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徐徐江風中,退捕上岸的漁民趙良露牽著5歲兒子的手,望向水波蕩漾的江麵。回想這5年的生活,他感慨萬千,“現在江水更清,魚又多,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5年前,趙良露還是重慶市江津區石蟆鎮中壩島的一個漁民,趙家世代以打魚為生。在島上,像趙良露一樣“靠水吃水”的船上人家還有很多。
中壩島是長江入渝第一島,它四麵環水,沒有橋梁、不通公路,依靠輪渡與外界聯通。中壩島所在的石蟆鎮漁業資源豐富,含長江岸線38.8公裏,區域內分布有達氏鱘、胭脂魚等珍稀魚類。
趙良露告訴記者,自己小時候經常在江邊看到珍稀魚類洄遊,“中華鱘、胭脂魚……我都見過,魚可多嘞!”
但後來,隨著島上漁船越來越多,水裏的魚越來越少了。趙良露心裏不是滋味,萌生出轉行的念頭。可是,離開船還能幹什麼?他心裏也沒底。
轉變發生在2018年,為修複長江流域水生態、保護水生物資源,在當地政府推動下,中壩島上的漁民集體退捕上岸。趙良露記得很清楚,上岸那一天,他主動上交老漁船,領取了18萬元補償金。
這筆錢,趙良露用來在鎮上安了新家。在相關政策扶持下,退捕上岸後,他當上了社區網格員,還在中壩島老屋前後種了不少甘蔗。
“島上光照充足,沙性土壤適宜甘蔗生長,種出來的甘蔗又甜又香。”趙良露告訴記者,每年甘蔗收成期也是旅遊旺季,農戶把甘蔗水分熬幹製作成紅糖銷售出去,有遊客誇讚道“連島上的空氣都是甜的”。
趙良露說,他和妻子都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以前打魚的時候,水流急,行船險,每次出船妻子都要為自己擔心。如今,日子過得安穩了,收入還翻了一番,孩子們在鎮上就近上學,新生活充滿希望。
近年來,通過增殖放流和搭建人工魚巢,江裏的魚兒又多了起來。中壩島還建起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川渝司法協作生態保護基地。作為社區網格員,趙良露也投入到生態保護工作中,時常在基地向村民宣講禁漁相關政策法規。
不僅是趙良露,在當地政府的政策幫扶下,中壩島農旅產業蓬勃發展,更多退捕上岸的漁民吃上“旅遊飯”,過上好生活。
趙澤倫曾是島上數一數二的打魚大戶,當年上岸時他心裏有些打鼓,30年來以打魚為生,轉行的困難不言而喻。2019年,他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參加了鎮政府組織的烹飪技能培訓班,經過20多天潛心學習,成為“持證上崗”的廚師。
隨著島上生態環境向好,上島遊玩的遊客越來越多。今年,趙澤倫把自家農房裝潢一新,整修院壩、改造廚房,開起了農家樂。談起日漸紅火的生意,他笑著說:“最多的一天接待了近40桌客人,單日收入1萬多元。”
中壩島所在羊石社區綜治專幹趙澤貴說,如今島上種植了1000餘畝甘蔗,年產值達600萬元。好生態和好風光吸引遊客上島,農家樂在節假日期間“接待客人都忙不過來”,農旅融合發展讓不少村民增收致富。
“完成長江幹流漁民退捕轉產任務後,我們抓好退捕漁民生計保障工作,大力發展中壩島生態農業,取得初步成效。”石蟆鎮副鎮長梁紅英介紹,全鎮86名退捕漁民轉產就業率、養老保險參保率均達100%,中壩島漁民有的種植甘蔗,有的做起運輸生意,有的開起農家樂……退捕上岸後的日子越來越好。
現在,趙澤倫安下心來,打算繼續提升烹飪技能和服務水平,把農家樂經營好。他說:“店裏的招牌菜是酸菜魚,和魚打了幾十年交道,在菜市上挑魚我可是行家,我家的酸菜魚,食材新鮮,味道巴適得很!”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徐徐江風中,退捕上岸的漁民趙良露牽著5歲兒子的手,望向水波蕩漾的江麵。回想這5年的生活,他感慨萬千,“現在江水更清,魚又多,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5年前,趙良露還是重慶市江津區石蟆鎮中壩島的一個漁民,趙家世代以打魚為生。在島上,像趙良露一樣“靠水吃水”的船上人家還有很多。
中壩島是長江入渝第一島,它四麵環水,沒有橋梁、不通公路,依靠輪渡與外界聯通。中壩島所在的石蟆鎮漁業資源豐富,含長江岸線38.8公裏,區域內分布有達氏鱘、胭脂魚等珍稀魚類。
趙良露告訴記者,自己小時候經常在江邊看到珍稀魚類洄遊,“中華鱘、胭脂魚……我都見過,魚可多嘞!”
