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國內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公布《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
更新時間:2022-12-7 16:13:57    來源:新華社

  根據當前疫情形勢和病毒變異情況,為更加科學精準防控,切實解決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7日公布《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

  通知指出,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實二十條優化措施、執行本通知要求,堅決糾正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等做法,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抓嚴抓實抓細各項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一是科學精準劃分風險區域。按樓棟、單元、樓層、住戶劃定高風險區,不得隨意擴大到小區、社區和街道(鄉鎮)等區域。不得采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

  二是進一步優化核酸檢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進一步縮小核酸檢測範圍、減少頻次。根據防疫工作需要,可開展抗原檢測。對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和高風險區人員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核酸檢測,其他人員願檢盡檢。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查驗健康碼。重要機關、大型企業及一些特定場所可由屬地自行確定防控措施。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

  三是優化調整隔離方式。感染者要科學分類收治,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離,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收治。居家隔離期間加強健康監測,隔離第6、7天連續2次核酸檢測Ct值≥35解除隔離,病情加重的及時轉定點醫院治療。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密切接觸者采取5天居家隔離,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第5天核酸檢測陰性後解除隔離。

  四是落實高風險區“快封快解”。連續5天沒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

  五是保障群眾基本購藥需求。各地藥店要正常運營,不得隨意關停。不得限製群眾線上線下購買退熱、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處方藥物。

  六是加快推進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各地要堅持應接盡接原則,聚焦提高60-79歲人群接種率、加快提升80歲及以上人群接種率,作出專項安排。通過設立老年人綠色通道、臨時接種點、流動接種車等措施,優化接種服務。要逐級開展接種禁忌判定的培訓,指導醫務人員科學判定接種禁忌。細化科普宣傳,發動全社會力量參與動員老年人接種,各地可采取激勵措施,調動老年人接種疫苗的積極性。

  七是加強重點人群健康情況摸底及分類管理。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網底”和家庭醫生健康“守門人”的作用,摸清轄區內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腎病、腫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推進實施分級分類管理。

  八是保障社會正常運轉和基本醫療服務。非高風險區不得限製人員流動,不得停工、停產、停業。將醫務人員、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電氣暖等保障基本醫療服務和社會正常運轉人員納入“白名單”管理,相關人員做好個人防護、疫苗接種和健康監測,保障正常醫療服務和基本生活物資、水電氣暖等供給,盡力維護正常生產工作秩序,及時解決群眾提出的急難愁盼問題,切實滿足疫情處置期間群眾基本生活需求。

  九是強化涉疫安全保障。嚴禁以各種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單元門、小區門,確保群眾看病就醫、緊急避險等外出渠道通暢。推動建立社區與專門醫療機構的對接機製,為獨居老人、未成年人、孕產婦、殘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醫便利。強化對封控人員、患者和一線工作人員等的關心關愛和心理疏導。

  十是進一步優化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各校要堅決落實科學精準防控要求,沒有疫情的學校要開展正常的線下教學活動,校園內超市、食堂、體育場館、圖書館等要正常開放。有疫情的學校要精準劃定風險區域,風險區域外仍要保證正常的教學、生活等秩序。

新聞編輯:劉佳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公布《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
    2022-12-7 16:13:57    來源:新華社

      根據當前疫情形勢和病毒變異情況,為更加科學精準防控,切實解決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7日公布《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

      通知指出,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實二十條優化措施、執行本通知要求,堅決糾正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等做法,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抓嚴抓實抓細各項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一是科學精準劃分風險區域。按樓棟、單元、樓層、住戶劃定高風險區,不得隨意擴大到小區、社區和街道(鄉鎮)等區域。不得采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

      二是進一步優化核酸檢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進一步縮小核酸檢測範圍、減少頻次。根據防疫工作需要,可開展抗原檢測。對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和高風險區人員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核酸檢測,其他人員願檢盡檢。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查驗健康碼。重要機關、大型企業及一些特定場所可由屬地自行確定防控措施。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

      三是優化調整隔離方式。感染者要科學分類收治,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離,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收治。居家隔離期間加強健康監測,隔離第6、7天連續2次核酸檢測Ct值≥35解除隔離,病情加重的及時轉定點醫院治療。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密切接觸者采取5天居家隔離,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第5天核酸檢測陰性後解除隔離。

      四是落實高風險區“快封快解”。連續5天沒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

      五是保障群眾基本購藥需求。各地藥店要正常運營,不得隨意關停。不得限製群眾線上線下購買退熱、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處方藥物。

      六是加快推進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各地要堅持應接盡接原則,聚焦提高60-79歲人群接種率、加快提升80歲及以上人群接種率,作出專項安排。通過設立老年人綠色通道、臨時接種點、流動接種車等措施,優化接種服務。要逐級開展接種禁忌判定的培訓,指導醫務人員科學判定接種禁忌。細化科普宣傳,發動全社會力量參與動員老年人接種,各地可采取激勵措施,調動老年人接種疫苗的積極性。

      七是加強重點人群健康情況摸底及分類管理。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網底”和家庭醫生健康“守門人”的作用,摸清轄區內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腎病、腫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推進實施分級分類管理。

      八是保障社會正常運轉和基本醫療服務。非高風險區不得限製人員流動,不得停工、停產、停業。將醫務人員、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電氣暖等保障基本醫療服務和社會正常運轉人員納入“白名單”管理,相關人員做好個人防護、疫苗接種和健康監測,保障正常醫療服務和基本生活物資、水電氣暖等供給,盡力維護正常生產工作秩序,及時解決群眾提出的急難愁盼問題,切實滿足疫情處置期間群眾基本生活需求。

      九是強化涉疫安全保障。嚴禁以各種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單元門、小區門,確保群眾看病就醫、緊急避險等外出渠道通暢。推動建立社區與專門醫療機構的對接機製,為獨居老人、未成年人、孕產婦、殘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醫便利。強化對封控人員、患者和一線工作人員等的關心關愛和心理疏導。

      十是進一步優化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各校要堅決落實科學精準防控要求,沒有疫情的學校要開展正常的線下教學活動,校園內超市、食堂、體育場館、圖書館等要正常開放。有疫情的學校要精準劃定風險區域,風險區域外仍要保證正常的教學、生活等秩序。

    新聞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