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再發的家庭保健與防護
新聞中心首頁
專家孟慶良
【專家簡介】 孟慶良,副主任醫師,河南省腦病協作組副主任委員,焦作市名中醫及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焦作市腦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任孟州市中醫院副院長兼腦病科主任。擅長應用針灸及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高血壓、腦梗塞、腦出血、腦供血不足等,臨床經驗豐富,療效獨特。發表論文36篇,獲地廳級科技進步獎5項,出版專著一部,2012年被全國腦防辦評聘為“顱內血腫微創清除技術全國推廣與研究協作組學科帶頭人”。
腦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因其致殘率高,嚴重影響著中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它是導致人類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本人在多年的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中風患者和家屬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深感迫切需要普及並做好家庭預防的重要性。下麵我就如何做好預防中風的再次發生談一下個人有限的幾點認識:
第一,如何預防中風再發?
許多中風病人經過搶救,挽回了生命,有些偏癱也漸漸地好轉,就以為沒事了,家屬也掉以輕心。其實,中風治好後還會再發的。有人統計約有1/3的中風病人在5年內複發。1971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短暫性腦供血不足(即小中風)可反複發作達5次之多,其中一半病人在第一年內複發。中醫對中風的複發也早有記載,指出:“若風病既愈,而根株未能懸拔,隔一二年或數年必再發,發則必加重,或至危及生命。”說明中風的複發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各種不同的中風複發情況也有不同,腦血栓形成和腦出血的複發率約15~30%。一般說,首次是出血性中風者複發仍為出血性中風,第一次腦梗塞者第二次中風時仍為腦梗塞,這叫同型複發。但也有部分病人首次是出血性中風,複發為缺血性中風;或者反之。但後者為數極少。根據臨床與腦CT觀察,中風複發時病灶在同一側者較多,且常在同一血管分布區域。近期複發者也較遠期複發者為多,多在一兩年內複發。
首次中風發作後,需積極預防第二次複發,如任其自然,第二次第三次不久即可發生。在預防複發的問題上,首先要思想重視,長期堅持自我預防。如果中風病人本來已經好轉的症狀又發生或加重,如頭痛、眩暈、講話不靈活、嗜睡呆滯,偏癱加重,則提示中風複發,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第二,預防中風的醫學保護包括哪些內容?
凡是通過預防機構預先有計劃地采取各種醫學預防措施防治疾病的,叫做醫學保護。對中風的發生采取醫學保護是十分有價值的。預防中風的醫學保護可以使大批的患者能夠及時獲得醫學指導和預防性治療,從可能與中風有關的易患因素如遺傳因素等開始,進行糾正這些“易患因子”為目的的“一級預防”,然後逐步升級而篩選出明顯的中風易患者,並加以長期預防性治療,都屬於醫學保護的範圍。
從對人群的體格檢查,特別是對老年人的定期檢查身體,包括測量血壓、心電圖、血脂、血液流變學的測定,可以發現大批中風易患者。對這些易患者進行有關預防知識的普及教育和宣傳,讓他們能掌握預防中風的先兆信號,並了解其危害性和采取預防性治療的好處。這樣就能提高易患者預防中風的主動性,並掌握自我保健法。
對中風易患者所存在的各種危險因素,應實施分級預防措施。譬如,對一過性腦缺血發作、血壓持續在較高水平,或一個人同時具備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腦動脈硬化等兩次或兩次以上的易患疾病時,或血液流變學明顯異常,有高粘血狀態者等等,都屬於重點預防對象,要抓緊治療,每周要到醫院內科、神經科或中風預報專科門診治療。另一類是易患因素隻有一項,平時症狀不明顯,經檢查病情較輕者,也應1~3個月進行一次隨訪性檢查,這樣可以做到一旦出現升級,即可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對大批無症狀、健康情況較好,但也具有某些中風危險因素者,最好半年檢查一次,特別是對無症狀的高血壓病人切不可放鬆警惕。總之,定期檢查,長期預防,實行醫學保護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預防中風的綜合性措施有哪些?
