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國內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不容否認!新增文物860件(套)實證南京大屠殺
更新時間:2023-12-13 9:42:21    來源:焦作晚報

今年12月13日是第十個國家公祭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各類藏品總量已達19.3萬件(套)。

自2014年設立首個國家公祭日以來,紀念館新增860件(套)文物,其中一級文物63件(套)、二級文物204件(套)、三級文物593件(套)。文物無言,曆史有聲。記者從新增文物中選取四件,還原曆史真相,警醒國人勿忘國恥。

南京保衛戰最後一道堅守作戰命令

這是一份成文於1937年12月11日24時,有關“死守南京”的作戰命令——“衛參作第44號”命令。該命令由當時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向教導總隊隊長桂永清下達,右上方加蓋有“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關防”章。

作戰命令上,唐生智要求第八十三軍和第八十八師、第八十七師、第七十四軍“固守”光華門等區域陣地,並嚴令“非有命令不得放棄違者按連坐法治罪”。然而僅一天之後即12月12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

該文物由日本友人岩鬆要輔於2007年在日本佐賀縣唐津市一家書店裏發現,並於2017年3月底捐贈給紀念館。與該文物一同捐贈的還有教導總隊的作戰計劃、口令、防禦工事說明等原始文件。

“完整的作戰命令文本十分稀缺,這份史料使我們對衛戍長官司令部所發作戰命令的數量、指揮模式及撤退前的部署,有了清晰了解。”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孫宅巍說。

蓋有“極密”印章的侵華日軍戰鬥詳報

已經泛黃的封麵上,“極密”印章尤為顯眼,這是一份《自昭和十二年(1937年)十二月九日至十二月十三日 步兵第三十三聯隊 南京附近戰鬥詳報》。

負責征集這份戰鬥詳報的日本愛知縣圓光寺住持大東仁說:“戰鬥詳報是日軍的官方記錄,是當時、當天記錄下來的日誌,非常可信。日本有一部分人不承認有南京大屠殺的事實,但這就是鐵證!”

史料顯示,日軍第十六師團步兵第三十三聯隊於1937年12月10日抵達南京東郊,在紫金山附近與中國守軍展開激戰;13日,占領天文台、太平門,在太平門附近屠殺了約1300名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衛星認為,這份戰鬥詳報來自直接參與進攻南京並實施大屠殺的日軍主要部隊,記錄了作戰命令、戰鬥經過、戰地日誌等。從日方視角印證了南京保衛戰之慘烈,反映了中國軍隊付出的重大犧牲。

南京審判日本戰犯軍事法庭庭長石美瑜的印章

1946年2月,中國設立南京審判日本戰犯軍事法庭,史稱南京審判。南京大屠殺案主犯穀壽夫被引渡到南京接受審訊,最終被判處死刑。

該法庭判決書顯示:“計於中華門花神廟、寶塔橋、石觀音、下關草鞋峽等處,我被俘軍民遭日軍用機槍集體射殺並焚屍滅跡者,有單耀亭等19萬餘人。此外零星屠殺,其屍體經慈善機關收埋者15萬餘具。被害總人數達30萬人以上。”

當時,擔任該法庭庭長的就是石美瑜,在穀壽夫判決書上,也蓋有他的印鑒。

2004年,石美瑜的兒子石南陽將石美瑜自存的穀壽夫判決書底稿、部分日本戰犯的審判筆錄等文物,捐贈給了紀念館。2017年,石南陽又將石美瑜在判決書上使用的印章捐贈給了紀念館。“父親最後一次使用這枚印章,就是南京審判。”石南陽在捐贈儀式上說。

報道日軍“百人斬”暴行的美國報紙

“根據《東京日日新聞》報道,兩名日本軍官比賽看誰能先殺死100名中國士兵,結果都殺了超過100人,雙方打平殺了106人,他們又同意重新比賽殺到150人為止,12月6日是89比78,12月1日是56比26。”這是1937年12月14日發行的《芝加哥每日論壇》中,一篇有關兩名日本軍官進行“百人斬”殺人競賽的報道節選。

在1937年12月6日發行的《紐約時報》中,也登載了有關日軍“百人斬”殺人競賽的報道。報道稱,來自上海前線的一份電報詳細介紹了兩名日本軍官之間的一場比賽,看誰先殺死100名中國人。年紀分別為25歲和26歲的日本軍官把賭注壓在了這項“成就”上。

這兩份報紙由美籍華人魯照寧捐贈。“百人斬”殺人競賽是日軍殘酷暴行的典型案例。這種罪惡行徑不僅是殺死中國人,更是以虐殺為樂,充分暴露侵略者的本質。江蘇省行政學院教授楊夏鳴認為,西方媒體的相關報道,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物和展陳價值。


