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取得豐碩考察成果的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隊10日凱旋。記者從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獲悉,在這次考察中,考察隊員在我國南極昆侖站成功安裝並運行一台近紅外望遠鏡。在南極“冰蓋之巔”,這台“不怕酷寒、不怕霜凍、不怕吹雪”的近紅外望遠鏡正仰望蒼穹,探索宇宙奧秘。
海拔4087米的昆侖站位於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冰穹A地區。寒冷幹燥的氣候、清潔穩定的大氣、加上長達3個月的極夜,使得冰穹A地區成為地球上光學紅外視寧度、亞毫米波大氣透過率和時域天文觀測條件等方麵獨一無二的天文觀測台址。
據該項目負責人、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薑鵬研究員介紹,首次成功運行的這台近紅外望遠鏡,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自主研製,采用模塊化設計,通過密封耐低溫光學鏡筒、全密封直接驅動電機等關鍵技術,顯著提升了設備的環境適應能力;望遠鏡光學方案采用在入瞳處安裝密封除霜封窗、全口徑近紅外濾光片,全視場像質優異、信噪比高。
“在這次考察中,考察隊員在極晝情況下,根據太陽高度變化、大氣水汽起伏等變化,開展了全天區、全時段測量,積累了大量寶貴的觀測數據,取得了明確的科學結果。”薑鵬說,“近兩個多月的運行表明,望遠鏡達到設計要求,滿足極寒氣溫、無人值守等嚴酷環境指標。在極夜期間,無人值守的近紅外望遠鏡將通過遠程控製,與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2協同開展時域天文學觀測,填補昆侖站近紅外觀測空白。”
這台“硬核”的近紅外望遠鏡的主要科學目標,是探索在昆侖站開展全時段、全波段天文觀測的可行性。薑鵬說:“我們期望可以確定昆侖站開展極晝觀測的台址特性,其中最關鍵的,是測量在-40℃低溫條件、熱輻射天光背景低的昆侖站,在太陽不同高度情況下,全天區在近紅外波段的天光背景分布;同時利用這台近紅外望遠鏡開展時域天文學、近地小行星觀測等科學研究。”
中國南極昆侖站是人類迄今在南極建立的海拔最高考察站。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天文觀測條件,自中國第24次南極考察以來,我國考察隊員先後在冰穹A地區安裝了一係列台址監測設備和多台中小型天文望遠鏡,成功開辟了南極內陸天文觀測新領域,取得眾多天文科學成果。
例如,中國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團隊追蹤探測到引力波事件首例光學信號,首次批量發現太陽係外行星候選體;南極昆侖站測量到地麵最佳大氣視寧度、確認冰穹A有地麵最佳太赫茲觀測條件等。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取得豐碩考察成果的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隊10日凱旋。記者從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獲悉,在這次考察中,考察隊員在我國南極昆侖站成功安裝並運行一台近紅外望遠鏡。在南極“冰蓋之巔”,這台“不怕酷寒、不怕霜凍、不怕吹雪”的近紅外望遠鏡正仰望蒼穹,探索宇宙奧秘。
海拔4087米的昆侖站位於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冰穹A地區。寒冷幹燥的氣候、清潔穩定的大氣、加上長達3個月的極夜,使得冰穹A地區成為地球上光學紅外視寧度、亞毫米波大氣透過率和時域天文觀測條件等方麵獨一無二的天文觀測台址。
據該項目負責人、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薑鵬研究員介紹,首次成功運行的這台近紅外望遠鏡,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自主研製,采用模塊化設計,通過密封耐低溫光學鏡筒、全密封直接驅動電機等關鍵技術,顯著提升了設備的環境適應能力;望遠鏡光學方案采用在入瞳處安裝密封除霜封窗、全口徑近紅外濾光片,全視場像質優異、信噪比高。
“在這次考察中,考察隊員在極晝情況下,根據太陽高度變化、大氣水汽起伏等變化,開展了全天區、全時段測量,積累了大量寶貴的觀測數據,取得了明確的科學結果。”薑鵬說,“近兩個多月的運行表明,望遠鏡達到設計要求,滿足極寒氣溫、無人值守等嚴酷環境指標。在極夜期間,無人值守的近紅外望遠鏡將通過遠程控製,與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2協同開展時域天文學觀測,填補昆侖站近紅外觀測空白。”
這台“硬核”的近紅外望遠鏡的主要科學目標,是探索在昆侖站開展全時段、全波段天文觀測的可行性。薑鵬說:“我們期望可以確定昆侖站開展極晝觀測的台址特性,其中最關鍵的,是測量在-40℃低溫條件、熱輻射天光背景低的昆侖站,在太陽不同高度情況下,全天區在近紅外波段的天光背景分布;同時利用這台近紅外望遠鏡開展時域天文學、近地小行星觀測等科學研究。”
中國南極昆侖站是人類迄今在南極建立的海拔最高考察站。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天文觀測條件,自中國第24次南極考察以來,我國考察隊員先後在冰穹A地區安裝了一係列台址監測設備和多台中小型天文望遠鏡,成功開辟了南極內陸天文觀測新領域,取得眾多天文科學成果。
例如,中國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團隊追蹤探測到引力波事件首例光學信號,首次批量發現太陽係外行星候選體;南極昆侖站測量到地麵最佳大氣視寧度、確認冰穹A有地麵最佳太赫茲觀測條件等。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