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辨識防中風
新聞中心首頁
博愛縣中醫院腦病科主任李二虎
【專家簡介】李二虎,博愛縣中醫院腦病科主任,從事臨床20餘年,發表論文10餘篇,多次在省中醫技能競賽中獲獎。擅長腦病、血管性癡呆、麵癱、頑固性失眠、頭痛的治療,運用經方治療疑難雜症也有獨到經驗。開展中藥穴位貼敷、穴位注射、艾灸、腦循環治療等特色療法,對預防中風複發、降低中風致殘率具有顯著效果。
腦中風是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
v在我國,每12秒鍾就有1位中風新發患者,每21秒鍾就有1人死於中風
v中風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致殘和致死疾病
腦中風給患者和家庭帶來長期的負擔
成人中最常見的致殘原因
™大多數腦中風患者能夠幸存
ü10%有嚴重的殘疾需要長期護理
ü30%需要有人照顧他們的起居一整年
ü60%的患者社交活動或戶外活動受限
p醫藥費、護理費、營養費、誤工費。。。。。
腦血管病經濟負擔沉重
全國每年用於腦血管病的直接治療費用
> 100億
每年因腦血管病的支出
≥ 200億
預防腦中風是中老年人的必修課
認識中風,預防中風
ù什麼是腦中風?腦中風是怎麼發生的?
ù哪些人容易發生腦中風?
ù應該怎麼預防?
什麼是腦中風?
中風有哪些類型?
發生腦中風,該如何處理?
Á盡快到綜合性醫院就診
Á在有效的時間內動脈或靜脈溶栓是治療腦血栓最有效的手段,能最大限度降低病殘或完全康複
Á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溶栓(發病後6小時內)
腦中風是怎麼發生的?
腦中風的最主要病因
¡ª¡ª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
導致腦中風的罪犯¡ª¡ª血小板
腦中風的危險因素?
Á年 齡:年齡增高發病率增加
Á性 別:男性>女性
Á家族史:有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
腦卒中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腦中風的危險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增加腦卒中風險
高血壓是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血脂異常增加腦卒中風險
血糖升高增加腦卒中風險
v 糖尿病症狀+任意時間血漿葡萄糖水平
≥11.1mmol/L(200mg/dl)
減少中風風險,我們能做什麼?
腦中風常見的認識誤區
v錯誤的觀點
F中風不可預防
F中風無需治療(治不好)
F隻有老年人才會發生中風
F中風後治療6個月就會好
v正確的認識
F超過80%的中風是可預防的
F發生中風應盡快就醫
F所有年齡段的人都可能發生
F可能終生無法恢複
腦血管如何預防?
健康的生活方式
收縮壓每下降10mmHg
各類人群的血壓控製目標
防治高血壓的非藥物措施
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及選用參考
LDL-C每降低
1 mmol/L
控製高脂血症的建議
v1)血脂異常,尤其合並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其他危險因素者首先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並定期複查血脂,改變生活方式無效者采用藥物治療。
v2)對於既往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缺血性卒中或冠心病史,且膽固醇高於5mmol/l(192/dl)的患者采用他汀類藥物治療。TG增高者選用貝丁酸類藥物治療。
