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國內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東風披晨霞 天際迎歸舟——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全記錄
更新時間:2023-6-5 10:26:18    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

月落日升百餘晝夜,寒往暑來半載春秋。

  2023年6月4日,與前來“接班”的神舟十六號乘組共同工作生活5天後,神舟十五號乘組依依作別中國空間站,夢圓載譽而歸。

  6時33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東風著陸場平安著陸,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首次實現“太空會師”,開啟中國空間站長期有人駐留時代;見證中國空間站全麵建成,歡度空間站建成後的首個春節;圓滿完成4次出艙任務,刷新航天員單個乘組出艙活動紀錄……半年時間,神舟十五號乘組在浩瀚太空,為中國載人航天史冊寫下新的一頁。

  (小標題)圓夢乘組 夢圓太空

  太空出差長達180多天的航天員費俊龍順利出艙後,麵帶微笑地說:“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完成了所有在軌飛行任務,現在順利回到了祖國,我們感覺良好。”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意味著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12次發射任務連戰連捷、一氣嗬成。

  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到中國空間站全麵建成,再到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不到31年的時間裏,中國載人航天就實現了“造船為建站、建站為應用”這一幾代航天人的浪漫夢想。

  神舟十五號乘組,正是夢圓時刻的見證者、參與者、貢獻者。

  2022年11月29日夜,長箭掠過金色弦月,搭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點火升空。

  彼時,發射場區寒風刺骨,氣溫直逼火箭發射最低溫度條件。這是我國首次在超低溫天氣成功發射載人飛船。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後,費俊龍、鄧清明、張陸3名航天員先後通過返回艙艙門、軌道艙前艙門以及核心艙節點艙徑向對接口艙門三道門,同神舟十四號乘組緊緊相擁。

  2022年11月30日7時33分,兩個航天員乘組首次“太空會師”,我國首次有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飛行——中國空間站長期有人駐留時代由此開始。

  如今,“新乘組先上去,老乘組再下來”的輪換模式已經成為常態,這對於空間站長期在軌運營和開展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等都有著重要意義。

  在軌期間,神舟十五號乘組完成4次出艙活動,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個乘組出艙活動紀錄。出艙活動期間,3名航天員在艙內外密切協同,先後圓滿完成了艙外擴展泵組安裝、跨艙線纜安裝接通、艙外載荷暴露平台支撐杆安裝等任務,創造了出艙範圍覆蓋空間站三艙、航天員手持大體積腳限位器和艙外操作台等多個“首次”,為後續開展大規模艙外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奠定了基礎。

  費俊龍形容這些工作是:“房子到我們手裏時已經蓋好了,我們負責裝修交付。”

  除圓滿完成出艙活動任務外,神舟十五號乘組還開展了多次載荷出艙任務、8項人因工程技術研究、28項航天醫學實驗,以及38項空間科學實(試)驗,涵蓋生命生態、材料科學、流體力學等,獲取了寶貴的實驗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神舟十五號飛行任務期間,航天員使用雙光子顯微鏡,獲取了皮膚表皮及真皮淺層的三維圖像,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

  為了促進我國空間科學、空間應用、空間技術全麵發展,麵對更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航天員乘組分工更加精細化,“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是一種必然趨勢,神舟十六號乘組中就首次出現了“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載荷專家”的全新組合。

  (小標題)航天科普 星火燎原

  民諺道:“芒種芒種,忙收忙種。”

  再過兩天,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氣芒種了,眼下大江南北田間地頭一派忙碌勞作景象。

  6個月前,神舟十五號乘組把一份特殊的“見麵禮”帶上了天——幾包不同的種子。其中,榆錢種子,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塔架旁那棵“樹堅強”的種子;苦楝樹種,來自曾經缺水缺電缺補給的開山島;雜交水稻種子,是袁隆平“禾下乘涼夢”心之所係……每一粒種子,都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夢想,也飽含著中國航天人對國泰民安的美好祝願。

