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河南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全力以赴戰“三夏”丨科學調度 “龍口奪糧”
更新時間:2023-6-2 16:29:52    來源:大河網

禹州

  一刻不息搶收搶時

  □本報記者 王平 本報通訊員 劉豔紅

  5月31日一大早,一台收割機就開進了禹州市方崗鎮楊南村村民羅乃振家的麥地裏,一會兒工夫收割完後,馬上倒籽清倉,隨即搶收相鄰地塊。

  “今天地裏能進車了,我們立即安排6台收割機開割。鎮裏通知幾天後可能還有雨,我們要跟老天搶時間,一點兒也不能耽擱啊!”楊南村黨支部書記羅小飛急切地說。

  “方崗鎮24個村的18954畝小麥開始陸續收割,從山崗村向平原村推進,我們全力以赴抓麥收,竭盡全力幫助鄉親們保住勞動果實。”該鎮農辦主任劉春陽介紹。

  搶收,與時間賽跑。為了搶時間,該鎮提前聯係收割機,先後引入95台收割機,加上本地機械,能夠確保正常用機需求。“俺村從河北、陝西聯係了5台機器,今天2組、3組的麥子就能割完,下雨前全村的麥子保證能收完。”徐門村黨支部書記趙鬆粉說。

  該鎮領導班子成員和包村幹部分包到24個村的田間地塊,每天通過“微信群”發布天氣預報詳情,並根據山崗村、平原村小麥成熟的兩三天時間差,合理安排收割機集中搶收。

  各村還成立黨員誌願服務隊,為機手、留守家庭和困難群眾做好服務,確保收割機不誤事,每一戶群眾不落下。徐門村李勳昌、李彥召等8名誌願者分組緊跟著收割機,每戶群眾收完卸下,馬上開上三輪車把小麥送回去,攤開晾曬。“原先我可發愁俺家沒勞力、扛不動,沒想到幹部們裝的裝、拉的拉,一會就‘麥罷’了!”徐門村二組村民任愛琴感激地說。

  燜麵條、雞蛋湯、礦泉水……中午時分,徐門村三組組長徐小三跑到地頭,給收割機司機送來了午餐,“收了這塊地,都來吃點飯,吃完咱接著幹!”

  臥龍區

  爭分奪秒忙收忙種

  □本報記者 孟向東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娟 李梔子

  5月31日,南陽市臥龍區青華鎮嶺上村的麥田間,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搶收正在進行。

  69歲的趙士奎老人站在地頭,注視著收割機來來往往,機器發出隆隆的轟鳴聲,格外響亮。收割機駛過,“麥浪”逐漸消失,伴隨著收割機尾部吐出的碎末,秸稈鋪成一條條小路。滿倉後,麥粒從收割機裏跳躍而出,堆起一座座小山。

  “早上8點開始收,幾個小時了還沒好好吃頓飯。”看著麥粒歸倉,趙士奎暫時忘記饑餓,他一心想把麥子早點兒收回家。

  道路兩旁近200畝的小麥都是趙士奎的弟弟流轉租種的,此刻弟弟正在家中給已搶收的小麥通風降溫。趙士奎主動要求到地頭幫忙照應。

  更辛苦的是兩名來自陝西的父子農機手。“爺兒倆從早上上了收割機,輪流幹活,就沒下來過,午飯都是在農機上吃的。”趙士奎說。

  同為勞動者,趙士奎打心眼兒裏心疼這些農機手,“但沒法兒呀,必須在下雨前把麥子搶收到家。”

  在麥田裏等待的還有兩名村幹部。“這塊地割得差不多了吧?還得多長時間能收完?”嶺上村黨支部副書記郭興讓扯著嗓子問農機手。

  “村裏還有幾戶也想趕緊把麥收了,我過來問問時間趕得上不。”郭興讓說。協調農機、守護“三夏”已成為連日來基層幹部的工作常態。

  在不遠處的蔡莊村,農機手焦聚猛駕駛150馬力的播種機。“這段時間墒情好,趁勢把玉米、花生種上,過幾天就能出苗了!”焦聚猛顧不上多說幾句話,跳上播種機旋耕土地、播種花生。