血糖的控製目標
糖尿病血糖控製建議
C 有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人應定期檢測血糖,必要
時測定糖化血紅蛋白(HbA
C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與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一致。
C 糖尿病患者應首先控製飲食、加強體育鍛煉
C 改善生活方式治療2~3個月血糖控製仍不滿意者,
應選用口服降糖藥或使用胰島素治療。
C 糖尿病患者應更積極治療高血壓、控製體重和降低
膽固醇水平
抗血小板治療
抗血小板藥物
中風預防的基礎藥物
中風發病雖急,其形成與發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絕大多數中風患者在真正發病之前有長達若幹月甚至幾年的非健康“未病”狀態。
因此, 按照中醫養生,“治未病”(預防)理論,進行調製,可有效地阻斷其進一步向疾病方向的轉化。
中醫養生與“治未病”(預防)理論
主要分為三個層次: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變
三:病後防複發
中醫的“治未病” 理論與現代醫學心腦血管病“三級預防” 不謀而合
一、未病先防
中醫認為疾病雖未發生,但如果邪氣已內伏,機體的陰陽失調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未病先防是指防病於未然,強調養生預防疾病。
中醫養生(預防)的理論基礎:
v整體觀念
v天人相應
v陰陽平衡
¹祖國醫學認為,冬季飲食應遵循“秋冬養陰”、“養腎防寒”、“無擾乎陽”的原則,健康的關鍵在於順應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¹每天太陽升起時,人體生物鍾就會發出指令,交感神經開始興奮,這時就該起床了。
¹因此,隨著一年四季太陽運行規律的不同,人的起床時間也應有所變化,春夏兩季應該晚睡早起,秋天應該早睡早起,冬天則應早睡晚起。
中醫養生預防中風病的方法
v情誌調攝 養生
v時間(四季等)養生
v飲食 養生
v體質 養生
v運動養生
v其他:針、灸、推拿、氣功調攝養生
一、未病先防
情誌的變化既可以改變人的行為活動方式,又可以改變人的髒腑機能狀態,從而導致人體生理病理變化。
例:長期性格暴躁,精神緊張,“怒則氣上”,可使血壓波動升高;
例:“思則氣結”,情緒抑鬱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抵抗力下降,外邪易於侵犯,誘發中風。
中醫調暢情誌的方法
1、清靜養神
《內經》說“靜則神藏,躁則神亡”。養神之道貴在“靜”。使人的精神情誌活動保持在淡泊寧靜的狀態。
生活中有許多活動,如閱讀、繪畫、書法、雕刻、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均能賞心悅目、怡情養性、陶冶情操、調神健身。
2,調攝情誌
人有各種各樣的情緒,這是人對外界刺激的反應。生活中難免產生這樣或那樣不良的情緒,關鍵在於善於控製和調節。
一、未病先防
(二)、順應四時(四季養生)原則
四季氣候變化對中風病的發生和發展有推波助瀾作用。
冬季寒邪當令,寒邪襲人使氣血運行不暢,易引發中風病;
春季風木當令,肝木盛易生風邪,且春有餘寒,也易發病。
所以起居要順應季節氣候變化,避風寒,使邪不能入襲。
一、未病先防、
(三)、飲食調護(食療為助):
合理飲食,首先要戒煙、酒。
飲食習慣不佳,喜好煙、酒,喜食葷腥、饑飽無度,可致脾失健運,聚濕生痰,以致肝風挾痰,橫竄經絡, 誘發中風。
(三)、飲食調護(食療為助):
