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已過,萬物複蘇。冀南平原一望無垠的田野上,蔥綠的麥田生機勃勃。
“驚蟄過了,得搶抓農時給小麥澆返青水。我家這4畝小麥差不多8個小時能澆完。”在河北省柏鄉縣內步鄉內二村麥田裏,52歲的村民劉保利正在澆地,從井口到麥田,一條約200米長、碗口粗的塑料水帶,宛如一條白色長龍鑲嵌在綠色油畫間。
“小麥長勢不錯,就是雜草有點多,澆完這遍水,要趁天氣晴好時鬆土、除草。”柏鄉縣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王現鎖在現場解答春耕技術問題。
連日來,柏鄉縣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對小麥生長狀況、土壤墒情等進行實地調查,及時通過多種渠道向農戶發布服務信息。
驚蟄前一晚,柏鄉縣還通過“智慧黨建”可視化平台,組織全縣7個鄉鎮、121個村的鄉村幹部、種植大戶1200多人,學習科學施肥、防治病蟲害等技術。
一年之計在於春,農時從來不等人。為確保春季農業生產不受疫情影響,河北省寧晉縣提前著手籌備,一邊抓疫情防控,一邊派出相關專家和工作人員走進田間地頭指導春耕備耕,並為農資生產運輸戶開具170個綠色通行證。
寧晉縣耕地麵積121萬畝,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河北省第一產糧大縣,小麥種植麵積常年保持在92萬畝、玉米種植麵積86萬畝、蔬菜種植麵積8萬畝。近年來,寧晉縣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引導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大格局。截至2019年底,全縣共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452家、家庭農場554家。
寧晉縣壟上行土地托管協會在全縣托管土地13000多畝,涉及16個鄉鎮55個村、2600多名會員。先進的生產方式,既提高生產效率,也減輕了托管村防疫工作的壓力。
“如果按常規一家一戶生產方式,一萬多畝小麥澆水、施肥、除草,至少需要600人次勞作10天。”土地托管協會負責人說,“協會采取卷盤淋灌、微噴、飛機打藥,55個村一萬多畝地每村隻需2個人,三四天就完工。”
“人勤春來早,地勤土生金。”河北省威縣長屯鄉橫河村萬民梨園從正月十六就開始忙活,剪枝、拉枝、培墊……樣樣兒都有學問。
“一畝園,十畝田。”萬民梨園負責人田鳳雙說,“經營果園比種糧食要下更多功夫,收獲也更多。你看,把樹枝分散開,用繩子拉住,讓每一根樹枝都充分接受陽光,這樣將來掛果兒就多。”
據了解,威縣通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綠色優質梨生產基地10萬多畝,建成標準化梨園200多個,引進省內外龍頭企業40家,組建農民合作社120個,發展種植大戶34個,輻射帶動全縣12個鄉鎮、2萬名貧困群眾穩定脫貧,2019年實現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