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國內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當三百年的花餑餑“麵杖”傳給年輕人
更新時間:2024-1-12 10:09:58    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

 在重要的日子,蒸一籠熱氣騰騰、造型多樣的花餑餑,自明清以來一直是山東膠東地區的重要民俗。如今,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年輕一代手中得到創造性傳承。

  農曆歲末,麵食手藝人周海寧正忙著處理全國各地的花餑餑訂單,這是她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9年前,21歲的周海寧從濟南回到家鄉威海臨港區汪疃鎮,從母親於日芬手中接過麵杖,從此沒再鬆手。

  明清以降300多年,花餑餑一直與山東膠東地區的群眾生活、地方風物緊密相連。每逢傳統節日、紅白喜事,花餑餑必會被端上餐桌、祭台,擺入禮堂,一塊普通的白麵,在家家戶戶的巧婦手中變成仙桃、石榴、燕子、飛龍……

  但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在家手製花餑餑的人越來越少。2010年,於日芬在汪疃鎮開辦一家花餑餑麵點店,因為手藝好、群眾需求大,於日芬的店一開業,訂單紛至遝來。

  眼見母親一人辛苦,大學畢業的周海寧選擇返鄉,成為老手藝的傳承者。對周海寧來說,傳承老手藝,也是重新理解故鄉的過程。

  小孩滿月時,做福娃餑餑;清明時,做燕兒餑餑,歡迎南來的燕子;七夕時,做巧果餑餑送給心上人;春節時,做刺蝟、青蛙、魚、龍等寓意發財、好運的小動物;元宵節,按照全家人的屬相做屬相麵燈……周海寧說,“花餑餑是越做越‘重’的”,不僅分量重,情意也重,承載傳統、寄寓美好,如今已是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鮮明代表。

  母親於日芬是汪疃鎮花餑餑麵食技藝協會會長,這些年在她的帶動下,不少花餑餑老匠人嚐到產業化“甜頭”。母女倆還共同培養徒弟,或因師承、或因天分,短短數年間,周海寧的手藝就比肩母親,擔當起授徒傳藝的主要責任。這些年,兩人一共培養了100多個花餑餑匠人,其中半數來自山東省外。

  老手藝,新麵孔。周海寧和其他人的加入,既是傳承,也帶來改變。傳統的花餑餑多是白色,造型也相對簡單。周海寧說,我們用果蔬汁將花餑餑做成各種色彩,還把造型做精做細,或更逼真,或更生動,或更可愛。她和徒弟們以傳統為基礎,結合文化潮流和市場需求,推出醒獅餑餑、蛋糕餑餑、寵物餑餑,又搭配造型組合,用豬頭和元寶組合寓意“珠寶”、福娃和葫蘆寓意“福祿”……新產品大受歡迎。

  與周海寧一樣,26歲的林鵬也是花餑餑的青年傳承人。父親林榮濤是膠東花餑餑習俗的山東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林鵬從小就生活在一個花餑餑的世界,為了廣師求益,還曾跟著於日芬學過藝。如今,他是威海市文登區一家花餑餑生產企業的車間主任,帶領數十名工人批量製作花餑餑。

  話語不多的林鵬,喜歡安靜地鑽研技藝,他說:“我喜歡研究複雜精美的造型,讓花餑餑成為一件精美藝術品。”父親如高山在前,但林鵬憑借從業7年的沉潛鑽研,青出於藍,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記者看到,林鵬手製的小動物餑餑,造型圓潤飽滿、頗為可愛,而他細製的蘋果餑餑,幾乎和真的一樣。“花餑餑的造型創新不斷,但依然是人們表達愛的載體,內裏的溫情古今未變。”他說。

  “現在是花餑餑從山東走向全國的階段,來威海學習的人越來越多。”林榮濤告訴記者,年輕人的加入,正讓花餑餑這一傳統非遺快速現代化、生活化,越來越多的人得以認識花餑餑。

