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淅川縣太子山林場場長陳人範
世代守碧水 荒山“繡”林海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梔子 通訊員 申東
12月25日清晨,白霧籠罩山間,伴隨著呼嘯而過的冷風,太子山林場的寒意愈發濃烈。
一如往日,天邊剛浮起一抹魚肚白,陳人範就準點醒來,拿起柴刀、鋸子,匆匆趕往1公裏外的碼頭,與其他護林隊的成員坐船去山林裏開始一天的護林工作。
1975年,一群熱血青年響應黨的號召,決心獻身林業,成立了太子山林場護林隊,成為河南省唯一的水上護林隊。2014年12月,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地處“出水口”的淅川縣太子山林場成為丹江水流入主幹渠前的生態屏障,植樹造林、消除火災隱患是護林隊的主要工作。
“這個季節是森林火災的高發期,更要小心,這2.8萬多畝茂密林地來之不易。”護林隊員周國華裹緊了棉衣,向山林深處走去。
22平方公裏的太子山林場,形如一隻張開的巨手伸進水庫,形成了五道湖汊。山路崎嶇難行,兩山之間要繞道幾十公裏,護林隊巡護除了借助船隻往返,還要一路“披荊斬棘”。
“一天起碼要步行20多公裏,不知道磨壞了多少雙鞋子,現在這些小路都是我們一步一步踩出來的。”隊員楊俊將拿著柴刀隨手撥開一根樹枝,指著前方的羊腸小路介紹。
48年來,林場森林覆蓋率從不足30%提升到92%,活立木蓄積量從2.5萬立方米增長到10萬立方米以上。陳人範和隊員們種下片片綠林,管護座座青山,用48年的堅守,硬是把荒山禿嶺“繡”成了林海。
鎬、鍁不知用壞了多少把,打釺時隊員們虎口上的裂口就沒長住過,好不容易把石頭縫鑿成了一個個坑,還得肩挑人抬,一袋一袋往山上搬運樹苗、泥土、石頭。
“當年親手栽種的鬆、柏,苗木隻有手指那麼細,如今長得比臉盆還粗,過幾天就想去看看它們,每次來到林場就不想走。”陳人範語氣唏噓。
山有多綠,水就有多清。2023年12月11日,水利部在丹江口庫區及其上遊流域水質安全保障工作進展和成效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丹江口庫區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及以上,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提供了堅實的水質安全保障。
明年2月,場長陳人範就要退休了。
“退休不退‘責’。”陳人範一邊憨厚地笑著,一邊望向遠處那片山林,“我要繼續為這片青山綠水奔走,培養出更多的接力人,一起嗬護丹江生態屏障,捍衛祖國的綠水青山。”
民權林場野崗分場副場長翟文傑
握好“接力棒” 築牢“綠色長城”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鳳虎 劉夢珂
寒冬時節,記者走進有“河南塞罕壩”之稱的民權申甘林帶,被大雪覆蓋的林海宛如童話世界,美極了。
“這裏本沒有樹,都是沙荒,是一代又一代林場人造林治荒,才打造出了一片綠洲。”12月20日,民權林場野崗分場副場長翟文傑說。
“85後”的翟文傑是民權林場的“林三代”。1962年,翟文傑的爺爺翟際法從洛陽林校調到民權林場工作,參與改造風沙肆虐、寸草不生的黃河故道。“我從小在林場長大,小時候經常跟著爺爺和父親到林場玩。爺爺經常給我講他們造林的故事。”翟文傑說,“那時候他們非常辛苦,全場就十六七個人,管6個大林區,天蒙蒙亮就帶著幹糧出工,渴了就喝點涼水,困了就在沙窩裏挖個地窨子席地而眠,被子上都刮了很厚的沙土,一心隻想著把林造好。”
種樹不易,守護更難。翟際法的兒子翟孝林和翟魯民紛紛加入造林護林的隊伍。翟孝林是翟文傑的父親,高中畢業後,成為民權林場的種樹人和守林人。20世紀80年代,林木被大量砍伐、毀壞、盜采,翟孝林就和同事們晝夜巡邏,堅決要守住父輩當年種下的這片林。自小受祖輩、父輩的熏陶和影響,翟文傑大學報考了園林規劃設計專業,如今他已經在林場工作了18個年頭。“三代造林人,都是英雄漢。”這是民權林場人對他們一家祖孫三代紮根林場的讚譽。
作為第三代造林護林人,翟文傑接過先輩傳下來的接力棒,踐行林場人的職責和使命,以林場為家,以樹木為友。翟文傑告訴記者,每天巡林兩次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無論刮風下雨,嚴寒酷暑。但現在巡林比爺爺他們那時代要方便,起碼工具設備先進了很多,生活條件也好了很多。除此之外,他們還要造林補植,做好森林防火、病蟲害檢測、林業工作宣傳等,守護著這片綠、這片林。
