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製圖 郭莉培
目擊者指認現場
罐車信息在大屏幕上一覽無遺
□記者 康錦李一川文 洪波陳曉東圖
★核心提示
同一時段,同一地點,短短5天內,接連發生在鄭州市中州大道北環路立交橋的兩起水泥罐車肇事慘劇,讓人們在對事故中逝去生命扼腕的同時,更對瘋狂肇事的水泥罐車心驚膽戰。
人們已記不清這究竟是水泥罐車犯下的第幾起交通肇事命案了。就在今年2月,鄭州警方還專門開展了為期40天的水泥罐車交通肇事專項整治行動。整治行動剛結束,作為整治對象的水泥罐車,就以連傷兩命的“姿態”“強勢複出”,這讓人們不由得對整治行動的效果打上問號。
慘劇再發返家女子被卷入車底
5月10日,家住鄭州市管城區的王女士到北環路和國基路交叉口附近的楊君劉村探望外孫。考慮到當天天色較晚,王女士決定在女兒家住一宿,第二天一大早騎車返家。
昨天早晨5時,王女士騎電動車返家,騎車行駛到中州大道北環路立交橋時,被豫AA2732水泥罐車卷入車底。
早晨7時,記者趕到現場,肇事罐車已被拖走。事發地點位於中州大道北環路立交橋南向下道口附近。在下道口的花壇裏,記者看到有大量的血跡和輪胎摩擦產生的痕跡,黑色痕跡長50多米。
“罐車與該女子同向。我聽到咣當一聲響,扭頭看時,女子已經被卷入車底,罐車將女子拖行了至少50米,直到撞在下道口旁的護墩上。看到這一幕,讓我不禁想起3天前的那一幕。”在橋下打掃衛生的劉師傅說,在5月7日早晨6時,劉師傅的女同事譚某也是在這個下道口被水泥罐車奪走了生命。
“現在,我看到罐車都心生恐懼,躲著走。”劉師傅說,該路段近段時間屢出事故,主要是立交橋北側封閉施工,該路段經常擁堵。為了能多拉快跑,水泥罐車隻能選擇淩晨搞運輸。
昨天,記者從交警五大隊了解到,肇事罐車司機趙某因交通肇事罪被刑拘。一民警向記者透露,當時罐車的製動距離很長,有幾十米遠。
記者調查 數百輛罐車仍未被限速
“罐車頻頻肇事,除了與車身高、有視覺盲點等因素有關外,最根本原因在於車速太快,遇到突發情況,來不及刹車避讓。”包括警方在內的不少交通參與者,對於罐車交通肇事的根源有著同樣的感觸。
今年2月初,鄭州市針對水泥罐車交通違法行為開展的專項整治行動中,特意把限製罐車車速作為遏製罐車肇事的一項舉措。“考慮在水泥罐車上安裝GPS衛星定位、限速儀等設備,以加強對罐車的安全監管,尤其對夜間罐車的車速進行限製,保證市民安全。”鄭州市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
兩個多月過去了,記者對多家混凝土生產企業走訪發現,雖然部分水泥罐車裝有GPS衛星定位係統,但在車速的限製方麵依然不能讓人放心。
在北環路附近的一家混凝土生產企業,企業負責人指著調度室牆壁上懸掛的電子地圖說,他們公司所屬的水泥罐車,都安裝有GPS衛星定位係統,“車輛的一舉一動,在地圖上能看得一清二楚”。
“我們設定的車速,是市區不能超過40碼,環城快速路不能超過60碼,無論是白天還是深夜,限速標準一樣。”該負責人說。
多名業內人士稱,目前上路搞運營的水泥罐車,鄭州市有1000多輛。“裝有GPS衛星係統限製車速的車有一多半,但目前還有數百輛車,仍在瘋跑。”至於沒有裝的原因,業內人士分析,主要是考慮到混凝土攪拌車流動性大,再加上個別小型企業不夠重視安全。
鄭州市交警支隊副支隊長鄧進超告訴記者,展開專項整治中,他們已要求混凝土生產企業為罐車加裝GPS衛星定位、限速裝置以及護欄、前置後視鏡等裝置。交警部門主要是和市散裝水泥辦公室合作,加強此項工作的推進。也就是說,現在新核發通行證的水泥罐車都要加裝限速等裝置,達到規定的標準。
“目前大多數的車輛未領證,這些車輛,交警部門無法掌握其是否加裝限速等裝置。”鄧進超坦言,對這些未領取通行證的罐車,交警部門不能強製要求他們安裝限速裝置,隻能在其申領通行證的時候進行規範和約束。
司機直言人工超速提醒難擋超速
安裝了GPS係統,就一定能讓水泥罐車把速度降下來嗎?
