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焦作網談 > 2023年焦作網談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土味兒”方言走進互聯網 讓鄉音煥發新生機
更新時間:2024/5/14 10:08:02    來源:焦作日報

  網紅“唐山藏”:“你多旦(什麼時候)吃的飯?”

  網紅二弟:“木有(沒有)吃了。”

  網紅“唐山藏”:“奏是(就是)?”

  網紅二弟:“奏是(就是)!夜個嗬(昨天晚上),奏木(就沒)吃,現在老饑饑(非常餓)。”

  網紅“唐山藏”:“走!十塊錢兒,帶你去痛快一下!”

  近日,焦作網紅“唐山藏”用焦作“土味兒”方言拍攝的係列短視頻火遍全網。短視頻以自編自導的情景劇為主,內容既包含焦作的地域文化,也包含民俗文化,還包含獨特的方言文化。

  在“唐山藏”發布的短視頻評論區,一則留言給很多網友留下了深刻印象。網友“小藍帽”說:“我的孩子上小學一年級。寒假時,婆婆從博愛老家來照看孩子,晚上回家孩子給我說,奶奶是不是外星人,她說的話我好多都聽不懂,一直讓我喝‘匪’,她還說‘匪’在我水杯裏,我把水杯的水都倒幹淨了,就是沒有看到‘匪’在哪裏。”

  評論區的網友們笑過之後,有人從評論中讀出了方言傳承的隱憂和無奈。

  已有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曆史的焦作方言走到今天麵臨傳承乏人的困境。如何將古老的方言傳給未來,成了擺在我們麵前的一道難題。“平時在學校,老師和同學之間,同學和同學之間說的都是普通話,沒有語言環境,也沒有必要使用方言,很多孩子已和方言基本絕緣。”網友“小橋流水”說。

  由於“北依太行,南望黃河”的特殊地緣結構,中原地帶與焦作的交流多有不便,反而晉地(山西)與焦作的溝通卻相對較多,這就造成了焦作方言向晉語靠攏。經過歲月積澱而形成的焦作方言不僅具有河南方言中的直爽,也有山西方言中的厚重,是焦作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方言傳承的主體是社會大眾,而年輕人是其中的關鍵人群。如今,很多焦作本地網紅正用自己熟悉、擅長的方式,通過將方言引入短視頻,用方言演唱各類歌曲,用創意文創弘揚方言文化,擔負起傳承方言的責任,讓年輕一代在看、聽的同時增加他們對方言的熟悉度和親切度,無形中學習方言,使古老的焦作方言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

記者 李潤生

新聞編輯:劉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土味兒”方言走進互聯網 讓鄉音煥發新生機
2024/5/14 10:08:02    來源:焦作日報

  網紅“唐山藏”:“你多旦(什麼時候)吃的飯?”

  網紅二弟:“木有(沒有)吃了。”

  網紅“唐山藏”:“奏是(就是)?”

  網紅二弟:“奏是(就是)!夜個嗬(昨天晚上),奏木(就沒)吃,現在老饑饑(非常餓)。”

  網紅“唐山藏”:“走!十塊錢兒,帶你去痛快一下!”

  近日,焦作網紅“唐山藏”用焦作“土味兒”方言拍攝的係列短視頻火遍全網。短視頻以自編自導的情景劇為主,內容既包含焦作的地域文化,也包含民俗文化,還包含獨特的方言文化。

  在“唐山藏”發布的短視頻評論區,一則留言給很多網友留下了深刻印象。網友“小藍帽”說:“我的孩子上小學一年級。寒假時,婆婆從博愛老家來照看孩子,晚上回家孩子給我說,奶奶是不是外星人,她說的話我好多都聽不懂,一直讓我喝‘匪’,她還說‘匪’在我水杯裏,我把水杯的水都倒幹淨了,就是沒有看到‘匪’在哪裏。”

  評論區的網友們笑過之後,有人從評論中讀出了方言傳承的隱憂和無奈。

  已有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曆史的焦作方言走到今天麵臨傳承乏人的困境。如何將古老的方言傳給未來,成了擺在我們麵前的一道難題。“平時在學校,老師和同學之間,同學和同學之間說的都是普通話,沒有語言環境,也沒有必要使用方言,很多孩子已和方言基本絕緣。”網友“小橋流水”說。

  由於“北依太行,南望黃河”的特殊地緣結構,中原地帶與焦作的交流多有不便,反而晉地(山西)與焦作的溝通卻相對較多,這就造成了焦作方言向晉語靠攏。經過歲月積澱而形成的焦作方言不僅具有河南方言中的直爽,也有山西方言中的厚重,是焦作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方言傳承的主體是社會大眾,而年輕人是其中的關鍵人群。如今,很多焦作本地網紅正用自己熟悉、擅長的方式,通過將方言引入短視頻,用方言演唱各類歌曲,用創意文創弘揚方言文化,擔負起傳承方言的責任,讓年輕一代在看、聽的同時增加他們對方言的熟悉度和親切度,無形中學習方言,使古老的焦作方言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

記者 李潤生

新聞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