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時評 > 懷川時評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家校攜手,讓孩子健康成長
□丁 壘
更新時間:2023-10-25 15:53:41    來源:焦作日報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老師是孩子的第二任家長。家長和老師都承擔有引導孩子走好人生道路的責任,雙方密切配合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麼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這是在提醒我們,想教育好孩子,學校和家長要先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朝著共同的目標一起努力。

  在現代教育理念中,更強調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家校共育的重點是“共”,雙方形成合力,才能使育人效果達到最優。比如,為了促進孩子全麵發展,國家把勞動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想真正發揮勞動在孩子成長中的積極作用,既需要學校激發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興趣,又需要家長提供提高孩子勞動技能的鍛煉機會。否則,學校布置了勞動作業,家長事事越俎代庖,勞動教育就走樣了,勞動教育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如何讓家校之間更好地形成合力,真正做到“共”育,就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首先,老師和家長都要表現出責任心。孩子是老師和家長之間的紐帶,對孩子成長的責任心是雙方攜手共進的基礎。老師可以及時和家長通報信息,讓家長感覺到自己關注到了孩子的長處和不足;家長也應配合學校和老師的教育思路和目標,用積極的回應表達對孩子的負責和對老師付出的感激。

  其次,老師和家長要互相尊重。相互尊重是建立良好溝通關係的前提,而良好的溝通關係是形成育人合力的保證。老師的工作是傳授知識、塑造靈魂,絕非其他可以購買的服務,因此麵對老師,家長斷不能以消費者身份自居。

  總之,家校共育事關學生全麵發展、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老師和家長都需要以愛為底色,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共同做好育人這件大事。

總值班:呂正軍

統 籌:曾琳琳

責 編:劉 佳

審 核:陳 琦

編 輯:陳 婷

校 對:張曉青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家校攜手,讓孩子健康成長
    □丁 壘
    2023-10-25 15:53:41    來源:焦作日報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老師是孩子的第二任家長。家長和老師都承擔有引導孩子走好人生道路的責任,雙方密切配合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麼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這是在提醒我們,想教育好孩子,學校和家長要先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朝著共同的目標一起努力。

      在現代教育理念中,更強調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家校共育的重點是“共”,雙方形成合力,才能使育人效果達到最優。比如,為了促進孩子全麵發展,國家把勞動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想真正發揮勞動在孩子成長中的積極作用,既需要學校激發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興趣,又需要家長提供提高孩子勞動技能的鍛煉機會。否則,學校布置了勞動作業,家長事事越俎代庖,勞動教育就走樣了,勞動教育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如何讓家校之間更好地形成合力,真正做到“共”育,就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首先,老師和家長都要表現出責任心。孩子是老師和家長之間的紐帶,對孩子成長的責任心是雙方攜手共進的基礎。老師可以及時和家長通報信息,讓家長感覺到自己關注到了孩子的長處和不足;家長也應配合學校和老師的教育思路和目標,用積極的回應表達對孩子的負責和對老師付出的感激。

      其次,老師和家長要互相尊重。相互尊重是建立良好溝通關係的前提,而良好的溝通關係是形成育人合力的保證。老師的工作是傳授知識、塑造靈魂,絕非其他可以購買的服務,因此麵對老師,家長斷不能以消費者身份自居。

      總之,家校共育事關學生全麵發展、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老師和家長都需要以愛為底色,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共同做好育人這件大事。

    總值班:呂正軍

    統 籌:曾琳琳

    責 編:劉 佳

    審 核:陳 琦

    編 輯:陳 婷

    校 對:張曉青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