不少業內人士說,一旦發現罐車超過限定的車速,GPS後方平台會自動鳴叫報警,在調度室值班的人員發現情況後,通過電台通知司機減速。“如果司機不聽勸告執意不減速,將會受到企業相關規章製度的責罰。”在一家混凝土生產企業,調度室值班員告訴記者。
對此限速舉措,不少人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如果值班人員責任心不強或者自己夜間勞累犯困,又怎麼能替超速的司機把好關?
一線的司機直言,像這種單靠人為提醒的方式,並不能杜絕司機開快車。“尤其是夜間,路上車少、人少,大家都急著多拉快跑,幹完活回家,再讓司機按照限定的車速跑,誰受得了?”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司機說,雖然他車上裝有GPS係統,但還是會超速。
“說實話,司機超速避免不了,有時候超車、下橋,速度自然就上去了。”一家混凝土生產企業的安全負責人說,“輕微”超速的司機,多被批評教育,但如果有司機連續超速5次,“我們堅決辭退”。
在專項治理前,警方曾說將對罐車的時速進行限製,並拿出具體標準,目前有沒有標準呢?鄧進超說,並未有相關的法律對罐車限速作出界定,即使對罐車限速有相應的標準,交警部門也很難進行認定和處罰。“目前,判斷罐車是否超速,主要是靠罐車司機自律和公司反饋的信息進行提醒。對於限速標準,各公司隻能自己掌握。”
“在車速單純依靠人為提醒來降低而又缺乏監管力度的情況下,讓罐車限速純屬空談。如何讓司機想超速卻超不過去,才是讓罐車限速的根本。”不少人認為,給水泥罐車套上安全車速的“籠頭”,應考慮從人為提醒向車況技術層麵過渡。
事件追問水泥罐車為何屢出車禍
根據鄭州市交通管理的有關規定,水泥罐車屬於禁行車輛,北環路以南、西環路以東、南環路以北、中州大道以西(以上均含本路)、東風東路以西南(金水路以北、不含本路)的區域內,以及花園北路(北環路-中州大道)、中州大道(北環路-花園北路)和金水東路(中州大道-京珠高速公路)每天的7時至22時禁止駛入水泥罐車。其他區域或時間,水泥罐車通行不受限製。在今年2月的水泥罐車專項整治行動前,鄭州警方公布,在目前1000多輛水泥罐車中,僅有24輛核發有有效通行證,被允許在禁行時段或路段通行。警方表示要嚴格通行證審批,對年內違法兩次以上和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的車輛和單位,一律不予核發通行證件。
接連幾天,記者在北環路、中州大道、黃河路、冉屯路等市區以及環道多條道路走訪發現,雖然處在禁行時段禁行區域,但呼嘯而過的混凝土攪拌車一輛接一輛。僅在接連奪去兩條生命的中州大道北環路立交橋下橋口處,從5月10日上午10時50分到11時30分,接連有26輛歸屬不同企業的水泥罐車呼嘯而過。難道通行證的發放增多了?
