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紀念塔本報記者 武建玲 劉偉平 文/圖
車來人往的鄭州繁華鬧市區,矗立著一座並聯式雙塔。在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的環境裏,63米高不算“魁梧”,與鄭州3600年的悠久曆史相比,可以用“年輕”來形容。但這座塔卻無可厚非地成為鄭州的地標建築,在鄭州人的心中有著無可撼動的地位,這就是——二七紀念塔。
二七塔自誕生之日就頂著曆史光環,鐫刻紅色基因。作為鄭州曆史的重要承載者之一,二七塔不僅是中國工人階級英勇鬥爭的象征,也是這個城市的精神之塔、文化之魂。
自1971年以新的麵貌落成以來,二七塔就像一個守望者,見證著鄭州這座城市的發展。而其所代表的“二七精神”,也在一代代鄭州人中延續傳承……
啟蒙運動 英光永紅
4月的鄭州天朗氣清,二七塔巍然挺立。在陽光映照下,塔尖擎起的紅五星熠熠生輝,更顯莊嚴。
二七紀念館內,不少人前來參觀學習,回顧那段崢嶸歲月。“這麵牆上的浮雕,再現了當時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時的場景……”聽著工作人員的解說,時光仿佛回到一個世紀前——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帝國主義列強為維護其在中國的殖民統治,扶植中國的反動勢力各霸一方,造成了軍閥混戰。京漢鐵路工人受到軍閥殘酷的人身壓迫和經濟剝削,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
二七紀念堂已成為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
“二七精神”是鄭州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圖為二七紀念塔內浮雕再現工人修築京漢鐵路場景
鄭州位於京漢隴海兩大鐵路交會處,工人集中,成為中國共產黨開展工作的重要地方。在黨的領導下,1921年秋天,鄭州開辦工人夜校傳播馬列主義,鄭州鐵路工人俱樂部隨之誕生,京漢鐵路工人運動蓬勃發展,16個分工會相繼成立,並醞釀成立全路統一的總工會。
1923年2月1日清晨,1000多名鐵路工人從鄭州車站出發,向總工會成立大會會場——普樂園挺進,反動軍警層層阻撓。工人們衝破阻攔,衝進會場,鄭州鐵路工人領袖高斌莊嚴宣布總工會成立。反動軍閥吳佩孚惱羞成怒,派軍警將會場搗毀。
總工會召開緊急會議,決定2月4日舉行全路總罷工。1923年2月4日,高斌拉響了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第一聲汽笛,以鄭州為中心,北起長辛店,南至漢口,1200多公裏長的京漢鐵路頓時全線癱瘓。
2月7日,吳佩孚對京漢全路罷工工人實行了血腥鎮壓,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施洋、林祥謙、高斌等52位同誌英勇犧牲,300多人身負重傷,1000多人被開除,鄭州黨組織也被破壞。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雖然失敗了,但它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以獨立的姿態進入曆史舞台,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上影響深遠。
“這些鬥爭,是為了中國無產階級的利益,是為了全民族的利益,也是為了全世界人民的利益。”1939年,毛澤東在“二七”紀念大會上說。周恩來高度評價“二七”革命鬥爭,“是中國大革命前的一次啟蒙運動”。董必武曾為紀念“二七”題詩:雖敗榮猶著,英光永世紅。
鄭州,作為這次大罷工的策源地,在中國革命鬥爭和工人運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城市地標 承載記憶
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
對於烈士們為革命事業做出的犧牲,鄭州沒有忘記。在烈士汪勝發、司文德的頭顱被懸掛的長春橋,高高豎起了二七紀念塔。
“不到二七塔,就等於沒到過鄭州。”這句評價,足見作為地標的二七塔在鄭州人心中的地位。
不僅如此,鄭州市還有一係列和二七大罷工有關的地名和單位名稱,二七區、二七路、二七廣場、二七紀念堂、二七商圈,鄭州更是被稱為“二七名城”。這些,都在無聲地訴說著一個城市與一個重大曆史事件割不斷的聯係。
