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新華社內蒙古四子王旗6月25日電 題:“嫦娥”歸來——嫦娥六號返回全景實錄
新華社記者
6月25日13時22分,約5000公裏高的深邃太空,嫦娥六號返回器正式作別軌道器,開始以接近每秒11.2公裏的速度迫不及待奔向地球。
此時,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早已萬事俱備,隻待攜帶著月背月壤的“嫦娥”歸來。
阿木古郎草原,蒙古語中意為“平安”的土地,是嫦娥六號返回器主著陸場,也是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返回艙主著陸場。
站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搭手遠眺,氣象保障團隊盛文傑懸了多天的心終於放了下來——晴空萬裏、白雲舒展,是個迎客歸來的好天氣。
(一)
一個月前,盛文傑和同事們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來到這裏,抬頭望天、觀雲測雨。
“春夏之交,阿木古郎草原天氣瞬息萬變,大風、雷暴、沙塵、陣雨等時有發生,氣候異常複雜。”盛文傑說,在這裏,隻需要十幾分鍾,天上如薄紗般的雲層便可搖身一變為深厚的積雨雲;幾分鍾內,風速就能增加數倍。
為迎接嫦娥六號平安歸來,他們早在去年7月就在這裏部署了氣象數據庫,彙總整理了近10年700多萬條氣象數據,以把握著陸場附近的氣象規律。
天氣不錯,空中分隊指揮機機長劉鵬飛駕駛直升機起飛時,心情也不錯。作為嫦娥六號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的主要力量之一,空中分隊共有5架直升機參與任務,將以1600平方公裏麵積布陣,達到東西兼顧、南北並行。
“北京,雄鷹報告。”
“我是北京,雄鷹請講。”
“空中分隊已起飛,正在前往待命空域。報告完畢。”
“北京明白。”
500多公裏外的北京航天城內,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溫旭峰應答。
從溫旭峰的視角看向指控大廳大屏幕,嫦娥六號已接近我國國境,即將第一次再入大氣層。
“各號注意,返回器轉初次再入飛行。”
13時44分左右,嫦娥六號返回器高速進入我國境內,立即被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和田活動測控分隊操作手劉崗風捕獲。
作為嫦娥六號返回器入境測控的第一站,連日來,劉崗風和同事們麵對點位變化、風沙天氣等帶來的不利影響,有條不紊完成裝備展開、指標測試、通信建立等工作,快速建立任務狀態,為嫦娥六號送去地球家人的“第一聲問候”。
經過近200秒的連續跟蹤,他們順利完成了嫦娥六號返回器第一次再入大氣層後關鍵弧段的測控工作。
(二)
沿用嫦娥五號“打水漂”式的返回方式,嫦娥六號返回器依舊采用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第一次高速進入大氣層,調整姿態借助大氣層提供的升力躍出,第二次進入大氣層時,速度、熱量逐漸降低,直至返回地麵。這意味著,嫦娥六號返回器需要經曆兩次黑障區,這也是她必須麵對的難關。
“嫦娥”歸途繼續向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敦煌測控區接過測控接力棒。這裏距四子王旗上千公裏,是嫦娥六號返回器第二次再入大氣層測量的重要節點。
“與神舟載人飛船返回相比,這次任務的目標較小、速度較快。”敦煌測控區李長鬆說,為確保嫦娥六號穿越黑障過程中光學捕獲準確、跟蹤穩定、圖像清晰,他和同事對捕獲跟蹤、變倍調焦等不斷進行強化訓練。
“發現目標,跟蹤正常!”