  這些種子由神舟十五號乘組帶上太空,又由神舟十四號乘組帶回地麵。據了解,這兩艘神舟飛船共搭載了112家單位1300餘份作物種子、微生物菌種等航天育種材料。在空間站建造階段曆次飛行任務中,不僅安排了航天育種實驗項目,航天員還嚐試在太空種菜。

  “在空間站如何克服失重?”“怎麼解決吃飯問題?”不僅麵向中國的中小學生,神舟十五號乘組還與上合組織國家青少年開展了一場有意思的“天地問答”。

  太空授課,一直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麵向全人類開展太空科普教育,特別是向青少年群體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播撒航天夢想種子的有效途徑。今年5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首次推出“天宮課堂”線上課程係列,第一節課由神舟十五號航天員與地麵專家共同出鏡,詳細解讀“載荷出艙任務”。

  春節假期,中國空間站第二屆“天宮畫展”、首屆“全球拍天宮”攝影作品展開展,神舟十五號航天員對展出作品還進行了重點介紹。孩子們用各異的色彩、線條繪出的作品以及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都讓航天員讚歎不已。越來越多的專業攝影師、天文愛好者、航天工作者、青年學生等,用手機、相機抓拍中國空間站過境時的經典瞬間。

  科學沃土滋養林木,枝葉如蓋複又肥土。

  航天夢不斷播種、循環。因楊利偉飛天而心向星辰大海的王亞平,後來成為了千萬青少年的“太空教師”;2013年看過王亞平太空授課的孩子們,如今有不少人成為了航天人。

  神舟十六號任務中,飛船上專門搭載了來自阿爾及利亞、剛果(金)、埃及、馬達加斯加等10個非洲國家青少年的優秀畫作,國際繪畫作品首次進入中國空間站。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共同夢想,不分種族、不分年齡、不分地域,我們願與一切愛好和平的人們攜手繪就更加美好的藍圖。”四次飛天的航天員景海鵬在乘組見麵會上說,“這次我們有幸把孩子們最美好的青春、最美好的友誼、最美好的夢想帶上太空,在中國空間站播下科學、夢想和友誼的種子,讓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播下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焰。

  (小標題)星辰大海 登月可期

  6月2日,神舟十五號、神舟十六號乘組在空間站進行了交接儀式,神舟十五號乘組跑完了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後一程,又把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交到了神舟十六號乘組手中。

  一天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離開空間站組合體,在神舟十六號乘組的目送下踏上歸途。

  同一時刻的東風著陸場,記者跟隨的任務車隊已經深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在夜色中嚴陣以待。4日清晨,當沙漠被陽光喚醒,數架直升機、近百台車輛也陸續向飛船預定著陸點進發。

  這是一場跨淩晨的返回搜救行動,也是東風著陸場第4次迎接英雄歸來。

  這一次,神舟十五號依然采用“5圈快速返回模式”。為完成飛船搜索和航天員救援任務,東風著陸場事先開展大量針對性準備工作,推進了著陸場布局優化,在東風著陸場周邊勘選了應急備降場,按照飛船連續兩圈可返回狀態設計了搜救方案。

  這一次,神舟十五號返回任務在以往大範圍偏差搜救預案的基礎上,首次規劃飛船後彈道返回著陸區,設計飛船後彈道返回搜救方案,提升東風著陸場應對大範圍偏差快速搜救能力,進一步增強航天員安全保障能力,確保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安全返回。

  “國際空間站運營以來,先後出現過3次載人飛船後彈道返回案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正高級工程師、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係統副總設計師卞韓城介紹說。

  “軌道艙分離”“製動開始”“推進艙分離”“穿越黑障區”……當一朵紅白相間的巨大降落傘綻放在天地中央,東風著陸場直升機搜救分隊、空運機動搜救分隊、地麵搜救分隊、著陸區周邊民兵分隊等各方搜救力量,穿過數不清的駱駝刺、梭梭樹,碾過起伏不平的沙包石礫,迅速向飛船的最新預定落點集結。