一、未病先防
(四)、適勞逸、慎起居,適宜運動: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例:生活不規律、長期疲勞、工作緊張都容易導致中風,注意勞逸結合非常必要。
一、未病先防
(四)、適勞逸、慎起居,適宜運動:
從發病時間來看,中風發病與人體的陰氣盛衰有著直接的關係,半夜、淩晨陰氣偏盛為發病的高峰期。提示我們提前進行幹預性治療以降低發病率。
如不要熬夜、睡前適當飲水、冬天夜間注意保暖等。
一、未病先防
(四)、適勞逸、慎起居
適宜運動:
適宜運動能夠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和其血脈,以暢鬱積”。可調節髒腑功能,使機體陰陽氣血平衡協調。
傳統保健中“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等有益身心。
一、未病先防
(五)、不同體質的中醫藥調理:
體質差異的形成原因
1 、先天稟賦
¡°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靈樞¡¤壽夭剛順》
2、 後天因素
三高飲食導致濕熱、痰濕體質
體質有差異養生方法也不同
一、未病先防
v平和體質——健康
v陽虛體質——怕冷 陰虛體質——缺水
v痰濕體質——肥胖 濕熱體質——長痘
v氣鬱體質——鬱悶 氣虛體質——疲乏
v血瘀體質——長斑 特稟體質——過敏
陽虛體質
v典型表現:1、手腳發涼;2、胃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3、衣服穿得比別人多;4、討厭冬天、喜歡夏天;5、比別人容易感冒;6、吃涼東西會拉肚子;7、小肚子一吹風會馬上不舒服。
v養生原則:溫陽補氣;
v食物:生薑(溫陽;溫胃、散寒;男子不可百日無薑;生薑加紅棗煲湯,溫陽又補氣)、韭菜(溫熱;韭菜配核桃,溫補有奇效)
v傳統秘方:用桃木敲打督脈可補充陽氣;艾灸關元、足三裏等。
v藥方:金匱腎氣丸、附子理中丸
v情誌養生:舒展心胸
v生活習慣:曬太陽(不戴帽子,百會穴接受陽光),溫水泡腳(溫經通脈,二十五分鍾)
陰虛體質
v典型表現:1、感到身體、臉上發熱;2、手心容易出汗;皮膚或口唇幹;3、討厭夏天、喜歡冬天;4、便秘或大便幹燥;5、感到眼睛幹澀;6、感到口幹咽燥、7、總想喝水
v養生原則:滋陰降火;
v食物:百合(滋陰潤肺、有助於睡眠)、銀耳(潤肺、潤腸、潤膚)
v傳統秘方:練液吞津(舌頭頂住上顎或攪動,慢慢將津液咽下).中藥貼敷湧泉穴。
v藥方: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
v情誌養生:盡量讓自己寧靜
v生活習慣:少蒸桑拿
氣虛體質
v典型表現:1、容易疲乏;2、容易氣短心慌;3、容易頭暈或站起時眩暈;4、比別人容易感冒;5、喜歡安靜、懶得說話;6、說話聲音低弱無力;7、活動量稍大就容易出虛汗。
v養生原則:補中益氣(補中即補脾胃之氣)
v食物:大棗(多食則偏熱,陰虛、口腔潰瘍、便秘者勿食,棗加生薑則補陽補氣,棗單列則補氣養血,所以經常用紅棗做藥引來補氣)、山藥(淮山藥,也即鐵棍山藥,健脾益氣,有滋潤的作用——不燥,益氣力的作用很強)
v傳統秘方:足三裏——健脾益氣的穴位
v藥方:補中益氣丸、四君子湯。
v情誌養生:有追求的目標、有讓自己充滿信念的事情
痰濕體質
典型表現:1、肥胖、感到胸悶或腹部脹滿;2、感到身體不輕鬆或不爽快;3、腹部肥滿鬆軟;4、額頭油脂分泌多;5、上眼瞼比別人腫;6、嘴裏有黏黏的感覺(嘴裏不清爽,稍微有點甜的幹);7、平時痰多,咽部老覺得有痰堵。
v養生原則:化痰利濕
v食物:荷葉(荷葉令人瘦劣——《本草綱目》,嗓子有痰或胸悶可用荷葉煲湯喝,一次大概20~
v傳統秘方:掌心搓熱後順時針、逆時針反複摩腹一、二十分鍾
v藥方:化痰利濕方(生黃芪、蒼術、茯苓、橘紅、荷葉、冬瓜皮)
濕熱體質
