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焦作網談 > 2022年焦作網談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加強宣傳讓更多人了解“非遺”
更新時間:2022-12-5 15:29:08    來源:焦作日報

  閑觀葉落地,靜坐一杯茶。茶文化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無論是製茶,還是品茶,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好消息傳來,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隨之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網友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對“非遺”項目的宣傳,讓大眾了解“非遺”,一起保護它、傳承它。

  網友“老京人”說,我國已經有43個“非遺”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數量排名世界第一。除了這些世界級別的“非遺”項目,每個省、市也有幾十種甚至是上百種的“非遺”項目,但許多“非遺”項目人們都沒有聽說過,希望地方政府加強對“非遺”的宣傳,讓大家知道身邊的“非遺”項目。

  網友“寒蘭”說,昆曲、古琴、中醫針灸這幾個世界級別的“非遺”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但還有許多“非遺”項目具有很強的地域性,是大眾所不了解的。“非遺”項目應該走大眾路線,深入我們的生活,才能被大家記住和認可。加強對“非遺”的宣傳,讓群眾愛上這些文化遺產,它們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播。

  網友“天之涯”說,保護“非遺”需要讓非遺“流動”起來。地方政府可以通過舉辦培訓班,讓更多人掌握“非遺”技藝,提高“非遺”的傳承能力。把“非遺”變成產品,通過生產輸出文化產品,最終形成文化生產力,為“非遺”和“非遺”傳承人營造良好的傳承環境。

  網友“事事如常”說,“非遺”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結晶,具有經濟、科學、社會方麵的價值,也是我們了解傳統文化的途徑。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依靠口授和行為傳承的“非遺”不斷消失,對國家來說是重大損失。如果能夠擴大“非遺”的傳承途徑,讓“非遺”走進課堂,讓孩子們從小就學習“非遺”技藝,也是對“非遺”的一種保護。

(記者 朱穎江)

新聞編輯:劉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加強宣傳讓更多人了解“非遺”
2022-12-5 15:29:08    來源:焦作日報

  閑觀葉落地,靜坐一杯茶。茶文化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無論是製茶,還是品茶,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好消息傳來,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隨之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網友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對“非遺”項目的宣傳,讓大眾了解“非遺”,一起保護它、傳承它。

  網友“老京人”說,我國已經有43個“非遺”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數量排名世界第一。除了這些世界級別的“非遺”項目,每個省、市也有幾十種甚至是上百種的“非遺”項目,但許多“非遺”項目人們都沒有聽說過,希望地方政府加強對“非遺”的宣傳,讓大家知道身邊的“非遺”項目。

  網友“寒蘭”說,昆曲、古琴、中醫針灸這幾個世界級別的“非遺”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但還有許多“非遺”項目具有很強的地域性,是大眾所不了解的。“非遺”項目應該走大眾路線,深入我們的生活,才能被大家記住和認可。加強對“非遺”的宣傳,讓群眾愛上這些文化遺產,它們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播。

  網友“天之涯”說,保護“非遺”需要讓非遺“流動”起來。地方政府可以通過舉辦培訓班,讓更多人掌握“非遺”技藝,提高“非遺”的傳承能力。把“非遺”變成產品,通過生產輸出文化產品,最終形成文化生產力,為“非遺”和“非遺”傳承人營造良好的傳承環境。

  網友“事事如常”說,“非遺”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結晶,具有經濟、科學、社會方麵的價值,也是我們了解傳統文化的途徑。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依靠口授和行為傳承的“非遺”不斷消失,對國家來說是重大損失。如果能夠擴大“非遺”的傳承途徑,讓“非遺”走進課堂,讓孩子們從小就學習“非遺”技藝,也是對“非遺”的一種保護。

(記者 朱穎江)

新聞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