞,表現為:
(1)睡眠休息後不能緩解;
(2)嚴重時,日活動量減少≥50%。
2、排除其他慢性臨床疾病,包括惡性腫瘤、自身免疫疾病、慢性或亞急性細菌感染、慢性精神病、慢性炎性疾病、內分泌疾病等。
次要標準
1、症狀或病史持續存在或反複出現≥6個月。
(1)低熱或畏寒;
(2)咽喉疼痛;
(3)頸前、頸後或腋下淋巴結腫痛;
(4)不能解釋的全身肌肉無力;
(5)肌肉疼痛或不適感
(6)既往可耐受的運動後24小時全身疲勞;
(7)和病前不同的全頭痛;
(8)遊走性非炎性關節疼痛;
(9)神經精神症狀(畏光,暫時性視盲,健忘,興奮過度,意識模糊,思維困難,注意力不集中,憂鬱);
(10)睡眠紊亂;
2、體征標準
(1)低熱;
(2)非滲出性咽峽炎;
(3)可觸及頸前、頸後或腋下淋巴結腫大或壓痛(直徑≤2cm)。
治未病的含義
《黃帝內經》有關“治未病”的論述
中醫經絡檢測儀
將經絡比作電路,人體內髒就是電路中的機械功能部分, 經絡就是電線
經絡穴位皮膚電阻比普通皮膚低
經絡的組織液受到虛、實、寒、熱影響,使其形態、數量、濃度等發生變化,電阻及導電性能也發生變化,測取變化值,就能看到經絡髒腑的問題了。
“中醫四診儀”綜合功能介紹
中醫四診儀綜合功能:
∙建立健康檔案
∙中醫健康數據的采集與量化分析
∙體質辨識及個體化養生方案
∙幹預前後的療效評估與分析
∙舌麵脈問量化數據的科學研究
∙完善豐富中醫的電子病曆
心 語
受健康之托,承生命之重。唯有兢兢業業,精益求精!願每個人遠離疾病,健康快樂!
主 辦
農工黨焦作市委
市衛生局
市中醫管理局
焦作日報社
下載PPT課件鏈接地址:《宋漢秋課件》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