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國內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天津:做細生態文章推動協同發展
更新時間:2023-8-16 9:58:35    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

 森林蓄積量達到384.97萬立方米,4家鋼鐵企業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22年全市單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7%,PM2.5年均濃度十年累計下降61.5%……首個全國生態日來臨之際,天津市召開新聞發布會,曬出了生態“成績單”。

  城市“氣質”越來越好,綠色“家底”越來越厚。近年來,天津做細生態文章,引導企業融入區域產業鏈,並搭建平台推動京津冀產業協作,推動美麗宜居京津冀建設。

  (小標題)“生態為先”引導企業融入區域產業鏈

  走進位於天津北辰區的天津江天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幾萬台櫃機燈光閃爍的場景讓人很難想象,這裏曾是一家有著幾十年曆史的鋼鐵企業。

  “鋼鐵產能過剩,環保壓力陡增,企業必須轉型!”江天數據公司總經理張健說,幾年前,天津提出破解“鋼鐵圍城”任務目標,並指導企業依托自建變電站和較強的電路擴容能力發展數據產業,開辟了新路。

  現在,江天數據公司正在依托區域內成熟的產業基礎和大量客戶,打造環京大數據產業帶,助力實現京津冀數據互聯、數據流通、優勢互補。

  高汙染高耗能企業曾是京津冀大氣質量差的重要原因,2017年開始,天津分類整治2萬多家“散亂汙”企業。

  “我們針對不同對象製定不同舉措,引導有潛力的企業園區轉型升級。”天津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處長王文美說,天津近年來打出環保“組合拳”,通過生態環境“大調研、大走訪、大幫扶”等活動,摸排企業綠色轉型的需求和堵點,讓汙染防治逐漸從末端治理向全要素全鏈條治理轉變。

  (小標題)“環保為媒”搭建區域產業協作平台

  “在新汙染物監測領域,高端分析測試設備長期以進口外國品牌為主,普遍存在運行費用高、維修周期長、配件昂貴的問題。”天津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鄧小文告訴記者。

  日前,天津國科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發了一款針對新汙染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不僅將填補這個領域的空白,也成為天津生態環境部門搭建平台幫助企業解決問題、促成京津冀產業協作的一個案例。

  6月21日,首屆京津冀生態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天津濱海新區召開,由150餘家成員單位共同發起的“環保科技產業創新共同體”成立,致力於重點解決製約京津冀三地企業綠色轉型的技術、資金、人才、政策、資源等瓶頸問題。

  作為“環保科技產業創新共同體”下設的“新汙染物監測高端裝備與技術體係協同創新中心”牽頭單位,國科醫療公司依托中國科學院蘇州醫工所等科研力量研製了這款產品,國產化率達90%以上,費用能大幅節省,實現量產後,將服務京津冀等地企業和監測機構。

  據了解,創新共同體目前已有17個協同創新中心,其中還專門設有京津冀生物多樣性保護協同創新中心,打造輻射京津冀三地、麵向全國的該領域先鋒技術策源地。

  (小標題)“宜居為要”連通區域綠色生態廊道

  走進天津寧河區七裏海濕地,憨態可掬的麋鹿成為一道新的風景線。

  “從前年開始,我們將麋鹿放歸七裏海濕地,讓它們自由生長。兩年多來,這群麋鹿不僅生活得很好,還誕生了多隻小麋鹿。”七裏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吳成義高興地說。

  2017年以來,規模空前的“871”重大生態建設工程在津沽大地推進——875平方公裏濕地自然保護區升級保護、736平方公裏綠色屏障規劃建設、153公裏海岸線嚴格保護。

  其中,位於天津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之間的736平方公裏生態屏障,在生態領域專業規劃圖上被標為“首都東南部生態屏障區”,起著貫通天津南北生態廊道並接入區域生態涵養區的作用,為京津冀再造“一葉綠肺”。

  不僅是大工程,今年以來,天津還開工建設了百姓家門口的“口袋公園”55個。

  “京津冀正在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先行區、示範區,美麗宜居是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我們將與北京、河北相關單位一起努力,推動這一目標盡早實現。”天津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張弢說。

