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不會用手機APP購買火車票,不會網上預約掛號,不會掃“健康碼”,出門不會“滴滴打車”……在飛速前行的“智能時代”,不知道有多少老年人在為此苦惱。
如何能讓這些老年人適應、跟上“智能時代”,近日,記者就此話題進行了深入采訪,聽聽老年人的心聲,也聽聽不同年齡段網友的想法。
說起生活中的不便,今年71歲的趙國璋老人很有感觸:“這麼多年了,還是不會用電子郵箱發郵件、收郵件,需要了隻能給子女打電話,讓他們幫忙。想坐火車去鄭州一趟,隻能到車站排隊掏錢買票,手機上怎麼買票根本搞不清楚。”
今年68歲的許素芹說:“出去買東西,最怕看到‘不收現金’。怎麼用支付寶、微信付款,孩子們教了我很多次。因為不經常用,當時學會了,過一段時間又忘了。我急,孩子們也急。”
“看了那些老年人因為不會操作智能設備而不知所措的新聞,我心裏真的很不是滋味。老奶奶獨自冒雨在櫃台交醫保費,卻被工作人員告知不收現金;老大爺不會掃“健康碼”,進汽車站都是問題。無論是公共服務單位,還是私人服務機構,都應該在給老年人提供便利上多下功夫。”網友“曉葉”說。
網友“扁舟子”建議,讓智能化發展適應老年人需求,就要堅持“兩條腿走路”。首先,老年人比較熟悉的公共服務,不要取消傳統的操作方式,不能為了方便公共機構而不收現金。其次,要深入研究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保障老年人正常出行、就醫、消費、休閑等,科學設計服務方式、手段。
網友“秋楓”表示,科技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人類更方便,老年人學習新技能、適應新生活的能力較差,社會應該給予他們更多幫助。比如,現在銀行的人工服務窗口越來越少,有的老年人不會操作存取款機,不會在自助設備上買理財產品,就需要有工作人員指導操作,或者留下專門服務老年人的人工服務窗口。有些老人不會在手機上交水、電、氣費,相關企業也應該設立人工服務站點。
對待老年人等少數群體的態度,檢驗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圍繞老年人在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七個方麵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完善“健康碼”使用、便利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優化網上辦理就醫服務、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便利辦事服務、擴大適老化智能終端產品供給等20條具體工作措施。集中力量推動各項傳統服務兜底保障到位,抓緊出台實施一批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最迫切問題的有效措施,切實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
部分智能手機生產廠家也在積極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務。華為、小米、vivo等主流手機廠商明確,要基本具備“老年模式”“長輩模式”,提供大字體、大音量播放以及遠程協助等服務,方便子女遠程教老年人使用手機。
也有不少網友對解決老年人不適應“智能時代”充滿信心。網友“時光如梭”表示,科技發展速度很快,以後的智能手機、智能設備一定會實現語音操作。隨著大家對這一問題的重視,會有更多單位和企業為老年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
(記者姚廣強、趙改玲)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不會用手機APP購買火車票,不會網上預約掛號,不會掃“健康碼”,出門不會“滴滴打車”……在飛速前行的“智能時代”,不知道有多少老年人在為此苦惱。
如何能讓這些老年人適應、跟上“智能時代”,近日,記者就此話題進行了深入采訪,聽聽老年人的心聲,也聽聽不同年齡段網友的想法。
說起生活中的不便,今年71歲的趙國璋老人很有感觸:“這麼多年了,還是不會用電子郵箱發郵件、收郵件,需要了隻能給子女打電話,讓他們幫忙。想坐火車去鄭州一趟,隻能到車站排隊掏錢買票,手機上怎麼買票根本搞不清楚。”
今年68歲的許素芹說:“出去買東西,最怕看到‘不收現金’。怎麼用支付寶、微信付款,孩子們教了我很多次。因為不經常用,當時學會了,過一段時間又忘了。我急,孩子們也急。”
“看了那些老年人因為不會操作智能設備而不知所措的新聞,我心裏真的很不是滋味。老奶奶獨自冒雨在櫃台交醫保費,卻被工作人員告知不收現金;老大爺不會掃“健康碼”,進汽車站都是問題。無論是公共服務單位,還是私人服務機構,都應該在給老年人提供便利上多下功夫。”網友“曉葉”說。
網友“扁舟子”建議,讓智能化發展適應老年人需求,就要堅持“兩條腿走路”。首先,老年人比較熟悉的公共服務,不要取消傳統的操作方式,不能為了方便公共機構而不收現金。其次,要深入研究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保障老年人正常出行、就醫、消費、休閑等,科學設計服務方式、手段。
網友“秋楓”表示,科技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人類更方便,老年人學習新技能、適應新生活的能力較差,社會應該給予他們更多幫助。比如,現在銀行的人工服務窗口越來越少,有的老年人不會操作存取款機,不會在自助設備上買理財產品,就需要有工作人員指導操作,或者留下專門服務老年人的人工服務窗口。有些老人不會在手機上交水、電、氣費,相關企業也應該設立人工服務站點。
對待老年人等少數群體的態度,檢驗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圍繞老年人在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七個方麵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完善“健康碼”使用、便利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優化網上辦理就醫服務、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便利辦事服務、擴大適老化智能終端產品供給等20條具體工作措施。集中力量推動各項傳統服務兜底保障到位,抓緊出台實施一批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最迫切問題的有效措施,切實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
部分智能手機生產廠家也在積極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務。華為、小米、vivo等主流手機廠商明確,要基本具備“老年模式”“長輩模式”,提供大字體、大音量播放以及遠程協助等服務,方便子女遠程教老年人使用手機。
也有不少網友對解決老年人不適應“智能時代”充滿信心。網友“時光如梭”表示,科技發展速度很快,以後的智能手機、智能設備一定會實現語音操作。隨著大家對這一問題的重視,會有更多單位和企業為老年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
(記者姚廣強、趙改玲)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