新聞編輯:楊銘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不容否認!新增文物860件(套)實證南京大屠殺
2023-12-13 9:42:21    來源:焦作晚報

今年12月13日是第十個國家公祭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各類藏品總量已達19.3萬件(套)。

自2014年設立首個國家公祭日以來,紀念館新增860件(套)文物,其中一級文物63件(套)、二級文物204件(套)、三級文物593件(套)。文物無言,曆史有聲。記者從新增文物中選取四件,還原曆史真相,警醒國人勿忘國恥。

南京保衛戰最後一道堅守作戰命令

這是一份成文於1937年12月11日24時,有關“死守南京”的作戰命令——“衛參作第44號”命令。該命令由當時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向教導總隊隊長桂永清下達,右上方加蓋有“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關防”章。

作戰命令上,唐生智要求第八十三軍和第八十八師、第八十七師、第七十四軍“固守”光華門等區域陣地,並嚴令“非有命令不得放棄違者按連坐法治罪”。然而僅一天之後即12月12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

該文物由日本友人岩鬆要輔於2007年在日本佐賀縣唐津市一家書店裏發現,並於2017年3月底捐贈給紀念館。與該文物一同捐贈的還有教導總隊的作戰計劃、口令、防禦工事說明等原始文件。

“完整的作戰命令文本十分稀缺,這份史料使我們對衛戍長官司令部所發作戰命令的數量、指揮模式及撤退前的部署,有了清晰了解。”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孫宅巍說。

蓋有“極密”印章的侵華日軍戰鬥詳報

已經泛黃的封麵上,“極密”印章尤為顯眼,這是一份《自昭和十二年(1937年)十二月九日至十二月十三日 步兵第三十三聯隊 南京附近戰鬥詳報》。

負責征集這份戰鬥詳報的日本愛知縣圓光寺住持大東仁說:“戰鬥詳報是日軍的官方記錄,是當時、當天記錄下來的日誌,非常可信。日本有一部分人不承認有南京大屠殺的事實,但這就是鐵證!”

史料顯示,日軍第十六師團步兵第三十三聯隊於1937年12月10日抵達南京東郊,在紫金山附近與中國守軍展開激戰;13日,占領天文台、太平門,在太平門附近屠殺了約1300名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衛星認為,這份戰鬥詳報來自直接參與進攻南京並實施大屠殺的日軍主要部隊,記錄了作戰命令、戰鬥經過、戰地日誌等。從日方視角印證了南京保衛戰之慘烈,反映了中國軍隊付出的重大犧牲。

南京審判日本戰犯軍事法庭庭長石美瑜的印章

1946年2月,中國設立南京審判日本戰犯軍事法庭,史稱南京審判。南京大屠殺案主犯穀壽夫被引渡到南京接受審訊,最終被判處死刑。

該法庭判決書顯示:“計於中華門花神廟、寶塔橋、石觀音、下關草鞋峽等處,我被俘軍民遭日軍用機槍集體射殺並焚屍滅跡者,有單耀亭等19萬餘人。此外零星屠殺,其屍體經慈善機關收埋者15萬餘具。被害總人數達30萬人以上。”

當時,擔任該法庭庭長的就是石美瑜,在穀壽夫判決書上,也蓋有他的印鑒。

2004年,石美瑜的兒子石南陽將石美瑜自存的穀壽夫判決書底稿、部分日本戰犯的審判筆錄等文物,捐贈給了紀念館。2017年,石南陽又將石美瑜在判決書上使用的印章捐贈給了紀念館。“父親最後一次使用這枚印章,就是南京審判。”石南陽在捐贈儀式上說。

報道日軍“百人斬”暴行的美國報紙

“根據《東京日日新聞》報道,兩名日本軍官比賽看誰能先殺死100名中國士兵,結果都殺了超過100人,雙方打平殺了106人,他們又同意重新比賽殺到150人為止,12月6日是89比78,12月1日是56比26。”這是1937年12月14日發行的《芝加哥每日論壇》中,一篇有關兩名日本軍官進行“百人斬”殺人競賽的報道節選。

在1937年12月6日發行的《紐約時報》中,也登載了有關日軍“百人斬”殺人競賽的報道。報道稱,來自上海前線的一份電報詳細介紹了兩名日本軍官之間的一場比賽,看誰先殺死100名中國人。年紀分別為25歲和26歲的日本軍官把賭注壓在了這項“成就”上。

這兩份報紙由美籍華人魯照寧捐贈。“百人斬”殺人競賽是日軍殘酷暴行的典型案例。這種罪惡行徑不僅是殺死中國人,更是以虐殺為樂,充分暴露侵略者的本質。江蘇省行政學院教授楊夏鳴認為,西方媒體的相關報道,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物和展陳價值。


新聞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