  據氣象分析,南陽市6月4日還將有一次大範圍降水天氣,農民在搶時搶收搶曬小麥,搶抓土壤墒情適宜的有利時機,搶時早播。

  濟源

  全力以赴奮戰“三夏”

  □本報記者 樊霞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珊珊

  “老陳,趁天氣不錯,趕緊搶收,減少損失。另外,收後一定要做好晾曬和烘幹工作。”5月31日上午,在濟源軹城鎮東軹城村種植大戶陳利軍的麥田裏,濟源農技中心主任潘進軍細細叮囑。

  “三夏”來臨,潘進軍和幾名農技專家一大早就深入田間地頭查看小麥情況。第一站就來到了東軹城村。

  據了解,今年濟源小麥收割麵積32.7萬畝,部分早熟品種已進入收割期。

  “為全力備戰‘三夏’,降低因多雨天氣造成小麥不能及時收獲的風險,最大程度減少群眾麥收損失,我們從統籌協調、機具調度、應急保障、組織服務等多方麵著手,搶前抓早,爭取主動。”濟源示範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了解到,根據當前的天氣情況,濟源農業部門積極組織技術人員奔赴田間地頭,提醒農民利用晴好天氣抓緊搶收。示範區成立“三夏”農機工作指揮部,具體組織、領導全市“三夏”農機會戰,調度各類農業機械。開通24小時農機服務熱線,隨時為農戶、機手提供各類信息谘詢服務,確保“三夏”農機生產有序進行。同時與各鎮辦密切對接,提前協調好場地,幫助農戶解決收獲後無法晾曬的問題。

  截至目前,濟源“三夏”農業生產所需約1.5萬台(套)農業裝備包括拖拉機、收割機、播種機等已全部保養完畢,整裝待命。其中,履帶式收割機94台,可實現濕地作業。此外,濟源農機部門正在積極聯係跨區域聯合收割機,全力保障小麥機收順利開展。

  淮濱

  跨區協調保證麥收

  □本報記者 胡巨成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宏冰

  6月1日上午11時,聽到遠遠傳來車輛轟鳴聲,早起就蹲在地頭的淮濱縣新裏鎮新裏村種糧大戶邢德亮,立馬挺直了腰板,伸著脖子往遠處看。

  當他看到6輛馱著聯合收割機的運輸車,在新裏鎮農辦主任陳傑的帶領下,開到他身邊時,這位滿臉黢黑、年近六旬的中年漢子,忍不住興奮得像個孩子:“來了來了,收割機來了……”

  邢德亮是新裏鎮有名的種糧大戶,今年他流轉的1500多畝田全部種上了優質弱筋麥。小滿過後,小麥黃熟,持續陰雨卻不期而至,邢德亮的心裏也淅瀝瀝地“滴答”個不停。

  新裏鎮全鎮種有小麥7萬多畝,其中6.7萬畝都是優質弱筋麥正處於收割期。根據天氣預報,6月4日豫南又將有一次降雨過程。全鎮幹部分成幾個組,由鎮領導帶隊,到各個高速路口引導安置轉場的農機手。

  首批73台跨區作業的收割機到達,縣農機技術服務隊全部檢修後,其中的6台收割機,由黨員幹部帶到了邢德亮的麥田裏。

  這邊收割機剛下田,黨員幹部率領的新裏鎮綜合執法隊又變身“三夏”服務隊,把礦泉水、方便麵等逐一送到了農機手的手中。

  從江西來的農機手李師傅感慨地說道:“就衝著這份真誠和熱情,也得幫著把邢大哥的1500多畝麥收完!”