如今,國有商丘市民權林場經營麵積達6.9萬畝,林木蓄積總量18.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9.7%,成為豫東重要的生態屏障,是全國四大平原人工林、亞洲十大人工防護林之一。
“新的一年快到了,我們又增加了300多畝的林場麵積,下一年我們仍要種好樹、巡好林,堅決守好這‘綠色長城’。”翟文傑說。
省攝影家協會會員、生態攝影師侯振興
用鏡頭記錄中原自然生態之美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春娜
“嵩山冬季景色‘上新’,我來拍一些照片和視頻,希望通過鏡頭,讓更多人看到大美河南。”12月25日,河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鄭州市航拍協會副主席侯振興告訴記者。
作為一名生態攝影師,侯振興多年來一年四季都奔波在省內景區、濕地公園、黃河岸邊,拍攝自然風光和鳥類棲息、捕食、遷徙畫麵,用鏡頭記錄中原生態環境的變化。
在他的鏡頭裏,有鄭州賈魯河河道高新區歡河段怡然的天鵝家庭,有黃河濕地公園中牟段的白尾鷂飛過蘆葦,有淮陽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嬉戲的震旦鴉雀……一幅幅圖片、一段段視頻,仿佛都在講述著中原自然生態的和諧。
“我喜歡攝影。近年來一直關注拍攝河南境內野生鳥類及壯美黃河生態視頻。”侯振興說,為了展現更美的大自然,他常背著沉重的攝影器材拍攝中原的山山水水。加入鄭州市航拍協會後,他出門攜帶的器材更多了。航拍、延時,靜態攝影、動態視頻等,都是他記錄中原自然風光和飛鳥的方式。
這些年,我省不斷加強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係的構建,呈現出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景觀。這些變化,也體現在侯振興的鏡頭中。
“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不僅使人居環境特別的舒適,也吸引了眾多鳥類前來棲息安家。”侯振興說,他拍到了白鷺、紅嘴藍鵲、黑鸛、朱鹮、丹頂鶴等許多以前不多見的鳥兒,甚至很多攝影人拍攝時,那些鳥兒也不怎麼怕人了,依舊歡快地飛翔、覓食。
生態好了,環境美了。侯振興說,自己拍出的照片也更漂亮了。隻要一有時間,他就和其他攝影師一起,帶上無人機及相機遊走於大山大河之間。
今年年初,我省發布“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經濟發展規劃,提出了生態格局進一步優化,生態係統穩步提升,生態修複走在黃河流域前列的目標。
這對於像侯振興這樣的攝影師來說,有了更廣的攝影題材,能夠記錄越來越多的鳥兒,記錄越來越美的自然,記錄越來越和諧的生態。
“河南省精品民宿”福潤雅居創辦人王建欣
讓遊客宿在山居樂在鄉間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延輝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浩
“美麗嵩山坳、山水北高莊。”太室山腳下,有一個美麗鄉村——登封市中嶽街道北高莊村。
寒冬時節,積雪尚未完全消融,走在北高莊村,抬眼望去,白牆灰瓦的徽式房屋建築錯落有致,與不遠處的嵩山相映成趣,如同一幅水墨畫卷。
50歲的村民王建欣開辦的福潤雅居民宿就藏在這個小山村之中。
“沒想到用自己房子改造成的民宿入選了河南省首批精品民宿。”憨厚樸實的王建欣樂嗬嗬地說。
福潤雅居民宿是登封市第一家農戶開辦的民宿,王建欣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正是得益於登封發展全域旅遊、建設美麗鄉村,我才吃上了‘旅遊飯’‘生態飯’。”王建欣說。
北高莊村位於中嶽嵩山盧崖瀑布風景區入口處,因唐代著名隱士盧鴻一在此隱居而聞名。
發展“美麗經濟”,這個深居嵩山坳的小山村已逐步蝶變為“網紅打卡地”,先後獲得第一批河南省傳統村落、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河南省省級生態村、鄭州市美麗鄉村精品村等榮譽稱號。
“鄉村越來越美,環嵩山旅遊公路也修到了家門口,來旅遊的人越來越多。”頭腦靈光的王建欣看準了“民宿有搞頭”。