v典型表現:臉上長痘、皮膚瘙癢、口舌生瘡、大便不爽(濕熱交蒸),焦慮、煩
v養生原則:清熱利濕
v食物:苦丁茶(苦的食物清熱祛火解毒,多喝易胃寒)、薏仁(清熱利濕、健脾、抗癌,比較平和)
v傳統秘方(針對不同表現):
嘴裏有味——嚼佩蘭、藿香祛除口臭,嚼口香糖隻能掩蓋
皮膚瘙癢——茵陳(馬齒莧)煮水擦身
v藥方:三仁湯、龍膽瀉肝丸
v情誌養生:聽休閑的音樂,淡定,天高雲淡的感覺
氣鬱體質
典型表現:焦慮不安、多愁善感、愛生悶氣、多疑多慮、肋部或乳房脹痛;無緣無故總愛歎氣、咽部有異物感(梅核氣)。
v養生原則:疏肝解鬱
v食物:玫瑰花茶(沁人心脾、疏肝解鬱,邊看邊聞邊淺飲),黃花菜(萱草,萱草令人忘憂)
v傳統秘方:四開穴(拇指、二指中間窩的地方,手為合穀,腳為太衝)
v藥方:逍遙丸、越菊保和丸
v情誌養生: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學會選擇(積極的態度)養生要養性,養性要養神,養神要養心
血瘀體質
典型表現:長斑、淤青、黑眼圈、麵色晦暗、健忘(其人善忘者必有久淤血)
v養生原則:活血化瘀
v食物:山楂片(又名山楂紅、紅果,除助消化外,更能活血化瘀、改善心血管循環,注意不要空腹吃、胃酸過多者也不宜吃,5、6片山楂幹泡水即可),葡萄酒或葡萄幹(清除代謝產物,保持血管暢通)
v傳統秘方:自下而上刮痧膀胱經可活血化瘀
v藥方:血府逐瘀湯(清 王清任)、丹參片、銀杏葉片等
v養生不在補,而在通
v健康是一種平衡,亂補會打破平衡
v養生三通:心氣暢通、血脈暢通、腸胃暢通
特稟體質
v典型表現:1沒有感冒也會打噴嚏;2沒有感冒也會鼻塞、流鼻涕;3因季節變化、異味等原因咳喘;容易過敏(對藥物、食物、花粉);皮膚容易起蕁麻疹;皮膚因為過敏出現過紫癜;皮膚一抓就紅,並出現抓痕。
v養生原則:固表養血祛風
v食物:何首烏(養血——烏發),靈芝(養血、祛風、平衡,調節人體免疫)。
v傳統秘方:
v藥方:玉屏風散(清——王清任)
一、未病先防
(六)、中醫特色手段預防:
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中認為通過針刺“耳前動脈”和“風府”穴可以防治中風。有中風先兆者可每日針刺;無先兆但屬高危人群者,可在季節更替之時進行針刺預防。
艾灸預防中風的內容較針刺更為豐富。
孫思邈《千金翼方•卷十七•中風下》中談到先艾灸百會、次灸風池、次灸大椎、次灸肩井、次灸曲池、次灸間使,各三壯,次灸三裏五壯。其炷如蒼耳子大,必須大實作之,其艾又須大熟。還強調要重視先兆症狀,堅持施灸,人稍覺心神不快,就灸此諸穴各三壯,可以明顯緩解。
清代吳亦鼎《神灸經綸》有中風先兆時可依次灸合穀、風市、昆侖、手三裏、關元、丹田等穴。
二、既病防變 —— (二級預防)
(一)、及早識別中風先兆:
中風發作前往往有某些先兆症狀出現。《素問•調經論》將中風先兆證稱為“微風”,表現多為頭目眩暈,手指麻木,或肌肉不自主地跳動等。當出現以上這些現象之一者,要及早檢查和治療。
二、既病防變
(二)、治病求本,辨證施治。
中風發病後一定要根據不同的症型,進行活血、化痰、平肝熄風、健脾補腎等治療。不同症型用藥也不一樣。
中風病分中經絡和中髒腑兩大類。
中經絡主要治法為祛風養血通絡或滋陰潛陽,熄風通絡。
中髒腑主要治法為清肝熄風,辛涼開竅或豁痰熄風,辛溫開竅或者益氣回陽,救陰固脫。
注意:中成藥也有不同的種類,不僅僅是活血化瘀,也應該辯證施治
三、病後防複發 ------(三級預防)
中風病之後,髒腑虛損,功能失調,病邪稽留日久,正氣必定耗損,容易複發。
經過大量臨床驗證,補氣活血的補陽還五湯仍是本病首選方劑。現代多數治療中風的中成藥是由此方作為基礎。
現代研究也證實,針刺、艾灸風池、風府穴對腦血管有擴張作用,結合推拿療法如上肢按肩井、曲池、手三裏、合穀等穴,撚揉十指並拔伸指間關節,最後搖肩、肘、腕關節,並輕柔地作上肢屈伸動作數次都十分有利於康複,防止複發。
人人享有健康!
共建和諧社會!
是我們共同的心聲!