新聞編輯:楊銘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全力以赴戰“三夏”丨科學調度 “龍口奪糧”
    2023-6-2 16:29:52    來源:大河網

    禹州

      一刻不息搶收搶時

      □本報記者 王平 本報通訊員 劉豔紅

      5月31日一大早,一台收割機就開進了禹州市方崗鎮楊南村村民羅乃振家的麥地裏,一會兒工夫收割完後,馬上倒籽清倉,隨即搶收相鄰地塊。

      “今天地裏能進車了,我們立即安排6台收割機開割。鎮裏通知幾天後可能還有雨,我們要跟老天搶時間,一點兒也不能耽擱啊!”楊南村黨支部書記羅小飛急切地說。

      “方崗鎮24個村的18954畝小麥開始陸續收割,從山崗村向平原村推進,我們全力以赴抓麥收,竭盡全力幫助鄉親們保住勞動果實。”該鎮農辦主任劉春陽介紹。

      搶收,與時間賽跑。為了搶時間,該鎮提前聯係收割機,先後引入95台收割機,加上本地機械,能夠確保正常用機需求。“俺村從河北、陝西聯係了5台機器,今天2組、3組的麥子就能割完,下雨前全村的麥子保證能收完。”徐門村黨支部書記趙鬆粉說。

      該鎮領導班子成員和包村幹部分包到24個村的田間地塊,每天通過“微信群”發布天氣預報詳情,並根據山崗村、平原村小麥成熟的兩三天時間差,合理安排收割機集中搶收。

      各村還成立黨員誌願服務隊,為機手、留守家庭和困難群眾做好服務,確保收割機不誤事,每一戶群眾不落下。徐門村李勳昌、李彥召等8名誌願者分組緊跟著收割機,每戶群眾收完卸下,馬上開上三輪車把小麥送回去,攤開晾曬。“原先我可發愁俺家沒勞力、扛不動,沒想到幹部們裝的裝、拉的拉,一會就‘麥罷’了!”徐門村二組村民任愛琴感激地說。

      燜麵條、雞蛋湯、礦泉水……中午時分,徐門村三組組長徐小三跑到地頭,給收割機司機送來了午餐,“收了這塊地,都來吃點飯,吃完咱接著幹!”

      臥龍區

      爭分奪秒忙收忙種

      □本報記者 孟向東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娟 李梔子

      5月31日,南陽市臥龍區青華鎮嶺上村的麥田間,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搶收正在進行。

      69歲的趙士奎老人站在地頭,注視著收割機來來往往,機器發出隆隆的轟鳴聲,格外響亮。收割機駛過,“麥浪”逐漸消失,伴隨著收割機尾部吐出的碎末,秸稈鋪成一條條小路。滿倉後,麥粒從收割機裏跳躍而出,堆起一座座小山。

      “早上8點開始收,幾個小時了還沒好好吃頓飯。”看著麥粒歸倉,趙士奎暫時忘記饑餓,他一心想把麥子早點兒收回家。

      道路兩旁近200畝的小麥都是趙士奎的弟弟流轉租種的,此刻弟弟正在家中給已搶收的小麥通風降溫。趙士奎主動要求到地頭幫忙照應。

      更辛苦的是兩名來自陝西的父子農機手。“爺兒倆從早上上了收割機,輪流幹活,就沒下來過,午飯都是在農機上吃的。”趙士奎說。

      同為勞動者,趙士奎打心眼兒裏心疼這些農機手,“但沒法兒呀,必須在下雨前把麥子搶收到家。”

      在麥田裏等待的還有兩名村幹部。“這塊地割得差不多了吧?還得多長時間能收完?”嶺上村黨支部副書記郭興讓扯著嗓子問農機手。

      “村裏還有幾戶也想趕緊把麥收了,我過來問問時間趕得上不。”郭興讓說。協調農機、守護“三夏”已成為連日來基層幹部的工作常態。

      在不遠處的蔡莊村,農機手焦聚猛駕駛150馬力的播種機。“這段時間墒情好,趁勢把玉米、花生種上,過幾天就能出苗了!”焦聚猛顧不上多說幾句話,跳上播種機旋耕土地、播種花生。