鑒於中風的病因複雜,誘發因素眾多,采取單一預防的措施往往不能取得滿意效果,綜合性的保健措施可以明顯提高預防的效果,其內容包括:長期治療和控製高血壓、一過性腦缺血發作、心髒病、腦動脈硬化,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等可能導致中風的疾病。
及早發現和加強對中風各種先兆信號的治療和預防,特別是抓緊對一過性腦缺血發作(即小中風)的控製和預防。
對中風易患者進行中風知識宣傳,使患者與醫生積極配合。
避免可能誘發中風的種種因素,早期采取防範措施。
對中風易患者進行定期的隨訪,檢查和中風預防有關的各種項目。例如,血液流變學血小板聚集力等,可以檢查出可能發生中風的無症狀階段,並對中風預報的不同級別采取相應的預防性治療。
強調綜合性的保健措施,包括血壓的觀察,情緒的控製,合理飲食。氣候變化時的保護性措施,規律的作息製度,適宜的體育鍛煉等。
第四,介紹幾組家庭艾灸預防中風複發的簡單操作。灸法不但能治病,而且能預防中風的複發,取穴與操作得當,則療效顯著。采用的灸療方法繁多,本節重點采用艾條的簡單灸法做一介紹:
第一組 神闕穴(又名臍中),屬任脈,艾灸該穴具有調任督,溫補元陽,複蘇固脫之效,對低血壓眩暈有效。
第二組 足三裏(外膝眼下三寸),常灸該穴能調和氣血,祛病延年。
第三組 百會 大椎(分別在頭頂和第七頸椎下),為三陽五會的相交穴位,該穴能醒腦開竅,通經活絡,是預防中風之要穴。
第四組 湧泉穴(在腳心前1/3與2/3交接處),該穴能寧神開竅,補腎益精。
第五組 風門穴(在第二胸椎旁1.5寸),風門亦稱熱府,此穴能瀉一身之熱氣,對預防高血壓與中風獲效令人滿意。
用以上灸法預防中風複發,方法簡便,療效確切,貴在“堅持”二字,“功到自然成”。每天可灸1次,每次10~15分鍾,每月上、中、下三旬可各灸5~7天,即可取得滿意的預防和保健療效。
主 辦
農工黨焦作市委
市 衛 生 局
市中醫管理 局
焦 作 日 報 社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專家孟慶良
【專家簡介】 孟慶良,副主任醫師,河南省腦病協作組副主任委員,焦作市名中醫及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焦作市腦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任孟州市中醫院副院長兼腦病科主任。擅長應用針灸及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高血壓、腦梗塞、腦出血、腦供血不足等,臨床經驗豐富,療效獨特。發表論文36篇,獲地廳級科技進步獎5項,出版專著一部,2012年被全國腦防辦評聘為“顱內血腫微創清除技術全國推廣與研究協作組學科帶頭人”。
腦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因其致殘率高,嚴重影響著中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它是導致人類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本人在多年的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中風患者和家屬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深感迫切需要普及並做好家庭預防的重要性。下麵我就如何做好預防中風的再次發生談一下個人有限的幾點認識:
第一,如何預防中風再發?
許多中風病人經過搶救,挽回了生命,有些偏癱也漸漸地好轉,就以為沒事了,家屬也掉以輕心。其實,中風治好後還會再發的。有人統計約有1/3的中風病人在5年內複發。1971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短暫性腦供血不足(即小中風)可反複發作達5次之多,其中一半病人在第一年內複發。中醫對中風的複發也早有記載,指出:“若風病既愈,而根株未能懸拔,隔一二年或數年必再發,發則必加重,或至危及生命。”說明中風的複發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各種不同的中風複發情況也有不同,腦血栓形成和腦出血的複發率約15~30%。一般說,首次是出血性中風者複發仍為出血性中風,第一次腦梗塞者第二次中風時仍為腦梗塞,這叫同型複發。但也有部分病人首次是出血性中風,複發為缺血性中風;或者反之。但後者為數極少。根據臨床與腦CT觀察,中風複發時病灶在同一側者較多,且常在同一血管分布區域。近期複發者也較遠期複發者為多,多在一兩年內複發。
首次中風發作後,需積極預防第二次複發,如任其自然,第二次第三次不久即可發生。在預防複發的問題上,首先要思想重視,長期堅持自我預防。如果中風病人本來已經好轉的症狀又發生或加重,如頭痛、眩暈、講話不靈活、嗜睡呆滯,偏癱加重,則提示中風複發,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第二,預防中風的醫學保護包括哪些內容?