昨天,記者從鄭州市交警支隊了解到,目前通過審核,全市取得通行證的水泥罐車有200多輛。鄭州市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說,鄭州市交警支隊憑市散裝水泥辦公室出具的“鄭州市建設工程特種車輛入市登記證明”,為確需在禁行區域或時間內通行的水泥罐車,核發限定通行時間和路線、一月有效(到期後根據需要再換發)的通行證。
鄧進超說,多發放通行證主要是鼓勵更多的罐車納入規範的管理體係,但對於未取得通行證的罐車,對方仍享有在未禁行時間和區域運輸的權利。罐車出事故,主要還是個別駕駛員交通安全意識差。為完成運輸任務和經濟效益,闖禁行、闖紅燈、超速行駛等,給交通安全帶來了嚴重隱患。
“實際上,水泥罐車屢出車禍,除了駕駛員操作不當外,罐車由於車體重心高、晃動大,拐彎時很容易側翻,這屬於車輛生產技術層麵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交警部門已將掌握的相關信息向質檢等部門進行了反映。”鄧進超說。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製圖 郭莉培
目擊者指認現場
罐車信息在大屏幕上一覽無遺
□記者 康錦李一川文 洪波陳曉東圖
★核心提示
同一時段,同一地點,短短5天內,接連發生在鄭州市中州大道北環路立交橋的兩起水泥罐車肇事慘劇,讓人們在對事故中逝去生命扼腕的同時,更對瘋狂肇事的水泥罐車心驚膽戰。
人們已記不清這究竟是水泥罐車犯下的第幾起交通肇事命案了。就在今年2月,鄭州警方還專門開展了為期40天的水泥罐車交通肇事專項整治行動。整治行動剛結束,作為整治對象的水泥罐車,就以連傷兩命的“姿態”“強勢複出”,這讓人們不由得對整治行動的效果打上問號。
慘劇再發返家女子被卷入車底
5月10日,家住鄭州市管城區的王女士到北環路和國基路交叉口附近的楊君劉村探望外孫。考慮到當天天色較晚,王女士決定在女兒家住一宿,第二天一大早騎車返家。
昨天早晨5時,王女士騎電動車返家,騎車行駛到中州大道北環路立交橋時,被豫AA2732水泥罐車卷入車底。
早晨7時,記者趕到現場,肇事罐車已被拖走。事發地點位於中州大道北環路立交橋南向下道口附近。在下道口的花壇裏,記者看到有大量的血跡和輪胎摩擦產生的痕跡,黑色痕跡長50多米。
“罐車與該女子同向。我聽到咣當一聲響,扭頭看時,女子已經被卷入車底,罐車將女子拖行了至少50米,直到撞在下道口旁的護墩上。看到這一幕,讓我不禁想起3天前的那一幕。”在橋下打掃衛生的劉師傅說,在5月7日早晨6時,劉師傅的女同事譚某也是在這個下道口被水泥罐車奪走了生命。
“現在,我看到罐車都心生恐懼,躲著走。”劉師傅說,該路段近段時間屢出事故,主要是立交橋北側封閉施工,該路段經常擁堵。為了能多拉快跑,水泥罐車隻能選擇淩晨搞運輸。
昨天,記者從交警五大隊了解到,肇事罐車司機趙某因交通肇事罪被刑拘。一民警向記者透露,當時罐車的製動距離很長,有幾十米遠。
記者調查 數百輛罐車仍未被限速
“罐車頻頻肇事,除了與車身高、有視覺盲點等因素有關外,最根本原因在於車速太快,遇到突發情況,來不及刹車避讓。”包括警方在內的不少交通參與者,對於罐車交通肇事的根源有著同樣的感觸。
今年2月初,鄭州市針對水泥罐車交通違法行為開展的專項整治行動中,特意把限製罐車車速作為遏製罐車肇事的一項舉措。“考慮在水泥罐車上安裝GPS衛星定位、限速儀等設備,以加強對罐車的安全監管,尤其對夜間罐車的車速進行限製,保證市民安全。”鄭州市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
兩個多月過去了,記者對多家混凝土生產企業走訪發現,雖然部分水泥罐車裝有GPS衛星定位係統,但在車速的限製方麵依然不能讓人放心。
在北環路附近的一家混凝土生產企業,企業負責人指著調度室牆壁上懸掛的電子地圖說,他們公司所屬的水泥罐車,都安裝有GPS衛星定位係統,“車輛的一舉一動,在地圖上能看得一清二楚”。
“我們設定的車速,是市區不能超過40碼,環城快速路不能超過60碼,無論是白天還是深夜,限速標準一樣。”該負責人說。
多名業內人士稱,目前上路搞運營的水泥罐車,鄭州市有1000多輛。“裝有GPS衛星係統限製車速的車有一多半,但目前還有數百輛車,仍在瘋跑。”至於沒有裝的原因,業內人士分析,主要是考慮到混凝土攪拌車流動性大,再加上個別小型企業不夠重視安全。
鄭州市交警支隊副支隊長鄧進超告訴記者,展開專項整治中,他們已要求混凝土生產企業為罐車加裝GPS衛星定位、限速裝置以及護欄、前置後視鏡等裝置。交警部門主要是和市散裝水泥辦公室合作,加強此項工作的推進。也就是說,現在新核發通行證的水泥罐車都要加裝限速等裝置,達到規定的標準。
“目前大多數的車輛未領證,這些車輛,交警部門無法掌握其是否加裝限速等裝置。”鄧進超坦言,對這些未領取通行證的罐車,交警部門不能強製要求他們安裝限速裝置,隻能在其申領通行證的時候進行規範和約束。
司機直言人工超速提醒難擋超速
安裝了GPS係統,就一定能讓水泥罐車把速度降下來嗎?
