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國內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我國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氣候適應型社會
更新時間:2022-6-14 14:13:45    來源:新華社

  記者13日從生態環境部獲悉,近日17部門聯合印發《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提出到2035年,氣候變化監測預警能力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氣候風險管理和防範體係基本成熟,重特大氣候相關災害風險得到有效防控,適應氣候變化技術體係和標準體係更加完善,全社會適應氣候變化能力顯著提升,氣候適應型社會基本建成。

  專家表示,這是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強化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的重要舉措。

  適應和減緩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兩大對策。減緩強調溫室氣體減排與增加碳彙,適應強調防範和降低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與風險,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我國位於全球氣候敏感區,易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隨著全球氣候進一步變暖,氣候變化所帶來的長期不利影響和突發極端事件,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安全所造成的威脅將日益嚴重。

  2013年我國發布《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首次將適應氣候變化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推動重點領域和區域積極探索趨利避害的適應行動,取得了積極進展與成效。

  與2013年《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相比,《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具有四個特征:

  一是更加突出氣候變化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提出完善氣候變化觀測網絡、強化監測預測預警、加強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評估、強化綜合防災減災等任務舉措;

  二是劃分自然生態係統和經濟社會係統兩個維度,分別明確了水資源、陸地生態係統、海洋與海岸帶以及農業與糧食安全、健康與公共衛生、基礎設施與重大工程、城市與人居環境等重點領域適應任務;

  三是多層麵構建適應氣候變化區域格局,將適應氣候變化與國土空間規劃結合,並考慮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和風險的區域差異,提出提升重大戰略區域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四是更加注重機製建設和部門協調,進一步強化組織實施、財政金融支撐、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國際合作等保障措施。

(記者高敬)

新聞編輯:劉佳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我國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氣候適應型社會
    2022-6-14 14:13:45    來源:新華社

      記者13日從生態環境部獲悉,近日17部門聯合印發《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提出到2035年,氣候變化監測預警能力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氣候風險管理和防範體係基本成熟,重特大氣候相關災害風險得到有效防控,適應氣候變化技術體係和標準體係更加完善,全社會適應氣候變化能力顯著提升,氣候適應型社會基本建成。

      專家表示,這是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強化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的重要舉措。

      適應和減緩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兩大對策。減緩強調溫室氣體減排與增加碳彙,適應強調防範和降低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與風險,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我國位於全球氣候敏感區,易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隨著全球氣候進一步變暖,氣候變化所帶來的長期不利影響和突發極端事件,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安全所造成的威脅將日益嚴重。

      2013年我國發布《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首次將適應氣候變化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推動重點領域和區域積極探索趨利避害的適應行動,取得了積極進展與成效。

      與2013年《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相比,《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具有四個特征:

      一是更加突出氣候變化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提出完善氣候變化觀測網絡、強化監測預測預警、加強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評估、強化綜合防災減災等任務舉措;

      二是劃分自然生態係統和經濟社會係統兩個維度,分別明確了水資源、陸地生態係統、海洋與海岸帶以及農業與糧食安全、健康與公共衛生、基礎設施與重大工程、城市與人居環境等重點領域適應任務;

      三是多層麵構建適應氣候變化區域格局,將適應氣候變化與國土空間規劃結合,並考慮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和風險的區域差異,提出提升重大戰略區域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四是更加注重機製建設和部門協調,進一步強化組織實施、財政金融支撐、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國際合作等保障措施。

    (記者高敬)

    新聞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