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地處黃河“幾字彎”的內蒙古河套地區找準電商需求與集體經濟結合點,瞄準市場發展方向,開展“電商助力”行動,打造電商產業示範基地,助力農產品線上銷售,帶動廣大農戶增收。
秋收時節,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幹召廟鎮民主村村民李懷林家的采摘園裏鬱鬱蔥蔥,紅彤彤的西梅掛滿枝頭,散發著香氣。助農主播正在果園裏現場直播帶貨,李懷林和家人根據電商訂單地址陸續打包發貨,豐收的喜悅寫在他們臉上。李懷林說:“我們搭上了電商‘直通車’,西梅不僅賣得快,還能趕上好行情,大家都有好收成。”
民主村黨支部書記張三明告訴記者,過去由於村裏缺乏便捷的銷售渠道,農戶的瓜果滯銷風險較大,隻能低價販賣給商販,如果賣得慢,還可能爛在地裏。張三明說:“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們村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采摘業,並通過電商帶貨等方式促進農民增收。現在,農戶的瓜果通過電商平台銷售,裝箱速度都快跟不上銷售速度了!”
在臨河區城關鎮友誼村,青春湖旅遊區成為一處“網紅打卡點”,當地助農主播通過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鄉村生活和文化娛樂活動,吸引很多遊客前來旅遊消費。友誼村黨支部書記李永奇說:“通過網絡直播,遊客足不出戶就能知道傳統村落和田園風光的地理位置,以及現在采摘園裏適合采摘的品種,可以提前網上預約農家飯、體驗農耕文化,既方便周邊居民休閑旅遊,又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臨河區是河套地區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由於日照充足、土壤肥沃,農產品具有品質好、營養價值高等優點。今年,臨河區采取“黨建+電商+農戶”的發展方式,對特色優勢產業進行電商化改造,培育“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優”的電商品牌,拓寬農副產品線上營銷渠道,促進增產增收。臨河區商務局局長陳冠廷說:“我們改造提升農村電商服務網點,建成區、鄉鎮、村三級電商快遞物流網絡,助推特色農副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幫助群眾增收致富,促進鄉村振興。”
葵花籽、蘋果梨、南瓜、番茄、玉米……在臨河區電子商務產業園,經過分揀打包、物流配送等一係列流程後,當地特色農產品搭上“互聯網+”的快車,被銷往全國各地。陳冠廷說:“‘直播+電商’是我們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個新方向。我們大力發展電商產業,讓田間地頭成為農副產品銷售的‘第一車間’。”
巴彥淖爾市商務局副局長郝文彪說,臨河區電商發展是內蒙古河套地區電商助農的一個縮影。針對好產品賣不上好價錢等問題,巴彥淖爾市支持各旗縣區在特色產業發展集聚區域打造集體經濟產品電商直播間或示範基地,開展“走百村促振興”公益直播行動、“第一書記直播帶貨”“鄉村網紅直播”等活動,拓寬優質綠色農畜產品銷售渠道,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
目前巴彥淖爾市已建成6個電商產業園、652個農村牧區電商服務網點,基本形成“快遞到鄉鎮、配送到村莊、服務到村口”的物流配送網絡,有效解決農產品從農田到市場的“最後一公裏”問題。
(記者李雲平)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地處黃河“幾字彎”的內蒙古河套地區找準電商需求與集體經濟結合點,瞄準市場發展方向,開展“電商助力”行動,打造電商產業示範基地,助力農產品線上銷售,帶動廣大農戶增收。
秋收時節,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幹召廟鎮民主村村民李懷林家的采摘園裏鬱鬱蔥蔥,紅彤彤的西梅掛滿枝頭,散發著香氣。助農主播正在果園裏現場直播帶貨,李懷林和家人根據電商訂單地址陸續打包發貨,豐收的喜悅寫在他們臉上。李懷林說:“我們搭上了電商‘直通車’,西梅不僅賣得快,還能趕上好行情,大家都有好收成。”
民主村黨支部書記張三明告訴記者,過去由於村裏缺乏便捷的銷售渠道,農戶的瓜果滯銷風險較大,隻能低價販賣給商販,如果賣得慢,還可能爛在地裏。張三明說:“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們村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采摘業,並通過電商帶貨等方式促進農民增收。現在,農戶的瓜果通過電商平台銷售,裝箱速度都快跟不上銷售速度了!”
在臨河區城關鎮友誼村,青春湖旅遊區成為一處“網紅打卡點”,當地助農主播通過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鄉村生活和文化娛樂活動,吸引很多遊客前來旅遊消費。友誼村黨支部書記李永奇說:“通過網絡直播,遊客足不出戶就能知道傳統村落和田園風光的地理位置,以及現在采摘園裏適合采摘的品種,可以提前網上預約農家飯、體驗農耕文化,既方便周邊居民休閑旅遊,又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臨河區是河套地區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由於日照充足、土壤肥沃,農產品具有品質好、營養價值高等優點。今年,臨河區采取“黨建+電商+農戶”的發展方式,對特色優勢產業進行電商化改造,培育“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優”的電商品牌,拓寬農副產品線上營銷渠道,促進增產增收。臨河區商務局局長陳冠廷說:“我們改造提升農村電商服務網點,建成區、鄉鎮、村三級電商快遞物流網絡,助推特色農副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幫助群眾增收致富,促進鄉村振興。”
葵花籽、蘋果梨、南瓜、番茄、玉米……在臨河區電子商務產業園,經過分揀打包、物流配送等一係列流程後,當地特色農產品搭上“互聯網+”的快車,被銷往全國各地。陳冠廷說:“‘直播+電商’是我們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個新方向。我們大力發展電商產業,讓田間地頭成為農副產品銷售的‘第一車間’。”
巴彥淖爾市商務局副局長郝文彪說,臨河區電商發展是內蒙古河套地區電商助農的一個縮影。針對好產品賣不上好價錢等問題,巴彥淖爾市支持各旗縣區在特色產業發展集聚區域打造集體經濟產品電商直播間或示範基地,開展“走百村促振興”公益直播行動、“第一書記直播帶貨”“鄉村網紅直播”等活動,拓寬優質綠色農畜產品銷售渠道,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
目前巴彥淖爾市已建成6個電商產業園、652個農村牧區電商服務網點,基本形成“快遞到鄉鎮、配送到村莊、服務到村口”的物流配送網絡,有效解決農產品從農田到市場的“最後一公裏”問題。
(記者李雲平)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