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國內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堅持“四個麵向”推進中醫藥現代化——來自第八屆中醫科學大會的觀察
更新時間:2022-11-7 15:20:40    來源:新華社

  11月5日至6日,由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第八屆中醫科學大會在北京市和廣東省惠州市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行。與會人士認為,我國中醫藥科技創新不斷取得突破,未來要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堅持“四個麵向”推進中醫藥現代化。

  (小標題)中醫藥科技創新不斷取得突破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中醫藥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一係列重大決策部署,對中醫藥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穩步增長。我國中醫藥科研平台體係進一步完善,一批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獎項。

  “‘十三五’以來,中醫藥領域共獲得23項國家級科技獎項,科技支撐作用更加凸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於文明介紹,我國建立了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建成40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兩個中醫類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遴選46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持續推進《中華醫藏》編纂工作。

  中醫藥特色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為中醫藥科技創新提供了強大的人才保障。於文明介紹,“十三五”以來,我國已遴選10名岐黃工程首席科學家、149名岐黃學者,培養100名青年岐黃學者,建設15個國家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和20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團隊。

  通過改革完善中藥審評審批機製,我國中藥新藥上市步伐不斷加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焦紅介紹,近年來,我國中藥新藥臨床試驗和上市申請數量均呈現上升趨勢,新藥上市申請批準數量同步增加。2021年,國家藥監局批準包括9個創新藥在內的12個中藥新藥上市,批準34個中藥臨床試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中醫藥領域人才隊伍量質並進,科技創新取得突破,這10年是中醫藥快速發展的10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張伯禮說。

  (小標題)中醫藥“臨床科研一體化”助力疫情防控

  臨床、基礎研究團隊合作,完成生物樣本采集,開展多組學研究;組建高水平交叉創新團隊,對技術難關進行集體攻關……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介紹,他和團隊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過程中同步規範開展臨床研究,產出係列科研成果。

  近年來,中醫藥不僅為保障群眾健康發揮了特殊優勢,也在疫情防控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堅持臨床科研一體化,組織篩選出“三藥三方”等臨床有效方藥,並推動轉化為中藥新藥。這一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正是我國中醫藥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縮影。

  在抗擊疫情過程中,良好的臨床療效為中醫藥贏得讚譽。《世界衛生組織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專家評估會報告》明確肯定了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與會專家認為,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的實踐表明,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是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的顯著優勢,科技創新助力中西醫結合的抗疫模式走向世界。

  (小標題)堅持“四個麵向”提升中醫藥傳承創新能力

  “十三五”以來,我國中醫藥現代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我國中藥基礎研究的國際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然而,中醫藥傳承和創新能力仍有待持續增強。

  《“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明確,推進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下一步,推動中醫藥現代化應從哪些方麵發力?

  “中醫藥的現代化與國際化是中醫藥進步發展的重要標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認為,中醫藥現代化應與“四個麵向”緊密結合,即麵向世界科技前沿,回答中醫藥關鍵科學問題;麵向經濟主戰場,突破製約產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技術瓶頸;麵向國家重大需求,破解中醫藥自身發展難題;麵向人民生命健康,充分發揮中醫藥療效優勢。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中醫藥科研將重點圍繞這些任務展開:中醫原創理論係統化詮釋與創新,中醫藥經典與經驗傳承創新研究,中醫藥防治疾病臨床價值提升,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技術攻關。

  不少與會專家表示,中醫藥領域仍有許多科學問題需要持續開展研究,需要打破學科壁壘,多學科融合發展,從而為加快中醫藥現代化提供廣闊空間。

(記者田曉航)

新聞編輯:劉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堅持“四個麵向”推進中醫藥現代化——來自第八屆中醫科學大會的觀察
2022-11-7 15:20:40    來源:新華社

  11月5日至6日,由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第八屆中醫科學大會在北京市和廣東省惠州市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行。與會人士認為,我國中醫藥科技創新不斷取得突破,未來要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堅持“四個麵向”推進中醫藥現代化。

  (小標題)中醫藥科技創新不斷取得突破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中醫藥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一係列重大決策部署,對中醫藥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穩步增長。我國中醫藥科研平台體係進一步完善,一批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獎項。

  “‘十三五’以來,中醫藥領域共獲得23項國家級科技獎項,科技支撐作用更加凸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於文明介紹,我國建立了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建成40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兩個中醫類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遴選46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持續推進《中華醫藏》編纂工作。

  中醫藥特色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為中醫藥科技創新提供了強大的人才保障。於文明介紹,“十三五”以來,我國已遴選10名岐黃工程首席科學家、149名岐黃學者,培養100名青年岐黃學者,建設15個國家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和20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團隊。

  通過改革完善中藥審評審批機製,我國中藥新藥上市步伐不斷加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焦紅介紹,近年來,我國中藥新藥臨床試驗和上市申請數量均呈現上升趨勢,新藥上市申請批準數量同步增加。2021年,國家藥監局批準包括9個創新藥在內的12個中藥新藥上市,批準34個中藥臨床試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中醫藥領域人才隊伍量質並進,科技創新取得突破,這10年是中醫藥快速發展的10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張伯禮說。

  (小標題)中醫藥“臨床科研一體化”助力疫情防控

  臨床、基礎研究團隊合作,完成生物樣本采集,開展多組學研究;組建高水平交叉創新團隊,對技術難關進行集體攻關……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介紹,他和團隊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過程中同步規範開展臨床研究,產出係列科研成果。

  近年來,中醫藥不僅為保障群眾健康發揮了特殊優勢,也在疫情防控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堅持臨床科研一體化,組織篩選出“三藥三方”等臨床有效方藥,並推動轉化為中藥新藥。這一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正是我國中醫藥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縮影。

  在抗擊疫情過程中,良好的臨床療效為中醫藥贏得讚譽。《世界衛生組織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專家評估會報告》明確肯定了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與會專家認為,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的實踐表明,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是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的顯著優勢,科技創新助力中西醫結合的抗疫模式走向世界。

  (小標題)堅持“四個麵向”提升中醫藥傳承創新能力

  “十三五”以來,我國中醫藥現代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我國中藥基礎研究的國際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然而,中醫藥傳承和創新能力仍有待持續增強。

  《“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明確,推進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下一步,推動中醫藥現代化應從哪些方麵發力?

  “中醫藥的現代化與國際化是中醫藥進步發展的重要標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認為,中醫藥現代化應與“四個麵向”緊密結合,即麵向世界科技前沿,回答中醫藥關鍵科學問題;麵向經濟主戰場,突破製約產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技術瓶頸;麵向國家重大需求,破解中醫藥自身發展難題;麵向人民生命健康,充分發揮中醫藥療效優勢。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中醫藥科研將重點圍繞這些任務展開:中醫原創理論係統化詮釋與創新,中醫藥經典與經驗傳承創新研究,中醫藥防治疾病臨床價值提升,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技術攻關。

  不少與會專家表示,中醫藥領域仍有許多科學問題需要持續開展研究,需要打破學科壁壘,多學科融合發展,從而為加快中醫藥現代化提供廣闊空間。

(記者田曉航)

新聞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