新聞編輯:楊銘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天津:做細生態文章推動協同發展
    2023-8-16 9:58:35    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

     森林蓄積量達到384.97萬立方米,4家鋼鐵企業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22年全市單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7%,PM2.5年均濃度十年累計下降61.5%……首個全國生態日來臨之際,天津市召開新聞發布會,曬出了生態“成績單”。

      城市“氣質”越來越好,綠色“家底”越來越厚。近年來,天津做細生態文章,引導企業融入區域產業鏈,並搭建平台推動京津冀產業協作,推動美麗宜居京津冀建設。

      (小標題)“生態為先”引導企業融入區域產業鏈

      走進位於天津北辰區的天津江天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幾萬台櫃機燈光閃爍的場景讓人很難想象,這裏曾是一家有著幾十年曆史的鋼鐵企業。

      “鋼鐵產能過剩,環保壓力陡增,企業必須轉型!”江天數據公司總經理張健說,幾年前,天津提出破解“鋼鐵圍城”任務目標,並指導企業依托自建變電站和較強的電路擴容能力發展數據產業,開辟了新路。

      現在,江天數據公司正在依托區域內成熟的產業基礎和大量客戶,打造環京大數據產業帶,助力實現京津冀數據互聯、數據流通、優勢互補。

      高汙染高耗能企業曾是京津冀大氣質量差的重要原因,2017年開始,天津分類整治2萬多家“散亂汙”企業。

      “我們針對不同對象製定不同舉措,引導有潛力的企業園區轉型升級。”天津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處長王文美說,天津近年來打出環保“組合拳”,通過生態環境“大調研、大走訪、大幫扶”等活動,摸排企業綠色轉型的需求和堵點,讓汙染防治逐漸從末端治理向全要素全鏈條治理轉變。

      (小標題)“環保為媒”搭建區域產業協作平台

      “在新汙染物監測領域,高端分析測試設備長期以進口外國品牌為主,普遍存在運行費用高、維修周期長、配件昂貴的問題。”天津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鄧小文告訴記者。

      日前,天津國科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發了一款針對新汙染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不僅將填補這個領域的空白,也成為天津生態環境部門搭建平台幫助企業解決問題、促成京津冀產業協作的一個案例。

      6月21日,首屆京津冀生態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天津濱海新區召開,由150餘家成員單位共同發起的“環保科技產業創新共同體”成立,致力於重點解決製約京津冀三地企業綠色轉型的技術、資金、人才、政策、資源等瓶頸問題。

      作為“環保科技產業創新共同體”下設的“新汙染物監測高端裝備與技術體係協同創新中心”牽頭單位,國科醫療公司依托中國科學院蘇州醫工所等科研力量研製了這款產品,國產化率達90%以上,費用能大幅節省,實現量產後,將服務京津冀等地企業和監測機構。

      據了解,創新共同體目前已有17個協同創新中心,其中還專門設有京津冀生物多樣性保護協同創新中心,打造輻射京津冀三地、麵向全國的該領域先鋒技術策源地。

      (小標題)“宜居為要”連通區域綠色生態廊道

      走進天津寧河區七裏海濕地,憨態可掬的麋鹿成為一道新的風景線。

      “從前年開始,我們將麋鹿放歸七裏海濕地,讓它們自由生長。兩年多來,這群麋鹿不僅生活得很好,還誕生了多隻小麋鹿。”七裏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吳成義高興地說。

      2017年以來,規模空前的“871”重大生態建設工程在津沽大地推進——875平方公裏濕地自然保護區升級保護、736平方公裏綠色屏障規劃建設、153公裏海岸線嚴格保護。

      其中,位於天津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之間的736平方公裏生態屏障,在生態領域專業規劃圖上被標為“首都東南部生態屏障區”,起著貫通天津南北生態廊道並接入區域生態涵養區的作用,為京津冀再造“一葉綠肺”。

      不僅是大工程,今年以來,天津還開工建設了百姓家門口的“口袋公園”55個。

      “京津冀正在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先行區、示範區,美麗宜居是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我們將與北京、河北相關單位一起努力,推動這一目標盡早實現。”天津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張弢說。

    新聞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