主 辦
農工黨焦作市委、
市 衛 生 局
市中醫管理 局
焦 作 日 報 社
總值班: |
統 籌: |
責 編: |
審 核: |
編 輯: |
校 對: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博愛縣中醫院腦病科主任李二虎
【專家簡介】李二虎,博愛縣中醫院腦病科主任,從事臨床20餘年,發表論文10餘篇,多次在省中醫技能競賽中獲獎。擅長腦病、血管性癡呆、麵癱、頑固性失眠、頭痛的治療,運用經方治療疑難雜症也有獨到經驗。開展中藥穴位貼敷、穴位注射、艾灸、腦循環治療等特色療法,對預防中風複發、降低中風致殘率具有顯著效果。
腦中風是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
v在我國,每12秒鍾就有1位中風新發患者,每21秒鍾就有1人死於中風
v中風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致殘和致死疾病
腦中風給患者和家庭帶來長期的負擔
成人中最常見的致殘原因
™大多數腦中風患者能夠幸存
ü10%有嚴重的殘疾需要長期護理
ü30%需要有人照顧他們的起居一整年
ü60%的患者社交活動或戶外活動受限
p醫藥費、護理費、營養費、誤工費。。。。。
腦血管病經濟負擔沉重
全國每年用於腦血管病的直接治療費用
> 100億
每年因腦血管病的支出
≥ 200億
預防腦中風是中老年人的必修課
認識中風,預防中風
ù什麼是腦中風?腦中風是怎麼發生的?
ù哪些人容易發生腦中風?
ù應該怎麼預防?
什麼是腦中風?
中風有哪些類型?
發生腦中風,該如何處理?
Á盡快到綜合性醫院就診
Á在有效的時間內動脈或靜脈溶栓是治療腦血栓最有效的手段,能最大限度降低病殘或完全康複
Á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溶栓(發病後6小時內)
腦中風是怎麼發生的?
腦中風的最主要病因
¡ª¡ª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
導致腦中風的罪犯¡ª¡ª血小板
腦中風的危險因素?
Á年 齡:年齡增高發病率增加
Á性 別:男性>女性
Á家族史:有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
腦卒中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腦中風的危險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增加腦卒中風險
高血壓是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血脂異常增加腦卒中風險
血糖升高增加腦卒中風險
v 糖尿病症狀+任意時間血漿葡萄糖水平
≥11.1mmol/L(200mg/dl)
減少中風風險,我們能做什麼?
腦中風常見的認識誤區
v錯誤的觀點
F中風不可預防
F中風無需治療(治不好)
F隻有老年人才會發生中風
F中風後治療6個月就會好
v正確的認識
F超過80%的中風是可預防的
F發生中風應盡快就醫
F所有年齡段的人都可能發生
F可能終生無法恢複
腦血管如何預防?
健康的生活方式
收縮壓每下降10mmHg
各類人群的血壓控製目標
防治高血壓的非藥物措施
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及選用參考
LDL-C每降低
1 mmol/L
控製高脂血症的建議
v1)血脂異常,尤其合並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其他危險因素者首先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並定期複查血脂,改變生活方式無效者采用藥物治療。
