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國內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消失百年的固著性淡水螺
更新時間:2024-1-12 10:31:04    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

  在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桂平等地江水中的岩石上,科研人員發現了消失了一百多年的中國特有的固著性淡水螺類——江旋螺。這一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輯生物科學》上。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德國柏林自然曆史博物館博士張樂嘉目前正在雲南昆明開展螺螄研究。他介紹,中國特有的江旋螺是世界上唯一具有自主固著習性的淡水螺類,可以像海水裏的牡蠣一樣緊緊固著於岩石表麵,然而自一百多年前由法國人發表中華江旋螺相關發現以來,這一獨特的類群就再也沒有被采集報道過。

  此次研究由柏林自然曆史博物館、北京大學等多個單位的研究人員共同合作完成。在廣西的龍江、黔江、潯江裏的石灰岩上發現了這一消失百年的類群後,經過比較模式標本,研究人員基於分子係統學、形態學和解剖學研究,將這一新種命名為劉氏江旋螺,並對其獨特的固著習性和兩性異形現象開展研究。

  研究表明,僅雌性劉氏江旋螺具有固著於岩石的習性,由於固著導致其原始殼口被封閉且無法自由移動,雌性劉氏江旋螺發育出了第二個殼口用於進食、排泄、交配等生理活動;而雄性劉氏江旋螺可以自由活動,具有一般螺類的形態和唯一的殼口,便於尋找雌性劉氏江旋螺交配繁衍。分子和形態的綜合研究證實,劉氏江旋螺是不同於中華江旋螺的新種,並且再次證實了江旋螺屬應當劃分於豆螺科。

  研究人員介紹,固著於岩石的習性是江旋螺對於廣西急流大江中石灰岩環境的適應性演化,這一習性使得江旋螺成為這一生境中的優勢物種;然而固著無法移動的習性對於生存繁殖是很大的劣勢,江旋螺因此還演化出了軟體動物中獨一無二的第二殼口和極端的兩性異形現象。研究人員認為江旋螺是深入研究物種適應性演化和演化創新的極佳案例。

  同時,研究人員指出,由於江旋螺所棲息的江河環境距離人口聚集區及水電站很近,這一類中國特有的獨特物種的生存易受到人為因素影響,亟需得到特別的關注和保護。

新聞編輯:楊銘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消失百年的固著性淡水螺
    2024-1-12 10:31:04    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

      在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桂平等地江水中的岩石上,科研人員發現了消失了一百多年的中國特有的固著性淡水螺類——江旋螺。這一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輯生物科學》上。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德國柏林自然曆史博物館博士張樂嘉目前正在雲南昆明開展螺螄研究。他介紹,中國特有的江旋螺是世界上唯一具有自主固著習性的淡水螺類,可以像海水裏的牡蠣一樣緊緊固著於岩石表麵,然而自一百多年前由法國人發表中華江旋螺相關發現以來,這一獨特的類群就再也沒有被采集報道過。

      此次研究由柏林自然曆史博物館、北京大學等多個單位的研究人員共同合作完成。在廣西的龍江、黔江、潯江裏的石灰岩上發現了這一消失百年的類群後,經過比較模式標本,研究人員基於分子係統學、形態學和解剖學研究,將這一新種命名為劉氏江旋螺,並對其獨特的固著習性和兩性異形現象開展研究。

      研究表明,僅雌性劉氏江旋螺具有固著於岩石的習性,由於固著導致其原始殼口被封閉且無法自由移動,雌性劉氏江旋螺發育出了第二個殼口用於進食、排泄、交配等生理活動;而雄性劉氏江旋螺可以自由活動,具有一般螺類的形態和唯一的殼口,便於尋找雌性劉氏江旋螺交配繁衍。分子和形態的綜合研究證實,劉氏江旋螺是不同於中華江旋螺的新種,並且再次證實了江旋螺屬應當劃分於豆螺科。

      研究人員介紹,固著於岩石的習性是江旋螺對於廣西急流大江中石灰岩環境的適應性演化,這一習性使得江旋螺成為這一生境中的優勢物種;然而固著無法移動的習性對於生存繁殖是很大的劣勢,江旋螺因此還演化出了軟體動物中獨一無二的第二殼口和極端的兩性異形現象。研究人員認為江旋螺是深入研究物種適應性演化和演化創新的極佳案例。

      同時,研究人員指出,由於江旋螺所棲息的江河環境距離人口聚集區及水電站很近,這一類中國特有的獨特物種的生存易受到人為因素影響,亟需得到特別的關注和保護。

    新聞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