凡是通過預防機構預先有計劃地采取各種醫學預防措施防治疾病的,叫做醫學保護。對中風的發生采取醫學保護是十分有價值的。預防中風的醫學保護可以使大批的患者能夠及時獲得醫學指導和預防性治療,從可能與中風有關的易患因素如遺傳因素等開始,進行糾正這些“易患因子”為目的的“一級預防”,然後逐步升級而篩選出明顯的中風易患者,並加以長期預防性治療,都屬於醫學保護的範圍。
從對人群的體格檢查,特別是對老年人的定期檢查身體,包括測量血壓、心電圖、血脂、血液流變學的測定,可以發現大批中風易患者。對這些易患者進行有關預防知識的普及教育和宣傳,讓他們能掌握預防中風的先兆信號,並了解其危害性和采取預防性治療的好處。這樣就能提高易患者預防中風的主動性,並掌握自我保健法。
對中風易患者所存在的各種危險因素,應實施分級預防措施。譬如,對一過性腦缺血發作、血壓持續在較高水平,或一個人同時具備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腦動脈硬化等兩次或兩次以上的易患疾病時,或血液流變學明顯異常,有高粘血狀態者等等,都屬於重點預防對象,要抓緊治療,每周要到醫院內科、神經科或中風預報專科門診治療。另一類是易患因素隻有一項,平時症狀不明顯,經檢查病情較輕者,也應1~3個月進行一次隨訪性檢查,這樣可以做到一旦出現升級,即可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對大批無症狀、健康情況較好,但也具有某些中風危險因素者,最好半年檢查一次,特別是對無症狀的高血壓病人切不可放鬆警惕。總之,定期檢查,長期預防,實行醫學保護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預防中風的綜合性措施有哪些?
鑒於中風的病因複雜,誘發因素眾多,采取單一預防的措施往往不能取得滿意效果,綜合性的保健措施可以明顯提高預防的效果,其內容包括:長期治療和控製高血壓、一過性腦缺血發作、心髒病、腦動脈硬化,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等可能導致中風的疾病。
及早發現和加強對中風各種先兆信號的治療和預防,特別是抓緊對一過性腦缺血發作(即小中風)的控製和預防。
對中風易患者進行中風知識宣傳,使患者與醫生積極配合。
避免可能誘發中風的種種因素,早期采取防範措施。
對中風易患者進行定期的隨訪,檢查和中風預防有關的各種項目。例如,血液流變學血小板聚集力等,可以檢查出可能發生中風的無症狀階段,並對中風預報的不同級別采取相應的預防性治療。
強調綜合性的保健措施,包括血壓的觀察,情緒的控製,合理飲食。氣候變化時的保護性措施,規律的作息製度,適宜的體育鍛煉等。
第四,介紹幾組家庭艾灸預防中風複發的簡單操作。灸法不但能治病,而且能預防中風的複發,取穴與操作得當,則療效顯著。采用的灸療方法繁多,本節重點采用艾條的簡單灸法做一介紹:
第一組 神闕穴(又名臍中),屬任脈,艾灸該穴具有調任督,溫補元陽,複蘇固脫之效,對低血壓眩暈有效。
第二組 足三裏(外膝眼下三寸),常灸該穴能調和氣血,祛病延年。
第三組 百會 大椎(分別在頭頂和第七頸椎下),為三陽五會的相交穴位,該穴能醒腦開竅,通經活絡,是預防中風之要穴。
第四組 湧泉穴(在腳心前1/3與2/3交接處),該穴能寧神開竅,補腎益精。
第五組 風門穴(在第二胸椎旁1.5寸),風門亦稱熱府,此穴能瀉一身之熱氣,對預防高血壓與中風獲效令人滿意。
用以上灸法預防中風複發,方法簡便,療效確切,貴在“堅持”二字,“功到自然成”。每天可灸1次,每次10~15分鍾,每月上、中、下三旬可各灸5~7天,即可取得滿意的預防和保健療效。
主 辦
農工黨焦作市委
市 衛 生 局
市中醫管理 局
焦 作 日 報 社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