v2)對於既往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缺血性卒中或冠心病史,且膽固醇高於5mmol/l(192/dl)的患者采用他汀類藥物治療。TG增高者選用貝丁酸類藥物治療。
血糖的控製目標
糖尿病血糖控製建議
C 有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人應定期檢測血糖,必要
時測定糖化血紅蛋白(HbA
C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與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一致。
C 糖尿病患者應首先控製飲食、加強體育鍛煉
C 改善生活方式治療2~3個月血糖控製仍不滿意者,
應選用口服降糖藥或使用胰島素治療。
C 糖尿病患者應更積極治療高血壓、控製體重和降低
膽固醇水平
抗血小板治療
抗血小板藥物
中風預防的基礎藥物
中風發病雖急,其形成與發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絕大多數中風患者在真正發病之前有長達若幹月甚至幾年的非健康“未病”狀態。
因此, 按照中醫養生,“治未病”(預防)理論,進行調製,可有效地阻斷其進一步向疾病方向的轉化。
中醫養生與“治未病”(預防)理論
主要分為三個層次: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變
三:病後防複發
中醫的“治未病” 理論與現代醫學心腦血管病“三級預防” 不謀而合
一、未病先防
中醫認為疾病雖未發生,但如果邪氣已內伏,機體的陰陽失調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未病先防是指防病於未然,強調養生預防疾病。
中醫養生(預防)的理論基礎:
v整體觀念
v天人相應
v陰陽平衡
¹祖國醫學認為,冬季飲食應遵循“秋冬養陰”、“養腎防寒”、“無擾乎陽”的原則,健康的關鍵在於順應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¹每天太陽升起時,人體生物鍾就會發出指令,交感神經開始興奮,這時就該起床了。
¹因此,隨著一年四季太陽運行規律的不同,人的起床時間也應有所變化,春夏兩季應該晚睡早起,秋天應該早睡早起,冬天則應早睡晚起。
中醫養生預防中風病的方法
v情誌調攝 養生
v時間(四季等)養生
v飲食 養生
v體質 養生
v運動養生
v其他:針、灸、推拿、氣功調攝養生
一、未病先防
情誌的變化既可以改變人的行為活動方式,又可以改變人的髒腑機能狀態,從而導致人體生理病理變化。
例:長期性格暴躁,精神緊張,“怒則氣上”,可使血壓波動升高;
例:“思則氣結”,情緒抑鬱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抵抗力下降,外邪易於侵犯,誘發中風。
中醫調暢情誌的方法
1、清靜養神
《內經》說“靜則神藏,躁則神亡”。養神之道貴在“靜”。使人的精神情誌活動保持在淡泊寧靜的狀態。
生活中有許多活動,如閱讀、繪畫、書法、雕刻、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均能賞心悅目、怡情養性、陶冶情操、調神健身。
2,調攝情誌
人有各種各樣的情緒,這是人對外界刺激的反應。生活中難免產生這樣或那樣不良的情緒,關鍵在於善於控製和調節。
一、未病先防
(二)、順應四時(四季養生)原則
四季氣候變化對中風病的發生和發展有推波助瀾作用。
冬季寒邪當令,寒邪襲人使氣血運行不暢,易引發中風病;
春季風木當令,肝木盛易生風邪,且春有餘寒,也易發病。
所以起居要順應季節氣候變化,避風寒,使邪不能入襲。
一、未病先防、
(三)、飲食調護(食療為助):
合理飲食,首先要戒煙、酒。
飲食習慣不佳,喜好煙、酒,喜食葷腥、饑飽無度,可致脾失健運,聚濕生痰,以致肝風挾痰,橫竄經絡, 誘發中風。
(三)、飲食調護(食療為助):
一、未病先防