  一時間,戈壁灘上塵煙四起,翻滾著在霞光下升騰。

  “飛船返回時段著陸場區域地麵風力3-4級,氣象條件滿足返回要求,東風著陸場‘東風’俱備。”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象室副主任康林說,時值初夏,冷空氣較為活躍,從開傘到落地,風向風速是影響飛船返回艙落點精度的重要氣象要素。

  減速、反推發動機點火……一係列動作一氣嗬成,返回艙成功著陸。

  從2500多公裏外的江蘇南京專程趕到東風著陸場的天文愛好者徐成城,擠到了人群中靠前的位置,一眼就能看到航天員。“春節期間,費俊龍在空間站裏展示了我的拍天宮攝影作品。”近年來,徐成城常用自編的程序操縱天文望遠鏡來拍攝中國空間站過境時的清晰影像。登上太空的那張照片上,空間站組合體光澤柔和,太陽翼清晰可見。

  隨著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天外歸來,我國第一、二批現役航天員全部圓夢九天。同時,隨著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朱楊柱、桂海潮進入中國空間站,浩瀚太空也首次出現了第三批航天員的身影。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表示,目前,中國第三批航天員已完成既定的訓練內容,通過飛行資格評定,均具備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和條件。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也正有序推進,計劃今年年底前完成全部選拔工作。

  “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新人’入選飛行乘組,接續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成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後續飛行任務的中堅力量。”林西強說。

  還有令人振奮的消息,我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已啟動實施,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也已全麵部署開展各項研製建設工作,包括研製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長征十號)、新一代載人飛船、月麵著陸器、登月服等飛行產品,新建發射場相關測試發射設施設備等。

  眼有星辰大海,登月未來可期。

  也許有一天,中國百姓也能飛向宇宙,領略太空深邃之美,這更值得期待。

新聞編輯:楊銘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東風披晨霞 天際迎歸舟——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全記錄
    2023-6-5 10:26:18    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

    月落日升百餘晝夜,寒往暑來半載春秋。

      2023年6月4日,與前來“接班”的神舟十六號乘組共同工作生活5天後,神舟十五號乘組依依作別中國空間站,夢圓載譽而歸。

      6時33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東風著陸場平安著陸,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首次實現“太空會師”,開啟中國空間站長期有人駐留時代;見證中國空間站全麵建成,歡度空間站建成後的首個春節;圓滿完成4次出艙任務,刷新航天員單個乘組出艙活動紀錄……半年時間,神舟十五號乘組在浩瀚太空,為中國載人航天史冊寫下新的一頁。

      (小標題)圓夢乘組 夢圓太空

      太空出差長達180多天的航天員費俊龍順利出艙後,麵帶微笑地說:“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完成了所有在軌飛行任務,現在順利回到了祖國,我們感覺良好。”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意味著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12次發射任務連戰連捷、一氣嗬成。

      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到中國空間站全麵建成,再到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不到31年的時間裏,中國載人航天就實現了“造船為建站、建站為應用”這一幾代航天人的浪漫夢想。

      神舟十五號乘組,正是夢圓時刻的見證者、參與者、貢獻者。

      2022年11月29日夜,長箭掠過金色弦月,搭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點火升空。

      彼時,發射場區寒風刺骨,氣溫直逼火箭發射最低溫度條件。這是我國首次在超低溫天氣成功發射載人飛船。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後,費俊龍、鄧清明、張陸3名航天員先後通過返回艙艙門、軌道艙前艙門以及核心艙節點艙徑向對接口艙門三道門,同神舟十四號乘組緊緊相擁。

      2022年11月30日7時33分,兩個航天員乘組首次“太空會師”,我國首次有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飛行——中國空間站長期有人駐留時代由此開始。

