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行走在湘西北的張家界密林深處,時而可見清水潺潺,讓人寧靜涼爽。這裏是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所在地。
珍稀兩棲動物大鯢又名“娃娃魚”,是幾乎與恐龍同時代的“地球紀念物”和珍貴“活化石”。張家界山奇水異、洞幽林密,是中國大鯢主要的原產地之一。珙桐、雲豹等大量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也在此繁衍生息。1996年,涵蓋張家界76.5%水域麵積的大鯢保護區,成為我國首個國家級大鯢自然保護區。
然而,一直以來由於大量水電開發等原因,2017年大鯢的天然出苗點已比保護區成立之初大幅減少。
當地居民告訴記者,為解決無電缺電、防洪灌溉等民生問題,保護區內過去開發建設了一批水電項目。作為保護區內最具標誌意義的物種,大鯢棲息地不斷縮小,形成“孤島化”的生存分布。
“一定要把大鯢這個珍稀物種保護好!”湖南省委政府主要領導同誌在張家界調研檢查大鯢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時指出,要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主動擔當作為,變“要我改”為“我要改”。
根據湖南省、張家界市的排查,涉及大鯢自然保護區的水電項目共有88個。目前確定除具有防洪、灌溉、飲用水源等重大民生功能的兩個電站保留外,其餘86個水電站實行關停退出。
時間緊、任務重,在拆除水電站的過程中麵臨思想統一、企業退出、人員安置等一係列複雜難題。湖南省環保、水利、林業、發改、財政、電力、能源等部門多次到現場調研,張家界市成立黨政負責人掛帥的水電站整改工作領導小組,並安排4名市級領導聯係區縣督察督辦整改工作。
打鐵必須自身硬。麵對部分水電站背後盤根錯節的關係網、利益鏈,張家界集中排查公職人員違規參股入股、虛假報賬等違紀違法行為。
開展整治工作以來,張家界對47家私營和集體電站的股東情況進行了清理,發現公職人員違規入股線索208條;對17個違規審批的水電站進行清理,41人被追責;對整治工作不力的7個單位、11名工作人員進行約談。
截至2019年底,湖南已完成——
86個關停退出水電站全部停止發電;
需拆除的隻具備純發電功能的水電站大壩大部分已拆到位;
所有水電站生態基流、增殖放流等生態修複措施整改到位……
清風回蕩在山穀間,站在已拆除發電機和變電設施的八鬥溪電站前,原八鬥溪水輪泵電站站長周如林眼前青山相連、水流清澈。
“我在這裏工作了大半輩子,現在看著環境變好,我完全釋然了。”周如林說,他和同事們現在都已經到了新的崗位。
大鯢保護區水電清理工作還在繼續。
“我們已經做好了啃硬骨頭的準備,必將全力以赴,實現汙染消除、生態恢複、群眾滿意的目標。”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鄧立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