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麵對外部形勢嚴峻挑戰,長三角三省一市的經濟增速均超過6%,對全國經濟大盤作出了重要貢獻。總量數字之外,長三角在做強實體經濟、壯大新經濟新動能、釋放一體化紅利等方麵湧現出不少結構性亮點,正在加快構築強勁活躍增長極。
(小標題)向“實”而行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今年以來,直麵外部風浪,長三角三省一市凝神聚力抓製造業發展、抓大項目投資,確保發展“底盤”始終穩固。
今年6月中旬,黃海之濱的江蘇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總投資約65億元的盛虹可降解材料(一期)項目開工,計劃2025年建成投產。盛虹控股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圍繞百萬噸可降解材料等一係列重大項目,企業正在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
江蘇省發改委重大項目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劉俊說,今年上半年,江蘇133個計劃新開工的省級重大項目已開工117個,開工率達88%。重大項目加速推進,為穩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物流是經濟運行的血脈。7月下旬,隨著項目通過民航部門驗收,杭州機場東區國際貨站正式投運。
杭州機場東區國際貨站是浙江省重點項目及杭州亞運會保障項目,總投資14.89億元。與杭州機場原有的國際貨站相比,新貨站建築麵積是老貨站的近5倍,年貨郵吞吐量保障能力達60萬噸,可為即將到來的杭州亞運會提供優質保障。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4.3%,江蘇、浙江和安徽製造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0.1%、17.6%和21.6%,向“實”而行的態勢十分明顯。
“實體經濟是一座城市發展的定海神針。”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說。
(小標題)向“新”發力
今年上半年,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外貿“新三樣”出口持續火熱。上海海關統計,上半年上海口岸外貿“新三樣”出口值達2478億元,同比增長74.7%。“新三樣”的出口表現,成為長三角向“新”發力的一個縮影。
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車產量達61.2萬輛,同比增長65.7%。目前有8家整車企業在滬布局,位於臨港新片區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以不到40秒下線一輛車的生產效率,成為特斯拉全球工廠中產能最高的一個。
在江蘇常州,城北有比亞迪,城南有理想汽車,兩家整車廠直線距離不到40公裏,2023年上半年合計產量約27萬輛,占全省總量的66.9%。
地處皖東南的宣城,汽車零部件企業超過600家。在宣城所轄的寧國市,安徽隆威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的空氣彈簧智能製造項目正抓緊時間進行設備進場工作。“企業在手訂單處於飽和狀態,迫切需要擴張產能實現更大跨越。”隆威公司綜合管理部經理都偉說。
上海、江蘇常州和安徽宣城,都位於長三角新能源汽車“4小時產業圈”內。通過產業集群協同發展,長三角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可以在4小時車程內解決配套零部件供應。
新經濟的成長,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和數字化的賦能,寧波君靈模具技術有限公司這個隻有200人左右的模具壓鑄企業,通過對加工工序數字化改造,與數十家小微供應商共享訂單、共抵風險,今年上半年主要指標同比增長超100%。
“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抗風險能力遠高於傳統企業。”浙江工商大學浙商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楊軼清表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攜手打造創新型產業集群。
(小標題)向“深”挺進
揭牌!今年7月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迎來全國首個跨省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成立。示範區高新區占地麵積19.54平方公裏,將重點發展數字產業、智能製造、綠色新材料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總部經濟、綠色科創服務兩大特色產業。
“國家支持示範區‘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成為示範區創建跨省域高新區最具特色的優勢。”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營商和產業發展部部長朱正偉說,示範區高新區將集成跨區域科技創新資源,構建區域一體化現代化產業體係。
從交通到民生,從科創到產業,今年以來三省一市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向縱深挺進,加快釋放製度創新的紅利。
地處皖北平原的張江蕭縣高科技園內,占地104畝的華企雲穀淮海智造園項目二期工程一派繁忙,8棟廠房正在緊張施工,預計明年初交付使用。
作為滬皖科創產業合作平台,張江蕭縣高科技園已集聚企業125家,帶動就業1.2萬餘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格局下,安徽蕭縣和江蘇徐州越來越同城化,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發展機遇。”華企雲穀(上海)企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強說。
箱包製造龍頭企業、力高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曉軍,今年以來有3個月時間走訪海外市場。力高控股很早在安徽投資建廠,過去3年這家企業依靠“雙循環”,實現營收年均增長30%以上。“長三角一體化為企業跳出浙江,拓展更大成長空間奠定了堅實基礎”。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統計顯示,滬蘇浙資金占全省實際到位省外資金的比重,已由2018年的47.8%提高到2022年的58.9%。“借長三角的東風,搭一體化的快車,深刻改變了安徽在全國的發展位勢。”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郭浩說,下一步安徽還將攜手滬蘇浙,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麵對外部形勢嚴峻挑戰,長三角三省一市的經濟增速均超過6%,對全國經濟大盤作出了重要貢獻。總量數字之外,長三角在做強實體經濟、壯大新經濟新動能、釋放一體化紅利等方麵湧現出不少結構性亮點,正在加快構築強勁活躍增長極。
