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撞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好難找。”4月24日,鄭州市某高校大四學生陳琳非常焦慮,一個宿舍四個人,其中仨人工作還沒著落。
“疫情沒影響我們的業務拓展步伐,上半年的單子已經約滿,前期研發和後期AI分析急需增加人手。”河南浩宇科技公司負責人曾芳感歎人才供給跟不上公司奔跑的速度。
一邊喊就業難,一邊愁缺人手。在疫情衝擊下,我省就業市場的結構性矛盾再加碼。
就業一頭連著老百姓的“飯碗”,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保就業就是保民生、保穩定、保發展。
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在於發展和創新。記者連日來采訪調查發現,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新興職業已經成為勞動力市場的新生力量和源頭活水,將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吸納更多人才。
技術新、需求多,“一個人就是千軍萬馬”
“飛前飛後都要檢查!如果發現故障,現場就得能維修。”4月23日,90後小夥時海龍在鄭州操控無人機對大氣開展巡查。在疫情防控期間,他操控無人機對重點社區進行檢查,堵住了不少“風險點”,年輕的時海龍已經是省內資深的“飛手”。
隨著鄭州智慧城市建設加速,農林植保、電力巡線、安全保衛、環境監測等領域無人機作業日益普及,一個熟練的無人機駕駛員月薪在萬元以上。
比無人機駕駛員更緊俏的是給無人機製造“天眼”的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無人機載著‘天眼’,僅用2分鍾就能將一個建築工地的數據盡收眼底,能在短時間內找到汙染源、堵住風險點。”河南浩宇科技公司技術負責人鄭傑說,這類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供不應求,而且薪資很高。
無人機駕駛員、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人工智能分析技術人員……這些“一個人就是千軍萬馬”的新職業,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定義為“新興職業”,近年來逐漸走進大眾視野,成為勞動力市場上不可忽視的新生力量。
“越來越多的職業正朝著高價值、數字化、個性化方向發展。”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說,進入4月份以來,隨著各行各業複蘇,企業進入了招聘季,其中活躍著新興職業的身影。
作為河南服務業的代表,正在數字化轉型期的中原銀行開啟“科技類春招”,招收數據工程師、算法工程師,而且常年招收。
知名製造業企業多氟多對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常年敞開大門。“從傳統製造業轉型智能製造業,大數據是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該企業有關負責人表示。
“新興職業的出現,正是不斷發展創新的結果。”業內專家表示,從傳統到現代、從線下到線上、從低效到高效……新興職業的特點折射出經濟轉型、就業轉型的應有之義。
穩就業、穩增長,新產業催生新職業
在我省,新經濟、新產業正在快速發展,不斷催生著新興職業,成為穩就業、穩增長的重要力量。
資深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廖藝,去年離京來鄭,加盟河南中原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在他看來,河南這兩年不斷加大對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傳統製造業與傳統服務業爭相開展數字化轉型,“大數據類新興職業的發展前景很好”。
高級瑜伽教練星宇去年考取了健康管理師證書,成為市場上的搶手人才。“健康管理師不僅能指導客戶健身,還可以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飲食習慣等製定合理的健康計劃。”星宇認為疫情過後,人們的健康意識會進一步增強,市場對專業健康管理人員的需求也在增加,“已經有多個健康養生會所和醫養結合機構高薪請我做健康指導”。
製造業是河南的支柱產業。就拿鄭煤機的“黑燈工廠”來說,過去的勞動密集型崗位被迭代,但大量的物聯網設備、機器人都要依賴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工業機器人係統操作員操作、維護,催生了更多人機合作的新工種。
新興職業如同一麵鏡子,照見的是我省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而產業的轉型升級,對就業崗位進行再分配,在關上一扇窗的同時,也打開了更大的門。
人力資源部門的一項調查顯示,疫情防控期間,基於“雲技術”的應用爆發式增長,遠程辦公、生鮮配送、在線問診、線上培訓等靈活就業崗位明顯增加。
麵對新崗位,我們準備好了嗎?
據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職業能力建設處相關負責人張榮瑞介紹,我省今年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拿出16.3億元開展補貼性培訓,預計培訓技能人才180萬人次。其中,根據全民技能振興方案,培訓包括新興職業人才在內的高級技能人才15萬人次。
我省高校也在加大新興職業人才的培養力度,鄭州大學等高校都開設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為企業發展輸送研發人員。省內職業院校也從2017年開始探索培養大數據、智能製造等方麵的專業技術人才。
“數字經濟時代,我們必須培養出能夠適應和勝任時代需求的新型人才。”張榮瑞說,“傳統職業從業人員也要向新興職業過渡,二者充分融合,才能共同做大就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