(四)、適勞逸、慎起居,適宜運動: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例:生活不規律、長期疲勞、工作緊張都容易導致中風,注意勞逸結合非常必要。
一、未病先防
(四)、適勞逸、慎起居,適宜運動:
從發病時間來看,中風發病與人體的陰氣盛衰有著直接的關係,半夜、淩晨陰氣偏盛為發病的高峰期。提示我們提前進行幹預性治療以降低發病率。
如不要熬夜、睡前適當飲水、冬天夜間注意保暖等。
一、未病先防
(四)、適勞逸、慎起居
適宜運動:
適宜運動能夠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和其血脈,以暢鬱積”。可調節髒腑功能,使機體陰陽氣血平衡協調。
傳統保健中“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等有益身心。
一、未病先防
(五)、不同體質的中醫藥調理:
體質差異的形成原因
1 、先天稟賦
¡°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靈樞¡¤壽夭剛順》
2、 後天因素
三高飲食導致濕熱、痰濕體質
體質有差異養生方法也不同
一、未病先防
v平和體質——健康
v陽虛體質——怕冷 陰虛體質——缺水
v痰濕體質——肥胖 濕熱體質——長痘
v氣鬱體質——鬱悶 氣虛體質——疲乏
v血瘀體質——長斑 特稟體質——過敏
陽虛體質
v典型表現:1、手腳發涼;2、胃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3、衣服穿得比別人多;4、討厭冬天、喜歡夏天;5、比別人容易感冒;6、吃涼東西會拉肚子;7、小肚子一吹風會馬上不舒服。
v養生原則:溫陽補氣;
v食物:生薑(溫陽;溫胃、散寒;男子不可百日無薑;生薑加紅棗煲湯,溫陽又補氣)、韭菜(溫熱;韭菜配核桃,溫補有奇效)
v傳統秘方:用桃木敲打督脈可補充陽氣;艾灸關元、足三裏等。
v藥方:金匱腎氣丸、附子理中丸
v情誌養生:舒展心胸
v生活習慣:曬太陽(不戴帽子,百會穴接受陽光),溫水泡腳(溫經通脈,二十五分鍾)
陰虛體質
v典型表現:1、感到身體、臉上發熱;2、手心容易出汗;皮膚或口唇幹;3、討厭夏天、喜歡冬天;4、便秘或大便幹燥;5、感到眼睛幹澀;6、感到口幹咽燥、7、總想喝水
v養生原則:滋陰降火;
v食物:百合(滋陰潤肺、有助於睡眠)、銀耳(潤肺、潤腸、潤膚)
v傳統秘方:練液吞津(舌頭頂住上顎或攪動,慢慢將津液咽下).中藥貼敷湧泉穴。
v藥方: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
v情誌養生:盡量讓自己寧靜
v生活習慣:少蒸桑拿
氣虛體質
v典型表現:1、容易疲乏;2、容易氣短心慌;3、容易頭暈或站起時眩暈;4、比別人容易感冒;5、喜歡安靜、懶得說話;6、說話聲音低弱無力;7、活動量稍大就容易出虛汗。
v養生原則:補中益氣(補中即補脾胃之氣)
v食物:大棗(多食則偏熱,陰虛、口腔潰瘍、便秘者勿食,棗加生薑則補陽補氣,棗單列則補氣養血,所以經常用紅棗做藥引來補氣)、山藥(淮山藥,也即鐵棍山藥,健脾益氣,有滋潤的作用——不燥,益氣力的作用很強)
v傳統秘方:足三裏——健脾益氣的穴位
v藥方:補中益氣丸、四君子湯。
v情誌養生:有追求的目標、有讓自己充滿信念的事情
痰濕體質
典型表現:1、肥胖、感到胸悶或腹部脹滿;2、感到身體不輕鬆或不爽快;3、腹部肥滿鬆軟;4、額頭油脂分泌多;5、上眼瞼比別人腫;6、嘴裏有黏黏的感覺(嘴裏不清爽,稍微有點甜的幹);7、平時痰多,咽部老覺得有痰堵。
v養生原則:化痰利濕
v食物:荷葉(荷葉令人瘦劣——《本草綱目》,嗓子有痰或胸悶可用荷葉煲湯喝,一次大概20~
v傳統秘方:掌心搓熱後順時針、逆時針反複摩腹一、二十分鍾
v藥方:化痰利濕方(生黃芪、蒼術、茯苓、橘紅、荷葉、冬瓜皮)
濕熱體質
v典型表現:臉上長痘、皮膚瘙癢、口舌生瘡、大便不爽(濕熱交蒸),焦慮、煩
v養生原則:清熱利濕
v食物:苦丁茶(苦的食物清熱祛火解毒,多喝易胃寒)、薏仁(清熱利濕、健脾、抗癌,比較平和)
