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國內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我國迎來首個血吸蟲病防治宣傳周
更新時間:2024-4-10 10:13:00    來源:焦作晚報

  新華社北京4月9日電(記者顧天成)血吸蟲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一種乙類傳染病。按照國家疾控局通知,2024年4月8日至14日是我國首個血吸蟲病防治宣傳周,宣傳主題為“傳承血防精神,加快消除進程”。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9日發布的信息,血吸蟲病是由血吸蟲寄生於人體所致的疾病,曾廣泛分布於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個省份。血吸蟲病患者如不能及時治療,發展到晚期,肝髒等器官會受損,出現肝脾腫大、腹水等症狀,人的外貌會變得骨瘦如柴、肚大如鼓,因此民間也稱之為“大肚子病”。

  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蟲病所有關專家介紹,血吸蟲病可防可治。感染血吸蟲的直接原因是接觸含有血吸蟲尾蚴的水體(疫水)。因此,不接觸疫水、安全用水是避免感染的關鍵。在血吸蟲病流行區,當生產和生活必須接觸疫水時,應通過穿戴防護用品、塗抹防護霜、預防性服藥來預防感染血吸蟲。當不可避免地接觸了疫水,出現發熱等症狀後,應主動及時到血吸蟲病防治機構或疾病預防控製機構進行檢查以便診斷和治療。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全國所有流行縣達到消除血吸蟲病標準”。國家疾控局發布的關於開展2024年血吸蟲病防治宣傳周活動的通知明確,要加大重點地區、重點人群的宣傳力度,提高公眾對血防知識的認知和防護意識,共同落實綜合防治措施。

新聞編輯:楊銘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我國迎來首個血吸蟲病防治宣傳周
    2024-4-10 10:13:00    來源:焦作晚報

      新華社北京4月9日電(記者顧天成)血吸蟲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一種乙類傳染病。按照國家疾控局通知,2024年4月8日至14日是我國首個血吸蟲病防治宣傳周,宣傳主題為“傳承血防精神,加快消除進程”。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9日發布的信息,血吸蟲病是由血吸蟲寄生於人體所致的疾病,曾廣泛分布於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個省份。血吸蟲病患者如不能及時治療,發展到晚期,肝髒等器官會受損,出現肝脾腫大、腹水等症狀,人的外貌會變得骨瘦如柴、肚大如鼓,因此民間也稱之為“大肚子病”。

      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蟲病所有關專家介紹,血吸蟲病可防可治。感染血吸蟲的直接原因是接觸含有血吸蟲尾蚴的水體(疫水)。因此,不接觸疫水、安全用水是避免感染的關鍵。在血吸蟲病流行區,當生產和生活必須接觸疫水時,應通過穿戴防護用品、塗抹防護霜、預防性服藥來預防感染血吸蟲。當不可避免地接觸了疫水,出現發熱等症狀後,應主動及時到血吸蟲病防治機構或疾病預防控製機構進行檢查以便診斷和治療。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全國所有流行縣達到消除血吸蟲病標準”。國家疾控局發布的關於開展2024年血吸蟲病防治宣傳周活動的通知明確,要加大重點地區、重點人群的宣傳力度,提高公眾對血防知識的認知和防護意識,共同落實綜合防治措施。

    新聞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