說來也巧,王建欣的妻子韓淑霞在登封市首家五星級酒店——錦鵬生態酒店客房部工作了十來年。夫妻雙方一合計,下定決心開辦民宿。
“守著好山好水,做就要做成精品。”王建欣不含糊,找專業人士設計民宿,自己買材料,裝修下來花了60多萬元。
2018年,王建欣傾心打造的福潤雅居民宿開業了。“每逢節假日要提前預訂。”王建欣言語中透著自豪。
在王建欣的示範帶動下,北高莊村發展民宿近20家。閑暇時間,王建欣經常到外地一些特色民宿“取經”。“做啥都要與時俱進,根據遊客需求,開發多元化體驗空間,把‘詩和遠方’裝進房子裏。”見過大世麵的王建欣“話風”都不一樣了,“要讓遊客宿在山居、樂在鄉間、遊在山水。”
記者感言
美麗河南美在哪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運海
每個河南人心中都有一個美麗河南的夢想。美麗河南到底該美在哪?
有人說,美在水,實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我省在水汙染治理上持續發力,抓好水源地保護,打好黑臭水體治理等標誌性戰役。如今,我省地表水水質發生了巨變,很多昔日的臭水溝變成水清岸綠的景觀帶,老百姓編出了“魚兒跳、野鴨鬧、水變清、群眾笑”的順口溜。
有人說,美在空氣,實現“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從2016年7月,我省全麵打響藍天保衛戰,減排、抑塵、禁燃、增綠……使出“十八般武藝”,扭轉汙染加劇態勢。如今,我省空氣質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全省PM10、PM2.5平均濃度大幅下降,藍天白雲已成常態。
有人說,美在大山,實現“山清水秀、綠滿中原”。多年來,我省實施礦山綜合整治,加大生態修複力度,探索困難地造林,一大批傷痕累累的山體重新披上綠裝。南太行綠了,小秦嶺再現勃勃生機,黃河兩岸奏響了綠色發展的新篇章。
有人說,美不美,看鄉村。我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快編製實用性村莊規劃,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
生態環境好不好,鳥兒用翅膀來投票。如今正值寒冬,到三門峽棲息越冬的白天鵝數以萬計,在洛陽各濕地公園出現的中華秋沙鴨成群結隊。
這些變化,正是河南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推進美麗河南建設的生動寫照。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全社會都要關心、參與和支持保護好生態環境,人人都要成為環境保護的關注者、環境問題的監督者、生態文明的推動者和綠色生活的踐行者。
2023年美麗河南大事記
2月6日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河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
7月1日
《河南省黃河河道管理條例》施行
8月15日
河南舉辦首個全國生態日係列活動
8月31日
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鄭州召開
10月26日
信陽市、洛陽市嵩縣、南陽市桐柏縣3地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10月底
河南伊洛河(洛陽段)入選全國第二批38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11月26日
《河南省“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係(試行)》印發
11月30日
《河南省禁止和限製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規定》審議通過
11月底
我省提前完成生態環境部下達的黃河流域入河排汙口年度溯源目標
1月至11月
全省160個國控水質斷麵中,Ⅰ~Ⅲ類占81.8%
2023年
我省PM10、PM2.5、優良天數三項主要指標保持“兩降一增”,改善幅度均居全國前列
