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午,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開始前,第二場“代表通道”開啟。6位來自駐馬店、新鄉、焦作、周口、商丘、平頂山等地的省人大代表就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改善民生等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堅持創新驅動,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就一定能活出彩”
——省人大代表扶廷明
當前國內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麵對這前所未有的挑戰,民營經濟該怎麼辦?省人大代表、河南藍天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總經理扶廷明總結出了三句話。
第一句是“首先要活下去!堅持底線思維”。最近兩年在“股災”“債災”中倒下去的企業,表麵上是債務問題,實際上是企業戰略出現了偏差,機會看好時盲目擴張、過度融資,等潮水退去就可能“擱淺”。第二句是“要活得久!堅持長期思維”。扶廷明說,賺快錢的時代也已過去,企業要想有一番作為,就要有長期思維,必須拿出“數十年如一日隻做一件事,始終如一做好一件事,畢生精力做成一件事”的“工匠”精神,久久為功。第三句是“要活出彩!堅持創新思維”。在勞動力、原材料等傳統紅利結束時,新一輪技術革命、技術創新蓬勃興起,給民營經濟帶來了新的市場紅利,隻要堅持創新驅動,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就一定能活出彩。
“利用黃河灘區的區位優勢,發展有自身特色的鄉村旅遊,夯實經濟基礎,助推灘區高質量發展”
——省人大代表關源群
“鹽店莊,荒灘地。晴天沙,雨天泥。種啥啥不長,天天餓肚皮。”省人大代表、新鄉市平原示範區橋北鄉鹽店村黨支部書記關源群說,這段順口溜是黃河灘區老百姓以前生活的真實寫照。
2008年,關源群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怎樣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把荒灘變良田,提高老百姓的收入?經過認真考察,他決定發展優質早熟桃。
剛開始,村民持懷疑態度不敢種。關源群就帶著村裏的黨員幹部試種了80畝。喜獲豐收後,又麵臨一大問題:如何銷售?他和幾名群眾代表到北京、東北等地跑市場、找銷路。結果,每畝地種桃的收入是傳統農作物的六七倍,極大地激發了老百姓的種植熱情。10多年來,村裏桃樹種植發展到1萬多畝。關源群說,現在村裏流傳這樣的順口溜:“鹽店莊,人真能,種桃種出大文明,過去窮荒灘,現在花果山。”
“我們不滿足於賣桃,還依托桃樹舉辦‘鹽店莊桃花節’,講述我們自己的黃河故事。下一步,我們將利用黃河灘區的區位優勢,發展有自身特色的鄉村旅遊,助推灘區高質量發展。”關源群說。
“企業隻有不斷加大科技投入,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省人大代表許剛
“以前我們去國外企業參觀,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既新奇又羨慕。可如今很多國際友人來到我們工廠參觀,他們反倒變成了劉姥姥,我們成了大觀園。”省人大代表、龍蟒佰利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許剛告訴記者,是科技創新為企業帶來了這一變化。
這家企業生產的鈦白粉,可廣泛應用於化妝品、塗料、塑料、造紙等行業。過去,由於采用傳統技術和工藝,導致“三廢”排放量大,產品品質低,與國際先進水平有很大差距。從2012年開始,公司克服技術封鎖和重重困難進行攻關,最終實現了技術突破,生產出來的產品品質更優,價格又低,實現了對國外同類產品的替代,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認可。
許剛表示,“企業隻有不斷加大科技投入,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充分利用好代表履職平台,動員更多的代表參與調解,打造西華版的‘楓橋經驗’”
——省人大代表陶金華
“調解”這兩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何能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調解更富有人情味兒?省人大代表、西華掌合網絡商貿科技有限公司業務經理陶金華認為,做好調解工作有兩個法寶:第一個就是耐心和公心,第二個就是熱心和愛心。
2017年,周口市在全市啟動人大代表聯絡站和人大代表履職網絡平台建設,陶金華在參加西華縣聯絡站活動的過程中發現,現在農村親情糾紛和鄰裏糾紛還經常發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和諧。於是,她就聯合14名熱心公益的人大代表,成立了“西華縣人大代表駐法院調解室”。調解的案件多了,大家都親切地稱她為“陶大姐”。
“群眾的糾紛就好像一塊冰,而我們的調解就像一團火,耐心有了,就不怕融化不了你這塊冰,就沒有解不開的疙瘩。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充分利用好代表履職平台,動員更多的代表參與調解,打造西華版的‘楓橋經驗’,不負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陶金華說。
“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省人大代表胡業勇
省人大代表、河南豫東牧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業勇不久前剛剛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作為我省唯一的獲得者,他說,這是崇高的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在代表通道上,胡業勇向大家分享了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的好經驗。
不懂技術,就會走彎路。胡業勇介紹,1998年他就返鄉開始創業,借錢引進了50隻山羊,因為不懂技術,結果養了一年,羊死了一大半,當時的他欲哭無淚。
經過21年的發展,胡業勇帶領豫東牧業成長為河南省最大的山羊育種基地,每年向社會提供12萬隻能繁母羊。自己算成功了,但還有很多鄉親沒有增收渠道,“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咱不能不管!”
在“精準扶貧”的號召下,胡業勇創辦的豫東牧業主動融入脫貧攻堅,承擔社會責任。近年來,豫東牧業探索出“五包”扶貧模式,實行“無款包送、無病包防、有病包治、養死包換、養成包收”。該扶貧模式徹底解除了養殖戶的後顧之憂,引領輻射帶動3萬戶、9萬人發展養殖產業走上致富路,人均年收入近萬元,帶動社會效益2億多元。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胡業勇信心滿滿,表示要拉長產業鏈,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帶領更多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發展中醫事業,惠及更多百姓”
——省人大代表宋兆普
省人大代表、汝州市金庚康複醫院黨支部書記、院長宋兆普從一個小故事講起了中醫事業的發展。
他說,前幾天香港的淩女士給他帶來一個好消息,“孩子今天早上會扶著東西走了!”這個孩子三個月時腦損傷,確診為腦癱,曾在世界各地求醫但效果不大。來河南時,已兩歲的孩子,頭不會抬,也不會坐。經過幾個月係統的中醫藥治療,與之前相比有了非常明顯的改善。看到家長的激動和高興,作為醫生,宋兆普也感到無比幸福和自豪。
腦癱治療,是世界性醫學難題。患兒如果治療不及時,錯過了最佳治療期,將會終身殘疾。2009年以來,宋兆普和他的醫療團隊采取中醫藥療法,已救治了14000多名腦癱患兒,在援疆期間救治少數民族腦癱患兒3300餘人,其中700多名孩子已能正常上學。
宋兆普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實施殘疾兒童康複救助,推動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我省是中醫藥大省,名醫輩出,但還有很多好的經方、驗方、製劑未列入醫保。因此,他建議將更多療效確切的中藥院內製劑納入醫保報銷平台,發展中醫事業,惠及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