新聞編輯:楊銘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當三百年的花餑餑“麵杖”傳給年輕人
    2024-1-12 10:09:58    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

     在重要的日子,蒸一籠熱氣騰騰、造型多樣的花餑餑,自明清以來一直是山東膠東地區的重要民俗。如今,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年輕一代手中得到創造性傳承。

      農曆歲末,麵食手藝人周海寧正忙著處理全國各地的花餑餑訂單,這是她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9年前,21歲的周海寧從濟南回到家鄉威海臨港區汪疃鎮,從母親於日芬手中接過麵杖,從此沒再鬆手。

      明清以降300多年,花餑餑一直與山東膠東地區的群眾生活、地方風物緊密相連。每逢傳統節日、紅白喜事,花餑餑必會被端上餐桌、祭台,擺入禮堂,一塊普通的白麵,在家家戶戶的巧婦手中變成仙桃、石榴、燕子、飛龍……

      但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在家手製花餑餑的人越來越少。2010年,於日芬在汪疃鎮開辦一家花餑餑麵點店,因為手藝好、群眾需求大,於日芬的店一開業,訂單紛至遝來。

      眼見母親一人辛苦,大學畢業的周海寧選擇返鄉,成為老手藝的傳承者。對周海寧來說,傳承老手藝,也是重新理解故鄉的過程。

      小孩滿月時,做福娃餑餑;清明時,做燕兒餑餑,歡迎南來的燕子;七夕時,做巧果餑餑送給心上人;春節時,做刺蝟、青蛙、魚、龍等寓意發財、好運的小動物;元宵節,按照全家人的屬相做屬相麵燈……周海寧說,“花餑餑是越做越‘重’的”,不僅分量重,情意也重,承載傳統、寄寓美好,如今已是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鮮明代表。

      母親於日芬是汪疃鎮花餑餑麵食技藝協會會長,這些年在她的帶動下,不少花餑餑老匠人嚐到產業化“甜頭”。母女倆還共同培養徒弟,或因師承、或因天分,短短數年間,周海寧的手藝就比肩母親,擔當起授徒傳藝的主要責任。這些年,兩人一共培養了100多個花餑餑匠人,其中半數來自山東省外。

      老手藝,新麵孔。周海寧和其他人的加入,既是傳承,也帶來改變。傳統的花餑餑多是白色,造型也相對簡單。周海寧說,我們用果蔬汁將花餑餑做成各種色彩,還把造型做精做細,或更逼真,或更生動,或更可愛。她和徒弟們以傳統為基礎,結合文化潮流和市場需求,推出醒獅餑餑、蛋糕餑餑、寵物餑餑,又搭配造型組合,用豬頭和元寶組合寓意“珠寶”、福娃和葫蘆寓意“福祿”……新產品大受歡迎。

      與周海寧一樣,26歲的林鵬也是花餑餑的青年傳承人。父親林榮濤是膠東花餑餑習俗的山東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林鵬從小就生活在一個花餑餑的世界,為了廣師求益,還曾跟著於日芬學過藝。如今,他是威海市文登區一家花餑餑生產企業的車間主任,帶領數十名工人批量製作花餑餑。

      話語不多的林鵬,喜歡安靜地鑽研技藝,他說:“我喜歡研究複雜精美的造型,讓花餑餑成為一件精美藝術品。”父親如高山在前,但林鵬憑借從業7年的沉潛鑽研,青出於藍,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記者看到,林鵬手製的小動物餑餑,造型圓潤飽滿、頗為可愛,而他細製的蘋果餑餑,幾乎和真的一樣。“花餑餑的造型創新不斷,但依然是人們表達愛的載體,內裏的溫情古今未變。”他說。

      “現在是花餑餑從山東走向全國的階段,來威海學習的人越來越多。”林榮濤告訴記者,年輕人的加入,正讓花餑餑這一傳統非遺快速現代化、生活化,越來越多的人得以認識花餑餑。

    新聞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