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河南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農產品價格忽高忽低 專家質疑是遊資爆炒所致
更新時間:2010-5-12 8:31:35    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近來,大蒜的價格變化也很大  商報記者 王棣/攝

  ■商報記者 陳薇 齊亞瓊 實習生 馮軍福

  CPI創下18個月以來最大增幅,一時間個別農產品價格暴漲,被認為是流出樓市和股市的遊資爆炒所為。

  不過鄭州一位常年做農產品的中間商認為,暴漲並非大量資金推動,諸如綠豆、大蒜這樣小品種的農產品,其實容不下來自全國各地動輒數千億元的爆炒。

  猜想1

  誰是下一個暴漲農產品

  家住鄭州市豐產路附近的鄧女士,家裏的食品采購任務,全部落到她身上。

  但是,今年的菜價表現尤為反常。在鄧女士的印象中,很多不起眼的食品一度漲至無法想象的地步。如蒜薹、大蒜、綠豆、辣椒,連某些中草藥也大幅漲起來了。

  昨日上午,鄧女士再次去菜市場買菜,聽著一把蒜薹2元錢的吆喝聲,她感慨道:“3月份,蒜薹價格曾漲到6.5元一斤,從兩三元漲到五六元,又從六七元降至一兩元錢,蒜薹今年真正坐上了過山車。”

  “今年暴漲的商品特別多,走了這個來了那個。”鄧女士介紹,除了蒜薹、大蒜,目前價格居高不下的綠豆是又一個離奇暴漲的農產品。

  去年這個時候,花三四元錢就能買一斤小綠豆,現在超市價是11元還多。除了綠豆、大蒜、蒜薹外,還包括田七、半夏在內的中草藥,也是暴漲不止。此外,還有辣椒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除了市場供應某些環節出現了問題外,遊資炒作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猜想2

  漲價是不是遊資爆炒

  5月初,經濟學家金岩石在鄭州做講座的時候提到,資本都是逐利的,總要有一個宣泄口。如果不在炒樓、炒股這個池子裏撲騰,那麼就隻有去與CPI息息相關的水桶裏尋找利潤增長點。

  當昨日國家統計局公布CPI同比增幅創下18個月以來新高時,從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來看,與金岩石持有相同觀點的人非常多。

  麵對農產品的漲價,很多專家和市民都認為,是遊資在背後大幅爆炒,而遊資的來源正是股市和樓市。

  房地產調控重壓之下,使得資金紛紛從樓市和股市流出。炒房團資金流動情況不好統計,但股市資金的流動卻非常透明:從4月16日至今,滬深兩市已經流出資金2000億元,市值蒸發超過了3萬億元。這些資金的流向成為一個謎。麵對暴漲的農產品市場,一些專家認為這些資金轉戰農產品市場,從而推高了CPI。

  猜想3

  都是囤積居奇惹的禍

  不過鄭州一位常年做農產品的中間商認為,暴漲並非大量資金推動,諸如綠豆、大蒜這樣小品種的農產品,其實容不下來自全國各地動輒數千億元的爆炒。

  今年與往年相比,並沒有大量資金湧入收購大蒜,大蒜價格爆炒,與一些中間商在其中囤積居奇分不開。由於必須依靠出售大蒜維持家庭開支,加上存儲條件有限,蒜農一般都不會大量囤積大蒜。

  而長期活躍在大蒜一線收購市場的中間商,對蒜價預期都比較敏感。種植麵積的減少,加上幹旱的推波助瀾,讓很多中間商都加入了囤積大蒜的行列,本來平常的大蒜最終就變成了天價。“蒜價暴漲帶來的收益,是不會輕易被溫州炒房團的資金賺到的。”他說,大蒜、綠豆這種農產品的小品種,資金容量非常有限,容不得動輒上億元的資金隨意進出。

  在他看來,這輪暴漲與其說是資金推動,倒不如說是市場經濟造成的。

  如果國家像收儲小麥、稻穀一樣按照合理的種植成本收儲大蒜,就不會有這輪中間商的囤積居奇造成的暴漲。

  猜想4

  股市流出的錢去哪裏

  至於滬深兩市已經流出資金2000億元,光大期貨分析師曹豐說,這些錢絕大多數都是機構投資者,諸如私募、基金在高位變現的。

  “這些錢是不可能去炒大蒜、綠豆的,也不會去投資古玩、珠寶。”曹豐說。

  他們要麼獲得批準,成為全國1萬個能做空股指期貨的成員之一,做空股指期貨賺錢;要麼,他們就需要回歸理性股價重新回到股市。如果投資其他品種,基金的投資人會不同意的。

  不過各地炒房團從樓市套出來的資金將何去何從,曹豐感覺並不像股市流出資金路徑那樣明顯。

  不過他感覺,現在盛傳的途徑,諸如小品種農產品、古玩、珠寶玉石等市場,都不能完全容納動輒千億元的炒房團資金,如果這些資金紮堆其中,很可能會造成類似“鬱金香事件”的投機泡沫事件。

  有業內人士推測,如果不能發掘一個替代樓市的投資品,或許樓市調控風過去之後,這些資金仍會回到樓市。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隨著經濟的複蘇,這些資金會流入實業。溫州炒房團多是“太太團”,她們的丈夫本身就是做實業的,重新回到實業未必不是一個選擇。