(文字整理/譚勇)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淅川縣太子山林場場長陳人範
世代守碧水 荒山“繡”林海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梔子 通訊員 申東
12月25日清晨,白霧籠罩山間,伴隨著呼嘯而過的冷風,太子山林場的寒意愈發濃烈。
一如往日,天邊剛浮起一抹魚肚白,陳人範就準點醒來,拿起柴刀、鋸子,匆匆趕往1公裏外的碼頭,與其他護林隊的成員坐船去山林裏開始一天的護林工作。
1975年,一群熱血青年響應黨的號召,決心獻身林業,成立了太子山林場護林隊,成為河南省唯一的水上護林隊。2014年12月,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地處“出水口”的淅川縣太子山林場成為丹江水流入主幹渠前的生態屏障,植樹造林、消除火災隱患是護林隊的主要工作。
“這個季節是森林火災的高發期,更要小心,這2.8萬多畝茂密林地來之不易。”護林隊員周國華裹緊了棉衣,向山林深處走去。
22平方公裏的太子山林場,形如一隻張開的巨手伸進水庫,形成了五道湖汊。山路崎嶇難行,兩山之間要繞道幾十公裏,護林隊巡護除了借助船隻往返,還要一路“披荊斬棘”。
“一天起碼要步行20多公裏,不知道磨壞了多少雙鞋子,現在這些小路都是我們一步一步踩出來的。”隊員楊俊將拿著柴刀隨手撥開一根樹枝,指著前方的羊腸小路介紹。
48年來,林場森林覆蓋率從不足30%提升到92%,活立木蓄積量從2.5萬立方米增長到10萬立方米以上。陳人範和隊員們種下片片綠林,管護座座青山,用48年的堅守,硬是把荒山禿嶺“繡”成了林海。
鎬、鍁不知用壞了多少把,打釺時隊員們虎口上的裂口就沒長住過,好不容易把石頭縫鑿成了一個個坑,還得肩挑人抬,一袋一袋往山上搬運樹苗、泥土、石頭。
“當年親手栽種的鬆、柏,苗木隻有手指那麼細,如今長得比臉盆還粗,過幾天就想去看看它們,每次來到林場就不想走。”陳人範語氣唏噓。
山有多綠,水就有多清。2023年12月11日,水利部在丹江口庫區及其上遊流域水質安全保障工作進展和成效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丹江口庫區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及以上,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提供了堅實的水質安全保障。
明年2月,場長陳人範就要退休了。
“退休不退‘責’。”陳人範一邊憨厚地笑著,一邊望向遠處那片山林,“我要繼續為這片青山綠水奔走,培養出更多的接力人,一起嗬護丹江生態屏障,捍衛祖國的綠水青山。”
民權林場野崗分場副場長翟文傑
握好“接力棒” 築牢“綠色長城”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鳳虎 劉夢珂
寒冬時節,記者走進有“河南塞罕壩”之稱的民權申甘林帶,被大雪覆蓋的林海宛如童話世界,美極了。
“這裏本沒有樹,都是沙荒,是一代又一代林場人造林治荒,才打造出了一片綠洲。”12月20日,民權林場野崗分場副場長翟文傑說。
“85後”的翟文傑是民權林場的“林三代”。1962年,翟文傑的爺爺翟際法從洛陽林校調到民權林場工作,參與改造風沙肆虐、寸草不生的黃河故道。“我從小在林場長大,小時候經常跟著爺爺和父親到林場玩。爺爺經常給我講他們造林的故事。”翟文傑說,“那時候他們非常辛苦,全場就十六七個人,管6個大林區,天蒙蒙亮就帶著幹糧出工,渴了就喝點涼水,困了就在沙窩裏挖個地窨子席地而眠,被子上都刮了很厚的沙土,一心隻想著把林造好。”
種樹不易,守護更難。翟際法的兒子翟孝林和翟魯民紛紛加入造林護林的隊伍。翟孝林是翟文傑的父親,高中畢業後,成為民權林場的種樹人和守林人。20世紀80年代,林木被大量砍伐、毀壞、盜采,翟孝林就和同事們晝夜巡邏,堅決要守住父輩當年種下的這片林。自小受祖輩、父輩的熏陶和影響,翟文傑大學報考了園林規劃設計專業,如今他已經在林場工作了18個年頭。“三代造林人,都是英雄漢。”這是民權林場人對他們一家祖孫三代紮根林場的讚譽。
作為第三代造林護林人,翟文傑接過先輩傳下來的接力棒,踐行林場人的職責和使命,以林場為家,以樹木為友。翟文傑告訴記者,每天巡林兩次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無論刮風下雨,嚴寒酷暑。但現在巡林比爺爺他們那時代要方便,起碼工具設備先進了很多,生活條件也好了很多。除此之外,他們還要造林補植,做好森林防火、病蟲害檢測、林業工作宣傳等,守護著這片綠、這片林。