(小標題)向“實”而行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今年以來,直麵外部風浪,長三角三省一市凝神聚力抓製造業發展、抓大項目投資,確保發展“底盤”始終穩固。
今年6月中旬,黃海之濱的江蘇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總投資約65億元的盛虹可降解材料(一期)項目開工,計劃2025年建成投產。盛虹控股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圍繞百萬噸可降解材料等一係列重大項目,企業正在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
江蘇省發改委重大項目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劉俊說,今年上半年,江蘇133個計劃新開工的省級重大項目已開工117個,開工率達88%。重大項目加速推進,為穩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物流是經濟運行的血脈。7月下旬,隨著項目通過民航部門驗收,杭州機場東區國際貨站正式投運。
杭州機場東區國際貨站是浙江省重點項目及杭州亞運會保障項目,總投資14.89億元。與杭州機場原有的國際貨站相比,新貨站建築麵積是老貨站的近5倍,年貨郵吞吐量保障能力達60萬噸,可為即將到來的杭州亞運會提供優質保障。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4.3%,江蘇、浙江和安徽製造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0.1%、17.6%和21.6%,向“實”而行的態勢十分明顯。
“實體經濟是一座城市發展的定海神針。”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說。
(小標題)向“新”發力
今年上半年,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外貿“新三樣”出口持續火熱。上海海關統計,上半年上海口岸外貿“新三樣”出口值達2478億元,同比增長74.7%。“新三樣”的出口表現,成為長三角向“新”發力的一個縮影。
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車產量達61.2萬輛,同比增長65.7%。目前有8家整車企業在滬布局,位於臨港新片區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以不到40秒下線一輛車的生產效率,成為特斯拉全球工廠中產能最高的一個。
在江蘇常州,城北有比亞迪,城南有理想汽車,兩家整車廠直線距離不到40公裏,2023年上半年合計產量約27萬輛,占全省總量的66.9%。
地處皖東南的宣城,汽車零部件企業超過600家。在宣城所轄的寧國市,安徽隆威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的空氣彈簧智能製造項目正抓緊時間進行設備進場工作。“企業在手訂單處於飽和狀態,迫切需要擴張產能實現更大跨越。”隆威公司綜合管理部經理都偉說。
上海、江蘇常州和安徽宣城,都位於長三角新能源汽車“4小時產業圈”內。通過產業集群協同發展,長三角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可以在4小時車程內解決配套零部件供應。
新經濟的成長,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和數字化的賦能,寧波君靈模具技術有限公司這個隻有200人左右的模具壓鑄企業,通過對加工工序數字化改造,與數十家小微供應商共享訂單、共抵風險,今年上半年主要指標同比增長超100%。
“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抗風險能力遠高於傳統企業。”浙江工商大學浙商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楊軼清表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攜手打造創新型產業集群。
(小標題)向“深”挺進
揭牌!今年7月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迎來全國首個跨省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成立。示範區高新區占地麵積19.54平方公裏,將重點發展數字產業、智能製造、綠色新材料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總部經濟、綠色科創服務兩大特色產業。
“國家支持示範區‘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成為示範區創建跨省域高新區最具特色的優勢。”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營商和產業發展部部長朱正偉說,示範區高新區將集成跨區域科技創新資源,構建區域一體化現代化產業體係。
從交通到民生,從科創到產業,今年以來三省一市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向縱深挺進,加快釋放製度創新的紅利。
地處皖北平原的張江蕭縣高科技園內,占地104畝的華企雲穀淮海智造園項目二期工程一派繁忙,8棟廠房正在緊張施工,預計明年初交付使用。
作為滬皖科創產業合作平台,張江蕭縣高科技園已集聚企業125家,帶動就業1.2萬餘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格局下,安徽蕭縣和江蘇徐州越來越同城化,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發展機遇。”華企雲穀(上海)企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強說。
箱包製造龍頭企業、力高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曉軍,今年以來有3個月時間走訪海外市場。力高控股很早在安徽投資建廠,過去3年這家企業依靠“雙循環”,實現營收年均增長30%以上。“長三角一體化為企業跳出浙江,拓展更大成長空間奠定了堅實基礎”。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統計顯示,滬蘇浙資金占全省實際到位省外資金的比重,已由2018年的47.8%提高到2022年的58.9%。“借長三角的東風,搭一體化的快車,深刻改變了安徽在全國的發展位勢。”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郭浩說,下一步安徽還將攜手滬蘇浙,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