      據氣象分析,南陽市6月4日還將有一次大範圍降水天氣,農民在搶時搶收搶曬小麥,搶抓土壤墒情適宜的有利時機,搶時早播。

      濟源

      全力以赴奮戰“三夏”

      □本報記者 樊霞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珊珊

      “老陳,趁天氣不錯,趕緊搶收,減少損失。另外,收後一定要做好晾曬和烘幹工作。”5月31日上午,在濟源軹城鎮東軹城村種植大戶陳利軍的麥田裏,濟源農技中心主任潘進軍細細叮囑。

      “三夏”來臨,潘進軍和幾名農技專家一大早就深入田間地頭查看小麥情況。第一站就來到了東軹城村。

      據了解,今年濟源小麥收割麵積32.7萬畝,部分早熟品種已進入收割期。

      “為全力備戰‘三夏’,降低因多雨天氣造成小麥不能及時收獲的風險,最大程度減少群眾麥收損失,我們從統籌協調、機具調度、應急保障、組織服務等多方麵著手,搶前抓早,爭取主動。”濟源示範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了解到,根據當前的天氣情況,濟源農業部門積極組織技術人員奔赴田間地頭,提醒農民利用晴好天氣抓緊搶收。示範區成立“三夏”農機工作指揮部,具體組織、領導全市“三夏”農機會戰,調度各類農業機械。開通24小時農機服務熱線,隨時為農戶、機手提供各類信息谘詢服務,確保“三夏”農機生產有序進行。同時與各鎮辦密切對接,提前協調好場地,幫助農戶解決收獲後無法晾曬的問題。

      截至目前,濟源“三夏”農業生產所需約1.5萬台(套)農業裝備包括拖拉機、收割機、播種機等已全部保養完畢,整裝待命。其中,履帶式收割機94台,可實現濕地作業。此外,濟源農機部門正在積極聯係跨區域聯合收割機,全力保障小麥機收順利開展。

      淮濱

      跨區協調保證麥收

      □本報記者 胡巨成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宏冰

      6月1日上午11時,聽到遠遠傳來車輛轟鳴聲,早起就蹲在地頭的淮濱縣新裏鎮新裏村種糧大戶邢德亮,立馬挺直了腰板,伸著脖子往遠處看。

      當他看到6輛馱著聯合收割機的運輸車,在新裏鎮農辦主任陳傑的帶領下,開到他身邊時,這位滿臉黢黑、年近六旬的中年漢子,忍不住興奮得像個孩子:“來了來了,收割機來了……”

      邢德亮是新裏鎮有名的種糧大戶,今年他流轉的1500多畝田全部種上了優質弱筋麥。小滿過後,小麥黃熟,持續陰雨卻不期而至,邢德亮的心裏也淅瀝瀝地“滴答”個不停。

      新裏鎮全鎮種有小麥7萬多畝,其中6.7萬畝都是優質弱筋麥正處於收割期。根據天氣預報,6月4日豫南又將有一次降雨過程。全鎮幹部分成幾個組,由鎮領導帶隊,到各個高速路口引導安置轉場的農機手。

      首批73台跨區作業的收割機到達,縣農機技術服務隊全部檢修後,其中的6台收割機,由黨員幹部帶到了邢德亮的麥田裏。

      這邊收割機剛下田,黨員幹部率領的新裏鎮綜合執法隊又變身“三夏”服務隊,把礦泉水、方便麵等逐一送到了農機手的手中。

      從江西來的農機手李師傅感慨地說道:“就衝著這份真誠和熱情,也得幫著把邢大哥的1500多畝麥收完!”


    新聞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