如今,國有商丘市民權林場經營麵積達6.9萬畝,林木蓄積總量18.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9.7%,成為豫東重要的生態屏障,是全國四大平原人工林、亞洲十大人工防護林之一。
“新的一年快到了,我們又增加了300多畝的林場麵積,下一年我們仍要種好樹、巡好林,堅決守好這‘綠色長城’。”翟文傑說。
省攝影家協會會員、生態攝影師侯振興
用鏡頭記錄中原自然生態之美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春娜
“嵩山冬季景色‘上新’,我來拍一些照片和視頻,希望通過鏡頭,讓更多人看到大美河南。”12月25日,河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鄭州市航拍協會副主席侯振興告訴記者。
作為一名生態攝影師,侯振興多年來一年四季都奔波在省內景區、濕地公園、黃河岸邊,拍攝自然風光和鳥類棲息、捕食、遷徙畫麵,用鏡頭記錄中原生態環境的變化。
在他的鏡頭裏,有鄭州賈魯河河道高新區歡河段怡然的天鵝家庭,有黃河濕地公園中牟段的白尾鷂飛過蘆葦,有淮陽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嬉戲的震旦鴉雀……一幅幅圖片、一段段視頻,仿佛都在講述著中原自然生態的和諧。
“我喜歡攝影。近年來一直關注拍攝河南境內野生鳥類及壯美黃河生態視頻。”侯振興說,為了展現更美的大自然,他常背著沉重的攝影器材拍攝中原的山山水水。加入鄭州市航拍協會後,他出門攜帶的器材更多了。航拍、延時,靜態攝影、動態視頻等,都是他記錄中原自然風光和飛鳥的方式。
這些年,我省不斷加強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係的構建,呈現出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景觀。這些變化,也體現在侯振興的鏡頭中。
“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不僅使人居環境特別的舒適,也吸引了眾多鳥類前來棲息安家。”侯振興說,他拍到了白鷺、紅嘴藍鵲、黑鸛、朱鹮、丹頂鶴等許多以前不多見的鳥兒,甚至很多攝影人拍攝時,那些鳥兒也不怎麼怕人了,依舊歡快地飛翔、覓食。
生態好了,環境美了。侯振興說,自己拍出的照片也更漂亮了。隻要一有時間,他就和其他攝影師一起,帶上無人機及相機遊走於大山大河之間。
今年年初,我省發布“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經濟發展規劃,提出了生態格局進一步優化,生態係統穩步提升,生態修複走在黃河流域前列的目標。
這對於像侯振興這樣的攝影師來說,有了更廣的攝影題材,能夠記錄越來越多的鳥兒,記錄越來越美的自然,記錄越來越和諧的生態。
“河南省精品民宿”福潤雅居創辦人王建欣
讓遊客宿在山居樂在鄉間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延輝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浩
“美麗嵩山坳、山水北高莊。”太室山腳下,有一個美麗鄉村——登封市中嶽街道北高莊村。
寒冬時節,積雪尚未完全消融,走在北高莊村,抬眼望去,白牆灰瓦的徽式房屋建築錯落有致,與不遠處的嵩山相映成趣,如同一幅水墨畫卷。
50歲的村民王建欣開辦的福潤雅居民宿就藏在這個小山村之中。
“沒想到用自己房子改造成的民宿入選了河南省首批精品民宿。”憨厚樸實的王建欣樂嗬嗬地說。
福潤雅居民宿是登封市第一家農戶開辦的民宿,王建欣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正是得益於登封發展全域旅遊、建設美麗鄉村,我才吃上了‘旅遊飯’‘生態飯’。”王建欣說。
北高莊村位於中嶽嵩山盧崖瀑布風景區入口處,因唐代著名隱士盧鴻一在此隱居而聞名。
發展“美麗經濟”,這個深居嵩山坳的小山村已逐步蝶變為“網紅打卡地”,先後獲得第一批河南省傳統村落、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河南省省級生態村、鄭州市美麗鄉村精品村等榮譽稱號。
“鄉村越來越美,環嵩山旅遊公路也修到了家門口,來旅遊的人越來越多。”頭腦靈光的王建欣看準了“民宿有搞頭”。