13時49分左右,嫦娥六號返回器第二次進入黑障區,李長鬆準確捕捉到返回器的實時高清圖像,並通過車載通信設備第一時間傳回北京。
同一時間,內蒙古四子王旗錫拉木倫廟附近,“回收二號”雷達測控分隊所有設備也投入緊張工作。主操作手王玉祥屏氣凝神,握緊了手中的操縱杆。
“我們必須在返回器二次出黑障後的十幾秒內,對其進行捕獲。”王玉祥說。
為備戰嫦娥六號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回收二號”雷達測控分隊提前兩個月進駐這裏。4月14日,完成捕獲強化訓練的王玉祥收到愛人產子的消息,大家開玩笑說這個孩子應該叫“六號”。
“‘回收四號’發現目標。”
“‘回收二號’發現目標。”
“‘回收二號’雙捕完成。”
正如古人對神女的描述: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嫦娥六號返回器離地麵越來越近。
此刻,布控在落點附近的“回收五號”已經能夠捕獲返回器低空高清影像。在外圍遙控這套設備的落點景象測量分隊廖航說:“與傳統光學測控設備不同,‘回收五號’的優勢是低空、高清、安全。這是我們首次參加嫦娥探月工程。”
13時57分,主傘打開。麵積約50平方米的降落傘減緩了嫦娥六號返回器的速度。
日光灼灼,紅白相間的傘麵好似廣袖長舒,天外歸來的“嫦娥”衣袂翩然,悠悠而落。
(三)
此刻的搜救直升機上,年輕的光學吊艙操作手徐雁鵬謹慎操作吊艙遙感。當發現返回器隱約出現在屏幕上時,他第一時間鎖定目標,並及時向指揮員報告返回器具體位置和落地後的基本情況。
“在嫦娥六號任務中,我們新配備了定向平板、前艙引導係統等設備,並開通了3種圖像源,使目標搜索更加得心應手。”徐雁鵬說。
空中分隊領航員李德軍從指揮機前方望去,藍色天幕下,隱約可見一個紅色小點。執行過多次載人飛船搜救回收任務的他,憑借豐富經驗迅速在腦海中判斷實際落點位置、建構航線、計算間隔……
轟鳴聲中,5架“雄鷹”向落點收攏而去。幾乎同時,早早抵達待命點的地麵分隊一組組長陳國棟也下令出發。頭車駕駛員聶世超一腳踩下油門,帶領車隊以最優路線向預報落點快速行進。
地麵分隊來到著陸場後,12天內跑了近4萬公裏、拉網式勘查著陸區路況,將地形、地貌以及路麵障礙物一一探明,還組織了10餘次雨天、暗夜和複雜地形駕駛訓練。
所有力量、所有目光都指向這一刻——
14時07分,巨響傳來、煙塵漫卷,曆經了53天地月旅行的嫦娥六號返回器平安著陸。嫦娥六號在人類曆史上首次實現月球背麵采樣返回,是我國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取得的又一標誌性成果。
3天前,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托舉著中法天文衛星衝向雲霄;未來,國家航天局麵向國際社會開放嫦娥八號國際合作機遇……中國正在同各國一道,推動航天技術更好造福世界人民。
“東風、華山、江陰、長城……”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再一次點名,溫旭峰飽含深情和希望地說,“各號再見。”(李國利、劉藝、米思源、呂炳宏、李欣媛、張國文)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內蒙古四子王旗6月25日電 題:“嫦娥”歸來——嫦娥六號返回全景實錄
新華社記者
6月25日13時22分,約5000公裏高的深邃太空,嫦娥六號返回器正式作別軌道器,開始以接近每秒11.2公裏的速度迫不及待奔向地球。
此時,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早已萬事俱備,隻待攜帶著月背月壤的“嫦娥”歸來。
阿木古郎草原,蒙古語中意為“平安”的土地,是嫦娥六號返回器主著陸場,也是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返回艙主著陸場。
站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搭手遠眺,氣象保障團隊盛文傑懸了多天的心終於放了下來——晴空萬裏、白雲舒展,是個迎客歸來的好天氣。
(一)
一個月前,盛文傑和同事們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來到這裏,抬頭望天、觀雲測雨。
“春夏之交,阿木古郎草原天氣瞬息萬變,大風、雷暴、沙塵、陣雨等時有發生,氣候異常複雜。”盛文傑說,在這裏,隻需要十幾分鍾,天上如薄紗般的雲層便可搖身一變為深厚的積雨雲;幾分鍾內,風速就能增加數倍。
為迎接嫦娥六號平安歸來,他們早在去年7月就在這裏部署了氣象數據庫,彙總整理了近10年700多萬條氣象數據,以把握著陸場附近的氣象規律。
天氣不錯,空中分隊指揮機機長劉鵬飛駕駛直升機起飛時,心情也不錯。作為嫦娥六號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的主要力量之一,空中分隊共有5架直升機參與任務,將以1600平方公裏麵積布陣,達到東西兼顧、南北並行。
“北京,雄鷹報告。”
“我是北京,雄鷹請講。”
“空中分隊已起飛,正在前往待命空域。報告完畢。”
“北京明白。”
500多公裏外的北京航天城內,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溫旭峰應答。
從溫旭峰的視角看向指控大廳大屏幕,嫦娥六號已接近我國國境,即將第一次再入大氣層。
“各號注意,返回器轉初次再入飛行。”
13時44分左右,嫦娥六號返回器高速進入我國境內,立即被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和田活動測控分隊操作手劉崗風捕獲。
作為嫦娥六號返回器入境測控的第一站,連日來,劉崗風和同事們麵對點位變化、風沙天氣等帶來的不利影響,有條不紊完成裝備展開、指標測試、通信建立等工作,快速建立任務狀態,為嫦娥六號送去地球家人的“第一聲問候”。
經過近200秒的連續跟蹤,他們順利完成了嫦娥六號返回器第一次再入大氣層後關鍵弧段的測控工作。
(二)
沿用嫦娥五號“打水漂”式的返回方式,嫦娥六號返回器依舊采用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第一次高速進入大氣層,調整姿態借助大氣層提供的升力躍出,第二次進入大氣層時,速度、熱量逐漸降低,直至返回地麵。這意味著,嫦娥六號返回器需要經曆兩次黑障區,這也是她必須麵對的難關。
“嫦娥”歸途繼續向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敦煌測控區接過測控接力棒。這裏距四子王旗上千公裏,是嫦娥六號返回器第二次再入大氣層測量的重要節點。
“與神舟載人飛船返回相比,這次任務的目標較小、速度較快。”敦煌測控區李長鬆說,為確保嫦娥六號穿越黑障過程中光學捕獲準確、跟蹤穩定、圖像清晰,他和同事對捕獲跟蹤、變倍調焦等不斷進行強化訓練。
“發現目標,跟蹤正常!”