但後來,隨著島上漁船越來越多,水裏的魚越來越少了。趙良露心裏不是滋味,萌生出轉行的念頭。可是,離開船還能幹什麼?他心裏也沒底。
轉變發生在2018年,為修複長江流域水生態、保護水生物資源,在當地政府推動下,中壩島上的漁民集體退捕上岸。趙良露記得很清楚,上岸那一天,他主動上交老漁船,領取了18萬元補償金。
這筆錢,趙良露用來在鎮上安了新家。在相關政策扶持下,退捕上岸後,他當上了社區網格員,還在中壩島老屋前後種了不少甘蔗。
“島上光照充足,沙性土壤適宜甘蔗生長,種出來的甘蔗又甜又香。”趙良露告訴記者,每年甘蔗收成期也是旅遊旺季,農戶把甘蔗水分熬幹製作成紅糖銷售出去,有遊客誇讚道“連島上的空氣都是甜的”。
趙良露說,他和妻子都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以前打魚的時候,水流急,行船險,每次出船妻子都要為自己擔心。如今,日子過得安穩了,收入還翻了一番,孩子們在鎮上就近上學,新生活充滿希望。
近年來,通過增殖放流和搭建人工魚巢,江裏的魚兒又多了起來。中壩島還建起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川渝司法協作生態保護基地。作為社區網格員,趙良露也投入到生態保護工作中,時常在基地向村民宣講禁漁相關政策法規。
不僅是趙良露,在當地政府的政策幫扶下,中壩島農旅產業蓬勃發展,更多退捕上岸的漁民吃上“旅遊飯”,過上好生活。
趙澤倫曾是島上數一數二的打魚大戶,當年上岸時他心裏有些打鼓,30年來以打魚為生,轉行的困難不言而喻。2019年,他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參加了鎮政府組織的烹飪技能培訓班,經過20多天潛心學習,成為“持證上崗”的廚師。
隨著島上生態環境向好,上島遊玩的遊客越來越多。今年,趙澤倫把自家農房裝潢一新,整修院壩、改造廚房,開起了農家樂。談起日漸紅火的生意,他笑著說:“最多的一天接待了近40桌客人,單日收入1萬多元。”
中壩島所在羊石社區綜治專幹趙澤貴說,如今島上種植了1000餘畝甘蔗,年產值達600萬元。好生態和好風光吸引遊客上島,農家樂在節假日期間“接待客人都忙不過來”,農旅融合發展讓不少村民增收致富。
“完成長江幹流漁民退捕轉產任務後,我們抓好退捕漁民生計保障工作,大力發展中壩島生態農業,取得初步成效。”石蟆鎮副鎮長梁紅英介紹,全鎮86名退捕漁民轉產就業率、養老保險參保率均達100%,中壩島漁民有的種植甘蔗,有的做起運輸生意,有的開起農家樂……退捕上岸後的日子越來越好。
現在,趙澤倫安下心來,打算繼續提升烹飪技能和服務水平,把農家樂經營好。他說:“店裏的招牌菜是酸菜魚,和魚打了幾十年交道,在菜市上挑魚我可是行家,我家的酸菜魚,食材新鮮,味道巴適得很!”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