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國內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我國正在開展“羲和二號”日地L5太陽探測工程論證
更新時間:2023-9-15 9:10:49    來源:焦作日報

  太陽是人類目前唯一可實現高時空分辨率觀測的恒星。記者14日從此間召開的第十屆航天技術創新國際會議獲悉,我國正在開展“羲和二號”日地L5太陽探測工程論證。

  “羲和二號”日地L5太陽探測工程由南京大學、中國氣象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等單位聯合提出。據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方成教授介紹,根據論證方案,“羲和二號”將爭取於2026年左右發射至日地L5點,對太陽進行立體探測。

  日地L5點,即日地第五拉格朗日點,距離地球約1.5億公裏。

  “截至目前,日地L5點尚為國際探測空白。在該區域探測科學意義重大、工程可行性較好、投入產出比高。”方成說,“結合近地觀測,可實現太陽活動現象的三維重構,為揭示太陽爆發的物理機製提供關鍵信息;能夠提前4-5天觀測到即將麵向地球的太陽活動,實時追蹤麵向地球的太陽爆發,給空間天氣預報帶來革命性突破。”

  太陽與人類活動和地球安全息息相關,觀測和研究太陽爆發及其影響,不僅是重大的前沿科學課題,更是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2021年10月14日,我國成功發射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並已取得首批探測成果。

  方成表示,在“羲和號”衛星成功發射的基礎上,“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重點推動實施“羲和二號”日地L5太陽探測工程。“羲和二號”發射後,可深入探索太陽活動區磁場的起源和演化、揭示太陽爆發的三維結構和物理機製、研究太陽爆發的傳播規律和對地響應,還可為實現空間天氣及時預警及準確預報,提供關鍵數據和技術基礎。

  第十屆航天技術創新國際會議由國際宇航科學院、中國宇航學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共同主辦。本屆大會以“航天向未來”為主題,設置一個主論壇和五個分論壇,共有來自我國和英國、法國、意大利、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航天領域的30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

新聞編輯:楊銘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我國正在開展“羲和二號”日地L5太陽探測工程論證
    2023-9-15 9:10:49    來源:焦作日報

      太陽是人類目前唯一可實現高時空分辨率觀測的恒星。記者14日從此間召開的第十屆航天技術創新國際會議獲悉,我國正在開展“羲和二號”日地L5太陽探測工程論證。

      “羲和二號”日地L5太陽探測工程由南京大學、中國氣象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等單位聯合提出。據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方成教授介紹,根據論證方案,“羲和二號”將爭取於2026年左右發射至日地L5點,對太陽進行立體探測。

      日地L5點,即日地第五拉格朗日點,距離地球約1.5億公裏。

      “截至目前,日地L5點尚為國際探測空白。在該區域探測科學意義重大、工程可行性較好、投入產出比高。”方成說,“結合近地觀測,可實現太陽活動現象的三維重構,為揭示太陽爆發的物理機製提供關鍵信息;能夠提前4-5天觀測到即將麵向地球的太陽活動,實時追蹤麵向地球的太陽爆發,給空間天氣預報帶來革命性突破。”

      太陽與人類活動和地球安全息息相關,觀測和研究太陽爆發及其影響,不僅是重大的前沿科學課題,更是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2021年10月14日,我國成功發射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並已取得首批探測成果。

      方成表示,在“羲和號”衛星成功發射的基礎上,“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重點推動實施“羲和二號”日地L5太陽探測工程。“羲和二號”發射後,可深入探索太陽活動區磁場的起源和演化、揭示太陽爆發的三維結構和物理機製、研究太陽爆發的傳播規律和對地響應,還可為實現空間天氣及時預警及準確預報,提供關鍵數據和技術基礎。

      第十屆航天技術創新國際會議由國際宇航科學院、中國宇航學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共同主辦。本屆大會以“航天向未來”為主題,設置一個主論壇和五個分論壇,共有來自我國和英國、法國、意大利、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航天領域的30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

    新聞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