13時49分左右,嫦娥六號返回器第二次進入黑障區,李長鬆準確捕捉到返回器的實時高清圖像,並通過車載通信設備第一時間傳回北京。
同一時間,內蒙古四子王旗錫拉木倫廟附近,“回收二號”雷達測控分隊所有設備也投入緊張工作。主操作手王玉祥屏氣凝神,握緊了手中的操縱杆。
“我們必須在返回器二次出黑障後的十幾秒內,對其進行捕獲。”王玉祥說。
為備戰嫦娥六號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回收二號”雷達測控分隊提前兩個月進駐這裏。4月14日,完成捕獲強化訓練的王玉祥收到愛人產子的消息,大家開玩笑說這個孩子應該叫“六號”。
“‘回收四號’發現目標。”
“‘回收二號’發現目標。”
“‘回收二號’雙捕完成。”
正如古人對神女的描述: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嫦娥六號返回器離地麵越來越近。
此刻,布控在落點附近的“回收五號”已經能夠捕獲返回器低空高清影像。在外圍遙控這套設備的落點景象測量分隊廖航說:“與傳統光學測控設備不同,‘回收五號’的優勢是低空、高清、安全。這是我們首次參加嫦娥探月工程。”
13時57分,主傘打開。麵積約50平方米的降落傘減緩了嫦娥六號返回器的速度。
日光灼灼,紅白相間的傘麵好似廣袖長舒,天外歸來的“嫦娥”衣袂翩然,悠悠而落。
(三)
此刻的搜救直升機上,年輕的光學吊艙操作手徐雁鵬謹慎操作吊艙遙感。當發現返回器隱約出現在屏幕上時,他第一時間鎖定目標,並及時向指揮員報告返回器具體位置和落地後的基本情況。
“在嫦娥六號任務中,我們新配備了定向平板、前艙引導係統等設備,並開通了3種圖像源,使目標搜索更加得心應手。”徐雁鵬說。
空中分隊領航員李德軍從指揮機前方望去,藍色天幕下,隱約可見一個紅色小點。執行過多次載人飛船搜救回收任務的他,憑借豐富經驗迅速在腦海中判斷實際落點位置、建構航線、計算間隔……
轟鳴聲中,5架“雄鷹”向落點收攏而去。幾乎同時,早早抵達待命點的地麵分隊一組組長陳國棟也下令出發。頭車駕駛員聶世超一腳踩下油門,帶領車隊以最優路線向預報落點快速行進。
地麵分隊來到著陸場後,12天內跑了近4萬公裏、拉網式勘查著陸區路況,將地形、地貌以及路麵障礙物一一探明,還組織了10餘次雨天、暗夜和複雜地形駕駛訓練。
所有力量、所有目光都指向這一刻——
14時07分,巨響傳來、煙塵漫卷,曆經了53天地月旅行的嫦娥六號返回器平安著陸。嫦娥六號在人類曆史上首次實現月球背麵采樣返回,是我國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取得的又一標誌性成果。
3天前,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托舉著中法天文衛星衝向雲霄;未來,國家航天局麵向國際社會開放嫦娥八號國際合作機遇……中國正在同各國一道,推動航天技術更好造福世界人民。
“東風、華山、江陰、長城……”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再一次點名,溫旭峰飽含深情和希望地說,“各號再見。”(李國利、劉藝、米思源、呂炳宏、李欣媛、張國文)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