說來也巧,王建欣的妻子韓淑霞在登封市首家五星級酒店——錦鵬生態酒店客房部工作了十來年。夫妻雙方一合計,下定決心開辦民宿。
“守著好山好水,做就要做成精品。”王建欣不含糊,找專業人士設計民宿,自己買材料,裝修下來花了60多萬元。
2018年,王建欣傾心打造的福潤雅居民宿開業了。“每逢節假日要提前預訂。”王建欣言語中透著自豪。
在王建欣的示範帶動下,北高莊村發展民宿近20家。閑暇時間,王建欣經常到外地一些特色民宿“取經”。“做啥都要與時俱進,根據遊客需求,開發多元化體驗空間,把‘詩和遠方’裝進房子裏。”見過大世麵的王建欣“話風”都不一樣了,“要讓遊客宿在山居、樂在鄉間、遊在山水。”
記者感言
美麗河南美在哪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運海
每個河南人心中都有一個美麗河南的夢想。美麗河南到底該美在哪?
有人說,美在水,實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我省在水汙染治理上持續發力,抓好水源地保護,打好黑臭水體治理等標誌性戰役。如今,我省地表水水質發生了巨變,很多昔日的臭水溝變成水清岸綠的景觀帶,老百姓編出了“魚兒跳、野鴨鬧、水變清、群眾笑”的順口溜。
有人說,美在空氣,實現“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從2016年7月,我省全麵打響藍天保衛戰,減排、抑塵、禁燃、增綠……使出“十八般武藝”,扭轉汙染加劇態勢。如今,我省空氣質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全省PM10、PM2.5平均濃度大幅下降,藍天白雲已成常態。
有人說,美在大山,實現“山清水秀、綠滿中原”。多年來,我省實施礦山綜合整治,加大生態修複力度,探索困難地造林,一大批傷痕累累的山體重新披上綠裝。南太行綠了,小秦嶺再現勃勃生機,黃河兩岸奏響了綠色發展的新篇章。
有人說,美不美,看鄉村。我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快編製實用性村莊規劃,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
生態環境好不好,鳥兒用翅膀來投票。如今正值寒冬,到三門峽棲息越冬的白天鵝數以萬計,在洛陽各濕地公園出現的中華秋沙鴨成群結隊。
這些變化,正是河南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推進美麗河南建設的生動寫照。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全社會都要關心、參與和支持保護好生態環境,人人都要成為環境保護的關注者、環境問題的監督者、生態文明的推動者和綠色生活的踐行者。
2023年美麗河南大事記
2月6日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河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
7月1日
《河南省黃河河道管理條例》施行
8月15日
河南舉辦首個全國生態日係列活動
8月31日
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鄭州召開
10月26日
信陽市、洛陽市嵩縣、南陽市桐柏縣3地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10月底
河南伊洛河(洛陽段)入選全國第二批38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11月26日
《河南省“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係(試行)》印發
11月30日
《河南省禁止和限製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規定》審議通過
11月底
我省提前完成生態環境部下達的黃河流域入河排汙口年度溯源目標
1月至11月
全省160個國控水質斷麵中,Ⅰ~Ⅲ類占81.8%
2023年
我省PM10、PM2.5、優良天數三項主要指標保持“兩降一增”,改善幅度均居全國前列
(文字整理/譚勇)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