新聞編輯:劉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農產品價格忽高忽低 專家質疑是遊資爆炒所致
2010-5-12 8:31:35    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近來,大蒜的價格變化也很大  商報記者 王棣/攝

  ■商報記者 陳薇 齊亞瓊 實習生 馮軍福

  CPI創下18個月以來最大增幅,一時間個別農產品價格暴漲,被認為是流出樓市和股市的遊資爆炒所為。

  不過鄭州一位常年做農產品的中間商認為,暴漲並非大量資金推動,諸如綠豆、大蒜這樣小品種的農產品,其實容不下來自全國各地動輒數千億元的爆炒。

  猜想1

  誰是下一個暴漲農產品

  家住鄭州市豐產路附近的鄧女士,家裏的食品采購任務,全部落到她身上。

  但是,今年的菜價表現尤為反常。在鄧女士的印象中,很多不起眼的食品一度漲至無法想象的地步。如蒜薹、大蒜、綠豆、辣椒,連某些中草藥也大幅漲起來了。

  昨日上午,鄧女士再次去菜市場買菜,聽著一把蒜薹2元錢的吆喝聲,她感慨道:“3月份,蒜薹價格曾漲到6.5元一斤,從兩三元漲到五六元,又從六七元降至一兩元錢,蒜薹今年真正坐上了過山車。”

  “今年暴漲的商品特別多,走了這個來了那個。”鄧女士介紹,除了蒜薹、大蒜,目前價格居高不下的綠豆是又一個離奇暴漲的農產品。

  去年這個時候,花三四元錢就能買一斤小綠豆,現在超市價是11元還多。除了綠豆、大蒜、蒜薹外,還包括田七、半夏在內的中草藥,也是暴漲不止。此外,還有辣椒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除了市場供應某些環節出現了問題外,遊資炒作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猜想2

  漲價是不是遊資爆炒

  5月初,經濟學家金岩石在鄭州做講座的時候提到,資本都是逐利的,總要有一個宣泄口。如果不在炒樓、炒股這個池子裏撲騰,那麼就隻有去與CPI息息相關的水桶裏尋找利潤增長點。

  當昨日國家統計局公布CPI同比增幅創下18個月以來新高時,從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來看,與金岩石持有相同觀點的人非常多。

  麵對農產品的漲價,很多專家和市民都認為,是遊資在背後大幅爆炒,而遊資的來源正是股市和樓市。

  房地產調控重壓之下,使得資金紛紛從樓市和股市流出。炒房團資金流動情況不好統計,但股市資金的流動卻非常透明:從4月16日至今,滬深兩市已經流出資金2000億元,市值蒸發超過了3萬億元。這些資金的流向成為一個謎。麵對暴漲的農產品市場,一些專家認為這些資金轉戰農產品市場,從而推高了CPI。

  猜想3

  都是囤積居奇惹的禍

  不過鄭州一位常年做農產品的中間商認為,暴漲並非大量資金推動,諸如綠豆、大蒜這樣小品種的農產品,其實容不下來自全國各地動輒數千億元的爆炒。

  今年與往年相比,並沒有大量資金湧入收購大蒜,大蒜價格爆炒,與一些中間商在其中囤積居奇分不開。由於必須依靠出售大蒜維持家庭開支,加上存儲條件有限,蒜農一般都不會大量囤積大蒜。

  而長期活躍在大蒜一線收購市場的中間商,對蒜價預期都比較敏感。種植麵積的減少,加上幹旱的推波助瀾,讓很多中間商都加入了囤積大蒜的行列,本來平常的大蒜最終就變成了天價。“蒜價暴漲帶來的收益,是不會輕易被溫州炒房團的資金賺到的。”他說,大蒜、綠豆這種農產品的小品種,資金容量非常有限,容不得動輒上億元的資金隨意進出。

  在他看來,這輪暴漲與其說是資金推動,倒不如說是市場經濟造成的。

  如果國家像收儲小麥、稻穀一樣按照合理的種植成本收儲大蒜,就不會有這輪中間商的囤積居奇造成的暴漲。

  猜想4

  股市流出的錢去哪裏

  至於滬深兩市已經流出資金2000億元,光大期貨分析師曹豐說,這些錢絕大多數都是機構投資者,諸如私募、基金在高位變現的。

  “這些錢是不可能去炒大蒜、綠豆的,也不會去投資古玩、珠寶。”曹豐說。

  他們要麼獲得批準,成為全國1萬個能做空股指期貨的成員之一,做空股指期貨賺錢;要麼,他們就需要回歸理性股價重新回到股市。如果投資其他品種,基金的投資人會不同意的。

  不過各地炒房團從樓市套出來的資金將何去何從,曹豐感覺並不像股市流出資金路徑那樣明顯。

  不過他感覺,現在盛傳的途徑,諸如小品種農產品、古玩、珠寶玉石等市場,都不能完全容納動輒千億元的炒房團資金,如果這些資金紮堆其中,很可能會造成類似“鬱金香事件”的投機泡沫事件。

  有業內人士推測,如果不能發掘一個替代樓市的投資品,或許樓市調控風過去之後,這些資金仍會回到樓市。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隨著經濟的複蘇,這些資金會流入實業。溫州炒房團多是“太太團”,她們的丈夫本身就是做實業的,重新回到實業未必不是一個選擇。

新聞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