v傳統秘方(針對不同表現):
嘴裏有味——嚼佩蘭、藿香祛除口臭,嚼口香糖隻能掩蓋
皮膚瘙癢——茵陳(馬齒莧)煮水擦身
v藥方:三仁湯、龍膽瀉肝丸
v情誌養生:聽休閑的音樂,淡定,天高雲淡的感覺
氣鬱體質
典型表現:焦慮不安、多愁善感、愛生悶氣、多疑多慮、肋部或乳房脹痛;無緣無故總愛歎氣、咽部有異物感(梅核氣)。
v養生原則:疏肝解鬱
v食物:玫瑰花茶(沁人心脾、疏肝解鬱,邊看邊聞邊淺飲),黃花菜(萱草,萱草令人忘憂)
v傳統秘方:四開穴(拇指、二指中間窩的地方,手為合穀,腳為太衝)
v藥方:逍遙丸、越菊保和丸
v情誌養生: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學會選擇(積極的態度)養生要養性,養性要養神,養神要養心
血瘀體質
典型表現:長斑、淤青、黑眼圈、麵色晦暗、健忘(其人善忘者必有久淤血)
v養生原則:活血化瘀
v食物:山楂片(又名山楂紅、紅果,除助消化外,更能活血化瘀、改善心血管循環,注意不要空腹吃、胃酸過多者也不宜吃,5、6片山楂幹泡水即可),葡萄酒或葡萄幹(清除代謝產物,保持血管暢通)
v傳統秘方:自下而上刮痧膀胱經可活血化瘀
v藥方:血府逐瘀湯(清 王清任)、丹參片、銀杏葉片等
v養生不在補,而在通
v健康是一種平衡,亂補會打破平衡
v養生三通:心氣暢通、血脈暢通、腸胃暢通
特稟體質
v典型表現:1沒有感冒也會打噴嚏;2沒有感冒也會鼻塞、流鼻涕;3因季節變化、異味等原因咳喘;容易過敏(對藥物、食物、花粉);皮膚容易起蕁麻疹;皮膚因為過敏出現過紫癜;皮膚一抓就紅,並出現抓痕。
v養生原則:固表養血祛風
v食物:何首烏(養血——烏發),靈芝(養血、祛風、平衡,調節人體免疫)。
v傳統秘方:
v藥方:玉屏風散(清——王清任)
一、未病先防
(六)、中醫特色手段預防:
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中認為通過針刺“耳前動脈”和“風府”穴可以防治中風。有中風先兆者可每日針刺;無先兆但屬高危人群者,可在季節更替之時進行針刺預防。
艾灸預防中風的內容較針刺更為豐富。
孫思邈《千金翼方•卷十七•中風下》中談到先艾灸百會、次灸風池、次灸大椎、次灸肩井、次灸曲池、次灸間使,各三壯,次灸三裏五壯。其炷如蒼耳子大,必須大實作之,其艾又須大熟。還強調要重視先兆症狀,堅持施灸,人稍覺心神不快,就灸此諸穴各三壯,可以明顯緩解。
清代吳亦鼎《神灸經綸》有中風先兆時可依次灸合穀、風市、昆侖、手三裏、關元、丹田等穴。
二、既病防變 —— (二級預防)
(一)、及早識別中風先兆:
中風發作前往往有某些先兆症狀出現。《素問•調經論》將中風先兆證稱為“微風”,表現多為頭目眩暈,手指麻木,或肌肉不自主地跳動等。當出現以上這些現象之一者,要及早檢查和治療。
二、既病防變
(二)、治病求本,辨證施治。
中風發病後一定要根據不同的症型,進行活血、化痰、平肝熄風、健脾補腎等治療。不同症型用藥也不一樣。
中風病分中經絡和中髒腑兩大類。
中經絡主要治法為祛風養血通絡或滋陰潛陽,熄風通絡。
中髒腑主要治法為清肝熄風,辛涼開竅或豁痰熄風,辛溫開竅或者益氣回陽,救陰固脫。
注意:中成藥也有不同的種類,不僅僅是活血化瘀,也應該辯證施治
三、病後防複發 ------(三級預防)
中風病之後,髒腑虛損,功能失調,病邪稽留日久,正氣必定耗損,容易複發。
經過大量臨床驗證,補氣活血的補陽還五湯仍是本病首選方劑。現代多數治療中風的中成藥是由此方作為基礎。
現代研究也證實,針刺、艾灸風池、風府穴對腦血管有擴張作用,結合推拿療法如上肢按肩井、曲池、手三裏、合穀等穴,撚揉十指並拔伸指間關節,最後搖肩、肘、腕關節,並輕柔地作上肢屈伸動作數次都十分有利於康複,防止複發。
人人享有健康!
共建和諧社會!
是我們共同的心聲!
主 辦
農工黨焦作市委、
市 衛 生 局
市中醫管理 局
焦 作 日 報 社
總值班: |
統 籌: |
責 編: |
審 核: |
編 輯: |
校 對: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