“以德化街為縱軸,二七塔為起點,直到二七紀念堂,可以說一條街就能閱盡鄭州近百年曆史。”二七紀念館館長張江山說,二七塔附近的二七路以及百年德化步行街向南一線,共有五處紀念遺跡:在京漢鐵路工人總工會成立大會會場舊址普樂園建設的二七紀念堂、鄭州鐵路工人夜校舊址、抗戰前設立的原日本駐鄭領事館舊址、抗戰時期日本飛機轟炸處和抗戰勝利日本投降處。
五處紀念地,兩處和二七大罷工所體現出的“二七精神”有關。
而另外三處,則與神州大地上轟轟烈烈的抗日戰爭密切相關。在鄭州這片熱土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和人民群眾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的偉大抗戰精神,也是需要我們代代相傳的紅色基因。
走進鄭州的鞏義、登封、新密等地,多處抗戰舊址已改建為豫西抗日根據地紀念館,大量的照片、文物和文字,向人們展示了當年共產黨、八路軍領導豫西軍民英勇抗戰的光輝曆程。英雄軍民所表現出的迎難而上、前赴後繼的拚搏精神,視死如歸、保家衛國的犧牲精神,躍馬疆場、慷慨赴死的奉獻精神,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歲月變遷,曾經的水深火熱之地在中國共產黨人的手中換了天地。
站在二七塔頂瞭望二七廣場周邊,白天車水馬龍、夜晚燈火璀璨,現代商業都市的繁華一覽無餘。
來到豫西革命老區,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帶動下,曾經貧困落後的村莊已經華麗蛻變為風景宜人的美麗鄉村。
紅色基因 世代傳承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
對於鄭州來說,二七塔不僅是城市標誌,更是一座閃耀著奮鬥與拚搏之光的精神之塔,它讓血與火煉成的“二七精神”化為有形的高塔,挺立至今。
行程萬裏,不忘來路;飲水思源,不忘初心。
“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及的切切囑托和冀望。
紅色基因是共產黨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碼,根植於共產黨人的血脈之中,成為共產黨人的遺傳因子,體現了共產黨人的身份自信和使命擔當。
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二七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一起共同構築起了河南人的“精神脊梁”。
新時代,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傳承下去,成為推動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助力中原更加出彩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事業的重要力量。
當前,河南正邁向更加出彩的新征程,省委、省政府要求鄭州這個龍頭發揮更大作用。鄭州大學教授徐有禮認為,鄭州必須自覺弘揚“二七精神”,築牢信仰之基,把穩思想之舵,補足精神之鈣,用精神的力量磨煉意誌、砥礪品質、錘煉作風、增長才幹,讓英雄們的光榮事跡成為引領黨員幹部前進的精神坐標。
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徐立毅明確表示,“二七精神”是激勵我們奮力前行的寶貴精神財富,要傳承好二七紅色基因、弘揚好革命精神、發揚好優良傳統,讓“二七精神”更加鮮明地體現在每位黨員身上,體現在為民服務的具體行動上。
二七廣場及周邊地區綜合改造是鄭州老城複興的點睛之筆,起著築心立魂的作用。徐立毅指出,要努力把二七廣場打造為鄭州人的精神家園、河南省的消費中心、全國城市複興典範,更好地把城市的標誌和靈魂立起來,不斷增強全市人民的獲得感和發展自信。
作為“二七精神”的發源地、全國唯一以重大革命曆史事件命名的城區,二七區自帶紅色基因,也更多了一份傳承和弘揚“二七精神”的使命和自覺。去年以來,二七區組織專家深入挖掘“二七精神”內涵,提煉出了“堅定信仰、忠誠為民、敢於鬥爭、勇於擔當”這一新時代“二七精神”內涵。
未來,在“二七精神”等紅色精神滋養下,相信二七塔一定會見證鄭州在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原更加出彩的征程中創造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