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時評 > 懷川時評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如何讓“無車日”的“綠意”更濃
更新時間:2022-9-21 16:20:58    來源:焦作日報

  9月22日是我國“城市無車日”,與此相對應的,還有國外的“市內無車日”,雖然對於“無車”的文字表述不一樣,但二者寓意下的關鍵詞,都指向了“綠色”“健康”。

  我們生活在“年輕”的汽車社會,“汽車進家庭”也不過是近幾年的事,盡管每年都有“無車日”宣傳活動,但很多人特別是老一輩人對於這個“舶來品”的理解還停留在字麵,遠沒有清晰的概念。

  顧名思義,“無車日”就是人們希望生活在一個沒有汽車的烏托邦,讓我們的城市道路更通暢,空氣更清新,空間更寬廣。然而,“無車”是不接地氣的理想狀態。生活節奏加快,城市框架拉大,汽車與人們的生活已經不可分隔,“天下無車”不切實際。所以,“無車日”不是讓人們站在汽車的對立麵,而是要倡導綠色健康的出行理念、生活方式,引導民眾更加關注身邊的生態環境。

  近年來,很多城市開展的各式各樣的“無車日”活動,就是一場由官方、團體和民眾共同參與的行為藝術。有人說這是個秀場,形式大於內容,但對於沒有成熟汽車文化的社會而言,隻有經過多年形式的沉澱才能升華出想要的內容。

  讓“無車日”的“綠意”更濃,首先要引導公眾最大限度綠色出行,減少對私家車的依賴,以騎自行車和步行的方式打通出行“最後兩公裏”,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減少碳排放。此外,我們還要將完善城市公共交通體係作為優先發展戰略,為公眾方便快捷出行創造基本條件。

  讓“無車日”的“綠意”更濃,還要讓城市規劃理念和建設理念同步進入“汽車時代”,這就要求城市規劃者不僅規劃當前還要著眼未來,不僅容納存量更要兼顧增量,用科學審慎的指揮棒將一張藍圖繪到底,為城市交通治未病。

  讓“無車日”的“綠意”更濃,本質在於引導大家對由汽車引發社會問題的反思以及更深層次對“汽車時代”折射出的工業化、城市化問題的反思。因此,“當天不開車”隻是個小目標,科學調整生產生活方式,找到汽車問題的“損益平衡點”,才能讓“無車日”的“綠意”更濃、回歸初衷。做好這道必答題,人、車與社會、自然的關係才能更加和諧。


(□筠 溪)

總值班:李相宜

統 籌:曾琳琳

責 編:劉 佳

審 核:郭 劍

編 輯:陳 婷

校 對:謝萬裏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如何讓“無車日”的“綠意”更濃
2022-9-21 16:20:58    來源:焦作日報

  9月22日是我國“城市無車日”,與此相對應的,還有國外的“市內無車日”,雖然對於“無車”的文字表述不一樣,但二者寓意下的關鍵詞,都指向了“綠色”“健康”。

  我們生活在“年輕”的汽車社會,“汽車進家庭”也不過是近幾年的事,盡管每年都有“無車日”宣傳活動,但很多人特別是老一輩人對於這個“舶來品”的理解還停留在字麵,遠沒有清晰的概念。

  顧名思義,“無車日”就是人們希望生活在一個沒有汽車的烏托邦,讓我們的城市道路更通暢,空氣更清新,空間更寬廣。然而,“無車”是不接地氣的理想狀態。生活節奏加快,城市框架拉大,汽車與人們的生活已經不可分隔,“天下無車”不切實際。所以,“無車日”不是讓人們站在汽車的對立麵,而是要倡導綠色健康的出行理念、生活方式,引導民眾更加關注身邊的生態環境。

  近年來,很多城市開展的各式各樣的“無車日”活動,就是一場由官方、團體和民眾共同參與的行為藝術。有人說這是個秀場,形式大於內容,但對於沒有成熟汽車文化的社會而言,隻有經過多年形式的沉澱才能升華出想要的內容。

  讓“無車日”的“綠意”更濃,首先要引導公眾最大限度綠色出行,減少對私家車的依賴,以騎自行車和步行的方式打通出行“最後兩公裏”,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減少碳排放。此外,我們還要將完善城市公共交通體係作為優先發展戰略,為公眾方便快捷出行創造基本條件。

  讓“無車日”的“綠意”更濃,還要讓城市規劃理念和建設理念同步進入“汽車時代”,這就要求城市規劃者不僅規劃當前還要著眼未來,不僅容納存量更要兼顧增量,用科學審慎的指揮棒將一張藍圖繪到底,為城市交通治未病。

  讓“無車日”的“綠意”更濃,本質在於引導大家對由汽車引發社會問題的反思以及更深層次對“汽車時代”折射出的工業化、城市化問題的反思。因此,“當天不開車”隻是個小目標,科學調整生產生活方式,找到汽車問題的“損益平衡點”,才能讓“無車日”的“綠意”更濃、回歸初衷。做好這道必答題,人、車與社會、自然的關係才能更加和諧。


(□筠 溪)

總值班:李相宜

統 籌:曾琳琳

責 編:劉 佳

審 核:郭 劍

編 輯:陳 婷

校 對:謝萬裏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