不少業內人士說,一旦發現罐車超過限定的車速,GPS後方平台會自動鳴叫報警,在調度室值班的人員發現情況後,通過電台通知司機減速。“如果司機不聽勸告執意不減速,將會受到企業相關規章製度的責罰。”在一家混凝土生產企業,調度室值班員告訴記者。
對此限速舉措,不少人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如果值班人員責任心不強或者自己夜間勞累犯困,又怎麼能替超速的司機把好關?
一線的司機直言,像這種單靠人為提醒的方式,並不能杜絕司機開快車。“尤其是夜間,路上車少、人少,大家都急著多拉快跑,幹完活回家,再讓司機按照限定的車速跑,誰受得了?”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司機說,雖然他車上裝有GPS係統,但還是會超速。
“說實話,司機超速避免不了,有時候超車、下橋,速度自然就上去了。”一家混凝土生產企業的安全負責人說,“輕微”超速的司機,多被批評教育,但如果有司機連續超速5次,“我們堅決辭退”。
在專項治理前,警方曾說將對罐車的時速進行限製,並拿出具體標準,目前有沒有標準呢?鄧進超說,並未有相關的法律對罐車限速作出界定,即使對罐車限速有相應的標準,交警部門也很難進行認定和處罰。“目前,判斷罐車是否超速,主要是靠罐車司機自律和公司反饋的信息進行提醒。對於限速標準,各公司隻能自己掌握。”
“在車速單純依靠人為提醒來降低而又缺乏監管力度的情況下,讓罐車限速純屬空談。如何讓司機想超速卻超不過去,才是讓罐車限速的根本。”不少人認為,給水泥罐車套上安全車速的“籠頭”,應考慮從人為提醒向車況技術層麵過渡。
事件追問水泥罐車為何屢出車禍
根據鄭州市交通管理的有關規定,水泥罐車屬於禁行車輛,北環路以南、西環路以東、南環路以北、中州大道以西(以上均含本路)、東風東路以西南(金水路以北、不含本路)的區域內,以及花園北路(北環路-中州大道)、中州大道(北環路-花園北路)和金水東路(中州大道-京珠高速公路)每天的7時至22時禁止駛入水泥罐車。其他區域或時間,水泥罐車通行不受限製。在今年2月的水泥罐車專項整治行動前,鄭州警方公布,在目前1000多輛水泥罐車中,僅有24輛核發有有效通行證,被允許在禁行時段或路段通行。警方表示要嚴格通行證審批,對年內違法兩次以上和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的車輛和單位,一律不予核發通行證件。
接連幾天,記者在北環路、中州大道、黃河路、冉屯路等市區以及環道多條道路走訪發現,雖然處在禁行時段禁行區域,但呼嘯而過的混凝土攪拌車一輛接一輛。僅在接連奪去兩條生命的中州大道北環路立交橋下橋口處,從5月10日上午10時50分到11時30分,接連有26輛歸屬不同企業的水泥罐車呼嘯而過。難道通行證的發放增多了?
昨天,記者從鄭州市交警支隊了解到,目前通過審核,全市取得通行證的水泥罐車有200多輛。鄭州市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說,鄭州市交警支隊憑市散裝水泥辦公室出具的“鄭州市建設工程特種車輛入市登記證明”,為確需在禁行區域或時間內通行的水泥罐車,核發限定通行時間和路線、一月有效(到期後根據需要再換發)的通行證。
鄧進超說,多發放通行證主要是鼓勵更多的罐車納入規範的管理體係,但對於未取得通行證的罐車,對方仍享有在未禁行時間和區域運輸的權利。罐車出事故,主要還是個別駕駛員交通安全意識差。為完成運輸任務和經濟效益,闖禁行、闖紅燈、超速行駛等,給交通安全帶來了嚴重隱患。
“實際上,水泥罐車屢出車禍,除了駕駛員操作不當外,罐車由於車體重心高、晃動大,拐彎時很容易側翻,這屬於車輛生產技術層麵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交警部門已將掌握的相關信息向質檢等部門進行了反映。”鄧進超說。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