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隨著農村勞動力加速轉移和農業用工成本大幅提高,農業用工難在我國各糧食主產區日益突出。作為全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洞庭湖平原的春耕春播正如火如荼進行,記者采訪了解到,當地的產糧大縣想了很多辦法,破解農業用工難,保證春耕生產又快又好開展。
資陽區多次獲評“湖南省糧食生產標兵縣”,當地農民有種植雙季稻的傳統,但近年來勞動力短缺也對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帶來影響。“區委區政府把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起來,創辦了‘十代’全程水稻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整合力量,合理配置資源,為廣大種糧主體提供社會化服務,有效減輕了用工難帶來的影響。”資陽區副區長王剛告訴記者。
“十代”全程水稻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負責人姚清明介紹,聯合社有各類農機300餘台(套),有農機手及修理人員28名,日機耕能力2800畝、機插能力2100畝、機收能力950畝以上。他說:“這些機械和人員效率很高,但散布在各個合作社,做完自家的事情,大部分就歇下來了,一些中小農戶缺乏勞動力,對社會化服務的需求很強烈。現在政府整合力量,開展‘十代’服務,把兩者對接起來,問題就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
郭躍輝、姚清明所說的“十代”服務,即代購種育秧、代翻耕、代拋插、代測土配方施肥、代統防統治、代收割、代烘幹、代儲藏、代加工、代銷售。“隻需提前打電話,就可以購買全程服務或任意一項服務,機械化作業效率高,一台機器頂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勞動力。”姚清明說。
王剛告訴記者,有了“十代”服務,資陽區更有底氣了,今年的糧食計劃播種麵積比去年增加2.01萬畝。
而在益陽市大通湖區,針對成本高、耗時耗力的水稻育秧,當地政府通過引導、組織集中育秧來破解用工難題。
在位於大通湖區千山紅鎮的全自動智慧育秧工廠,看著長勢喜人的水稻秧苗,種糧大戶熊嬌軍告訴記者:“3月到4月進行浸種育秧,是天氣比較冷的時候,過去要穿著羽絨服下田,很多人不願意幹這個活,每年早稻都要到處求人幫忙。”
湖南省近年來大力推廣集中育秧,政府出資獎補專業人士育秧,降低糧農的育秧投入。“育秧大棚原本沒有納入財政補貼範圍,現在政府鼓勵雙季稻生產,也納入了補貼範圍,大家種水稻的積極性更高了。”熊嬌軍說。
而在長沙的望城區,為了破解用工難題,當地最近辦了一件非常新潮的事情——無人農場正式運行。
在望城區高塘嶺街道新陽村的無人農場,隻要按下啟動鍵,一台無人駕駛的組合式旋耕機就會沿著機耕道下田作業,農場裏還有無人駕駛的插秧機、拋秧機、植保機……
在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說,過去犁地,在高強度的勞動下,一個勞動力和一頭牛,一天最多耕2畝地,而使用無人駕駛的旋耕機,3個小時可以翻耕50畝地。他說:“無人農場是機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高度融合的作品,是對‘誰來種田’的一種求解。”
(記者周楠)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隨著農村勞動力加速轉移和農業用工成本大幅提高,農業用工難在我國各糧食主產區日益突出。作為全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洞庭湖平原的春耕春播正如火如荼進行,記者采訪了解到,當地的產糧大縣想了很多辦法,破解農業用工難,保證春耕生產又快又好開展。
資陽區多次獲評“湖南省糧食生產標兵縣”,當地農民有種植雙季稻的傳統,但近年來勞動力短缺也對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帶來影響。“區委區政府把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起來,創辦了‘十代’全程水稻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整合力量,合理配置資源,為廣大種糧主體提供社會化服務,有效減輕了用工難帶來的影響。”資陽區副區長王剛告訴記者。
“十代”全程水稻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負責人姚清明介紹,聯合社有各類農機300餘台(套),有農機手及修理人員28名,日機耕能力2800畝、機插能力2100畝、機收能力950畝以上。他說:“這些機械和人員效率很高,但散布在各個合作社,做完自家的事情,大部分就歇下來了,一些中小農戶缺乏勞動力,對社會化服務的需求很強烈。現在政府整合力量,開展‘十代’服務,把兩者對接起來,問題就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
郭躍輝、姚清明所說的“十代”服務,即代購種育秧、代翻耕、代拋插、代測土配方施肥、代統防統治、代收割、代烘幹、代儲藏、代加工、代銷售。“隻需提前打電話,就可以購買全程服務或任意一項服務,機械化作業效率高,一台機器頂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勞動力。”姚清明說。
王剛告訴記者,有了“十代”服務,資陽區更有底氣了,今年的糧食計劃播種麵積比去年增加2.01萬畝。
而在益陽市大通湖區,針對成本高、耗時耗力的水稻育秧,當地政府通過引導、組織集中育秧來破解用工難題。
在位於大通湖區千山紅鎮的全自動智慧育秧工廠,看著長勢喜人的水稻秧苗,種糧大戶熊嬌軍告訴記者:“3月到4月進行浸種育秧,是天氣比較冷的時候,過去要穿著羽絨服下田,很多人不願意幹這個活,每年早稻都要到處求人幫忙。”
湖南省近年來大力推廣集中育秧,政府出資獎補專業人士育秧,降低糧農的育秧投入。“育秧大棚原本沒有納入財政補貼範圍,現在政府鼓勵雙季稻生產,也納入了補貼範圍,大家種水稻的積極性更高了。”熊嬌軍說。
而在長沙的望城區,為了破解用工難題,當地最近辦了一件非常新潮的事情——無人農場正式運行。
在望城區高塘嶺街道新陽村的無人農場,隻要按下啟動鍵,一台無人駕駛的組合式旋耕機就會沿著機耕道下田作業,農場裏還有無人駕駛的插秧機、拋秧機、植保機……
在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說,過去犁地,在高強度的勞動下,一個勞動力和一頭牛,一天最多耕2畝地,而使用無人駕駛的旋耕機,3個小時可以翻耕50畝地。他說:“無人農場是機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高度融合的作品,是對‘誰來種田’的一種求解。”
(記者周楠)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