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既是祭月賞月的佳期,亦是人月兩圓的重要時刻。不論酸甜苦辣,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不同的中秋記憶。佳節將至,和中秋有關的話題又引發網友熱議。
花好月圓夜,中秋團圓時。皓月當空,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賞月,是中秋節的重頭戲之一。但在網友“初夏”看來,中秋節不隻是那輪圓月,更是對團圓的期盼,是精神家園的回歸。
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初夏”,老家在我市溫縣。她說今年中秋節一定會回老家,哪怕僅僅是陪家人吃一頓飯。因為中秋節對她來說,既是對故鄉的認同和歸屬,也是家鄉對她的認同和接納,中秋回家是一種雙向的儀式感。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網友“貓眼石”因工作關係,今年中秋假期無法回老家和父母團聚。相隔千裏,她隻能對月遙寄思念:“月是故鄉明,不能回家團圓,唯願爸媽身體健康,一切安好。”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是中秋節必不可少的元素,許多網友的中秋記憶都和月餅有關。
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的網友“小玉”回憶說,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家裏不富裕、孩子又多,中秋節能吃上一小塊月餅已經很奢侈了,往往一個月餅要全家人分著吃。記憶中,月餅的味道特別香甜,小孩子天天盼著過中秋節。
網友“愛寶寶”感慨,現在月餅的種類越來越多,但不管哪種月餅,最愛的還是小時候在老家吃的棗泥月餅。中秋吃月餅吃的不光是美味,更是鄉愁。
“90後”網友“一米陽光”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她不僅是漢服愛好者,還喜歡自己動手包粽子、做月餅。她說,通過親身體驗,會對我國傳統節日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父母也十分喜歡她做的月餅,覺得比買的哪一種月餅都好吃。
網友“隨緣”則通過FLASH遊戲,在網上虛擬打雞蛋、和麵製作月餅,然後發送給親朋好友,既送上祝福,又增添了樂趣。他說,這同樣能感受中秋節日的精髓,懷念家的味道,享受美好時光。
月餅寓意團圓、寄托思念,同時也是聯絡感情的重要載體。網友“阡陌”說,她所在的小區每年中秋節都舉辦活動,物業部門會邀請業主一起現做現烤月餅,現場充滿歡聲笑語,溫暖人心。小小的月餅,不僅增進了鄰裏情,更是和諧社會的一種體現。
中秋一夜,家國千古。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至明清時已成為和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中秋節,意味厚重且雋永。
網友“悠悠我心”認為,不管是賞月還是吃月餅,中秋節更多代表的是中國傳統節日團圓、思念、包容、內斂的情感和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傳承不息的家國情結。挖掘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創新性改造,是傳統文化活在當下的傳承發展之路。隻有這樣,流傳千年的節日才會更走心、更有生命力。
(記者王愛紅)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既是祭月賞月的佳期,亦是人月兩圓的重要時刻。不論酸甜苦辣,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不同的中秋記憶。佳節將至,和中秋有關的話題又引發網友熱議。
花好月圓夜,中秋團圓時。皓月當空,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賞月,是中秋節的重頭戲之一。但在網友“初夏”看來,中秋節不隻是那輪圓月,更是對團圓的期盼,是精神家園的回歸。
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初夏”,老家在我市溫縣。她說今年中秋節一定會回老家,哪怕僅僅是陪家人吃一頓飯。因為中秋節對她來說,既是對故鄉的認同和歸屬,也是家鄉對她的認同和接納,中秋回家是一種雙向的儀式感。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網友“貓眼石”因工作關係,今年中秋假期無法回老家和父母團聚。相隔千裏,她隻能對月遙寄思念:“月是故鄉明,不能回家團圓,唯願爸媽身體健康,一切安好。”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是中秋節必不可少的元素,許多網友的中秋記憶都和月餅有關。
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的網友“小玉”回憶說,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家裏不富裕、孩子又多,中秋節能吃上一小塊月餅已經很奢侈了,往往一個月餅要全家人分著吃。記憶中,月餅的味道特別香甜,小孩子天天盼著過中秋節。
網友“愛寶寶”感慨,現在月餅的種類越來越多,但不管哪種月餅,最愛的還是小時候在老家吃的棗泥月餅。中秋吃月餅吃的不光是美味,更是鄉愁。
“90後”網友“一米陽光”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她不僅是漢服愛好者,還喜歡自己動手包粽子、做月餅。她說,通過親身體驗,會對我國傳統節日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父母也十分喜歡她做的月餅,覺得比買的哪一種月餅都好吃。
網友“隨緣”則通過FLASH遊戲,在網上虛擬打雞蛋、和麵製作月餅,然後發送給親朋好友,既送上祝福,又增添了樂趣。他說,這同樣能感受中秋節日的精髓,懷念家的味道,享受美好時光。
月餅寓意團圓、寄托思念,同時也是聯絡感情的重要載體。網友“阡陌”說,她所在的小區每年中秋節都舉辦活動,物業部門會邀請業主一起現做現烤月餅,現場充滿歡聲笑語,溫暖人心。小小的月餅,不僅增進了鄰裏情,更是和諧社會的一種體現。
中秋一夜,家國千古。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至明清時已成為和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中秋節,意味厚重且雋永。
網友“悠悠我心”認為,不管是賞月還是吃月餅,中秋節更多代表的是中國傳統節日團圓、思念、包容、內斂的情感和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傳承不息的家國情結。挖掘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創新性改造,是傳統文化活在當下的傳承發展之路。隻有這樣,流傳千年的節日才會更走心、更有生命力。
(記者王愛紅)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