      如今,“新乘組先上去,老乘組再下來”的輪換模式已經成為常態,這對於空間站長期在軌運營和開展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等都有著重要意義。

      在軌期間,神舟十五號乘組完成4次出艙活動,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個乘組出艙活動紀錄。出艙活動期間,3名航天員在艙內外密切協同,先後圓滿完成了艙外擴展泵組安裝、跨艙線纜安裝接通、艙外載荷暴露平台支撐杆安裝等任務,創造了出艙範圍覆蓋空間站三艙、航天員手持大體積腳限位器和艙外操作台等多個“首次”,為後續開展大規模艙外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奠定了基礎。

      費俊龍形容這些工作是:“房子到我們手裏時已經蓋好了,我們負責裝修交付。”

      除圓滿完成出艙活動任務外,神舟十五號乘組還開展了多次載荷出艙任務、8項人因工程技術研究、28項航天醫學實驗,以及38項空間科學實(試)驗,涵蓋生命生態、材料科學、流體力學等,獲取了寶貴的實驗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神舟十五號飛行任務期間,航天員使用雙光子顯微鏡,獲取了皮膚表皮及真皮淺層的三維圖像,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

      為了促進我國空間科學、空間應用、空間技術全麵發展,麵對更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航天員乘組分工更加精細化,“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是一種必然趨勢,神舟十六號乘組中就首次出現了“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載荷專家”的全新組合。

      (小標題)航天科普 星火燎原

      民諺道:“芒種芒種,忙收忙種。”

      再過兩天,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氣芒種了,眼下大江南北田間地頭一派忙碌勞作景象。

      6個月前,神舟十五號乘組把一份特殊的“見麵禮”帶上了天——幾包不同的種子。其中,榆錢種子,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塔架旁那棵“樹堅強”的種子;苦楝樹種,來自曾經缺水缺電缺補給的開山島;雜交水稻種子,是袁隆平“禾下乘涼夢”心之所係……每一粒種子,都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夢想,也飽含著中國航天人對國泰民安的美好祝願。

      這些種子由神舟十五號乘組帶上太空,又由神舟十四號乘組帶回地麵。據了解,這兩艘神舟飛船共搭載了112家單位1300餘份作物種子、微生物菌種等航天育種材料。在空間站建造階段曆次飛行任務中,不僅安排了航天育種實驗項目,航天員還嚐試在太空種菜。

      “在空間站如何克服失重?”“怎麼解決吃飯問題?”不僅麵向中國的中小學生,神舟十五號乘組還與上合組織國家青少年開展了一場有意思的“天地問答”。

      太空授課,一直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麵向全人類開展太空科普教育,特別是向青少年群體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播撒航天夢想種子的有效途徑。今年5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首次推出“天宮課堂”線上課程係列,第一節課由神舟十五號航天員與地麵專家共同出鏡,詳細解讀“載荷出艙任務”。

      春節假期,中國空間站第二屆“天宮畫展”、首屆“全球拍天宮”攝影作品展開展,神舟十五號航天員對展出作品還進行了重點介紹。孩子們用各異的色彩、線條繪出的作品以及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都讓航天員讚歎不已。越來越多的專業攝影師、天文愛好者、航天工作者、青年學生等,用手機、相機抓拍中國空間站過境時的經典瞬間。

      科學沃土滋養林木,枝葉如蓋複又肥土。

      航天夢不斷播種、循環。因楊利偉飛天而心向星辰大海的王亞平,後來成為了千萬青少年的“太空教師”;2013年看過王亞平太空授課的孩子們,如今有不少人成為了航天人。

      神舟十六號任務中,飛船上專門搭載了來自阿爾及利亞、剛果(金)、埃及、馬達加斯加等10個非洲國家青少年的優秀畫作,國際繪畫作品首次進入中國空間站。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共同夢想,不分種族、不分年齡、不分地域,我們願與一切愛好和平的人們攜手繪就更加美好的藍圖。”四次飛天的航天員景海鵬在乘組見麵會上說,“這次我們有幸把孩子們最美好的青春、最美好的友誼、最美好的夢想帶上太空,在中國空間站播下科學、夢想和友誼的種子,讓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播下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焰。

