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國內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四肢骨骼演化進一步揭示從恐龍到鳥的演化軌跡
更新時間:2023-6-7 10:01:21    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通過對鳥類起源過程中四肢骨骼的動態演化進行量化分析,進一步揭示了從恐龍到鳥的演化軌跡。相關成果6月5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生態與進化》。

  從恐龍到鳥的演化涉及大量骨骼係統、肌肉係統和表皮衍生物等結構的變化,多數都與飛行的起源相關。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以四肢骨長度(即前肢和後肢)所代表的體型改變,這也是認識“陸地奔跑的恐龍”成為“飛上藍天的鳥類”這一重要轉變的關鍵。

  最早的鳥類出現於中生代時期。研究人員通過構建包含鳥類在內的大量中生代獸腳類恐龍肢骨的形態演化空間,並量化鳥類、非鳥類副鳥類和非副鳥類獸腳類恐龍這三個類群的肢骨多樣性,發現早期鳥類四肢骨骼的整體多樣性低於其他非鳥類獸腳類恐龍,類似的差異也反映在前肢上。但是當研究對象聚焦於後肢時,差異就不明顯。

  同時,演化速率的估算結果顯示,中生代獸腳類恐龍前後肢整體的演化速率在接近鳥類的起源節點時變慢,同樣的趨勢在前肢中也出現,但是在後肢的演化中卻沒有類似的變慢趨勢。這說明演化速率在原始鳥類中的放緩,仍然是前肢作用的結果。

  “這些發現與演化生物學的‘常識’大相徑庭。”文章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王敏介紹,當某一種具有“演化革新”意味的特征(如上、下頜)或者形態功能(如飛行、咀嚼)在某一類群中出現時,通常認為該類群的演化速率會變快、多樣性也會增加。

  上述分析顯示,早期鳥類肢骨形態多樣性的貧瘠和演化速率的降低,主要受前肢“拖累”。對於這一現象,該研究認為,為適應飛行中的空氣動力學作用,原始鳥類的前肢隻能夠發生有限變化。隨著許多和飛行相關的進步特征(例如和完成飛行精細動作相關的肌肉、韌帶、骨骼的關節方式等)在演化後期出現,前肢的變化才能突破“瓶頸”,最終演化出現代鳥類所呈現的形態多樣的前肢結構。

新聞編輯:楊銘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四肢骨骼演化進一步揭示從恐龍到鳥的演化軌跡
    2023-6-7 10:01:21    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通過對鳥類起源過程中四肢骨骼的動態演化進行量化分析,進一步揭示了從恐龍到鳥的演化軌跡。相關成果6月5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生態與進化》。

      從恐龍到鳥的演化涉及大量骨骼係統、肌肉係統和表皮衍生物等結構的變化,多數都與飛行的起源相關。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以四肢骨長度(即前肢和後肢)所代表的體型改變,這也是認識“陸地奔跑的恐龍”成為“飛上藍天的鳥類”這一重要轉變的關鍵。

      最早的鳥類出現於中生代時期。研究人員通過構建包含鳥類在內的大量中生代獸腳類恐龍肢骨的形態演化空間,並量化鳥類、非鳥類副鳥類和非副鳥類獸腳類恐龍這三個類群的肢骨多樣性,發現早期鳥類四肢骨骼的整體多樣性低於其他非鳥類獸腳類恐龍,類似的差異也反映在前肢上。但是當研究對象聚焦於後肢時,差異就不明顯。

      同時,演化速率的估算結果顯示,中生代獸腳類恐龍前後肢整體的演化速率在接近鳥類的起源節點時變慢,同樣的趨勢在前肢中也出現,但是在後肢的演化中卻沒有類似的變慢趨勢。這說明演化速率在原始鳥類中的放緩,仍然是前肢作用的結果。

      “這些發現與演化生物學的‘常識’大相徑庭。”文章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王敏介紹,當某一種具有“演化革新”意味的特征(如上、下頜)或者形態功能(如飛行、咀嚼)在某一類群中出現時,通常認為該類群的演化速率會變快、多樣性也會增加。

      上述分析顯示,早期鳥類肢骨形態多樣性的貧瘠和演化速率的降低,主要受前肢“拖累”。對於這一現象,該研究認為,為適應飛行中的空氣動力學作用,原始鳥類的前肢隻能夠發生有限變化。隨著許多和飛行相關的進步特征(例如和完成飛行精細動作相關的肌肉、韌帶、骨骼的關節方式等)在演化後期出現,前肢的變化才能突破“瓶頸”,最終演化出現代鳥類所呈現的形態多樣的前肢結構。

    新聞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