      (小標題)星辰大海 登月可期

      6月2日,神舟十五號、神舟十六號乘組在空間站進行了交接儀式,神舟十五號乘組跑完了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後一程,又把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交到了神舟十六號乘組手中。

      一天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離開空間站組合體,在神舟十六號乘組的目送下踏上歸途。

      同一時刻的東風著陸場,記者跟隨的任務車隊已經深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在夜色中嚴陣以待。4日清晨,當沙漠被陽光喚醒,數架直升機、近百台車輛也陸續向飛船預定著陸點進發。

      這是一場跨淩晨的返回搜救行動,也是東風著陸場第4次迎接英雄歸來。

      這一次,神舟十五號依然采用“5圈快速返回模式”。為完成飛船搜索和航天員救援任務,東風著陸場事先開展大量針對性準備工作,推進了著陸場布局優化,在東風著陸場周邊勘選了應急備降場,按照飛船連續兩圈可返回狀態設計了搜救方案。

      這一次,神舟十五號返回任務在以往大範圍偏差搜救預案的基礎上,首次規劃飛船後彈道返回著陸區,設計飛船後彈道返回搜救方案,提升東風著陸場應對大範圍偏差快速搜救能力,進一步增強航天員安全保障能力,確保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安全返回。

      “國際空間站運營以來,先後出現過3次載人飛船後彈道返回案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正高級工程師、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係統副總設計師卞韓城介紹說。

      “軌道艙分離”“製動開始”“推進艙分離”“穿越黑障區”……當一朵紅白相間的巨大降落傘綻放在天地中央,東風著陸場直升機搜救分隊、空運機動搜救分隊、地麵搜救分隊、著陸區周邊民兵分隊等各方搜救力量,穿過數不清的駱駝刺、梭梭樹,碾過起伏不平的沙包石礫,迅速向飛船的最新預定落點集結。

      一時間,戈壁灘上塵煙四起,翻滾著在霞光下升騰。

      “飛船返回時段著陸場區域地麵風力3-4級,氣象條件滿足返回要求,東風著陸場‘東風’俱備。”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象室副主任康林說,時值初夏,冷空氣較為活躍,從開傘到落地,風向風速是影響飛船返回艙落點精度的重要氣象要素。

      減速、反推發動機點火……一係列動作一氣嗬成,返回艙成功著陸。

      從2500多公裏外的江蘇南京專程趕到東風著陸場的天文愛好者徐成城,擠到了人群中靠前的位置,一眼就能看到航天員。“春節期間,費俊龍在空間站裏展示了我的拍天宮攝影作品。”近年來,徐成城常用自編的程序操縱天文望遠鏡來拍攝中國空間站過境時的清晰影像。登上太空的那張照片上,空間站組合體光澤柔和,太陽翼清晰可見。

      隨著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天外歸來,我國第一、二批現役航天員全部圓夢九天。同時,隨著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朱楊柱、桂海潮進入中國空間站,浩瀚太空也首次出現了第三批航天員的身影。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表示,目前,中國第三批航天員已完成既定的訓練內容,通過飛行資格評定,均具備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和條件。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也正有序推進,計劃今年年底前完成全部選拔工作。

      “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新人’入選飛行乘組,接續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成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後續飛行任務的中堅力量。”林西強說。

      還有令人振奮的消息,我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已啟動實施,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也已全麵部署開展各項研製建設工作,包括研製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長征十號)、新一代載人飛船、月麵著陸器、登月服等飛行產品,新建發射場相關測試發射設施設備等。

      眼有星辰大海,登月未來可期。

      也許有一天,中國百姓也能飛向宇宙,領略太空深邃之美,這更值得期待。

    新聞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